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思考与实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思考与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思考与实践

[摘要]李克强总理强调:“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彼此结合起来进行工业创新,将会催生一场‘新工业革命’。”这场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核心的“新工业革命”正为中国经济转型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而我国创新创业创造正是引领这场革命的核心钥匙。创新引领发展,创造驱动未来,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正是开展双创教育的根本要义。本文剖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分析目前以工科类为代表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两面三线”方法论,深入剖析高职工科类专业双创教育改革策略和放心,为全面提升双创教育成效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工科;创新创业创造;学生创业

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新旧产业更迭,是一次次科学技术进步、产业模式巨变与人的创新创造力迸发的集中体现,可以说每一次经济发展的飞跃都源于重大的创新突破,国家的富强离不开民族的创新创造。尤其是处于思维活跃、知识充沛、好奇心强阶段的大学生,更是创新创业创造的主干力量,因此,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正是新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传统的传授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当前学生的发展需要,高校创新创业模式亟待改革,要通过催生内在动力来赋予学生创新思维。在实现路径有两种方式,一是从学生个体着眼,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在工作实践中提升创新创造水平,以个体创业典范营造浓厚创业氛围,二是从校企合作着眼,推动企业经济转型、优化产业升级,以创新助推产业优胜劣汰,促进供给侧改革。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与约束

(一)创新创业意识与现实冲突

1.传统就业观念禁锢。受高校扩招、新就业制度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逐年递减,不少大学生们依然抱着“铁饭碗”“大企业”的就业观念,认为只有进入大企业、国企、机关单位才是好工作,这种吃“皇粮”的思想导致学生们对国企、公务员趋之若鹜,部分学生甚至连续考公务员、教师等岗位多年,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势。这种错误的价值观让部分具备创新创业创造的学生失去了在创业平台上展示才能的机会。2.创新创业意识淡薄。高校开展创新创业创造教育是新时代的呼唤和要求,但受双创教育水平所限,学生普遍缺乏创新创业的意愿,高校双创氛围仍未形成。以某高职院校为对象,经调研,发放1000份的样本中,26.3%在校大学生从来没想过创业,100%学生上过创新创业类课程,但是有30%在校大学生不清楚为什么要学习创新创业课程,75%艺术类专业学生考虑过创业,文科类达54.3%,而工科类大学生毕业后即有创业打算的不足13.21%。可以看出在高职院校中工科学生在创业方面比较谨慎,开展创新创造活动主观能动性较差,创新创业意识较为淡薄,创新创造素质还有较大提升空间。3.创业成本过高。调研发现,当前影响学生创业的要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学生对自身创业能力缺乏信心,认为自主创业风险大,个人能力不足,缺乏社会经验;二是创业风险承受力较弱,除个别家境较为殷实外,大部分大学生刚毕业普遍缺乏启动资金,经济原因成为掣肘学生创业的核心问题。对于来自工薪家庭、农村家庭的大学生来说,直接从家里筹措创业资金不是普遍可行的办法,而商业贷款对客户有抵押资产的要求,对大学生来说门槛较高,作为学校也不鼓励大学生从存在“套路贷”隐患的微小金融公司进行借款,常见的是通过创业大赛获得奖金或者风投公司的注资,但是能够脱颖而出的项目较少,一般是创业初显成效后才能够吸引到风投企业的锦上添花。三是创业内在动力不足。20多岁的大学生处在人生选择的重要十字路口,是去机关、国企、上市公司等相对安逸、舒适、体面的道路,是继续深造学习,还是选择充满风险、困难但可能伴随高收益,高挑战的创业道路,在人生的三岔路口每一个选择都显得尤为重要。上述问题造成大学生创业成本及风险过高,影响了学生创业的积极性。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核心课程教育脱离

1.生源差异明显。高职生和本科生、研究生教育层次有明显差异,作为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的学生在技术革新的能力和欲望上明显受限。尤其在一些创新创业大赛中,专本研同台竞技,为了获得好成绩的专科院校只能包装教师科研成果,作为学生项目参加竞赛。不正视高等教育中的生源差异,尤其是工科相关专业差异尤为明显,一股脑地大搞创新创业竞赛,开展同质化的教学环节,只会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2.联动教育缺乏。高校中的创新创业课程作为公共课、选修课,由辅导员或者是创业导师来教授,创业意识、创业技巧、创业方法等方面讲解,只有少部分积极主动的学生会主动思考,将专业知识融入创新创业创造中。而在工科类专业课程中鲜少涉及创新创业等相关内容。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教学联动难度较高,这就导致双创教育脱离了专业背景,如同纸上谈兵,学生的想法大多围绕在生活层面的简单创业,缺乏深度思考和技术支持,而没有融入创新创业元素的专业课程,更容易沦为照本宣科,加上老师缺乏获取科技创新前沿信息的途径和意愿,所述内容脱离市场需求,是的教学改革、教学研究往往成为空谈。

(三)学生群体与创新创业实践呈现二八定律

1.双创教育效果差异大。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将此现象称二八定律。通过观察发现,在高校中,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学生始终为一小部分固定人群,而大多数的学生并没有参与过创新创业项目、竞赛、实践中,尽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实际效果还有待验证。在调研中,在校大学生对学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呈两极分化,一部分人觉得完成没用,脱离现实,而一部分人却觉得受益匪浅,打算创业或已成功创业,一定程度表明现阶段的创新创业创造教育效果差异比较大。2.高质量创业难度较大。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指引下,各大高校中都着力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园,这些创业孵化园不仅成为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支持孵化企业的实践基地,也成为学生体验创业、融入实践、走向社会的桥梁和纽带。然而高职院校受到学制短、2+1教学模式的限制,学生在求学阶段大部分时间待在学校,在校园的“温床”中学生无法经受社会的锻炼,易导致对问题认识不够深刻、处理风险的能力薄弱,缺乏分散风险的意识等问题。尽管在校期间有创业老师的指导能规避一部分问题,但是工科类学生在低年级创业很难与专业结合,大多从事生活类、体力型的创业活动,而高年级创业则面临大三顶岗实习,即将离校的问题,高职工科学生在校期间高质量创业从客观条件,到主观能力都有较大制约。

二、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与实践

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要抓住核心因素,一是树立符合新时代特点的创新创业意识,二是双创教育要与专业方向有机融合,三要注重双创成果转化,让更多学生理解创新创业创造的必要性,现提出“两面三线”方法论将创新教育进一步融入专业教学,以专业技能技术带动创新创业教育,让天马行空的创意展翅高飞。

(一)“两面三线”创新方法适应时代要求

1.将双创纳入专业学科体系,为双创教育培养夯实基础。将专业课和通识课两个主要方面融合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以江苏工院为例,课堂一直致力于“三化一融合”的教学改革,将课程对标全国教学能力大赛,将课程进行重新构建,将专业项目引入课堂,形成项目化、信息化、思政化和书证融合的教学模式。从教学改革的基调开始就以“新”贯穿改革始终,在课堂中引入新课标、新技术、新规范,着重培养大学生“新”的意识,破局职业教育的滞后性,强化校政企专家对教学的指导。2.将创新创业项目融入专业教育课堂,为双创教育拓展空间广度。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简称“大创”项目)、各类型创新创业大赛、创业实践活动三条辅线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创新项目化教学与江苏工院“三化一融合”教学改革理念一致,把专业课程与三条辅线的创新创业活动结合起来,把“大创”项目、创新创业大赛、创业实践活动和考核要求挂钩。其中尤其是“大创”项目为期一年,适合在创新创业课程中贯穿专业化项目,让大学生体会专业技术创新魅力,树立符合新时代特点的创新创业意识。

(二)基于“两面三线”方法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与实践

1.营造创新氛围,助力工科学生成长。高校应积极倡导基于“三线”创新活动的、以学生课题为导向的新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充分利用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的机会,在“两面”教育中鼓励学生深入新兴研究领域,发现潜在现实问题,在实际项目开展中锻炼工科思维,探索创新创造路径。高校要努力创建创新创业文化,构建特色突出、鼓励创新的文化环境,鼓励开展课程作品展,创新项目成果展,创业名人讲座等等丰富的教育活动。2.改善教学布局,促进学科交融该方法有意识地将双创教育融入专业核心课程,用技术革新带动思想革新,用创意创新带动技术革新,将交叉学科理念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中去。创新创业活动往往覆盖新技术、新管理、新营销等等,需要组建跨专业、跨学科的学生项目团队和指导教师团队,搭建跨学科的项目研究平台,在自我管理和教师指导中推进跨学科的合作学习,重视大发明、大创造的同时关注小发明、小创造,让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创新创造带给他们的成就感和获得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双创精神3.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高职教育的改革一定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深化双创教育改革离不开政企合作,因此要创新校企合作“生态圈”。高校中很多创业项目无法落地,一部分的原因是脱离现实,不符合社会、企业需求,在进行“大创”项目、创新创业大赛、创业实践活动选题时,加强与企业联动合作。在创新创业活动的过程中,选送学生参与企业实践,邀请企业专家参与介入,形成校企评审专家团对创业计划、中期检查、成果孵化、研究方法等环节进行评估把关。广泛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创新创业实训基地、科技项目成果孵化基地等平台,加强高校、教师、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推动校企共同孵化成果。

三、结束语

作为高职院校要担负起地方经济发展的责任,把创新创业创造作为思政课程改革的重要落脚点,利用地方和高校资源,催生内在动力赋予学生创新思维,紧抓新时代机遇、响应新时代要求,为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继续前进。

参考文献:

[1]孙峻.传统就业观念对大学生就业的作用和影响[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87-89.

[2]李凯宾.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途径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25):176-178.

[3]吴林璠.二八定律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6(20):68-69.

[4]陈士玉,张恩宁.高校创业孵化园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吉林省11所高校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32):59-62.

[5]夏自由.新工科背景下理工科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1):40-41.

作者:许晓月 单位: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