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初中历史教学研究论文(9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第一篇:初中历史教学忧患意识教育研究
忧患意识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的文化结晶,以爱国主义为主要表现形式。当前,随着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中国民族的生存安全受到外来势力的严峻挑战,加强国人的民族忧患意识已经到了最危险的关头。因此,初中历史教学开展针对性的忧患意识教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敢于担当的事业接班人,才能使中华民族向着“中国梦”的伟大复兴之路稳步迈进。初中历史教学该如何进行忧患意识教育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开展教育活动。
一、历史教师综合素养——忧患意识教育的必备前提
教师的知识储备对教学而言至关重要。历史教师必须充盈自己知识储备的“一桶水”。优秀的初中历史教师,首先是扎实的历史专业知识;其次要有厚重的教育理论;再次是灵活的教学艺术和技能;最后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教师要熟悉历史专业知识,要研究新形势下国家和民族的生态环境,要在忧患意识方面有真知灼见和敏锐的洞察力,始终能够用自己的学识涵养引导教育学生,使之在忧患意识方面不偏离航向。初中历史教师要不断地充电学习,要通过学术交流活动、函授进修、学历提升等途径,来丰富自己的学识涵养,充盈自己的“一桶水”。
二、信息网络技术平台——忧患意识教育的精彩舞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时代悄然来临,网络平台和资源链接等多媒体技术为寻常百姓所欣然接受并乐此不疲。历史教学可以借助网络平台鲜活学生知识学习的“一碗水”。中学生成为网民、网虫、网迷、网奴的现象非常普遍。历史教师可以利用终端设备获取大量信息,搜集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的知识储备,可以将热点问题引进课堂,安排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浏览并进行线下的讨论交流,让历史课堂丰富多彩鲜活生动。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让学生在储备知识的同时提振对民族兴亡的自信心责任感,进而形成强烈的忧患意识,产生为国家民族效力的爱国情怀。例如:我们可以将最近的中日钓鱼岛之争、中美南海交锋等为题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上网收集资料,还原历史真相,使他们认清美日的险恶用心,增进国家发展的忧患意识,继而激发热爱国家的豪迈情怀。
三、历史课程资源忧患意识——教育的活水源泉
1.校内历史课程资源
目前校内的历史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教材、教师指导用书、历史课程辅导用书、历史挂图、教学器具、图书资料等。其中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研究教材,我们可以提炼出有关忧患意识教育的相关知识章节,教师可以凭借这些有计划地进行相关教育。当然历史教师应该综合使用各种校内历史教学资源,加深学生对具体历史事件的识记,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启迪初中生的历史思维,进而形成忧患意识。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忧患意识教育点很多,比如七年级上册中的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和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八年级上册一单元侵略与反抗、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口战争、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等等,历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些知识点相机做好忧患意识教育。
2.校外历史文化资源
我国是文明古国,现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迹遗址、人文景观、风土人情等都是很好的历史教育资源。初中历史教师要利用自己宝贵资源,加强忧患意识教育。比如:利用端午节来纪念屈原并激发学生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是中国饱受日寇欺凌的历史见证,利用这个阵地可以结合钓鱼岛事件激发学生的正义感和爱国雄心:圆明园是西方列强烧杀抢掠中华名族的历史罪证,也是忧患意识教育的活教材。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实物材料、影像资料、文字图片等内容,生动形象的再现历史画面,促进学生形成强烈的忧患意识。
3.网络新闻媒体资源
互联网平台有取之不竭的历史教学资源,过去的历史掌故、当下的国际风云、最新的热点新闻都是对学生极好的教育资源,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关注网络传媒的教育作用,提高自身对网络技术和事件的驾驭能力,采取可行的教学手段,有计划有选择的利用媒体资源强化忧患意识教育。
四、学科知识有机融合——忧患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
初中学生的忧患意识教育绝不单单是历史教师的职责,应该是各学科老师的共同任务。因此,我们必须要形成教育的合力,整合学科资源,一同做好忧患意识教育工作。历史教师应该研究其他学科中的教学元素,触类旁通,为己所用,让历史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精彩纷呈。例如,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中《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描绘的是旧中国知识分子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历史老师将文中精彩片段截取过来制作成PPT课件,就可以很好的进行忧患意识教育;再如人教版政治教材中“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一课,重点展示了中国国力强盛和技术领先世界相关内容,教师也可以制作PPT课件,列出中国目前面临的不利形势,用以激发学生对国家命运和前途的关心和担忧,从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爱国清怀。总之,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忧患意识、爱国情怀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有机整合学科资源和校内外历史文化资源,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借助网络媒体和信息技术渠道积极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重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唤醒学生乃至整个国民的忧患意识,为振兴祖国圆梦中华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赵兴飞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第二篇:初中历史复习课研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复习课
历史学科是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学好历史对于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起到促进作用。历史教学结束后,为了深化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就离不开有效的复习,只有复习才能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刻、系统的认识,从而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复习才能更有效呢?笔者在教学中总结出以下几条经验。
一、按纲理线,理清结构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所谓的“纲”“线”主要是指根据课标要求或者教学要求提炼出来的能够串联起相关知识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框架。在复习过程中,弄清楚这个知识结构,可以让学生详尽掌握历史知识,对历史发展全局心中有数,从而优化复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按纲理线,帮助学生理清结构。如在教学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这章内容后,回过头来看学习内容,这单元主要安排了5课内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开拓疆土与对外交流》《昌盛的秦汉文化》。仔细理清脉络可以发现,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围绕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内容来设计的。因此,在复习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以秦朝与汉朝作为主要脉络,从大一统格局或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方面的优势及利弊进行对比,这样的复习,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秦汉时期历史文化的认识,而且通过脉络清晰的对比,学生对这两个时期历史的不同以及它们的延续性有了清晰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树立大历史观。
二、抓住精髓,浓缩要点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从中国历史到世界历史,从古代历史到现代历史,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浩瀚复杂。要想使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深刻的理解与体会,在历史复习课上,教师要善于抓住历史知识的精髓,帮助学生浓缩要点,从而使学生所学知识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如教学人教版历史《鸦片战争》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在复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此段时期发生的年代为线索,让学生从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社会发展状况、鸦片战争发生的具体时间以及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鸦片战争期间我国出现了哪些爱国人士或英雄人物、鸦片战争的历史成就及意义等方面总结要点。这样一来,抓住了教学的精髓,浓缩了历史知识要点,对学生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以及深化对历史事件的认识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三、注重训练,强化应用
有效的训练是提高学生复习效果的必要手段之一。因此,在历史复习课上,针对各个习题类型,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真正弄清历史知识的来龙去脉以及如何进行辨析,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复习效果。复习最简单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应用练习。一般说来,初中历史学业成绩考评考查的题型无非是选择、判断、识图、材料分析等。例:战国时期,墨子提出的思想主张是()A.“为政以德”B.“兼爱”“非攻”C.“无为而治”D.“法治”就这个选择题来说,在指导学生复习时,不光要让学生知道答案应该选择“B”,还要让学生知道“A、C、D”分别是谁提出的,如此一来,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不再是死知识,或者单纯地只会做一道习题,而是学会了由此及彼,由一道题到一类题,这样的复习对学生来说才是真正高效的。因此,在历史复习教学中,对于单项选择与多项选择题,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历史知识。其次,对于一些填图题或者材料分析题,教师一定要精心选择练习内容,并且注重对学生的错误类型进行搜集整理,以使学生养成随时改错或者认真审题的习惯,如此一来,学生的复习一定会更加扎实。由此可见,在复习时,教师应对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学练结合,巩固学生所学的历史知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在学完所学知识以后,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复习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提炼出精髓和要点,并善于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使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作者:王莉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第三十一中学
第三篇:初中历史课多媒体应用
【摘要】利用多媒体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现代化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展现出了极大优势,彻底改变了历史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
【关键词】历史;教学;多媒体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资源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十分直观真实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能让学生保持集中、稳定、持久的注意力,充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进一步优化历史教学。
一、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优势,有效的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世界有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促使他们勤奋学习的无穷动力,是引导他们跨入知识殿堂的力量源泉。实践证明: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资源优势,可以最大限度的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快乐中获得新知,在探究中提高能力。如教学七年级《秦王扫六合》一课前,就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结合,精心制作了教学课件,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技术先让学生观看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位帝王秦始皇的画像及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的图片;再向学生展示秦灭六国的战争历程,这种集图、文、声、形于一体的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超越时空,与历史有了近距离的接触。使学生对这段历史有了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后,便启迪学生思考:秦灭六国的方法是什么?秦为什么采取这样的策略?秦统一后的经济、文化改革是什么?对几千年的中国社会有何影响?你们家有收藏的古钱币吗?(我向同学们展示了几枚明清时期的古钱币:铜板、方孔铜钱等)面对这些问题,学生的思维顿时被激活,他们积极思考,热烈讨论,踊跃发言,其积极性、主动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大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发挥多媒体网络资源优势,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进行历史教学信息传播,可以达到常规教学所不可能达到的效果。由于历史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信息传导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交换、储存、处理而实现的。在历史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一定的历史事实,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概括、综合、引申、探索历史事实的方法,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如我在教学七年级《隋的统一与大运河》这一课时,涉及到隋朝大运河,我便在电子白板上将部分“隋大运河示意图”展现给学生,要求学生从书本中提炼出重要知识点将图补充完整,让学生了解运河的长度、南北沟通的大江大河、主要有几段、起止点、中心点,意义等。这样,不仅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也锻炼了学生探索提炼知识点的能力。最后,我在电子白板上打出“5+4+3+2=1”这样的等式对隋大运河进行总结概括,让学生从中找到了记忆隋大运河的规律和运河的历史意义。通过多媒体和网络资源的强大功能,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了一起,拓宽了信息传递的渠道,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如教学七年级《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课时,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在网上下载了有关丝绸之路的图片和资料:汉通西域图、丝绸之路的起点、玉门关遗址、沙漠之舟、丝绸之路上的商队、西域出土文物等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急切地想知道这写满沧桑的残垣断壁处昔日是个怎样的风貌?丝绸之路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使这些商队在茫茫的沙漠、戈壁上穿梭等问题的答案。通过丝绸之路示意图、汉代人首马纹丝绸、丝绸之路出土的东罗马金币、波斯萨珊王朝银币等图片资料,使学生有了一定的空间概念,对丝绸之路时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了初步认识。然后让学生联系实际,设置专题:《丝绸之路与我国的西部大开发》,让学生几个人组成小组,尽可能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搜集相关的资料写成小论文,使学生增强了理解、加强了认识,提高了学习效率。利用好现代多媒体网络资源上好历史课,必然会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整体素质。如果没有多媒体课件创设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运用多媒体网络的声、光、色、形的新颖性、趣味性,动静交替,变枯燥为生动,充分调动学生感官,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仅仅靠老师照本宣科的描述和枯燥无味的讲解,对某些学习不够用功的学生来说,是不能留下深刻记忆的。
总之,多媒体网络资源进入课堂,增加了历史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为学生的能力培养、素质提高提供了便利,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给历史新课程教学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多媒体网络资源真的可谓历史教学上的得力助手。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傅元根.历史教师如何自主整合课程资源[J].历史教学2002.
[3]陈东东.试论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何进奎.浅议地方史融入历史课堂的益处[J].教育学报2006.
作者:何福云 单位:曲师大附属中学
第四篇:初中历史趣味性教学研究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历史课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结合课本的实际进行教学,注意教学中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新颖的教学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从而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初中历史;趣味性教学;学习兴趣
教学成功的艺术在于使学生对所教的东西感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人们探索知识最好的老师。历史老师在教学中应巧妙地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历史教学充满趣味,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陶醉其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历史课,提高学习质量。
一、展现课堂新活力
在课堂上,教师要以满腔的热血和饱满的热情为学生传递知识,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课堂45分钟让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是很不容易的,而历史课又普遍枯燥乏味,对此,教师要不断创新和增加课堂趣味。采用精选的素材是授课的前提,选择素材的恰当与否关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素材时必须与教材的内容相吻合,把一些历史故事、历史典故、歇后语等很好地应用到课堂中来。一个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上如果能够有很好的导入,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可以使学生发挥到最佳状态。如,在讲中国历史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设疑:大家知道青年节是哪一天吗?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青年节呢?简单而朴实的语言,激起了学生无尽的猜想和求知欲,从而顺理成章地投入新课的学习。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恰当地穿插一两个历史故事、几句幽默的话语,可以很好地带动课堂气氛。传统的教学大多都是“满堂灌”,教师一味地讲,学生在下面听,课堂上老师一个很好的提问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初中生都存在好奇的心理,课堂上采用引起学生悬念的问题,设置疑问,通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想问题,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强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知识复杂繁琐,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从下手,尤其是一些年代更容易混淆,无法很好的记忆,教师在教学中要应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总结一些规律,不断的创新。课堂上最后的总结,是引起下堂课内容的关键,教师可以留给学生悬念,让学生课下思考问题,例如,在讲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洋务运动一课时,我们可以这样设置:洋务运动没有挽救中国的命运,也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是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中华儿女将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资产阶级掀起了、辛亥革命,那么他们是怎样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的呢?这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学生就产生了学习的欲望和强烈的自学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生对事物的认识处于感性阶段,采用多媒体的方法能够加强学生对事物的形象认识,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思维活跃。利用纪录片的方法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积极地发言。例如,在讲解万里长城的内容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长城的录像,引导学生观察长城的宏伟和壮观,在当时没有任何机械设备的条件下,人们是如何建造长城的?当时的长城是用来做什么的?提出不同的问题,使学生踊跃参与回答,使学生在观看的同时学到更多的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兴趣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呈现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创造趣味性的情景,为学生营造生机勃勃、兴趣盎然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接受知识。
三、注重课堂讨论,点燃学习热情
经过不断的开发和研究,历史课内容是很有趣的。在教学中,老师要采用幽默和风趣的语言,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例如,在讲解中国红军十里长征的时候,可以借助音乐《十送红军》的表达力和感染力引起学生的想象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及时提问:井冈山老百姓为什么要十里送红军?整个长征中红军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他们是如何克服困难的?通过问题切入课堂中来,将课堂整个气氛推到最佳状态,同时提出教学的重点,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启发学生积极地回答问题,使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精心设计课堂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间的讨论,布置讨论题目,在提出讨论问题时不仅要有深度还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学生在回答不出问题或者没有思路的时候,教师要减少学生的紧张度,适当地引导和启迪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在历史教学的课堂中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必须要善于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和完善。同时,教师要有创新精神和科研意识,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和不断进取的精神,这是教学的动力源泉。教师培养学生不断地超越自己,以高度的责任心,把课堂变成学生成长的乐园。
参考文献:
陈晓菁.对初中历史教学中趣味性教学的思考[J].求知导刊,2014(2).
作者:熊斐 单位: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实验学校
第五篇: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研究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生应该具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授课教师通过课堂上的点拨与指导,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懂得提出质疑,并带着问题去学习、研究与总结,在课堂实践中学习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达到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两者完美结合的目的,则要通过培养学生巧妙运用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侧重于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争取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一、摒弃传统历史教学方法中的不良观点,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想要学到知识,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是师生关系的融洽。只有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授课教师的教学质量。所以,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想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就必须摒弃传统历史教学方法中的不良观点,转变以往教学中教师高高在上的教学姿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融入学生当中,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初中历史课程学习的基本情况,尤其是对一些在历史学习方面较为薄弱的学生,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爱护,让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为了达到更好的历史教学目的,教师可以积极主动地在课前与学生进行几分钟的简短交流,而交流的内容当然不仅仅是历史课本上条条框框的知识点,也可以是近期的时事新闻报道、学校的各种活动、学生课余生活中的兴趣爱好等,让学生消除之前对老师高高在上的印象,重新确立老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形象。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师德修养,争取做到为人师表,处处模范,让学生从内心感受教师的人格魅力,努力提升教学水平和授课能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教师高超的教学水平,进而从心底尊重老师、敬佩老师,同时也为学生热爱历史学习提供内在的学习动力。
二、正确指导初中生完成课前预习作业
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初中历史的知识和思想已经融入其他各个学科的学习中。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历史教师则需要以新课程改革理论为基础,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这不仅需要授课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也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课程学习习惯,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将苦学变成乐学,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通过课前预习研究,教师要激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明确所要研究的对象,并认真安排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通过多种方式搜集并处理信息,最后完美地解决问题。在学生完成预习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则需要发挥指导作用,正确地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帮助,扮演好学生的好搭档和指导者的角色。由此可知,预习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也对教师的调控与指导能力提出了挑战。学生得到了更多的发挥空间,所得到的知识也会变得更加深刻与直观,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充分挖掘初中生历史学习的潜能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怎样激发初中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完成历史学习呢?
(1)要促进团队小组合作。教师通过对学生合理划分,形成团队成员相互协调、相互帮助的学习氛围,培养初中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
(2)教师深入教学课堂,与学生合作探讨,转变自身角色,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一起找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一位独裁者,学生只负责聆听,导致个别学生在内心产生不受老师重视的想法,渐渐产生消极厌学的想法,更有甚者可能与教师发生矛盾,故意扰乱课堂秩序,进而影响了正常的课堂教学。所以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可以通过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给予学生更多表现和锻炼的机会,从而达到激发并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目的,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初中历史课堂的探究活动当中。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作为辅助教学的主要手段,多媒体具有生动、直观、形象等特点,因此,多媒体教学得到了广大授课教师的认可,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栩栩如生的历史教学内容,合理且有效地设置了正确的教学情境,极大地提升了初中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和热情,进而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很多不易解决的问题。例如,在介绍三国时期时,授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将《三国演义》当中的主要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董卓、吕布、周瑜等一一呈现在学生眼前,使他们体会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学生通过多媒体了解这些历史人物,也会联想到“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草船借箭”等相关的片段。这样一来,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还增加了历史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提高了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任小彦.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学习:中,2014(12):174.
[2]熊绍安.新课程改革指导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变革[J].知识窗:教师版,2015(1):40.
作者:李晓霞 单位:重庆市木洞中学校
第六篇:初中历史教学插图优化策略
【关键词】插图;初中历史;教学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选编入历史教材的课文大都配备了许多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内容丰富,形象逼真,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的有趣,产生主动学习历史的欲望。因此,在教学中,对于教材中的插图,教师不要采取漠然处之的办法,而要灵活运用这些插图,活用教材,以文助图,以图助文,图文互促,有效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插图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拓宽学生视野,丰富教学内容
历史图片大都蕴涵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它可以打破时空,使历史知识形象立体地再现在读者面前,起到文字资料所不能达到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教材中的插图入手,连古串今,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人教版历史《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一课中“日本的崛起”这一部分内容时,许多学生对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史实虽然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日本经济发展到底如何快速却没有感知。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中专门配备了一幅《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示意图》,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从插图入手,让学生仔细看图,并说说自己从图中发现了什么,这样一来,学生从插图中可以明显地看到日本国家的发展变化状况,在此基础上,学生知道日本是资源匮乏的国家,可是它的经济却能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崛起速度之快、经济发展之快确实令人惊叹。可见,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充分发挥教材插图的作用,这样教学有助于学生拓展视野,加深对历史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的认识,提高历史教学的含金量。
二、训练历史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一些教材中的插图不仅是学生了解社会的窗口,还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有效载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插图入手,让学生说说与插图相关的史料,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经过梳理后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从而使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如在教学人教版《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对当时的历史发展状况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教材中的插图《西晋少数民族内迁示意图》为例,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西晋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路线等,如此一来,学生在述说的过程中,发散思维得到了发展,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除此之外,在学习历史知识时能够恰当地与插图结合起来,那么,学生学到的知识也就不再是死知识,而是更加灵活的知识,学习感受会更深刻,学习效果也会更好。由此可见,要想让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更明显,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教学内容与插图结合起来,对历史知识进行拓展和描述,使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三、陶冶学生情操,升华课堂教学
历史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得,还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初中历史教材中,一些课文配有许多精美的插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这些精美的图片,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从中感受美和理解美,使课堂教学得到升华。如在教学人教版历史《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课中的“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以及“敦煌的石窟艺术”等知识点时,为了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与认识,教材配备了相应的插图,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插图这一方便有效的教学素材,让学生学会欣赏和感悟,从中感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书画艺术和石窟艺术的辉煌灿烂。学生在赏析插图的过程中,不仅受到了历史文化熏陶,而且也有效陶冶了情操,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历史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安排了许多精美的插图,有琴棋书画、陶瓷、石窟等精美的艺术作品,在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些插图,让学生细细品味和欣赏,从中感受到我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使课堂教学进一步升华。总之,教材中的插图不是摆设,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真正让插图发挥其辅助作用,如此才能使学生的历史学习体验更深刻,掌握的知识更牢固。
作者:钟英锋 单位:玉林市兴业县第三初级中学
第七篇:初中历史课学困生转化思考
摘要:学困生是对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学生的一种称谓,怎样使他们跟上大部队的步伐,需要初中历史老师多关心他们,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针对他们不同的学困原因给予不同学法的指导。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困生;转化与研究
通过研究发现,历史学科学困生主要有三类。第一种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即厌学,对课程有抵触心理,老师不在时不主动学习,老师在时装样子。第二种是学习习惯不好。上课听讲不认真,作业马虎,从不提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第三种是思维缓慢,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进度。针对历史课学困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帮助他们进步。
一、关爱学困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在对学困生进行转化教育时,要多关注他们的优点,放大他们的闪光点。不要打击他们学习的热情,而要把正面教育放在主导地位,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学困生本身处于班级的落后地位,他们身上微小的闪光点常常会被掩盖。历史老师要善于挖掘、放大他们身上的优点,课堂上多提问他们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给他们成功的机会,增强他们的信心,使他们认识到自己不是被遗弃在角落被忽略的。老师平常要与这些学生多沟通,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会增强后进生学习历史课程的信心。老师可以多讲一些历史上的名人传记,用名人的故事消除后进生的消极情绪。比如林肯,9岁时母亲去世,22岁时经商失败,23岁时竞选众议员落选,想进法学院学法律没进得去,24岁时和朋友借钱经商破产,花了16年时间才把借的钱还清,26岁将要结婚时,未婚妻病逝,曾经一度抑郁,最终在51岁时当选美国总统。和他相比我们现在这一些学习上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总之,就是想尽一切办法,不让后进生气馁,不让他们丧失信心。
二、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困生对待学习通常都有一种消极态度。谁都不愿意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因此,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必要的。初中历史丰富多彩,每节历史课都包含许多人物,许多历史故事。老师可以以一段小故事作为引子,也可以播放视频短片开始一节课的课程。课程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现代影视作品中有很多都是以真实的历史故事为背景改编的。在学贞观之治时,我们可以以《隋唐英雄传》为引子。可以播放电视剧短片。学生的热情一下子就被点燃,让学生讨论最佩服哪位英雄。这么多英雄都围绕在一个人的身边,那就是李世民,贞观之治的主人公,他惜才爱才,减轻农民赋税,减轻劳役,开荒种田,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好皇帝。李世民之后另一位有名的皇帝是武则天,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关于武则天有很多电视剧作品,她聪明伶俐,学识渊博,也是一位关心百姓疾苦的好皇帝。作为女皇帝,它更不容易,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对于这些历史人物都可以让学生课上讨论,相信没有学生是不感兴趣的。
三、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困生制定学习的目标
大多数学困生思维上都存在懒惰性,对待学习缺乏主动性,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上课时不认真听讲。一堂课45分钟,对于善于利用课上时间的学生,可以课上就把老师所讲的内容都掌握。而学困生没有利用好课上的时间,一堂课下来基本上没有什么收获,左耳进,右耳出,要弥补只能靠课下,而单凭自己对课本的认知是弥补不了的。更何况有些学生还不想弥补,这样就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一旦发现这种情况,老师要及时辅导,而且要纠正学生这种不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对存在这种问题的学困生进行课上提问,让他没有机会开小差。每堂课讲完老师可以单独针对这些学生进行测验。对待思维慢的学生让他们养成提前预习的好习惯,笨鸟先飞早入林,课后有什么不懂的直接找老师请教,不要遗留问题。老师可以对这些学困生制定阶段性目标,让学生确定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以学习目标督促学困生学习,促使他们进步。
四、老师多给出激励评价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老师对学生虽不会恶言相向,但是消极的评价杀伤力是不小的。学困生上课由于羞怯心理常常不敢开口,因此上课时老师要多用一些难易适中的题目提问他们,并对他们的回答及时做出评价。回答对了便多加表扬和鼓励,回答错了,要耐心讲解,逐步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回答。课上回答的问题多了,特困生的羞怯心理就会慢慢消失。一学期下来,学困生就会积极地参与课堂。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和学生一起学习,学习效果也会明显好转。
五、家长督促,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对于学困生来说,要取得进步,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在学校有老师督促学习,回到家里就要由家长督促学生完成课下作业。老师与家长之间要多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老师可以把对学生课下的要求传达给家长。让家长监督学生课下的学习。父母可以及时向老师反馈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只有老师与家长多配合,才能使学困生转化工作取得很好的效果。同时,老师要发动学生间互帮互助。让学优生与学困生组成一对,一帮一。学困生受到学优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感染,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龄人之间的沟通会更顺畅。学优生在学习上帮助学困生,学困生可以在生活等其他方面帮助学困生。这样不仅让同学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亲密,更有利于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总之,要让学困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学习,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樊雪飞.初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01).
作者:许建香 单位:龙海市官园中学
第八篇:穿越剧对初中历史教学带来的反思
摘要:最近随着穿越题材电视剧的流行,大部分的中学生开始沉迷其中。这样的现象推动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探究,积极地查找相关的历史资料。然而,这样的现象对历史教学来说是好是坏,还无从辨别。现在的中学历史教学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简要地分析历史教学的特点,探索历史教学的科学模式。
关键词:穿越剧;初中历史教学;教育体制
最近,各种电视剧题材中最受欢迎的应该是“穿越剧”。无论是过去的《魔幻手机》还是最近的《太子妃升职记》,这些穿越剧都获得如潮的好评,并颇受年轻人的喜欢。这些人当中也包括初中生。据调查,超过70%的初中生看过穿越剧。很多初中生因此变成某些演员的影迷,并且从此开始对历史感兴趣,会积极地查找历史资料,变成了班级的“历史通”。类似的现象屡见不鲜。如果我们从初中历史的教学方面考虑,学生本身是不愿意学习的,而且把历史当做遥远的故事,枯燥乏味又很古老,但是对穿越剧的兴趣却很浓,这值得所有中学历史老师深思。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和成因
1.灌输式的教育体制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使历史的课堂毫无生气。历史学习变得枯燥而又乏味。加之历史教材的内容安排不合理,在学习课程时,仅仅依靠历史教师的讲述和满是重点知识的板书,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这种机械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没有任何新意,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勉强去学习。
2.在历史教学课程中,教师没有意识到历史教育的重要性,也没有考虑它对学生的影响力,只是为了完成课程目标而授课。没有想到要借用历史的工具来教育学生。学习历史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认识古人的过程中反思自己,学会认识自己,从而立足于社会。同时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如何重建有“鲜活生命力的”历史课堂,让历史课为学生述说过去的故事
1.在历史课堂中,导入的环节,教师可以利用课件来进行教学,通过为学生展示和课程有关的影视作品、歌谣或者图片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直观上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比如,在讲述清朝康熙年间的重大事件时,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步步惊心》中的片段,从而导入需要讲授的内容。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来导入新课,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在讲授课程主体的时候,教师应该在课前做好功课,把需要讲授的课程内容按照时间的顺序和历史发生的情节编成有趣的故事。在课堂上,将故事也就是需要学生掌握的主体呈现在板书中,帮助学生加深记忆。然后,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根据情节的发展来表演当时发生的故事,另一些学生负责编排表演的故事、修正错误等。而教师在其中只是辅助学生,适当进行指导或做一些详细的解释,旨在让学生掌握重点内容。这样的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和兴趣,同时能够推动他们主动学习。
3.在讲授课程结尾的内容时,教师不必急于做出总结,评价历史人物等,应该先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让他们互相讨论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对其中一些不符合史实的内容进行修正。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回忆先前的表演内容,并根据板书中的提示来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种总结课程的方式有利于学生深入地记忆历史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历史作业,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等。
三、历史教学中要考虑历史的真实性
如果不考虑穿越剧本身对真实历史的歪曲和对历史故事的肆意改编等方面,从某种层面来说,这种灵活的艺术形式增强了初中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穿越题材的电视剧确实对历史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歪曲了真实的历史,使学生对历史人物和情节的认识产生了混乱,但是历史教学必须要尊重历史,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到如下几点:
1.教师在授课前,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积累历史知识,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技能,重视历史的真实性。
2.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片面地看待某些历史现象,而是要还原历史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古人,反思自己。历史不容更改,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3.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定位教与学,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教之有法,“学之有方”,两者相得益彰。穿越剧为历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利于推动历史教学的创新,促使新的教学模式的产生和发展。因此,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紧跟现代化社会的潮流,更新历史教学方法,不再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尽管历史不可能再重来,然而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历史故事、描述历史人物,为学生再现历史,让学生以史为镜。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学习历史的兴趣,自主学习历史知识,更熟练地应用历史,树立历史观。
参考文献:
[1]赵瑛欣.新课改下对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
[2]赵波.对初中历史课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和实践[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
[3]许小琴.初中历史教学的方法论创新研究[J].海峡科学,2013(10).
作者:吴轶雯 单位: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一中学
第九篇:初中历史情境教学创设策略
【内容摘要】创设教学情境,对于历史教学具有特殊意义,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教师要根据每一课的教材特点和学生学情去创设情境,具体如下:通过歌曲与音乐创设情境;通过历史材料创设情境;通过表演历史情景剧创设情境;通过视频创设情境等。
【关键词】教学情境;历史材料;历史情景剧;视频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是历史教师床用的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利益快速地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进入学习角色让课堂轻松、愉悦。如何创设情境,个人在教学中有些心得:
一、通过歌曲与音乐创设情境
包含历史史实和历史故事的歌曲,是我们进行历史教学的重要资源。在历史教学中,如果适当的使用符合教学的歌曲,可以激发学生的强烈感情,勾起学生的美好回忆、情感共鸣。如在讲“玄奘西游”时使用反映这一基本史实的歌曲《敢问路在何方》;“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歌词反映了“九•一八”事件;此外利用自编的歌谣,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教材:二零二年刘邦帝,刘彻汉入鼎盛期。雄才大略汉武帝,一统天下把权集。罢黜百家尊儒术,学儒才能有名利。长安太学董仲舒,博士专教官子弟。推恩削弱王实力,垄断盐铁和造币。①击破匈奴定河西,夜郎原属西南夷。
二、通过历史材料创设情境
在学习《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一课,我出示了:唐太宗看新选的新科进士鱼贯而入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的材料,让学生体会:九品中正制度(从三国~南北朝)到隋炀帝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创立,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政权;选拔了大批优秀人才;有利于教育的发展;间接促进了唐朝文学的繁荣。在学习《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时我又出示“八股之害等于(秦朝)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秦朝)咸阳之郊所坑者。”并将两者联系起来。历史教师要对创设的情境进行综合性、立体式的延伸与开发,最大限度地将情境使用好。如对“科举制度”的历史材料,不能仅仅在导入时“一展了之”。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挖掘。为此,我在课堂的拓展环节,我依据这两则材料,设计下列问题:(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所说的“焚书”和“咸阳之郊所坑者”指的是什么?(2)你认为顾炎武对“八股取士”的抨击是否科学?为什么?为此我据此材料又在“学案”中设计了以下问题供学生讨论、探究。从而对古代人才的选拔制度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对科举制度有了深刻的理解,而这些内容恰恰是初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的重要内容。联系当前的高考制度,如何进行改革,鼓励感兴趣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和网上搜索资料,找准角度,撰写历史小论文。
三、通过表演历史情景剧创设情境
通过角色的扮演、角色的对白、角色的情感交流,使教材原有的逻辑、抽象的、符合化了的内容变得现实化、信②息化。初中生具有表演的欲望,有自己的明星梦。通过表演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望,实现其“明星梦”,并对其中表演比较精彩的用手机或DV拍摄,视频发到所建的QQ群,也是我们历史课堂给予学生最好礼物。在学习“甲午战争”相关内容,我让学生表演甲午海战邓世昌预备与敌人同归于尽时的心理状态和大义凛然魏国捐躯的精神,通过旁白的形式加时间、地点等历史知识要素,用心品味邓世昌鼓励部属向敌舰冲击与舍弃求生机会时的真实心境。在历史剧和小故事的表演中,引导学生揣摩角色,注意语言、神态,举手投足要符合人物身份,突出人物性格,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历史时事,适当拓展,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尝试从历史贡献和历史局限性去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从而初步树立历史唯物史观,培养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表演要注意组织,保证其质量,小组合作、角色分工,联系教材,必要时教师要加强指导,确保表演到位,不失真有穿越但不能违背基本历史史实,贴近学生实际,尽量还原历史原貌。要及时对学时进行评价,如学期末评出最佳小组,进步最快小组,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男配角,以给予学生表彰鼓励,为以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通过视频创设情境
历史剧视频,小动画视频汗牛充栋,是我们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更是浩如烟海。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创设情境。如“改革开放”使用电视剧《邓小平》;反映“长征时期”的电视剧《长征》、《人间正道是沧桑》等。在使用视频导入情境时,我们要注意采用正规的,贴近历史史实的正剧,尽量不用“戏说剧”。要控制时长,以五分钟左右为宜,最长不能超过十分钟;对视频也要充分利用,挖掘其中有效历史信息,为教学服务。使用充满正能量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才观和成才观。创设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此外如,谜语,微课等也行。成为广大历史教师要认真学习《历史课程标准》和“情境创设理论”,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情,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利用好现有条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另外还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爱上历史,提高教学效益,构建高效课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
【注释】
①史海泛歌的博客.
②李吉林.《情境教育精要》,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年4月第一版:209.
作者:张红艳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