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职机械基础课堂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职机械基础课堂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中职机械基础课堂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在机械基础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发展赋予专业课程的新要求与新任务。机械基础课程作为中职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之一。教师应当充分理解该课程的教学要求,把握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性,了解学生创新能力现状,从转变观念、优化导入、创新教学、有效提问、仿真技术和实训活动六个角度实现中职机械基础课堂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

关键词:中职机械基础;创新能力;人才培养

青年学生是未来中国创新的主力军,中职学校机械专业培养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是支撑新时代智能制造和产业创新的中坚力量。为有效提升中职机械专业学生的创新水平,需要不断夯实、强化中职机械基础课堂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中职机械基础课堂学生创新能力现状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当前,职业教育改革正进入攻坚深水区,在学生的创新能力培育上,目前尚存在很大程度的提升空间。

(一)缺乏创新意识目前,大部分中职机械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仍然处于萌芽阶段,很多学生认识不到发展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在机械基础课程的学习中仍比较被动,难以燃起创新之火。

(二)缺乏实践能力机械基础课程带有强烈的实践性色彩,但大部分学生更注重理论课程的学习,不重视实践操作。实际上,实践操作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缺乏实践操作能力,从侧面体现出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不足。

(三)缺乏自信心自信心不足容易导致学生产生自暴自弃的情绪。特别是在中职学校,有的学生会产生习得无助感,对自己的能力无法建立信心,因而不敢参与创新活动,导致自身创新能力无法提升。

二、中职机械基础课堂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培养制造业高素质技能人才是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的育人目标。21世纪以来,人才的定义早已更新为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人才,只有创新才能驱动产业经济不断发展。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点燃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并且从根本上提升育人水平,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非常必要。

(一)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

(二)有利于点燃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学生们在参与创造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增强自身的成就感,不断提升对自己的满意度,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得到提升后能够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到专业学习中。

(三)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机械基础课堂的教学要求。实现这一目的,能够提高机械基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中职机械基础课堂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对策

在中职机械基础课堂上,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多重路径,以下六种对策是在教学中常常被采纳的,能从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匠心精神与创新能力。

(一)转变教师观念,关注学生能力发展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师的教学思想,能直接折射到教学行动上。教师应当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纳入学科课程标准。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积极参与培训工作。在培训中理解课程标准要求,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不断发展自身专业能力;改变原有机械基础课堂的教学评价模式,要将评价关注重点放到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上,从综合、动态的角度去审视学生的课程学习;要设定“三维目标”,将创新能力培养融入教学目标,切实以目标指引机械基础专业教师的教学活动。如在学习“曲柄存在的条件”时,教师可以将目标设定为如下内容:了解曲柄存在的条件,掌握曲柄摇杆、双曲柄以及双摇杆的构成要件,强化认知,创造性地做好知识总结、记录;能够在实习、实训中创造性地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习、实训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

(二)利用导入环节,激发创新思维学习兴趣是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兴趣做引导、做驱动,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并且自主探究知识,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探求中。导入环节是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步骤。中职教师可以结合机械基础课程特点,运用“理实一体化”“学用一体化”进行课程导入,在一开始便将学习与就业联系起来,强化学生的学科认知。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采用设问、引思、模具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学习“齿轮轮系”时,教师可先展示模具“齿轮”。让学生们思考“生活中你看到齿轮应用在哪里?”学生们纷纷回答,有的说汽车,有的说飞机,学生们的兴趣已经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时教师就可以顺利引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即“齿轮轮系”。这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创新思维已经萌芽,教学过程自然会顺利。

(三)改变教学方法,创新思想渗透课堂中职学生实际上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师适当地渗透创新思想,就能够让学生们灵活地投入到机械基础课程学习中。这就要求中职机械基础教育工作者在开展课程教学时要适当地转变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可以是行动导向法,也可以是小组合作法,可以是情境创设法,也可以是任务驱动法。但无论哪种方法,都要注重给予学生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感知、自主学习,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才会得到发展。如在学习“四杆、凸轮、带轮机构”时,教师可以先准备好各种机械构件、学习材料。然后采取小组合作教学法,将学生们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们在小组内部观看每种机构的具体运行情况。小组成员对不同的机构进行优缺点分析。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成为了学习主体。

(四)巧用有效提问,促使求异思维发展有效的提问,能够促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新的思考。中职机械基础教师应当认识到提问的重要性,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提问的过程中应当尊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点,即“求异性”。提出的问题可以与学生现有认知产生对立冲突,这样能够让学生转化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去探析专业知识。如在学习“四杆机构设计”时,教师可以基于自己已经讲完的方案,让学生们进行创新设计,提出这样的引导问题,“你还能设计出怎样的四杆机构?”鼓励学生们运用所学的几何知识进行其他方案的设计。这样的活动能够促使学生对四杆机构进行全面的理解,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尤为重要。

(五)利用多媒体仿真技术,开展实训创新活动仿真系统是基于虚拟现实的仿真软件,将其应用到中职机械基础课堂教学中,既能够丰富课堂内容,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够强化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常见的仿真软件包括TNS-Ver2.0、联高VNUC、上海字龙等。这些软件能够对目前市场上FANUC系统、SIEMENS系统、MITSUBISHI系统中存在的车床、加工等操作过程进行全过程的仿真,能够辅助学生进行课程知识的深度学习。如在进行以典型加工零件为载体的项目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教学活动设计为如下步骤:布置任务—知识讲解—拟订方案—任务实施—检验成果—教学评价。在讲解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仿真软件进行示范,学生直接观看;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利用仿真软件进行实际操作,教师进行必要的监督与指导。这样能够给学生提供创造性学习的有效平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六)开展实训活动,实现创新能力提升机械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实践兼具的课程。教师要想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注重开展实践教学,发挥实践教学的特殊功能,深入生活,深入实践,开辟第二课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实训室内进行实训活动,让学生亲自观看、亲自触摸、亲自了解各种各样的零件,参与实训。教师要注意开展校企合作,通过发挥企业的实训基地价值,给学生们提供真实的生产工作环境,让学生们能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学以致用”。这样能够将“学”“用”“创”融为一体,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得到大幅度提升。现在,部分学校的机械专业会设置“学训研创一体化平台”,将企业的创新需求直接放到平台之中,让学生参与到当前产业最需要的技术研发之中,一则直接将学校的教科研产出直接孵化到企业生产之中,二则能够让学生直接在创新平台中锻炼创新能力,提升专业创新水平。

四、小结

综上所述,虽然目前中职机械基础课堂上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但只要教育工作者能够在教学实践中顺应时代要求,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就能够让创新的种子在机械基础课堂上生根发芽,在提高机械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同时,培养专业发展需要、行业需要、“中国创造”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军,谷连旺.中职机械基础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6).

[2]谢青萍.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析[J].新课程研究,2018(10).

[3]邹志旺.中职《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9).

[4]康艳.中职机电专业《机械基础》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时代农机,2018(1).

作者:夏晓 单位:宁海县第一职业中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