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技术创新对地方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技术创新对地方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技术创新对地方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

摘要:文章从技术创新角度研究技术创新对山东产业结构演进影响机理,结合山东省2008—201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格兰杰检验测算了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演进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建立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二者之间的线性回归,得出以下结论:研发人员和研发资本均与产业结构演进有相关关系,均对产业结构演进有正向促进作用;研发人员投入和资本投入对于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提升低于对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提升。最后,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的结论与建议。

关键词:技术创新;产业结构;格兰杰检验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转方式、调结构成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山东省经济水平一直处于全国上游,但是由于缺乏创新、传统产业比重大、高新技术产业贡献不足,山东省经济增速也开始放缓。同时,保障资源环境的生态平衡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考虑因素,省内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亟须调整,因此转换经济增长动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问题,从推动经济增长诸多要素看,如资本、劳动力、技术等,技术创新是关键。在此背景下,文章借助2007—201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格兰杰检验验证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之间因果关系,并建立二者间的回归模型,说明技术创新在产业结构演进中的影响,旨在为山东省的新旧动能转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相关参考。

1文献综述

从国外来看,“创新”这一词汇首先出现在约瑟夫•熊彼特[1]的《经济发展理论》中,书中阐述了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随后英国经济学家Freeman[2]对技术创新加以定义并强调技术创新在应用方面的转化,指出:“技术创新指的是新系统、新过程、新产品以及新服务在商业中的首次转化”。国内方面,丁家丽[3]运用省际面板数据测度了自主创新对产业升级的作用程度,并指出自主创新的溢出效应具有地区差异性;高素英等[4]研究了省级地区的创新投入效果,发现省级创新投入影响本地及其他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一条直接路径和三条间接路径。陈福中等[5]采用京津冀1985—2016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对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科技水平促进服务业生产率的效果尤为突出。综合国内外研究而言,国外对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影响的研究时间较早,提出了很多概念、定义,为国内的相关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国内方面,早期相关研究集中于省际层面的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的促进作用的分析,大多是定性的分析,缺少量化的深度。近年来,我国学者充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省域开展了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关系的研究,同时也利用大量的数据进行了计量层面的实证分析,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2实证分析

2.1变量及指标选取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以及产业之间的关系和比例。由于技术创新不断推动三次产业的比重排序由“一二三”向“三二一”转变,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可以反映产业发展的形势和产业间比例的变化。单位GDP的能源能耗是指某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单位GDP所耗费的能源数量,随着产业内创新技术不断得到应用,以及环保技术、节能技术的增强势必会减少能源的消耗。同时与第一、第二产业比较,第三产业具有潜力大、能耗低、贡献率高等优势,因此单位GDP能耗可以衡量地区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不断升级的变化。考虑到技术创新的产出具有滞后性和不可控性,文章分别选择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y1)和(y2)以及单位GDP能耗(y3)三个指标说明产业结构的演进状况。文章从人力和资金投入方面选取了R&D人员全时当量(x1)、R&D内部经费支出(x2)两个指标来反映技术创新的强度。R&D人员全时当量是指某个地区研发全时人员数的总和,反映地区内技术创新的人力投入;R&D经费内部支出是指企业在与产品相关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总和,反映了技术创新中的资金投入。文章数据来自山东省2009—2018年统计年鉴。

2.2格兰杰因果检验

对反映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和技术创新强度的上述指标,根据收集的原始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分析,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根据格兰杰检验的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第一,R&D人员全时当量x1是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y1的单向格兰杰原因,R&D内部经费支出x2是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y1的单向格兰杰原因;第二,R&D人员全时当量x1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y2的单向格兰杰原因,R&D内部经费支出x2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y2的单向格兰杰原因;第三,R&D人员全时当量x1是单位GDP能耗y3的双向格兰杰原因,R&D内部经费支出x2是单位GDP能耗y3的单向格兰杰原因。

2.3回归分析

根据上述格兰杰检验的结果,R&D人员全时当量和R&D内部经费支出都是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格兰杰原因,由此可以建立R&D人员全时当量、R&D内部经费支出与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之间的回归模型,以进一步分析因果关系的程度大小。设定第二产业增加值为S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S2。为消除数据存在的异方差性,对相关变量进行取对数的处理。建立以下模型:()1122lnlnln1,2iSβ=x+βxi=(1)使用Stata12.0软件进行分析,得出以下回归结果:112lnS=0.4725lnx+0.1633lnx(2)212lnS=0.7824lnx+0.3365lnx(3)其中:第一个回归结果R2=0.99,模型拟合程度较好,β1和β2的t统计量分别为16.15和6.17,均通过检验;第二个回归结果R2=0.99,同样模型拟合程度较好,而β1和β2的t统计量分别为4.52和11.49,也均通过检验。模型在经济含义上揭示了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演进的关系。R&D人员全时当量和R&D内部经费支出的回归系数均为正,表明二者与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均具有正相关性。其中,R&D人员全时当量每增加1%,则第二产业增加值增加0.47%,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加0.78%;R&D内部经费支出每增加1%,能使第二产业增加值增加0.16%,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加0.34%。

3结论

(1)技术创新是使山东省产业结构趋向合理的关键要素,研发人才和研发资本的不断投入都对山东省的产业结构的演进升级起到了促进作用,从而提高了山东省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2)根据回归结果的分析,研发人员的投入和研发经费的投入对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均高于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结合目前山东省的产业结构现状,第三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更加需要研发人员和研发资本的投入。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第三产业的财政扶持力度,同时积极出台人才引进政策。

参考文献:

[3]丁家丽.自主创新对产业升级影响的实证研究[J].金融经济,2016(24):26-28.

[4]高素英,钦彦祥,张烨.创新投入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路径分析:基于本地效应与多元空间溢出效应[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19):60-67.

[5]陈福中,刘成,卢景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技术创新对京津冀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影响:基于京津冀1985—2016年面板数据实证考察[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9):10-16.

作者:汪一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