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国家治理下财政理论史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国家治理下财政理论史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国家治理下财政理论史探究

摘要:历史上国家治理的方式与目标都不尽相同,但究其本质还是国家治理的目标的转变。从官方学派开始,到亚当斯密再到凯恩斯时期,财政在国家治理方面均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梳理了历史上三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国家治理的目标与相应的财政税收政策,分析财政在不同国家治理的目标下发挥的作用,以此探究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下的财政理论。

关键词:国家治理;财政学;官方学派;亚当斯密

一、引言

若是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财政仅仅发挥经济领域的是无法承担起国家治理的重担,需要重新思考对财政学的定位以及涉及领域。要认识财政的发展,就要先了解其历史的背景,不同的发展时期所对应的国家治理的目标也不同。本文通过探究在不同国家治理所追求的发展目标下,财政所起到的支柱作用,从而分析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目标下财政所需发挥的作用。

二、官房学派的财政理论

(一)历史背景

尽管从10世纪开始,德意志就形成了一个统一的神圣罗马帝国,但在其领土上还存着大大小小的侯国、公国以及自由领土,而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半个世纪。一直到18世纪,它包含三百多个邦国以及接近一千五百个庄园,总计有一千七百八十九个独立拥有主权的政权(德国近代史1987)。所以德意志地图上一直处于一种“分裂”,这种向统一的过度时期持续的时间非常长。德意志诸邦不仅处于分裂状态,而且其工业、经济与社会发展相较于欧洲西部的大不列颠还较为落后,这就迫使中央政府和统治阶级通过中央集权的方式推动整个德国社会的现代化与发展,这便衍生出了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官房学派。17世纪开始,德意志的一些大学开始了官房学科目,专门为当时的君主提供人才。一直发展到后来,官房学派的研究范围并不仅仅限制与国家经济管理,更多的上升到国家治理的层面。注重有家长制统治特征的政府集权式的财政政策。对于每一个德意志邦国来说,他们的领土和统治都很小或者有限,那么这种情况下官房学派能够做到涉及国家治理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官房学派背景下的财政确实起到了社会发展的基础作用。

(二)财政理论

首先是重商主义。不仅仅是当时欧洲整体国家政策的体现,也反映了作为一个后起国家奋起发展的需要,由于德意志的四分五裂,尽管其军国主义思想使得军事实力十分强盛,但是与其他新兴的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相比,特别是经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大不列颠地区,以及后来拿破仑大帝在位的法兰西帝国,普鲁士实际上是一个政治、社会、经济诸方面都大大落后的国家。为了促进和保护国内工商业的发展,通过高关税严格控制非必需的原材料的进口,同时促进制成品出口和实行进口替代来实行贸易保护。其次是国民福利。德国官房学的大多数理论均是以国民福利为基础的重要理论,也奠定了后来欧陆经济学的基础。他们是从整个国家治理的基础来思考财政的支柱作用,认为国家理所应当对自己国家公民的方方面面进行管理与支持。无论是农业还是后来的工业、商业等不同层次的产业,官方学派的财政学均是通过各种角度思考国民福利问题,也为德国财政学开启了福利财政学的源头。

(三)官方学派、财政与国家治理

首先,治理国家的目标是维护君主统治。官房(Kammer)发展到18世纪,其研究的出发点是辅助君主管理国家,所以官房学派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国家治理,是当时德意志君主治理国家的手段。当时的德意志国家,并不只有经济上的治理问题,特殊的分裂国家情况促使官方学派思考社会各个方面的统一制度,甚至德意志的大学都开设了专门的官房学课程为各邦国君主提供官房财政部门的人才。其次,涉及国家治理的多方面。官房学派包括了法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以及历史学等不同的学科领域。而作为这些学科的统一体,当时被称为财政学,财政从那个时候起就是国家治理的基础。

三、亚当斯密政治经济学的财政理论

(一)历史背景

从16、17世纪开始,英国手工业发展使得英国各地城市化进程加快,对农产品的需求也就增多,使得国内圈地运动推向热潮。1688年,英国国内爆发“光荣革命”,为其商品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并且随之的圈地运动使得零碎的小块土地和荒废土地得到整合和使用,并且最关键的是使得农民不再占有土地,而是贵族大地主以及后来的资产阶级占有土地,在此基础之上农业中的小农经济基本上被消灭殆尽。圈地运动不仅提高了当时农作物产量,也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积累,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作为发源地英国,凭借这以机械代替手工的巨大的技术优势,大不列颠地区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但是,当时在英国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生产技术方式仍然是工厂手工业。而且还保留着许多封建时期旧的习俗如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学徒制等等,商品经济和自由市场的发展在英国的发展仍然受到这些限制,这个时候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便应运而生。

(二)财政理论

1.政府支出理论斯密的政府支出理论是根据君主统治国家的所应尽的义务来加以区分:(1)保障本国社会的安全。国防费用是为社会的一般利益而支出的。需要全社会的人民共同来资助且要与他们的能力相称。(2)保护人民不受社会中任何人受到其他人的侮辱和压迫,即财政需要保障司法的作用。君主的司法行政的费用也属于社会的一般利益而支出,只不过一部分需要由法律诉讼的双方或者其中一方支付。(3)建立并维持某些公共机关和公共工程,即需要提供公共物品,而斯密又将这类工程分为了三类。(4)维持君主尊严的费用。虽然没有明确表示为君主的义务,但是君主有义务维持自己的尊严和地位以保证民众对其敬畏之心,从而更好的管理自己的国家。2.政府收入理论斯密指出政府的授予来源于各种赋税。为此提出了四项著名的赋税四原则,即公平原则,确定原则、便利原则和经济原则。其中以公平原则为例,亚当斯密认为应当按照个人收入的比例缴纳赋税,“正如一个大地产的公共租地者须按照各自在该地产商所受利益的比例,提供它的管理费用一样。”体现了斯密在财政收入上最大限度上保证税收不会扭曲自由的市场。

(三)斯密的自由主义、财政与国家治理

首先,国家治理的目标是保证市场的自由。斯密的《国富论》被认为是写给君主的国书,既然是“国书”必然离不开国家治理的范畴。总的来说,斯密的财政政策观念是基于他的自由主义思想,所以他的认为国家治理仅仅需要经济治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治理国家,正是通过三种君主义务,达到治理社会和市场的目的,而财政需要为三种义务征收税负并承担费用。其逻辑为:君主通过财政手段治理国民财富以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体现着财政在国家治理中起到了基础与重要作用。其次,所谓“君主的义务”即国家治理中财政的手段,斯密按照自然自由的观点,无论君主如何治理国家,尽到自己的义务,必须依靠财政的力量。第一,国防是君主的首要义务,而国防需要财政的支持。君主需要依靠财政的力量设计适当军队的税收和费用支出制度。第二,君主要尽可能保护社会上各个人,使不受社会上任何其他人的侵犯。即,君主有义务设立司法机关。君主需要依靠财政的力量设计司法收费制度和费用支出制度。第三、君主需要对自己的公民提供公共物品,在斯密时期包括商业和教育两个方面。用现在财政理论的观点就是政府需要提供一定的公共产品。但是与今天西方财政理论中公共物品提供的出发点不同:斯密认为建设和维持公共事业和设施对于社会是有益的,应该是君主的义务,即国家治理的需要,是主动的;而西方财政认为公共物品的提供是出于市场失灵的前提下,政府才提供公共物品,是被动的。君主需要依靠财政的力量设计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的税收和费用支出制度。

四、国家治理现代化下的财政理论

国家治理的形式只是表象,国家治理的目标的不同才是本质。如今需要思考的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是什么,才能有针对性的提高国家治理能力,设计国家治理体系。官方学派的治理目标在于帮助君主治理处于“分裂”的德意志帝国的方方面面;亚当斯密时期的治理目标在于给市场一个最大的自由度。而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时代,需要新的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来完成新时代的发展目标。而财政在其中基础和支柱作用,那么就应当突破经济学范畴,对法治、文化以及社会发展各方面提供支柱作用。

作者:覃梓文 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