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高职建筑施工类课程创新能力培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高职建筑施工类课程创新能力培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高职建筑施工类课程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这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对此,文章从教师教学理念、学生课堂参与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图书资源等方面分析了目前建筑施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使学生通过建筑施工类课程的学习,真正提升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创新能力;建筑施工;教学改革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肩负着培养从事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理想信念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与应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实践教学是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培养方式。实践教学指的是在专业教师的引导下,在校内专设的实训场所以及校外的实习场所中开展模拟以及实操训练,从而使学生获得相对完备的实践知识与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独立工作能力的教学过程。创新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因此,实践教学和创新教育工作存在实用性、实践性、技术性以及社会性等显著的共同点。通过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不断拓展实践教学的深层次内涵,有助于解决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探究、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弊端,在实训过程中有助于真正培养学生对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1目前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存在诸多不足,通过调研发现,现行的高职施工类课程教学并不能教会学生足够的实用知识,教学预期目标普遍没有达到,浪费了很多提高学生技术能力的宝贵时间和机会。目前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1)教师教学理念陈旧。教师的教学理念直接影响了课程教学的水平,高职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仍局限于完成教学任务。高职建筑施工类课程的教学质量要建立在学生的能力水平提升的基础上,教师的教学能力也体现在学生的能力培养之上,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学生的学习成效才是教师教学效果的真正反映。“满堂灌”的课堂教学对于提高学生能力的效果较差,教师应将更多精力放到课程编排和教学单元设计上,在前导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作业布置等环节下功夫,将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能力培养相关联,保证每个教学环节都符合学生能力培养目标要求。(2)学生课堂参与度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学习积极性不高,自然无法实现能力的提升。高职建筑施工类课程学生参与度普遍不高,这也是一直以来制约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自制力较差,课堂表现十分消极,即使在教室里听讲也不一定全身心投入教学活动,迟到、早退、旷课现象也时有发生。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也是课程教学的一部分,教师在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的同时,还应通过教学设计来吸引学生投入教学活动。但目前由于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限制,高职建筑施工类课程的教学形式较为单一,部分教师只是在复述教材或课件上的内容,枯燥乏味,学生潜意识里会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产生怀疑,认为教师是在敷衍了事。(3)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培养水平的直接反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改革起到良性的引导和促进作用。目前高职院校建筑施工类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普遍采用教师评学和学生评教的形式,部分师生敷衍了事,并没有客观地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能力提升做出评价。目前高职院校建筑施工类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目标不明确、指标不合理、过程不透明、信息不公开等诸多问题,没有体现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公平性,也无法对教学活动的改进起到指导作用。(4)图书资源更新速度慢、知识陈旧。图书馆的专业书籍是帮助学生增进知识储备和提高学习能力的关键教学资源。建筑施工类专业书籍普遍价格高、更新换代快,学生购买所有书籍的可能性不大,这就需要图书馆及时购入相关书籍,对知识陈旧、落伍的书籍进行淘汰处理。但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图书资源不足,有关建筑施工类的书籍存在数量少、质量低、知识陈旧等问题,图书资源的更新速度也较慢,使部分有自学需求的学生无法获得最新的知识。

2建筑施工类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针对高职院校建筑施工类课程存在的不足之处,在实施课程改革时应在教学理念改进、学生参与度提升、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和图书资源更新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策略,以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可以从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课程教学活动和建立课程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来研究改革策略。(1)进一步明确课程教学目标,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教师应该通过访谈、调研等形式进行自我反省和持续改进,进一步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并围绕目标进行课程设计。教师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通过参加培训和经验交流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认真备课、上课和批改作业,设定与教学目标相匹配的各类教学环节和活动。每个教学单元的设计都要围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进行,确保教学活动结束时能够实现教学目标。建筑施工类课程教师不仅要不断地丰富理论知识,还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以精心设计实践项目,通过学生动手完成实操项目,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2)合理安排课程教学活动,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教学编排的合理性是保证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课程安排的内容、次序和方法。比如在教学巩固和提升环节可以安排头脑风暴、成果展示和学生互评等新形式,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勇于挑战自我,让学生在教学互动中获取更多的新知识,掌握知识的应用技巧,以达到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教师也要时刻关注施工类专业的新知识、新规范和新方法,向学生及时传递建筑行业的新知识、新工艺、新规范及新工法等前沿信息,引导学生及时地了解这些信息,不断地提高自己,使自己能够适应当前行业人才的能力需求,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3)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高职建筑施工类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应建立在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多方参与、公平公开、科学合理的师生互评体系。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在课程评价环节也要起到主体作用,需要通过教学评价来表达自己的心声。因此,科学合理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的制定要听取多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和优化,去除不合理和不科学的评价指标,评价过程要广泛收集学生的想法和意见,评价结果要及时公开,这样才能体现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的实用性。

3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建筑施工类课程改革实践

突出建筑施工类课程的工程实践属性是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国外高校的土木施工类课程教学绝大部分都是在注重学生知识的完整度、广度和覆盖面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尤其是企业实践环节,要求学生要在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才可以毕业或上岗。我国建筑施工技术专业的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有企业参与,但实习学生在企业的岗位和工作内容在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中尚没有具体规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轮岗很难实现,企业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缺乏规划。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建筑施工类课程改革将学生作为工程实践的主体,改变原有的集中式实习模式,变为明确岗位及内容的分阶段的实习将更有益处。学校要组织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制订包括创新能力在内的培养计划,指导学生根据岗位工作进行创新和创业方面的思考,以不断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除了工程实践环节,校内的实验或课程也是有效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环节。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或课程项目内容,独自或组队完成施工方案设计、实验记录和结果展示等工作,并结合实操过程进行资料的分析整理。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完成实验实训任务,可以有效增强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职业道德、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及创新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4结束语

高职院校建筑施工类课程的课程改革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和思维能力训练,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提高其课堂参与度,帮助学生在积极自主的实操活动中充分掌握理论知识,提升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赵陆岳.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6(12):66-67.

[2]吴昌兴,阮建凑,陈自力.基于注册工程师制度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1):75.

作者:王洪健 李宏 刁文涛 单位: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