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文史结合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文史结合的理念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与思想,对历史课堂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文史结合强调了历史教学增加文学性的内容,包括文学的语言、文学的作品、文学的人物等,对打破历史教学局限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初中历史;文史结合;教学策略
历史是波澜壮阔的,历史的语言是客观的,但对于学历史的初中生而言客观性的描述缺乏生动与形象,不利于学生接受历史、学习历史,这也是很多学生喜欢历史故事书、喜欢历史讲解但不喜欢历史教科书的主要原因[1]。文史结合理念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文学的语言描述历史、感悟历史、用文学作品验证历史、活化历史、拓展历史,有效激发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感受到历史所传递的厚重感、渲染力与影响力,有效提升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认同。
一、用文学的语言描绘历史,增强历史渲染力
历史注重客观性,因此历史的语言以陈述为主渲染性不足,很多学生在阅读历史教科书时感觉历史文字不生动,没有渲染力,无法感受到历史所特有的内容与情感。采用文学的语言描述历史可以有效改善历史陈述性为主的情况,增加历史课本内容的渲染力,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用文学的语言描述历史对教师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陈述的过程中教师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学会用修饰性的词汇去描述历史同时也要积极用反问、疑问等语气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内容,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课本常用简单的语言来概括,连青铜时代也只是用了“灿烂”两个字来表明青铜文明的发达,而采用文学性的语言,无论是修饰性的语言还是问句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特有的渲染力,青铜文明璀璨、丰富、锈迹斑斑、金光闪闪、古朴、沧桑等都可以进行修饰,每一个词汇的应用都让历史有了更多的渲染力,也让学生对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2]。用文学的语言来描述历史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但对于历史教师而言是必须要具备的基础能力,在讲解历史过程中教师要学会用文学语言去描述历史,让学生在文学性语言中完成历史学习的任务,在历史知识学习中学会从文学角度去感悟,从而实现基于历史的文学渲染,提升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二、用文学的语言感悟历史,升华历史厚重感
历史的语言多以背景、历史意义、历史影响力等为结尾,这种文字性的表述很难让学生去感悟历史,去评判历史,自然也缺少了历史的厚重感,也缺乏必要的历史感知。感悟历史、升华历史体现了历史的厚重感,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基础。历史具有很强的厚重感,传递出了一种情感、一种属于历史特有的情怀而感悟历史成为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而文学性的语言让学生感悟历史有了更多的渠道和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发挥文学性语言的优势,用文学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去感悟历史、去升华历史,体会历史的厚重感。用文学的语言感悟历史,主要是将历史的背景、历史的意义、历史的影响力转化为具体的文学性语言,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所传递的厚重感[3]。每一段历史都有一定的背景,这些背景既有社会因素也有政治、经济因素,在表述的过程中用文学性的语言可以用其表述语言的陈述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内容,感受历史背景所传递的厚重感,事实上每一件历史大事都有厚重的背景,这些背景都是推动着历史的前进但历史有的富有悲观色彩,有的则比较欢快,在指导过程中需要教师合理应用文学性的语言,用文学性的语言进行标书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除了背景以外,历史的意义、历史的价值、影响力等都可以用文学性的语言进行标书,从教材来看绝大部分的历史意义、价值、影响力都带有明显的理工性,即分为一二三点,这种陈述很难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让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式代替内容的理解。采用文学性的表述让学生对历史意义、历史价值、影响力有了更多的理解,甚至可以用诗歌等题材进行展示,从而让学生在文学语言中升华对历史的理解,提升学生对历史的感悟,增强历史的厚重感,体现文史结合的价值。事实上历史事件从背景到经过,最后到影响力,都可以用文学性的语言进行描述,通过文学性语言的修饰可以尽可能地还原历史,让学生在历史的情境中感受历史发展的脉络,提升学生对历史的理解。
三、用文学的作品验证历史,提升历史认同度
初中生对历史的了解更多来自文字的记载与实物的展示,文字记载历史过于客观,不受学生喜欢,而每一段历史都用实物展示也不符合历史的教学规律,因此部分学生对历史的认同度不是很高,甚至对部分历史存在“历史虚无论”的思想,对学生历史的认同产生了负面影响。文史结合背景下文学的作品、文学的人物都是对历史的一种验证,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文学的作品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发展,提升学生对历史的认同。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都会有一定的文学展示,每一个历史朝代都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着文字的记载和相关历史文学作品的呈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做好文字记载、文字作品的应用,让学生在文学作品中感受历史的内容,提升学生对历史的认同,让学生在具体的文学作品中感受历史发展的内容,提升学生对历史的理解与感知。文学作品体现了特定历史发展的内容,文学作品中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发挥文学作品的优势,积极做好文学作品的应用与指导,帮助学生在文学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感知历史,了解历史,去熟悉当时历史发展的过程,从而从政治、经济等多个角度去验证历史,去分析历史,提升对历史的认同。在具体的都知道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历史的内容合理选择文学的作品,既可以以整篇著作为研究对象,也可以是以散文等单篇去分析,无论哪种分析的方法都需要用文学作品去验证历史,让学生在具体分析过程中实现对历史的有效、深度学习。文学作品验证历史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文学作品的内容深度,同时也要注重丰富性,除了历史文学著作以外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野史材料进行补充,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验证历史[4]。
四、用文学的作品活化历史,增强历史影响力
用文学作品活化历史,增强历史影响力是历史教学的重要方式。历史与学生之间始终存在一些隔膜,这种隔膜在于学生对于历史的认识总是久远的,认为历史就是历史,学习了即可,对历史影响力缺乏认识,甚至有学生认为历史只有影响力单纯的文字记载而已。历史教学中用文学的作品去活化历史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学科特有的影响力,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历史的史料、每一个历史发展都有着特殊的渠道展示,带给人非凡的感受,进而历史事件所带来的影响力也会用多种方式代代相传,给人启迪。文学作品活化历史具有很强的引导性,事实上近些年一些文学作品也被拍成了历史电视剧历史电影等,这些作品进一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了历史,感受到了历史的发展,从而增强了历史的影响力,让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不再局限历史教材,而是有了历史著作、电影、电视剧等进行佐证,从而让学生对历史有了更多的认识,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历史是如何影响现代的。用文学作品活化历史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教师在指导过程重要积极做好历史文学作品的挑选工作和应用时机,并不是每一个历史教学过程都适合文学作品的应用,同理并不是每一个文学作品都适宜应用到教学当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入文学创设历史情境丰富情感的适合要清楚文学作品中的事件、任务或时代背景,做好事实铺垫,最大限度发挥文学作品的优势。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文学作品的灵活应用,不断用文学作品增强历史内容的影响,提升学生的对历史的感知和理解,使其体会到历史影响力的真实内容。
五、用文学的作品拓展历史,开展历史的探究
历史不再局限于教材而是有更为广阔的空间。基于历史教学实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用文学作品去拓展历史,鼓励学生开展历史的探究,鼓励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去分析历史、了解历史,去寻找历史,在寻找历史的过程中验证历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感悟历史,提升学生对历史的认同,学会拓展历史。用文学作品拓展历史对教师、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完成课堂历史教学以后要积极为学生提供一些课外文学的作品,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的方式去验证历史、去发现历史,在阅读过程中去感悟历史。每一个历史阶段的文学作品有很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去分析历史,学会站在不同角度去看待历史,从而让学生博采众长,学会客观看待历史的发展,积极融入唯物史观、文明史观等内容,让学生在文学作品中去拓展历史的内容,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树立起唯物主义思想,学会从历史的发展角度看待问题,学会站在当时的历史中去看待历史,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发展理念,帮助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学会看待历史。
六、结语
文史结合理念下初中历史教师要积极利用文学性的语言来展示历史,为学生创设具体的历史空间与情境,用文学的作品与任务验证、活化、拓展历史,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影响力和认同度,通过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应用不断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历史学习观念,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完成历史教学。
参考文献:
[1]张艳芳.语文教材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以统编七年级历史教材为例[D].天津师范大学,2020.
[2]陈洋斌.以课堂问题为载体优化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方法分析[J].考试周刊,2021(35):133.
[3]李盛先,陈欢.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以“对外开放”一课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1(8):44.
[4]柯明月.从培养“时空观念”入手建构单元知识体系———以《两次工业革命》为例[J].新智慧,2021(10):7.
作者:周吉云 单位:甘肃省古浪县直滩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