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科研平台创新能力提升对策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本文立足于高校科研平台建设现状,挖掘研究方向、管理体制、创新人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力求通过明确研究方向、实施精细管理、完善管理机制、注重人才培养等方式,在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下,使实验队伍得以壮大,在群体优势下,使科研平台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科研平台;科技创新
0引言
地方应用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科技创新、技术研发的重要场所。在新时期背景下,为更好地实现科技发展与人才建设目标,地方应用型高校重点科研平台在高校转型发展中应合理定位、认真探索和实践,切实提升重点科研平台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探索新型科研运行模式,不断提高科研平台科技创新能力,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高技能人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1建设现状
在科技强国战略影响下,各地方高校在科研方面取得可喜成绩,但在建设与管理方面却暴露出许多问题,抑制创新能力的提升,也影响创新潜能的发挥,主要体现在研究方向、人才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
1.1研究方向模糊
当前部分高校科研平台的研究方向模糊,集成能力与创新力较弱,学科之间缺乏有效的学术交流,学科融合度不足,学术活动空间单纯在科研平台内部,未能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同时,研究重点不鲜明,难以适应当前科技高速发展要求,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些研究方向落后,学术水平提高缓慢,科研创新能力严重缺失[1]。
1.2管理体制欠缺
当前,大多数科研平台的管理体制尚未统一,尤其与院系间的从属关系不够明确,未能肯定科研平台的独立科研地位。在相关设备管理方面,存在自我封闭、分区分片等问题,导致设备仪器应用效率低下,许多大型设备无法共享,不利于设备价值的发挥,无法为院校带来更多科技效益。
1.3缺乏创新人才
当前国家逐渐加大高校科研平台的科研投资,使科研平台规模不断扩大,科技水平随之提升,但是科研骨干力量与创新人才的缺口却逐渐增加。当前大多数科研平台中固定人员数量较少,特别是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家杰出青年、学术带头人等少之又少,许多都是高层研究者从事兼职,尚未形成高水平、专门的研究团队,团队科研能力不足,人才缺口严重制约着创新能力提升[2]。
2提升措施
山东华宇工学院模式识别应用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立足德州、服务山东、辐射京、津、冀,突出模式识别研发与应用研究,已初步构建和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运行高效的重点科研平台。在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与图形学、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
2.1明确方向,精细管理
与传统科研平台建设相比,当前高校对此给予更多关注,并在建设与管理方式上进行创新,尤其对地方高校来说,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在建设时应结合院校定位和师资情况明确研究目标,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施精细管理。[3]2.1.1选择恰当的实验内容。不同的实验内容可培养学生不同的能力和素养,不但可完成基本训练,还可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激发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热情。院校应充分挖掘现有科研平台资源,通过合理规划开展多种多样的创新实验,为开放式科研平台建设打下硬件基础。同时努力打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科研平台,理论联系实际,自行开展各类实验,积极探索与创新,增强学生的动手和科技创新能力[4]。2.1.2安排专业指导教师。师生应明确自身的主导和主体地位,以优秀的师资力量为科研平台、科研创新提供人才支持。院校教师具备充足的理论知识与高超的实验技能,可发挥不同教师在多个领域的专长,引导学生一同在校做实验,通过合理安排实验时间与对象,促进科研平台资源优化利用,在加强内部学科交流的同时,还要与其它院系专业搞好关系,使相关专业学生能共同参与开放式实验,并做到实验设备与成果共享[5]。2.1.3“赛教结合”选择恰当的传授方法。近年来,我院模式识别应用工程技术研发重点科研平台每年培育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十余项,并为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国软件杯等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比赛提供场地和技术支持,取得较好的成绩。以学科竞赛、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引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创造条件,积极组织、资助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依托实验中心,建立大学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平台、ACM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训练平台、机器人实验创新平台、嵌入式开发创新平台等。目前已在ACM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计算机仿真大赛、数学建模大赛和全国大学生人工智能大赛上获得许多好成绩,得到大量高级别的奖项。宽松、开放的实验环境和良好的仪器设备使学生拥有独立解决问题的空间,学生自主学习和自由探索的求知需求得到满足,该科研平台的科技创新能力也有长足的进步[6]。2.1.4注重科研平台细节管理。要想提高科研平台运作效率,应派遣专人负责设备管理,填写相应的值班记录,由院校财政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还应做好时间安排,根据师资力量与排课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开放方案,为师生留出充足的实验探究时间[7];当周末或连续公休时,可根据实验人员实际情况安排轮休,还可聘请专业能力较强、兴趣浓厚的学生负责组织管理,这样不但节约劳动力,还有助于勤工俭学。
2.2完善制度保障
无规矩不成方圆,科研平台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规章制度保障,主要应体现在日常管理、资源共享与评价考核等方面,具体措施如下:2.2.1健全日常管理机制地方应用型高校应紧紧围绕区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聚焦制约行业和产业生产过程中共性问题、重要环节和关键技术,与企业行业密切合作,以应用为目标开展科研与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努力构建与地方行业企业紧密衔接的特色研究项目将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和成果转化作为地方应用型大学重点科研平台的主要研究方向[8]。制订分级别的规章制度,鼓励成员从事相关课题研究,加强对学科前沿的探索,将研究目标定位到“大课题”、“大成果”方面,集中力量解决大项目应用问题,争取在理论和技术层面获得更大的突破;同时,还应制订相应配套制度,将管理职责落实到个人,明确分工与内容,引导科研平台走上制度化、科学化的道路。2.2.2构建资源共享机制。针对当前存在的资源分散、各自为政的局面,应通过构建相关机制的方式促进资源共享,提高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对此,应加强设备采购计划可行性分析,使设备采购以科研平台现实需求为依据,对科研目标、经费来源、技术人才以及条件设施等多项因素综合考虑,按照仪器类别分类管理,避免重复采购。2.2.3完善评估考核制度。为了适应科技创新新要求,在评估考核内容方面应进行创新,主要针对科研目标、研究方向、成果转化与研究水平等进行创新。考核结果分为四个等级,即优秀、良好、及格与不合格,前两个等级分别给予不同级别经费奖励,不合格的科研平台取消称号;同时,还要对评估准则进行创新,适当增加创新机制、成果转化的比例,促使科研平台朝着文化创新、科教结合等方向发展,形成“创新—激励—二次创新”的约束机制。
2.3深入研究,形成成果
加强科研平台和团队建设,奠定科研工作基础。加强校政、校企、校院合作,鼓励科研平台与地方企业或科研机构合作建立协同创新平台或智库。依托德州市现有国家级、省级科研平台,在院内设立分支机构,提升院校科研平台层次。发挥科研平台优势,积极开展科研,服务于院校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根据科研工作需要,设置专职科研岗位,按研究方向或研究领域组建科研团队,充分发挥优秀科研人才引领作用,着力培养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继续做好源于教学建设改革与实践、突出教学问题,解决院校级教改项目立项。组织精干力量,加大已立项教研教改项目研究力度,做好已有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做好院校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为申报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做好准备。做好科研项目立项和研究。开展应用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需求为导向选择研究项目。建设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做好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和专利宣传推介工作。
2.4人才培养,壮大队伍
在科研平台建设与发展中,实验人才属于骨干力量,对研究结果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地方高校实验人才缺失,队伍规模较小,难以高效完成科研目标,抑制着创新能力提升。对此,应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壮大实验队伍。首先,提高人才素养。高校应引进更多高技术人才充实实验队伍,使队伍结构得以改善,吸收更多高层专家、学者的参与,选拔跨世纪人才,尤其是青年骨干教师;还应定期安排进修,选拔优秀人员与国外院校展开合作,使自身的业务能力得以提升,与院校发展和科研平台创新需求相结合;其次,稳定科研队伍。院校应积极调整相关政策,提高科研工作者的地位,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科研人员的需求,适当增加工资待遇吸引更多人员加入;还可实施同级人员在理论、实践课中换位通用等问题,提高技术人员素质,将此类工作者的劳动报酬、进修培养与常规教师放在同等地位,使科研队伍得以稳定,并不断发展壮大;最后,加强人才考核。构建科研平台人员考核制度,根据考核结果选择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工作态度积极且富有责任感的人员担任科研平台领导,并对其它各个相关岗位职责进行落实,要求定期提交工作总结;此外,还应加强人员监管力度,使科研经费能用在实处,不断根据国家要求调整科研机制,创新管理理念与方法,为科研人员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使其无后顾之忧的潜心钻研,提高科研平台科技创新水平,大步向前发展[9]。
2.5深化改革,提升水平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完善与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实践相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发挥专业综合科研平台、科研创新平台和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的创新实践与育人功能,构建院校、学院、专业三级创新训练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吸纳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创新创业导师库。通过遴选培育,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通过院校资金投入和筹措社会资金,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激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发挥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作用,以科研平台为依托,成立大学生众创空间,积极引进大学生创业团队和新注册创新创业公司入驻[10]。
2.6加强合作,产教融合
坚持将科研平台培养人才的各环节邀请企业技术骨干或管理人员参与,科研平台联合参与企业合作共建项目或共建专业;依托专业群对接区域优势产业建立若干融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队伍建设、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现代产业院校或共建校-企-科研平台命运共同体。通过校企合作,共建真实职业环境、引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让学生在完成岗位真实工作任务中提高职业工作能力。
2.7第二课堂,突出能力
将科研平台的管理和利用充分融入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中,紧密联系结合学、管系统,加强学生与科研平台相关的“第二课堂”建设,构建“第二课堂”运行体系,深入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实现学生成长“六起来”。积极探索并大力推进大学生养成教育工程。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推进学生社团建设,把社团建成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训练、自我教育的平台,重点做好特色社团建设工作,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完善社会实践制度保障,鼓励科研平台管理人员与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指导,结合科研平台专业特点,建设一批稳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打造一批有特色的社会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3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背景下,高校科研平台应将培养创新型人才放在首要位置,积极组织课外科技活动。通过大学生创新实验平台的建设,以及院校、省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申请立项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加大对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大学生课外活动,目前已进一步从本院学生开始逐渐向其它专业、其它学院学生辐射,扩大科研平台学生范围,使更多学生因此受益;同时,还应通过明确研究方向、实施精细管理、完善管理机制、注重人才培养等方式,使科研平台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这对院校发展和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德刚 单位:山东华宇工学院信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