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研究3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爱国精神、提高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方式,学好历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实现学生健康成长。教学设计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环节,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前提和依据,本文以初中历史教学为例,探讨优化初中历史教学方案的对策,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广和普及,素质教育逐渐取代传统应试教育理念成为现阶段的主流教学思想,初中历史教学是初步实现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创新和改革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中的基本环节,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其主要是指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材内容,提前做好课堂教学时间安排,推动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树立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设计理念
受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过于重视和依赖考试大纲,学生和教师的互动相对较少,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水平和质量,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树立以学生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将课堂的主体归还给学生,为学生构建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为此在进行教学方案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现状,结合学生学习过程中流露中的兴趣和爱好,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重新焕发课堂活力,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观。此外在初中历史教学方案设计中,教师还需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即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学到什么,学好什么”,并考虑该教学设计的可行性,从而提出有效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核心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逐渐意识到学生主体的重要性,将学生学习需求放在影响教学设计因素的第一位,从而制定出更加专业的教学设计方案。
二、创新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方法
现阶段我国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中存在大量的问题和弊端,如忽视教学设计环节、教学设计内容单一等,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使得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陷入混乱的状态,学生无法获得有效的知识,导致学生历史文化素养较低,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优化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是现阶段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结合现阶段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丰富教学设计方法的对策:第一,引入课堂提问法。教学设计需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作出明确的阐述,其中教学方法是教学设计重要内容,将课堂提问纳入教学设计环节,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培养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如在进行古代封建科举制度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古代科举制度的考试内容是什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第二,引入语言叙述法。初中历史课程设置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掌握和理解我国悠久的发展史,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历史观,为学生今后深入学习历史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初中历史教材中以时间轴为主线,讲述了各朝代发生的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事件,如在进行“烽火戏诸侯”这一段讲解时,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设施,以生动的语言将这段史实表达出来,让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第三,引入情景教学法。在教学设计中引入情景教学法,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能够加强和巩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三、提升初中历史教师整体教学设计水平
教师是教学设计的主体,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对教学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因素,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正确的教学设计理念,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将其和教学方案混为一谈,忽略了学生在教学设计中的作用,使得教学计划缺乏创新理念。为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学设计者,教师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和开展的各种教学培训活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主动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和学习,发现自身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和完善,对每一个历史课堂教学活动做好设计和规划,并及时做好课后反思和评价工作,总结教学设计的优缺点,探索出符合初中学生认知水平的历史教学设计方法。
四、结束语
总之,教学设计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有效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初中历史教育者要充分意识到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不断创新和优化教学设计,发挥历史教育在学生素质培养中的积极作用。
作者:秦玉芝 单位: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实验中学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篇2
历史学科虽然具有显著的故事性,但是许多历史史实距今年代久远,对于学生的理解会造成一些障碍,导致学生失去兴趣;作为文科课程,其记忆性凸显,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成效和成绩,而记忆环节往往也是学生们在接触历史课程时的软肋;历史是人类发展故事连贯而成的线索,因此知识点间的联系十分关键,并且成为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根据上述现状,教师们可以探究更加新颖、有效的方式来助力教学,具体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有趣情境,激发学生热情
情境的营造可以促使学生快速融入课堂,为知识的顺利展开提供保障,并且激发出学生的主动性,避免“被动学习”带来的问题,同时也可以为课堂起到奠基作用。据此,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有趣的情境,引发学生的热情。比如在讲“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这一课时,我提前安排同学们预习教材内容,找到几名喜欢表演的同学让他们分别饰演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和阴阳家等流派的代表人物,让他们总结自己所代表学派的观点、主张、代表人物和代表作等,设计独特的表演形式并精心排练,准备好在课堂上进行表演。课堂上这些同学纷纷走上讲台进行表演,他们经过了精心地准备,对知识内容有了透彻地了解,而台下的同学通过认真观看表演,产生了对这些流派的好奇,同时也达到了“预热”的目的。这样就为课堂营造了“百家争鸣”的情境,方式生动形象,且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丰富了课堂的形式、引发了学生的热情,还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新课。再比如讲“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这一课前,我给学生们播放了《百家讲坛》讲秦始皇这一部分的片段,节目中讲授方式诙谐幽默,趣味性十足,成功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由此就营造了有关秦始皇时期的情境,再引入新课便一蹴而就。不难看出,情境的营造为课堂助力不少。
二、组织课堂测验,辅助重点记忆
文科课程的共性是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牢固、准确记忆,而这一点也成为不少同学头痛的问题。历史课程的知识点繁多,而记忆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需要从点滴做起。据此,教师们可以适当地组织课堂测验,辅助学生记忆重点内容。每完成一课的讲授或者一章的学习我会利用5-10分钟左右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测验,如讲完“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这一课后,我让学生们快速拿出一张纸,然后出了10道小题,题目中涉及了本课的重点内容,如奴隶制衰亡的时期、封建制确立的时期、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分别是谁、齐桓公称霸的原因、合纵与连横的含义等。这样的测试既可以检验出学生的听课效率和我授课时的不足之处,同时还可以激励学生认真听课、边听边记并且找到课堂的重点所在。课堂的测验融入了督促学生理解和记忆的环节,同时又能够反馈课堂的效率,其效果可见一斑。
三、建立知识体系,及时总结比较
许多学生反映历史的知识点较为零碎,许多历史事件十分相似,因此容易记不牢、记不清,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主动研究分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题。要使学生有效记忆知识内容,首先应帮助他们建立历史的知识体系,让他们对整个初中的历史知识进行系统性的认识。据此可以通过画时间轴、列表格等方式将历史事件串联起来,对相似的历史事件、人物思想等进行总结和比较,建立历史知识体系。比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都是我国近代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它们时间接近、形式相近,都属于爱国救亡运动,在记忆的时候容易混淆。我先带领同学们画时间轴,将几个运动及其重要内容简单标注在时间轴上,举例来讲,在时间轴上标出1919年5月4日,写上“五四运动”,后面括号里备注:巴黎和会,“二十一条”,学生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新旧(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分水岭。之后我再带领学生们根据这几项运动列出表格,对它们的性质、目的、领导阶级、运动的表现形式、结果及原因分析等进行比较和总结,表格的优点是让人对总结和比较的内容一目了然。通过画时间轴串联知识点和列表格比较分析历史事件的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历史知识脉络,构建历史的框架,还可促进学生们系统地学习和复习课堂内容,更清晰、更精准地记忆历史知识点,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总而言之,历史的教学需要从激发学生的热情开始,以有趣的情境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针对历史科目的特点和学段的要求,教师可以组织适当的课堂测验来辅助学生记忆重点内容;还应重视及时总结比较相似或者相近的知识点,形成学科的体系。以上是我关于初中历史教学策略优化方式的初步总结,希望能带给大家新的思路。今后我会继续钻研教材、创新教法,争取将历史的课堂组织得更加完善。
作者:许桂治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篇3
当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轻视历史教育价值,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学脱离实际生活;枯燥地向学生灌输历史知识,强化机械训练;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式单一。如此种种,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历史课程的兴趣和热情,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我们有必要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一、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理应成为广大历史教师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其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关注首因效应。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有效利用首因效应。要让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增强历史课的吸引力,教师必须重视导言课。好的导言课能够使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历史学科的意义,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魅力。例如,笔者接手某新班级,在上“第一节”历史课时,笔者特意穿上了一件唐装。在课堂上,笔者说:“老师身上穿的是唐装。谁了解唐装呢?要想了解它,我们必须请教一位叫‘历史’的新朋友!”然后,笔者利用多媒体展示了能够代表中国不同历史朝代的图片。学生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住了,他们很快就对历史这门学科产生了兴趣,对今后的历史学习充满期待。此外,教师应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开场白、“第一次”测验、“第一次”探究课等,要充分发挥兴趣引导作用。
2.发挥插图的作用。插图多是新编历史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插图形象生动、直观性强,教师有效利用课文插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起到促进意义记忆的重要作用。例如,教学“战国七雄”的内容,笔者让学生看“商鞅舌战图”,同时讲解:“‘商鞅舌战图’表现的是商鞅舌战大臣的情景。秦孝公席地而坐。商鞅手拿竹简,引经据典,振振有词地与反变法大臣辩论。他说:‘只要对百姓、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他还喊出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变法口号。他对面的保守派大臣甘龙和杜贽坐不安席,被商鞅驳得张口结舌。最后,秦孝公说:‘商鞅说得对,就按他说的去办!’”直观的插图和生动的讲解牢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
3.实现情境复现。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情境复现是一种不错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主动参与的教学方式。例如,在教学“稀疏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内容时,笔者选择了明朝小说《醒世恒言》中的一则小故事(一个小手工业者发展成为机户的故事)作为材料提供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材料自编自演短剧,从中感受机户、机工产生的背景,明确两者的关系,更深层次地理解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及其生产关系。这样教学,生动地再现了历史情境,使学生有更深刻的体验,进而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时事、游戏、故事、实物、照片等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采用问题教学法促进学生的学习
笔者认为,“以问题为本”已成为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将问题贯穿于历史课堂教学的始终,是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基本保证,是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体验的必要条件。
1.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以问题组织教学,围绕问题主线,发挥目标导向作用,促使学生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例如,教学“五四爱国运动”的内容,笔者提出了以下问题:在五四爱国运动中,学生提出了什么口号?由这些口号可以看出人民把斗争矛头对准了谁?(重点分析“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态度如何?从哪些史实中可以表现出来?从口号中可以看出斗争的性质是什么?五四运动的结果如何?北洋军阀对学生和工人的态度是不一样的,结果也不一样,这说明了什么?这些问题一环扣一环,能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学生解答了这些问题,也就完成了本课的学习任务。
2.用问题挖掘学生潜能。在教学中,教师还应以问题切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为学生提供自我探索、自我实现的空间。问题的提出,不是为了寻求唯一答案,而是为了在了解学生的经验背景、生活体验、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激活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例如,教学“西安事变”的内容时,笔者适时提问:“扣押蒋介石后,是放?是囚?是杀?这成为了政治焦点。你认为怎么做才更好?”总之,在教学中,笔者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问题为主线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目的。
作者:李秀娟 单位:玉林市玉州区大塘镇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