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生产性服务贸易产业结构优化作用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生产性服务贸易产业结构优化作用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生产性服务贸易产业结构优化作用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不断演进并朝合理化方向发展,但是产业间构成比例不尽合理,产业内部结构有待完善。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生产性服务贸易通过技术外溢效应、贸易互补效应、规模效应、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对一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发挥着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通过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开放水平、优化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协调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来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发展。

[关键词]产业结构;生产性服务贸易;贸易效应

一、引言

服务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其占比通常反映了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2010年至2019年,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总体呈逐年趋势态势,由2010年的39%增加到2019年的59.4%。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更是一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生产性服务业是全球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应加快重点领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国制造2025》指出要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生产性服务。开放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决定了一国贸易结构的水平,贸易结构则引导着一国产业结构的变动,因此,研究生产性服务贸易对产业结构优化作用意义重大。

二、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

(一)三次产业结构逐步演进到三二一型建国之初,我国的产业结构表现为一二三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1952年,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1.0%,第二产业增加值占20.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28.2%。[1]随着工业化的推进,1966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第一产业,1970年再次超过第一产业,我国三次产业的结构逐步向二一三型演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渐由二一三型转变为三二一型。1978年,我国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7%,第二产业增加值占47.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27.6%。2019年,我国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到7.7%,第二产业增加值占39%,第三产业增加值占53.9%。建国至今,我国三次产业构成中第三产业的占比不断提高,由不足30%提高到50%以上。(二)产业间构成比例不尽合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渐趋合理,总体符合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但是,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结构有待优化。由图1可知,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五国的第三产业的占比基本在70%以上,第一产业的占比在1%左右,而我国同期第三产业的占比约为50%,第一产业的占比约为8%,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的产业现代化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

(三)产业内部结构有待完善虽然我国产业总体结构趋于合理,但是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亟待完善。第一产业内部存在农产品品种不优、质量不高的问题,农产品加工程度低,加工技术落后,附加值低,农业配套服务严重滞后。第二产业中低附加值的加工业占比过大,在产业价值链中处于微笑曲线的底端;产业研发投入不足,研发设计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亟待提升,尖端技术过于依赖国外,容易受制于人;能源利用率偏低,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第三产业中以旅游、运输等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占比过大,以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等代表的新兴服务业近年来虽然发展较快,但占比依然过低。

三、生产性服务贸易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

(一)技术外溢效应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因素是技术,通过生产性服务的进口,可以提高进口国制造业的投入产出水平,优化产业结构。首先,生产性服务贸易的进口,可以将国外的人力资本、知识资本等高级生产性服务要素导入进口国的生产过程,通过学习、模仿、掌握导入的产品开发、生产、管理以及营销等方面的技术,实现技术结构的升级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其次,生产性服务的进口和跨国公司的进入,往往会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将给本土生产性服务企业带来良好的示范效应。本土企业可以通过模仿和学习,既可节约研发费用,又可缩短研发时间,以实现弯道超车。再次,生产性服务的进口在带来技术的同时也会加剧竞争,将迫使本土企业不断改进技术和工艺,激发本土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本土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又将带来更多先进技术的进口,进一步提升技术外溢效应。

(二)贸易互补效应Markusen,J.R.(1989)的研究指出许多生产性服务是知识密集型的,需要对学习进行较高的初始投资,之后才能以较低的成本向传统用户提供知识。因为国内外专业投入之间具有互补性,通过进口国外先进的生产性服务,可以弥补国内相关生产性服务效率低、种类少的不足,从而提升国内制造业中间投入服务质量。[2]Francois,JosephF.(1990)的研究认为企业层面的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会导致规模收益的增加,其中服务对于协调和控制专业化、相互依赖的业务非常重要。因此,企业从国外购买自身不擅长的生产性服务,既可弥补高级生产性服务供给的不足,又可专注核心环节,促进生产率的提升,获得更高的专业化回报。[3]

(三)规模效应从出口来看,生产性服务出口规模的扩大,意味着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扩大,将会带来国内生产性服务业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增加生产性服务业的产值,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从进口来看,通过生产性服务贸易的进口,可以直接和间接地为制造业提供低成本、高质量和国内不足的中间投入,降低制造业生产成本,获得规模经济效应。

(四)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卢卡斯把贸易因素引入阿罗“干中学”模型,建立了人力资本积累模型,认为人力资本积累程度的差异会导致各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上的差异且逐步扩大。以人力资本密集性服务为主的生产性服务,其人力资本通常需要通过教育、培训以及研发获得,而生产者服务贸易有助于知识的学习和人力资本的积累。一是通过跨境提供方式,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的进口将带来国内人力资本的积累;二是通过商业存在方式,引入竞争,推动国内企业加强人力资本开发与培训;三是通过跨境消费方式,推动人力资本的自我学习和积累;四是通过自然人的移动,提升国内人力资本水平。人力资本的积累将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四、发展生产性服务贸易建议

当前,经济服务化趋势明显,为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助推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必须大力发展我国的生产性服务贸易。

(一)实现生产性服务业更高水平的开放进一步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的范围、拓宽其开放的领域,加深开放层次,增加优质高端服务进口,吸引世界其他国家的相关服务进入我国市场,才能在满足国内不断增长的多元化需求的同时,倒逼国内生产性服务企业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服务供给,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4]

(二)优化生产性服务贸易的结构加快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金融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保险服务和知识产权使用费的发展,扩大生产规模,以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加大高技术服务业的开放力度,增加高技术服务的进口,合理增加金融、保险等新兴生产型服务进口贸易的投入比重,提高其进口技术复杂度;鼓励对生产性服务进行服务产品和技能创新,建立和健全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为实现生产性服务的结构转换创立市场供给保证和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5]

(三)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协调发展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制造业的技术附加值,提升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和国际分工中的层次与地位;通过科技赋能,先进制造业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干春晖,王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回顾与展望[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39(8):3-14.

[4]庞博.英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5]刁莉,朱琦.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对中国制造业服务化的影响[J].中国软科学,2018(8):49-57.

作者:董展眉 单位:湖南女子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