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提升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提升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提升思考

摘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明确了绿色创新在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我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绿色创新是实现经济转型、提高发展质量的关键因素。以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传统经济模式早已不适应当前国情,以推动绿色创新来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才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绿色创新的推进是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如何有效提升企业绿色创新能力对于我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创新能力;绿色创新;竞争优势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使得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创新能力作为国家竞争力与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求各国各企业不断进行创新,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以赢得持续竞争优势并谋求发展。而伴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各国在寻求发展的同时不得不考虑到环境问题,于是绿色创新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近年来,对绿色创新的研究与讨论呈指数增长,绿色创新已经成为理论界和产业界讨论的热门话题。

企业绿色创新的特征

绿色创新是一个宽泛的表述,可以说只要具备了创新的新颖性、价值性特征,且能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改善,就可以归为绿色创新。[1]“生态创新”、“环境创新”、“可持续创新”等通常都是指绿色创新,绿色创新还与“外部性”、“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相关联。关于绿色创新的内涵,国内外的理解大致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狭义上的绿色创新,主要关注企业,认为主要是企业进行绿色创新,不仅包括单一企业的行为,还包括多个企业之间的协同,尽管实施主体是企业,但绿色创新的内容有扩大化的趋势,即从技术创新扩展到非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主要创新对象是生产过程和产品/服务,非技术创新是包括组织架构、管理方式、商业模式以及营销手段。广义上的绿色创新将主体的外延进行扩展,认为绿色创新的实施者是整个经济体系的所有参与者,包括政府、各种非盈利性组织甚至家庭和个人,而不仅仅是企业。可见,广义上的绿色创新的内容已经超越了企业内部的技术与非技术层面,直接扩大到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经济制度领域。综合来看,绿色创新是建立在生态环保和资源节约的基础上,以生态持续发展为战略导向,拓宽产品绿色功能,全方位地提高产品的绿色价值,促进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一个系统工程。企业是绿色创新的主要实施者,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对企业绿色创新的界定进行了不同侧重的研究。基于已有的文献及研究,企业绿色创新应包括绿色管理创新、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营销创新这三方面的内容,即企业把绿色理念融入到生产经营活动中去,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中坚持绿色生产、防控污染的管理过程和创新活动,采用绿色技术研发绿色产品,并通过市场营销活动来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企业绿色创新是在受到政府、消费者等多种主体和自然环境、政策环境等诸多环境的影响下,企业作为主要实施者进行的,其呈现如下特征:

1.开放性企业绿色创新不是一个闭门造车的过程,需要内部子系统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从系统的视角来看,企业绿色创新作为一个系统,其边界呈开放状态,是充分开放的系统。

2.整体性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存在于环境之中,企业内部诸要素虽都是各自独立的个体,但在绿色创新的过程中,诸要素并不是简单的拼凑和叠加,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发挥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作用,体现出整体的性质和功能。

3.多元性企业绿色创新不仅需要企业与市场、政府、科研机构等外部环境中的多元主体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还需要企业内部的诸要素之间进行信息传递与物质能量交换,这些体现了企业绿色创新的多元性特征。

4.动态性企业进行绿色创新需要一定的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的支撑,随着企业绿色创新活动的进行,企业的产品、技术、资金投入、信息网络等都会进行相应的动态调整,而这些要素的调整又会反馈给企业的绿色创新活动,两者不断进行相互作用,因而企业绿色创新具有动态性的特征。

5.复杂性企业绿色创新往往涉及到政府、科研机构、高校、其他企业等多个主体,在创新过程中企业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会进行各种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外部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企业的绿色创新活动也需不断调整,才能适应环境选择。因而企业绿色创新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动态性增加了企业绿色创新的复杂性。

6.协同性企业绿色创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企业内部要素之间及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发生着协同作用。绿色创新的实现,不仅需要企业的管理、资金、技术、战略、文化等多个要素的协同,还需要企业与科研机构、政府、高校、市场等环境的协同作用。

提升绿色创新能力是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

伴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经济与生态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绿色创新活动越来越被各个国家、地区政府、各个企业、科研单位乃至整个社会所关注。绿色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并成为现代企业在竞争加剧的国际环境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创新能力,是企业和国家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关键因素。如何能够顺利而有效的进行绿色创新,是经济发展和整个社会进步的关键所在,也是提高人们日常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从宏观层面看,绿色创新能够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国家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提下,绿色创新能够解决以往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与目前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友好的和谐发展,实现国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国家依靠绿色创新能力的提高以赢得持续竞争优势,提升国家竞争力。从微观层面看,绿色创新能够提高企业绩效,提升企业竞争力。一方面,经济发展的灵魂是创新,另一方面,现如今社会节约资源的要求蕴含在绿色思想之中,因此,在环境规制日益严厉的情况下,企业赢得竞争优势、争取市场地位的的必然选择便是绿色创新。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形成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开幕式上,指出,坚持新发展理念,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报告上,再次强调推进绿色发展。“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绿色创新的推进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重要的和关键的手段,提升绿色创新能力是新形势下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必然要求。

提升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1.政府出台利好政策支持企业绿色创新,推动企业的绿色转型由于环境的负外部性,使得企业很难主动生产绿色环保产品、开发与改进绿色生产流程,因而必须依靠政府规制及对企业的行为进行强制性的监管,才能使企业走绿色环保道路、增加绿色技术的市场价值。政府还需建立健全绿色信息平台。一方面,及时传递政府关于生态监管及绿色发展的政策,以便缺乏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快捷获取相关信息,并根据企业实际进行绿色创新的改革调整;另一方面,通过整合信息平台,可以有效降低投资者获得企业各类信息的成本,缓解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绿色创新融资约束问题,提升缺乏政治关联的企业绿色创新能力。[2]

2.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企业绿色创新发展中的作用市场对绿色产品的需求给企业绿色创新提供动力,推动企业提升绿色创新能力。推进要素市场逐步成熟,完善市场体系,尤其要加快完善资本市场,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为整体提升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提供资本支持;健全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体系,统筹协调政府与市场两只手在绿色创新方面的作用,实现优势互补;贯彻落实党的四中全会精神,科学规划新时代绿色创新制度体系,确保制度具有可行性,注重政策制定与政策实施的有机衔接,扩张良性政治关联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激励促进作用,消减权力腐败恶性政治关联对企业绿色创新的负面影响,将绿色创新的制度优势有效转化为绿色发展效能。[2]

3.加强保护企业的绿色创新成果,促进绿色创新成果的转化企业的绿色创新成果得到充分保护是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加大绿色创新产品研发投入的主要动力。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防止在对外贸易、国际合作与市场竞争过程中出现核心技术非正常转移的现象。[3]政府应该积极制定相关保护政策,对企业的绿色技术和绿色产品做好保护,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提高企业绿色创新的积极性,促进绿色创新成果的转化。

4.增强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树立绿色环保的企业形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并重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才是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尤其是处于行业龙头的民营企业,更应做好示范,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发挥带头作用。绿色创新不仅对企业绩效的提升起着正向作用,还有利于企业树立负责任的绿色形象,建立起良好的企业声誉。良好的企业形象又会反过来帮助企业获得利益相关者的认可,使得企业进一步获得资金、人才、信息等资源,例如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提供人才保障、知识技术支撑、推动成果转化、参与成果产业化等,这些资源为企业的绿色创新活动提供支持,不断提升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绩效,最终实现企业绿色创新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李旭.绿色创新相关研究的梳理与展望[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5(2).

[2]李杰,陈子钰.制度优势转化:政治关联与企业绿色创新[J],财经科学,2020(9).

[3]杨朝均,王冬彧,毕克新.开放经济背景下绿色创新驱动因素的空间效应研究[J],统计与决策,2020(20).

作者:刘琬舒 单位:南开大学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