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论文2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1充分利用历史课本教材
如果说课堂是教学的载体,那么教材就是教学的线索,也是教师教学的根本依据、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不幸的是,我国多数人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根深蒂固,片面的认为教材死板、老套,缺乏必要的时代气息,或多或少还会对教材产生一种抵抗心理。但殊不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就初中历史教材这一大板块做了重大改革,新版教材中不仅对于古今的地名进行了明确标注,而且引入了大量的历史图片,为原本纯文字的历史课本增添了一些生动的画面,为历史空间观的培养打好了基础。比如在讲授有关“战国七雄”的历史知识时,历史教材就选入了鲜明的关于齐、楚、秦、燕、赵、魏、韩七国的《战国形势图》,直观的给学生呈现出了战国时期七国各自的疆域板块面积和战争形势流向,为大家勾勒出了真实的战况,不仅给老师的教提供了客观真实的图片支撑,而且也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真实感受到战国时期战争纷纭的宏大场面;又如,历史课本告诉我们人类最早的祖先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而且点明了早期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地点,诸如云南省的元谋县、北京西南周口店等一系列真实地原始人类生存地点,而且一幅早期人类分布图也鲜明为我们展现了人类的分布区域。同时,课本上一些关于早期人类生存所使用的工具图片,也给我们鲜活的展现了早期人类各方面的生活现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而就在这些别样的历史图片中,为我们凸显了国家各处的自然地域特点以及早期的生活局面,为初中生历史空间观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巧用历史地图空间资源
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和记录,必然离不开的两个重点要素即为时间、地点,两个重要维度即为时间、空间,对于我国古代历史来说,我们无法追溯回过去生活中的原原本本,但我们可以在历史的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中“再现历史”,重点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出发,从而切实培养学生的历史空间观。而历史地图,涵盖内容十分广泛,而且简单一张地图却也包含了大量的知识,如果在教学中能够有效利用历史地图,那么必然会获得事半功倍的优良成果。例如:在讲授《隋的统一和大运河》一节内容时,老师可以将教学分为几个具体步骤进行内容的展开,首先,为学生展示一张当前大运河的地图作为课堂引入,鼓励学生去主动猜想图片的水利工程名称,从而让学生对于大运河形成的时间、作用和影响有所了解;其次,老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古代大运河建设之初的设计图片和地域环境,让同学们根据粮仓所部署的形状猜想大运河建造最初的简单意义,以及建设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揭开运河建造的事件发展历程和详细细节;最后,老师可以分析大运河走过所经的地点和具体的渠道分布情况,在地图上用鲜亮色标记清楚,从而巧妙引出隋朝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隋朝的历史贡献及弊端,再详尽的分析这个朝代独具的历史特色。以上此法是将实物地图和朝展视图进行了完好结合,在实物发展的基础上引出了朝代的发展过程,也算是时间、空间的一种完美融合。
3编排初中历史教材课本剧
新课程改革之后,一大重要转变即为学生逐渐替代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这一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育界基本上已经达成了共识,所以愈来愈多的老师开始绞尽脑汁寻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最终形成了历史课本剧的广为流行,并且日渐受到教育者的关注和重视,这与它自身鲜明的教学效果是分不开的。历史课本剧作为一种新颖的活动形式,多是由老师选题,学生自导自演而成,所以凝聚了学生大量的心思和心血,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和学习热情,落实了新课程的改革标准。历史课本剧的选材十分广阔,比如“人口南迁”、“三足鼎立”、“陈胜、吴广起义”等内容都可以被改编为历史课本剧,不仅可以生动展现我国早期的社会发展情状,而且便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而且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另外,“南京大屠杀”作为一个耻辱性的历史素材,它汇集了中国人的耻辱与苦痛,代表了抗战时期日本人对中国所做的丑恶行径和残忍手段,是永远不可泯灭的国耻,学生也可以采用这个素材,编排成历史课本剧,将日本人的丑恶、残暴和中国人的勇敢、无畏形象搬上课堂,告诫学生勿忘国耻、热爱中华,从而锻炼、培养学生的历史空间观。
总的来说,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学生历史空间观的培养是一项艰难的任务,不仅需要学校和老师重点关注,更需要学生的有效配合,使得师生双方都能够在此项任务中提升自己、锻炼自我,从而达到所预期的教学目的。笔者坚信,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共同进步下,初中学生的历史空间观在课堂学习中一定会有所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热情和综合素质也会相应被带动起来,在课堂学习中得以发挥、得以提升。
作者:张明虎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青华中学
第二篇
一、探究式学习要求教师具备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要求中国基础教育把创新精神作为新一代公民的素质核心。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形成的是“接受—记忆—再现”的思维定势,学生模仿有余,创新不足;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变知识灌输为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能动性,培养学生“思考—探究—发现”的思辨能力,达到预期教学目的。在全社会都在关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今天,笔者认为,历史教师必须首先具备创新精神,只有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学生。历史教师要具备创新精神,既要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点和成功之处,更要善于独立思考。“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历史教学中也同样如此,同样的一节课由10位教师上,恐怕会有10种模式和效果,其原因就在于每一位教师在课前都会根据课标要求,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结合班情思考适合学生的教法,这样才能不落俗套。试想,如果教学千篇一律,连教师都觉得枯燥,就更别提学生了。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善于思考,教出有自己特点和个性的历史课。同一位教师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要避免出现“吃老本”的现象,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对同样的教学内容,要考虑不同的教学方式,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二、探究式学习要求教师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教育要以发掘、发展人的智慧为宗旨,全面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探究式教学中,师生关系平等,教师在教学中不再是“主角”,相反,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调动学生,树立“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观念,这样的探究式教学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以生为本”首先要求教师营造平等的课堂环境与学生交流。在宽松、平等、自由的课堂教学环境下,让学生自由地思考问题、自由地展示自己,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到教师在关注他,在倾听他。让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思维,本身就是我们的教学目标,而参与的过程就是学习和探究的过程,即使学生在自我展示过程中没有得出预期答案,但至少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自信、独立、合作、创新……“以生为本”要求教师关注个体、因材施教。学生各有特点,也各有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制定符合每一位学生认知特点和水平的问题,特别要关注那些平时“默默无闻”的学生,鼓励和指导他们共同参与合作学习,培养学习兴趣,提高能力。
三、探究式学习要求教师具备博而专的知识
在提倡终身学习的时代,往往是天天盯着学生学习的老师却忽略自己的学习,历史教师必须像苏州三中副校长丁林兴博士在苏州大市历史教师培训会上所要求的一样,要不断地阅读百家书籍、寻找新的资源和灵感,那样历史老师讲课就会比较丰富。探究式学习下的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起引导作用,教师要随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并补充知识。历史教师首先要有足量而精深的历史通史知识,起码要具备比中学教材更高深和广博的知识,这应当是中学历史教师的底线。为了适应这种形势,历史教师要多读书、勤思考、做笔记。一读《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和不同版本的教材,做到融会贯通,博采众长;二读历史类的著作,如《史记》、《汉书》、《二十四史》等;三读有关中学课改的优秀论文。总之,历史教师要为自己制订读书计划;在看书过程中要勤思考,而且做好读书笔记,通过这些,努力提高知识水平。此外,历史的包容性极强,要求教师拓宽视野,广泛涉猎其他各科知识,如文学、艺术、军事、体育甚至社会学方面的知识。学生的求知欲是很强的,他们并不满足在课堂中所学到的书本上的知识。在课堂上让学生接触一些书本以外的知识会使学生兴趣浓厚,促进学习。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中学历史教师要不断学习,追踪历史发展的动态,不断更新和发展知识结构。教师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胜任在探究性学习中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工作。
四、探究式学习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教学和组织活动能力
探究式学习虽然强调师生合作,但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有限的,因此探究式学习下的课堂有时也需要教师的讲授。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我们反对的并不是教师的“讲”,而是“满堂灌”、“一言堂”。因此,较强的教学能力首先表现在教师的“讲授”上。第一,教师要“精讲”。“精讲”的意义在于既使学生准确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重、难点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让学生有充分的探究活动时间;第二,讲出“新意”。照本宣科式地讲不仅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而且徒增学生的反感,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思考,力求突破书本,努力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和最新学术观点,才能吸引学生;第三,教师要善于创设历史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其次,探究式学习经常以活动的形式出现,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组织活动的能力。第一,教师考虑的活动形式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和特点。第二,活动前,给每个或每组同学指定他们能够完成的活动任务,并进行适当指导。第三,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让课堂热烈而有序,体现引导作用。第四,活动归根结底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因此,在活动的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反思活动,将活动“升华”为理论知识。
赫尔巴特说过,历史应当是人类的老师,历史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使命,历史教师在这个使命上责无旁贷。构建智慧型课堂体现了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态度,智慧型课堂应该成为历史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面对问题和困难,只要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就一定会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功构建智慧型课堂。
作者:朱文海 单位:盐城市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