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广播历史节目内涵创新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广播历史节目内涵创新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广播历史节目内涵创新分析

摘要:作者在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顺应时势变化,紧跟新闻热点,选题角度独特,通过历史节目的内容创新实现以史为鉴,消弭受众情绪焦虑,科学应对疫情的宣传作用。“历史是昨天的新闻,新闻是明天的历史。”某种程度上,《夜谈古今》节目在新闻与历史之间,找到了在“今天”并存的方式。本文以《夜谈古今》为例,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粗略的探讨。

关键词:以古鉴今;继古开今;酌古御今;行古志今

顾名思义,历史节目讲述的是过去的故事,是让古籍旧典中的那些有趣味或有回味,有深度或有高度的内容再度传播;而众所周知,新闻媒体播报的是最新的事件,是将今时今日现实生活中最新最快,最热最火的变化及时传播。但在以“融”字为主导的媒体变革潮流中,这类节目内容与平台属性“旧”与“新”“古”与“今”的分明界限,已经被飞速打破,并且快速走出了一条对接融合、共融共进的创新之路。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江苏新闻广播(FM93.7)每晚十点推出的《夜谈古今》节目,就是以当下的热门新闻事件作为切入点,巧妙引入历史事件或人物,谈古论今,以史为鉴,进而达到关照当下、启迪未来的正面引导效果。尤其是在今年初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夜谈古今》节目主创人员,以新闻媒体人的敏锐与迅捷,紧跟抗疫动态,紧扣社会焦点,从疫情实时情况着手,同步精选对当下有启发、有对应、有指导、有效用的人文历史内容,纵深拓展、理性讲述,既让听众通过了解人类发展历程中的经验与智慧,科学理性地看待此次疫情的出现与发生,平复闭门在家的焦虑和不安情绪,也让听众随着节目内容,穿过历史长河,体验大浪淘沙,再一次凝聚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不朽精神的光芒之中。在情怀与温度、时效与热度的双向传导中,广播历史节目也得以走出象牙塔,真正迈入大众传播的广阔视野。

一、以古鉴今:讲述历史真实,增强现实关照

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曾在会上介绍,这次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夜谈古今》节目则从更长的时间线上,细数了人类历史上发生过的重大瘟疫故事,比如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清朝末年东北发生的严重鼠疫;人类与肺炎的斗争史等等。节目用翔实的史料展现出惊心动魄的人类战疫史,让受众能平静而坦然地接受大瘟疫或者说影响重大的流行病,每隔一段时期就会出现,而且从古至今,对于流行病的首要措施就是隔离,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同时,特效药和疫苗的研发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都需要时间。这些节目传递出的有效讯息,无疑会让受众对当下以隔离为主的防控措施更加信服,并且获得长久作战,不慌不躁的劝慰和鼓励。同时,节目还通过更具生动性,令受众更易于接受的人物故事,传递打赢疫情阻击战的信心与勇气。比如节目讲述了在重大瘟疫发生时也有古代“钟南山”的故事,包括控制住清末严重鼠疫的伍连德博士;建立过“大宋版”火神山医院的苏轼;为中国乃至世界医学发展做出贡献的江苏人——施肇基和施思明父子;中国“青霉素”之父樊庆笙等。每一个不抱怨、不埋怨,竭尽全力做好自己分内之事的老故事,都为当下抗争与奋斗着的人们,提供了现实前行的动力。

二、继古开今:重忆历史辉煌,萃取现实价值

疫情是一次罕见的全球性危机,也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疫情防控取得的重大战略成果,体现了中国力量与中国速度,也为世界筑起了第一道防线。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评价说,中国人民为了遏制病毒传播所作出的牺牲,是对全人类的伟大贡献。以此为背景,《夜谈古今》立即推出了相关主题的系列节目,回顾近代我国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比如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消灭了哪些传染病;新中国成立后,江苏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对我国中西医事业的关怀等。受众也借此了解到,成果并非从天而降,是党和国家对卫生防疫事业的重视,是一代又一代的接力,才换来了我国卫生防疫事业的不朽成就,也进一步坚定了人们终将战胜疫情的信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夜谈古今》从历史资料中发掘现实价值,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来普及改善现实的方法,比如介绍口罩的发展历史、分餐制的历史等,让历史照进现实,也让历史来改变痼习。哪怕疫情出现好转,也要小心谨慎应对,并思索疫情发生后,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思想认识都要如何做出相应改变。

三、酌古御今:梳理历史脉络,提炼现实意义

目光时刻关注疫情,但视野并不局限于疫情。《夜谈古今》在特殊时期,还致力于对疫情防控周边文化的挖掘:江苏医疗队是第一批到达武汉,也是派出医疗队员最多的省份,之后又对后支援黄冈,由此引申出江苏和黄冈的历史渊源等内容;由日本捐赠防疫用品包装上的古诗词延伸讲述中日两国在文化、医药等方面的交流渊源以及互帮互助的历史故事等。丰富又动人的节目内容,再次强调了中国是个大家庭,拥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在历史的长河中,各个城市的发展都有着相互交织的渊源。对于宅在家中的听众,也有着友善的提醒:不出门的生活一样可以丰富多彩,通过学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也会更深入全面,若能引发大家对传统文化的更广泛关注,也算是疫情之中个人成长的一件幸事。随着疫情的缓解,节目便立刻转移关注重点,开始侧重讲述复工复产等相关内容,鼓励人们有序、谨慎地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例如:樱花盛放时,讲述年年热闹,今年孤清的武大和武大樱花的历史;武汉解封后,讲述九省通衢的历史以及见证武汉千年历史的黄鹤楼等。随着主持人的娓娓道来,听众欣然接受武汉的解封不是可怕的事,樱花依旧美丽绽放,黄鹤楼依然挺立,大家要敞开怀抱欢迎大病初愈的同胞回归家庭。疫情正在向好,工作和生活正在逐渐步入正轨,全国人民齐心抗疫之后,便是携手共谋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四、行古志今:让历史融入生活

一场肺炎疫情,让全国各个城市停摆,疫情好转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都在逐渐“归位”,城市在复苏,但疫情造成的焦虑情绪并未完全消除,各地对经济的提振又很迫切。《夜谈古今》节目在特殊情境下,发挥出新闻实用性和文化适用性的双重优势,以独特的“治愈、帮助、安慰”节目气质,对拉升地方经济、消费发挥出特别作用。有观点认为:历史题材的节目应突出地域性,讲述当地历史文化故事。[1]《夜谈古今》节目契合当下背景,从人文历史视角出发,选取受众感兴趣的美食、特产、风景、风俗等极具地方色彩的人、事、物,亘古通今,与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联合推出《我为家乡代言》系列策划,做成独具风韵的江苏风物志“纪录片”“推广片”,在“涨姿势”的过程中形成期待,触发消费欲望。以“寻找”主题为切入口,征寻全省各地的听友为自己的家乡做推介,这些声音作为引子,又引出当地的文化名人、历史(民俗)专家,以嘉宾身份,权威、生动、细致的讲述当地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因内容古朴却形式新颖,《夜谈古今》的一系列特别策划通过微信、微博等不同新媒体平台快速形成网络热点,形成联动、长效的传播效果。刚播出第二期,微信阅读量就早早破万,社会影响和美誉度双双飙升。这体现了地方广播“适者生存”的发展策略:本土化、专业化和创新多样化。[2]“历史是昨天的新闻,新闻是明天的历史。”某种程度上,《夜谈古今》在新闻与历史之间,找到了在“今天”并存的方式。在防控肺炎疫情的特殊时间区间,《夜谈古今》作为一档原创历史文化类节目,对人文立意、节目形态、环节设计、传播路径等多方面都做了卓有成效的创作与改进,也是对广播历史类节目的内涵创新和外延拓展,展开的有效实践探索。同时,节目在向历史寻依据,为现实找答案的思想探索中,确立了在新媒体时代内容竞争场上的立身之本:知来处,明去处。每一期节目,都是在历史的宏观视野中,发出“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怎么做”的追问;在一期又一期节目的追问中,被筛选出的“最闪亮”的真实,才会形成历史的声音跨越时空,撞击现实,打动人心,发出震动时代的回响。《夜谈古今》节目运用新媒体思维与时俱进,讲好中国故事。因此,讲好中国故事,应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树立国际化的思维方式,把握古今、中外、前后的关系,融合中外,贯通东西,精心构建话语体系,用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更好地与世界沟通交流,彰显中华文化强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参考文献:

[1]王岚岚.浅议我国历史题材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J].视听,2018,131(03):10-12.

[2]曹艺,逯梦凡,常晓涵.“融媒体”时代地方广播的差异及发展策略[J].今传媒,2018(007):87-88.

作者:董婕 单位: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融媒体新闻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