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创新能力提升下的音乐学课程改革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创新能力提升下的音乐学课程改革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创新能力提升下的音乐学课程改革思考

【摘要】《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制定了加快我国教育发展现代化的伟大战略目标。课堂教学是重中之重,课堂改革的成效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音乐学专业现状入手,分析高校音乐学专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改革的思路、方法以及创新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高校音乐学;创新能力;意义

我国高校音乐艺术学院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音乐教育人才,为音乐艺术的普及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音乐学专业的课程有着偏向理论、研究、教育的特性,加之传统教学固定化模式根深蒂固的影响,导致目前我国高校音乐学教学中出现诸多不利于音乐学科发展的现象。这样的现状不利于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整体上阻碍着音乐艺术教育的长远发展。高校音乐学课程必须在创新能力提升战略的大框架下,随着时展因势而动,推行基于创新能力提升目标下的课程优化改革,实现老师和学生间“教”与“学”双向维度上的奋进努力、共同创新,为优质人才培养输出的长期性教育战略做出贡献。

一、高校音乐学专业现存的问题

(一)目标定位有偏差目标定位偏差的含义可以理解为师范类院校出现“专业化”的倾向。[1]师范类院校的培养目标自然不同于专业院校的培养目标,专业院校培养的是演奏演唱、理论作曲等专业性人才;而师范类院校则更加侧重于培养能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音乐教师,体现的是音乐技能与教学技能并重的培养目标。但是从目前看,现在大多数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和师范类院校的培养目标有偏差。

(二)教学质量下降高校教师的教学技能本身就要高于其他中小学教师,而且外界对高校教师的定义还包括专业技术扎实、教学能力较强,理论研究水平也要高于常人以便于申报课题和项目,因此教研科研能力也要高于其他中小学教师。众所周知,高校的科研量化方案一直在改革和调整,以甄别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如把音乐教师的量化评分与其他文科专业教师划至一个等级来考核,就增加了音乐教师的科研任务,打击了他们的教学积极性,尤其是术科教师,那么高校音乐教师就会出现诸多问题,有的忙于教学,对科研不关心,科研意识薄弱,导致整个学院的科研成果匮乏;还有的教师为了搞科研,对教学疏于管理,把大量的时间用在项目申报和撰写论文上,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实践实习环节薄弱教学实践是高等师范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完成由“师范生”向“中小学音乐教师”角色转变的重要过程。但是一些高校在教学实践与课程学习两方面的安排上仍然有出入,并没有按计划来完成。拿笔者所在的学校来说,学生大四时才开始真正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有些教师教学技能课程的安排,会因为诸多原因不能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这样本来是每个学生都要参与的教学实践环节大大缩水,学生的实践教学技能自然大打折扣。现在大部分高校无法把见习和实训这两个教学技能真正施行和展开,缺乏足够的时间培训练习,即使有培训也是走过场草草了事。见习和实训这两个部分是学生实战前重要的学习和实践环节,两者是相辅相成、环环相扣的,否则见习也好、实训也罢,学生都无法尽快适应中小学课堂教学,这会进一步影响学生真正走上教师岗位。以上是笔者对于音乐学专业的现状做出的分析,那么如何改善这一现状呢?

二、改革的思路及方向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大众的精神娱乐生活愈加丰富,生活质量也不断提升,除了简单的健身娱乐以外,对音乐的追求也越来越高,由此也生发出适合这些人群的音乐内容,即社会音乐教育或大众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培育的方向即是社会型音乐师资,[2]社会型音乐师资就是适应社会大众群体的音乐需求的音乐教师,这些教师除从事学校音乐教学外,还能额外进行音乐教育专职教师工作。也就是说音乐艺术的需求已经扩充,不再是极少数人享有的专门的艺术门类,大众的需求及积极参与配合已经成为一种主流和方向,且效果颇丰,甚至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是目前音乐教育需求中表现极为突出的内容。社会需要的音乐师资,毋庸置疑应当由高师音乐学专业来担负培养任务。我们应站在整个社会文化发展的平台上,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做好市场调研,满足校内音乐教学与校外社会音乐的实际需求,制定方案真正地做到与社会音乐教育接轨;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市场需求优化课程体系,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把培养社会型音乐师资作为重要目标,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综合运用能力,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大众群体,为社会大众的精神娱乐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音乐学专业课程改革的创新策略

(一)明确目标定位王耀华先生于2009年提出:“在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教育改革中,首先必须正名、正目标。此名就是‘教师教育’,此目标就是‘培养音乐教育工作者’。”在此基础上去拓展教师技能要体现一专多能,以适应各种场合、各种形式的教学要求,成为一个适应社会发展的多面手。高师类音乐院校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培养目标、准确定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师范类院校的优势特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本技能和教学水平双过线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此外音乐学专业的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明确这一目标,学院在四年的专业学习中要不断地以各种形式去加强实践这一目标。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应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与同事看齐、向名师学习,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时刻加强对自身的教育和管理,这种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表率行为自然会影响学生,让学生感同身受,从而规范他们的行为。同时教师要把育人化人、课程思政等内容融入专业课学习中,做到教学科研和艺术实践的全方位渗透,真正地影响学生。在中国未来的高等教育中,音乐教育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身居一线的教师必须担负起这一任务,责无旁贷。

(三)优化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优化高校音乐学专业核心课程,按照市场需求调整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增加课程设计的灵活性,学院在制定培养方案时要与中小学课程紧密结合,考虑课程的实效性,形成新的音乐教育课程体系,实现与中小学音乐教育接轨,多做调研结合市场需求适时调整方案,以期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中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改进也是至关重要的。现下诸多教学模式与方法都可运用于音乐学课程,课堂上教师的组织与调控能力增强,互动教学会更加凸显,学生的积极性得以调动,教学效果良好。如在音乐史课教学中就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当然在具体上课过程中,教师要把控好课堂秩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体现良好的互动和创造性教学。除此之外各课程间要建立一定的联系,相互联合、相互渗透。[3]只有这样,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才能得到加强和锻炼,才能更加符合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目标。

(四)创新教学实践平台在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实践教学凸显的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尤其是大四的教育实习更是检验师范生四年来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考核内容。因此学院在实习准备方面要花大力气改进,对学生的整个试讲过程配备专业教师全程跟踪指导,严格把关方能取得良好效果。同时学院要严把实习质量关,确保学生在实习学校的实习取得实效,从而培养出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创新实践平台,强化技能训练。在校的音乐实践有限,而且大多是综合性的实践,所以有必要建立各类针对性的实践平台,来加强对学生的技能训练。如专门的钢琴伴奏教学比赛实践平台、民歌教学与演唱平台、声乐教研室歌剧教学演出平台、民乐队和管乐队教学及演出平台、舞蹈系各舞种教学与演出平台等。[4]这些实践平台都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师全程陪同指导,学生可根据自身需求有选择地进行训练。通过诸多教学实践平台的学习和训练,学生的实践机会增多,专业技能必然大大增强,为学生日后从事教学及表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高校音乐教育创新能力提升的意义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是新时期国家对高等学校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的又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此项战略计划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计划齐头并进,共同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且正在全面推进。新时期国家对战略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那些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全能人才是我们民族未来的希望,是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更符合新时展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高校对人才培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人才培养的质量对各高等学校的软硬件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养、如何实施是每个高校面临的问题,是机遇也是挑战。要破局就要各高校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的全面改革,调整培养目标,创新教学观念,发挥创造力,加快课程优化进度,改进教学模式与方法等。国家提出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审时度势,对于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提升音乐教育的整体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深化人才强国战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结语

在我国高校推动基于创新能力提升的高校音乐学专业课程改革研究,对于深化高校音乐学教学的机制体制改革,转变高校音乐艺术的教育模式,保证创新教育的有效实施,培养出勇于探索乐于奉献、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以素质教育理念为导向,促进音乐教学形式、内容、方法的创新,全面提高高校音乐教育质量有着诸多有效的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炫,胡敬茹.高师音乐学本科专业的现存问题与解决策略[J].北方音乐,2019,(2).

[2]肖海珠.高师音乐学专业课程改革与创新实践研究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5,(9).

[3]张媛.高师音乐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与创新性实践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

[4]周新叶.高校音乐教学改革创新发展研究[J].黄河之声,2017,(6).

作者:李小虎 单位:天水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