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思考(10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第一篇:史料在初中历史探究过程中的作用
摘要:历史要研究人类过去发生的事,要了解过去,必须接触原始材料。近年来,历史学界对史料越来越重视,史料在历史课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史料运用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三个方面结合教学实际加以叙述,以期引起广大历史教师的关注。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料;作用
“历史是指构成人类往事的事件和行动”。既然是学生没有经历过的往事,无疑给教学带来了困难。要了解过去,单靠教师的空头说教是不行的,必须让学生接触最基础的原始资料。近年来,史料教学越来越受重视,不但历史课本中引入了大量的图片、文字史料,而且课后还设置“史海拾贝”栏目,帮助学生了解与课文相关的史实,拓展知识面,弥补教材限于篇幅不能详细叙述的不足。由此可见,史料在历史教学中应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一、史料运用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目前,江苏初中的历史课本选用的是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川教版的历史教科书是以时序为线索进行编写的,时间跨度大,有时一篇课文要讲两三个朝代,显然只能抓重点,点到为止。这给学生理解知识带来了不便。为弥补教材不足,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知识,适当引入相关史料很有必要。例如,在学习“明清君权的加强”一目时,笔者在教学中展示了四则史料帮助学生理解“军机处的设置使君权得到加强”这一难点。史料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史料二:军机大计,罔不总揽;史料三: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见面—述旨—过朱—交发;史料四: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与其间。学生先阅读史料,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得出史料一讲的是军机处设置的时间、目的及组成人员;史料二则讲军机处能全面掌握国家的军政大事,那么军机大臣是否左右着国家的军政方向呢?阅读史料三、四,可以得出军机大臣只是抄写、传达皇帝的旨意,起下达的作用,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决策者仍是皇上。然后,笔者出示教材中军机处内景图和故宫太和殿内景图,让学生读图观察比较两幅图的不同。学生看到军机处设施简陋,一桌一椅,而太和殿金碧辉煌十分气派,从而认识到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大臣的地位低下,君权强化一览无余。
二、史料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史料不仅仅是文字材料,还包括图片、图表、实物遗址遗迹、影像及历史文学作品等,内容丰富。如果教师在历史课堂上能恰到好处地运用这些史料,让课堂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就可以一改传统历史课空洞乏味的课堂气氛,使呆板的历史知识鲜活起来。这些史料可以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在讲“中日黄海大战”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上致远舰冲向敌舰的插图,了解战争的残酷和中国官兵视死如归的精神。接着让学生观看电影《甲午风云》中的一段影像资料,真实再现了甲午海战中中国军队浴血奋战、英勇顽强的悲壮历史。当学生看到致远舰多次中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二百余人全部壮烈牺牲这一场面时,学生流下了悲痛的泪水。不少学生义愤填膺,摩拳擦掌,大有自己也要上战场之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这一刻得到强化,得到升华。可见,在教学中适时穿插一些影视史料,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史料运用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反应,客观事物越丰富,越能发展学生的思维,从而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比如,在讲“古埃及金字塔”的知识时,笔者先用课件展示了尼罗河下游大大小小的八十余座金字塔的图片,首先让学生从外形上了解金字塔的雄伟壮观,进而通过文字介绍最大的胡夫金字塔:胡夫金字塔高约146.5米,底边每边长230米,用230万块经过磨制的巨石砌成,每块石重约2.5吨,巨石之间无任何黏合物,却严密得天衣无缝,为修建这一工程,长年有10万余人劳动,历时30年才完成。学生先阅读这段文字,然后分组讨论、思考。学生讨论激烈,各抒己见,形成答案,分组选派代表汇报,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总结:这段文字利用数字说明金字塔建造时间之长,气势之雄伟,技巧之精湛,人民之伟大,劳动之艰辛。为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之向更深层次延伸,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问题:同学们,公元前26世纪的古埃及建造技术低下,没有任何起重装置,如何运来每块2.5吨重的230万块巨石?从哪里运来的?又怎样把它垒到一百多米的高处且黏合得天衣无缝?问题一出,学生顿时活跃起来,大家踊跃发言,积极讨论,有的说这样建,有的说那样造。在争论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各种能力得到提高。最后,笔者进一步延伸:关于金字塔的建造,历来说法不一,这些只是推测,具体怎样建成,可以说是个谜,其实有关金字塔之谜还有很多,如果有兴趣,学生可借助资料或互联网作进一步探究。这样的安排,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步步提升,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入史料进行教学,体现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思想观念,好处多多。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经常使用、善于使用,这样才能使历史课堂更加精彩,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陆启金 单位:新沂市马陵山中学
第二篇:情感因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教师一方面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的外在情感,同时要结合教学内容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提升历史教学工作和学生思想教育的水平。教师应当设置教学悬念激发学生的历史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抓住四个方面的要点:一是要回顾灿烂文明,感悟劳动人民智慧;二是要坚持以史为鉴,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三是要重视互动交流,感受发展伟大成就;四是要增强生活体验,感知幸福生活。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情感;分析研究
情感因素对历史学习效果影响大,广大教师要通过精心的设计和有效的组织,将情感因素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笔者多年从事初中历史教学工作,注重立足学生身心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历史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强化学生思想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主要针对情感因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简要分析。
一、情感因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意义
历史学科蕴含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挖掘其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对教学工作而言既可以营造情境,让学生感悟更加深刻,同时也能够较好地实现思想教育目标。广大历史教师要结合历史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将其中的情感因素运用到教学活动之中,促进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笔者在长期的历史教学中强化了这一方面的研究,认为情感因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具有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可以全面贯彻育人为先原则。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成长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考验,挖掘历史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增强抵制不良思潮的定力,特别是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这对当代初中生的成长意义重大,充分体现了育人为先的教育原则。二是可以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历史教学的氛围对教学效果影响较为明显,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并以现代教学手段加以呈现,能够在课堂上营造出更加活泼的氛围,增加历史课的吸引力。学生在充满情感的氛围中开展历史学习,带着情感深入到教材内容之中,对加深理解和准确把握所学内容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是引导学生感悟历史发展的历程,还是引导学生从历史学习中接受思想教育,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情感教育的内容,会令学生历史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二、深入挖掘历史教材的情感因素,提升教学成效
初中历史教师要善于对教材进行研究,同时要加以适当的改造,特别是运用多媒体教育手段对历史教材进行阐述,带领学生回顾历史加深印象,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提高学习效果。
1.回顾灿烂文明,感悟劳动人民智慧。翻开历史的长卷,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文化瑰宝,也是每位中华儿女值得骄傲的华章。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回顾灿烂的文明,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可以通过资料补充、专题分析等形式实现这一目标。比如在《灿烂的青铜文明》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劳动人民的心灵手巧,笔者用多媒体展示一批精美的青铜器,呈现其做工精湛、形态各异、惟妙惟肖的特点。这样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对青铜文明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对他们也是一次很好的思想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类似的内容还有很多,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多感悟多体会,并且组织一些专题讨论活动,让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传统文化、灿烂文明具有更加全面直观深刻的了解。有了这样的情感基础,学生对历史学习才会更感兴趣,其思维分析能力也会得到增强,广大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当充分考虑如何运用好它。
2.坚持以史为鉴,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翻开中国的近代史,那是一部充满血泪的历史、充满屈辱的历史。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强化以史为鉴的教育,不要回避这一段苦难的历程。要引导学生直面历史认真分析,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紧迫感,使爱国主义教育得到全面升华。比如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教学中,笔者运用影视作品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落后的中国怎样遭受列强的欺侮,通过列数字、文字说明等方式,让学生对苦难中国所遭受的创伤有刻骨铭心的认识。笔者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明白我们只有让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强大起来,才能保证祖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才能保证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3.重视互动交流,感受发展伟大成就。比如在《科学技术的成就》一课的教学前,笔者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自主搜集我国在科技方面的伟大成就,并在课堂上分小组进行汇报交流。有学生汇报交流了我国在大型计算机研究方面的伟大成果,这一走在世界前列的科学技术成为推动中国自主创新的重要动力;有学生汇报了中国在载人航天器、人造卫星发射与回收等方面的成就;也有学生汇报了我国在医药、农业等领域取得的一系列成果。通过学生的互动交流,展示在大家面前的是中国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许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的喜人态势,笔者在这样的交流互动中加以适当引导,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其努力学习的动力也得到明显增强。
4.增强生活体验,感知幸福生活。初中历史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树立崇高美好的理想。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教师应当想方设法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从教材延伸开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深刻的感知。例如上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一课之后,笔者组织学生从两个方面开展专题实践活动,一方面了解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另一方面是透过这些变化挖掘更有深度的内容。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深刻认识到我们的生活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党和国家带领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悟,对周边人群的访问,对本地区资料的搜集,有效增强了分析理解能力,并培养了历史发展观、进步观,增强了幸福感,更加热爱生活。
三、几点思考
将情感因素恰当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是一门学问,广大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并且结合历史教学的具体内容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强化对他们的正确引导,使历史教学成为学生成长的得力助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几点:(1)要立足教材不偏题,无论补充的教学资源多么丰富和精彩,最基本的一条就是不偏离教学主题。(2)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既要能够发挥其促进教学效果提升的作用,同时也要控制好使用的频率和节奏,保证教学工作始终以师生互动为重点。(3)要注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爱学历史、会学历史、学好历史。
[参考文献]
[1]吴跃辉.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
[2]孟丽荣.如何发掘和利用初中历史教材进行德育渗透[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11).
[3]王芳.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J].课程教育研究,2013(21).
[4]范守凤.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新课程(教研),2010(3).
[5]马林.浅议如何实现历史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J].才智,2009(30).
作者:蔡雪红 单位:江苏常熟市古里中学
第三篇: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这就要求教师要重新树立创新的教学理念,采取多种教学创新的方式进行教学。在这个创新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紧紧围绕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把创新教育贯穿于教学之中,注重教学理念的渗透,注重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历史教学;创新
随着初中历史教学中新课改的实施,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教学的新方向。正是因为创新理念的提出,对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教学的方向,把历史学科作为综合学科进行教学,注重教学中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注重教学中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创新教学方式的运用,必须要打破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提高教学效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以课本为本,尊重学生的想法,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创新原则
新课改的实施,其主要宗旨就是让学生从传统的教育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初中历史教学需要学习的知识是多方面的,这也就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供了渠道。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各种历史知识的不同性质以及不同特征的学习,让学生自己设置不同的情景模式进行历史情景再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教学设备,比如多媒体等,在课堂上渲染出当时的历史朝代的氛围,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历史角色,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表演,从而增加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二、进行多学科结合的创新原则
初中历史作为人文教学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成长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爱国主义的养成具有引导作用。历史学科并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而是一门综合学科,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多学科结合的创新原则,发挥出历史教学的综合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历史教学的政治性特点,结合政治理论进行教学,要熟悉历史教学的经济理论,结合数学学科的思想进行教学,要看到历史进程中科技文化进步的步伐,结合物理化学等学科进行教学。多学科的结合的创新原则,就是把历史课程中不同的教学特点和各学科进行结合,实现多层次、多方位的历史教学。从多视角、多思维、多侧面了解历史知识,学习历史知识。
三、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创新原则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教师处于主体地位,是课堂上绝对的权威,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而新课改的实施,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建立学生与教师互动的良好关系。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而学生通过和教师的交流,也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例如,在进行九年级下学期《巴黎凡尔赛体系》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师可以设计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如:“为什么在这两次会议中,中国作为战胜国主权却没有得到维护?”在学生讨论后得出“弱国无外交,实力是外交的基础,发展才是硬道理”。教师继续引申“那为什么现在我国在世界上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学生讨论后得出“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创新原则
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也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考验,为了适应新的教学实际的教学任务,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素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创新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创新能力,采取多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进行。在教学中最基本的要求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教学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以满足新的教学形势发展的需要。例如:七年级课程有关儒家文化的学习,在给学生进行课堂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是一种提高。初中历史教师可以从孔子的教学思想中领悟学习,并结合现代教学方式以及新课改要求,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从孔子的教育思想,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学到很多现代教育不能学到的教育思想,可以升华现代教师的思想,可以使现在教师从中学到大爱无疆的爱国主义情怀,对孔子教育思想的学习,对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有促进作用。
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创新原则
教育的宗旨中的树人,就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素质是第一位的,能力次之。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也是以此为基本出发点的,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重视知识传授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改变考试论的教育思想,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下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制约。在教学中,侧重于学生思想教育,用健康向上的思想去影响学生,去教育学生,最终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指引者,使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者。例如,在进行八年级上学期《侵略与反抗》的学习中,通过对鸦片战争的发生,了解对国家、对人民的危害,让当代初中生树立远离,远离不健康生活的人生价值理念。总之,创新教育是时代和历史赋予给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任。创新教育必须遵循“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达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两者有机统一。”历史教师必须当好“学习指导者”和参与者、组织者的角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逐渐自主营造创新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观察历史,认识历史的观点、态度,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红、试论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J];文理导航;2016.
[2]刘艳玲、浅析新课改环境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J];世纪之星;2016.
[3]胡继文、试论新课改下初中历史创新教学方法[J];读写算;2015.
[4]谢承顺、浅析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J];读写算;2015.
[5]李建磊、新课改环境下如何创新初中历史教学方式[J];教育科学询;2016.
作者:武春红 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旺业甸学校
第四篇:如何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率
【摘要】打造一个高效率、和谐的课堂是每一位老师的理想和追求。但上课期间学生的积极性总是不够,这样很容易造成一个乏味无聊的课堂,不仅会影响老师的课堂效率,也会严重影响学生们的学习。如何去摆脱这个魔咒?诚然,这一点对初中历史老师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初中历史的教学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的调整教学思路,积极引进新的、受欢迎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小学老师不断的探索,因材施教,不断的思考和总结,不断的发现和解决问题。这样初中历史的高效性才会有保障。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有效措施
高效课堂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更多的有用的知识,一个高效的课堂不仅能唤起老师教课的积极性,也能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数学课堂焕发青春的朝气,也会让每一个学生真正的投入和喜欢上课堂。那如何去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让数学课堂焕发青春的活力呢?
一、目标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一个高效的课堂离不开每个学生的参与,有了兴趣学生才能真正的爱上这门课程,才能真正的投入到课堂中来。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进行一段有趣的和本堂课内容相关的对话,或者利用视频进行引导等等,在课前就把课堂气氛搞得活跃起来,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比如说在教学辛亥革命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先给学生放映《走向共和》中的一部分视频片段,通过视频带领学生感受曾经那段岁月,这样学生就能够对辛亥革命的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二、设置问题,引领自学
在课堂开始之前如果可以抛下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巧妙的设置悬疑的问题,让学生不断的去摸索、思考,激发起学生们的好奇心,这样就会对课堂的效率大有帮助。老师可以用短片的形式简单的讲述一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然后在通过一个简单有趣的问题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自己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例如在课堂刚开始的时候可以这样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那么首先我们来回忆一下,辛亥革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其经过是怎么样的呢?又产生了哪些影响呢?这样的话可以帮助学生迅速进入一个思考当中,也可以带领学生们进去一个画面,带领学生们独立去思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上课热情,还可以激发起学生们的兴趣。
三、讨论合作,共同提高
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合作和讨论的机会,通过合作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随机的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的编上学生们的号码,然后提问一些比较有难度的问题,让学生们各个小组之间讨论学习,然后得到答案的小组可以进行抢答,答对的小组可以记上一分。一节课结算一次,得分最高的小组可以得到奖励。这样可以激发起同学们课堂上的积极性,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效率。
四、检查评价,仔细点拨
除了教学以外,教师还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考察。考察不是简单的检查学生的考试成绩,其实更加重要的是要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以更加积极的状态进行学习。这样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才会得到真正的保证。所以当课堂上如果学生回答对一个问题,可以适当的夸赞学生:你真棒。假如说回答的不是特别的好,也要适当的夸奖几句。这样可以给学生留下一个较好的印象,学生以后也会积极回答问题,在课堂上也会越来越活跃。然后在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一些点评,比如说: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好,或者是这位同学只回答了一方面,如果可以这样回答的话就更好了,不要着急去否认,而是要先去夸赞。这么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升对自己的认识,找到自己的薄弱点和提升的关键点,这样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才会有更加有效的保障。
五、课后精选习题,巩固提高水平
平时课堂上的学习固然特别重要,但是如果只是一味的在课堂上学习而课后不加以练习的话,很容易造成遗忘,达不到课堂上的学习效果。除了在课后布置一些典型的习题之外,在课堂上也要拿出15分钟去做一些小小的测试,老师督促学生课上完成一些习题,学生不懂的地方可以直接询问老师,真正的做到“堂堂清”,不留下任何的疑惑,巩固提高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在做练习的时候教师要注意监督好学生,让学生在昨晚题目以后,教师批改了再去查看书本,这样能够确保学生专心做题,也能够帮助教师更加深刻的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总结:高效的课堂使得学生称为课堂上的主人,真正的掌握者主动权。通过老师德引导和正确的课堂方式,同学们的聪明才智才会真正的被挖掘出来,学生们的聪敏才会在课堂上展现出来。采用一些有效的技巧,提高学生的上课热情,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是每一堂课的灵魂所在。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变化性比较大,这就需要教师更加投入到课堂,运用课堂技巧,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们健康学习,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包时兴.新课标下初中科学有效性作业布置与评价探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5).
[2]张永青.初中生物学课后作业有效设计的思考[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
作者:江锋 单位:江西省余干县邓墩学校
第五篇: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举措
【摘要】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初中历史教学经历了从“教”到“学”的转变。然而,以学生为主体的“学”,尚需有个性的发现式的“学”,即教师关注个体,使其在课堂中能够学思结合,能够通过自主阅读史料发现并提出问题,能够运用教师授予的方法来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势在必行。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问题意识;自主探究
当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历史教学中多数学生不问不疑,囿于课本,难以向外拓展,其问题意识薄弱,自主探究精神不足,严重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加强问题渗透,鼓励学生质疑,形成多元评价,立足现实分析,是培养学生质疑精神的有效策略。本文以北师大版(七上)《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为例,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举措。
一、问题渗透,培养历史思维
新课程理念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应是充满活力的阅读与发现,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进历史情境之中,在浩瀚的史料中自主阅读,在不同的史实中建立起内在因果联系,从而形成批判性思考与评价,而不是拘泥于已有的定论,不辩不疑,丧失应有的历史辩证思维。在《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教学中,教师不妨引导学生采用联系的观点,对教材中的既有定论深挖掘,探究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汉初的诸侯封国势力与皇权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为何要颁布“推恩令”?汉景帝也曾接受晁错的建议,对诸侯封国削藩,可是结果引发七国之乱而失败,试述原因。“推恩令”的颁布为何偏偏是自从汉武帝始?汉武帝强化监察制度的目的是什么?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相关措施及其作用有哪些?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积极求索,就个人的观点在小组内分享交流,展开深入而细微的科学探究,从而在内心深处建构起真正的历史体系。
二、鼓励提问,培养质疑精神
学生在自主阅读教材时,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取有效信息,对教材的重要知识点有所了解,然而,要弄清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必须要提倡质疑精神,深入发现历史事件中的细节,才有可能形成真知灼见。在《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教学中,教师首先以目标的形式,引领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将相关知识勾画圈点,以对汉武帝的大一统形成初步认知。同时,提倡个性化阅读,广泛搜集史料,对教材的观点有所质疑,有所发现。有的学生在小组内提出个性解读观点:经过“文景之治”,西汉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为汉武帝的大一统格局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然而,纵观历史,汉武帝很会发现并任用人才,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破格提拔出身低微的卫青、霍去病等人,使当时军事实力大增,从而为击破匈奴提供了可能。由此看来,汉武帝大一统格局的形成,既有其时代的客观条件,也有其个人的主观因素。针对这一观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结合前面所学,能够对比分析“秦皇汉武”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的举措。
三、多元评价,引导自主探究
历史是一门典型的人文学科,不同的人对待同一历史现象,因为立场不同,其观点亦有所差异。教师既要引导学生采取唯物史观来思考不同的历史现象,也要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对其形成合理而规范的多元评价,使其大胆提出个人观点,积极搜集资料,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种途径开展自主探究。在《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教学中,学生自主归纳要点,形成知识体系,教师引导学生对教材深加工,思考问题: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汉武帝的大一统的举措,有没有影响?西汉初年的“文景之治”与汉武帝的大一统格局,有何关联?不少学生由于读书少,史料掌握有限,往往对秦始皇的中央集权措施、“文景之治”与汉武帝的大一统格局等历史现象,孤立静止地看待。于是,观点往往幼稚,这时教师要以鼓励性、启发性的评价为主,使其获得学习历史的信心。
四、立足现实,激活学科应用
历史是一面镜子,而学历史无非是学以致用,以历史事件及蕴含道理,来激活当前人生。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以历史事件中的思想来回答当代现实所存在的问题。而《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生活,从现实问题出发,来聚焦学生的思考:汉武帝的大一统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影响,请结合现实举例说明。同样是中央集权的制度,秦皇汉武时代不同,其制度也各有不同,这对我们当代社会推进祖国统一的制度设计有何启示?这样,通过问题设计,既立足现实,而又有效落实于知识重点的考查上面,有利于学生的唯物史观的建立。总之,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改进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等多种举措,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激发其探究热情,使其将历史学习与为人处世有效结合起来,做到“在不疑处有疑,在有疑处创新”,从而落实历史高效学习。
【参考文献】
[1]张灵美.试析初中历史教学中有关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4,83:137.
[2]陈卫丽.关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4,12:188.
[3]卢丹.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J].新课程(中),2014,12:94.
作者:徐峰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翠岗中学
第六篇: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摘要】科学技术发展,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步伐,作为兴国兴邦的重要因素——教育也发生了改革创新以顺应时势需求。新课改日益深入人心,得到广大教学工作者的认可实施,历史课程作为基础教育初级阶段的必修科目,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也进行了改革创新。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沿袭多年,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及教育工作开展之下,初中历史教学也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学生一改过去被动教学灌输的定位,按照素质教育基本要求,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提高课堂效益都是眼下备受关注所在。首先需要初中历史教师明确历史教学目标以及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以及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都会影响到学生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培养奠定。本文就具体的历史课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展开探究,立足当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提出有效策略,以期可以使历史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课堂内容难度使得学生一知半解。历史知识内容繁琐抽象,对于同学所处年龄阶段来讲难度较大,需要学生花费的时间过多,长期以往,乏味枯燥的学习很容易使得学生对该科目教学失去兴趣,从而随之发展日益加重形成对历史课程学习的恶性循环,甚至渐渐产生畏难情绪,对教学开展进行更加不利。
2.初中历史教材基础知识繁多复杂。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历史教材也有所变更改动,然而历史教材内容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动,仍以应试为主要目的进行教材编写。教条式教学理念渗透教材中,使得忽视了学生对学习的实际需求而重视条例结构。繁多复杂的初中历史教材基础知识,让本就课业繁重压力负担大的初中学生感到头痛无奈,毫无一点兴趣,经常是单纯为了按部就班的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任务,变得机械毫无自主性。这对于锻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效果甚微可谓毫无意义。
3.教师传统教学理念顽固不知变通。长期以来,受教育体制的影响,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习惯了扮演教学活动的导演兼演员,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角色,强调注重检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背诵掌握,很少涉及历史事件对当今社会的意义所在。单一枯燥的教学内容灌输教学,使得学生对于课堂知识并无有深刻印象从而将所学内容个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历史学习变成一个机械的记忆背诵,借古比今的历史教育目的反倒处于遗忘的地步。
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高效策略
1.营造优良课堂氛围。对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需要老师摒弃改革“一言堂”的课堂状态,为学生营造优良轻松的课堂环境,是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土楼自己内心所想,大胆设问,从而开展教学。例如,在开展进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学时,教师根据课堂教学需求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假如一个人因为赋税过重,生活困难而投到了邻居的钱财,假如你是道家、儒家、墨家和法家代表,会针对窃贼采取怎样的处理措施?”这样开展下,学生对不同思想家进行扮演,在过程中慢慢了解各家的思想精髓。创建优良氛围可以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对初中历史课程学习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积极性。
2.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学生对于学习的精力和注意力都是有限的教师应该合理分配历史课堂教学时间,知识点教学应该集中高效的把握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段,控制好教学开展节奏。比如,教师可已经一堂课45分钟时间分为五个阶段,合理分配历史课程内容讲解、学生分配理解时间、设问答疑解惑时间,几者达到均衡,具体时间的安排分配还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调节。
3.掌握课堂语言技巧。历史教学本就面临内容枯燥的难题局面,如果再加上教师死板枯燥的教学语言会使得开展情况更为艰难。教师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时,要运用艺术教学语言,使得师生交流沟通更为顺利。例如,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运用幽默的话语以及善于讲述相关历史故事等,搭配老师优美声音以及干净利落的板书,良好运用多媒体等信息教学工具,优美娴熟的课堂语言运用使得历史教学变得轻松欢快,学生产生兴趣的同时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4.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相应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把学生作为教学工作开展的主体中心,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位理论知识灌输教学有所改革,围绕当下时代形势结合历史时间,让学生自主开展学习,进行探索交流,客观理性的看待某些历史事件。注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只要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放在教学活动开展的首位,敢于大批传统教学模式的拘束,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树立先进教学理念,关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将不断深化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李新来.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11(39):23.
[2]黄兆恰.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17):69-70.
作者:江锋 单位:江西省余干县邓墩学校
第七篇:多媒体在推动初中历史教学现代化中的作用
摘要: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我国社会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在中学课堂上多媒体教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现代化,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而将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氛围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目标。本文主要分析了运用多媒体推动初中历史教学现代化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历史;教学现代化
信息技术为我们带来便捷的信息传递方式和海量的资源,对于资源配置的优化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课堂上得到全面普及,已经成为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初中历史的教学具有自身特点,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历史事实,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理性认识,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需要老师科学运用多媒体,进而有效推进初中历史教学的现代化。
1多媒体推动初中历史教学现代化的优势
1.1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应用多媒体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多媒体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海量的信息资源,这些资源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文字,而是包含了图片、视频、音乐以及动漫等等各种类型的资料,老师通过整合这些资源可以为学生带来极具吸引力、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内容,把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历史课本上解放出来,进而对相关的历史事件进行多方面的感受,比如在讲到赤壁之战这节内容时,老师可以为学生选取一定的电视资源,让学生通过视频直观感受古代战争场面,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思考与想法。
1.2运用对媒体有助于解决初中历史中的难点与重点
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不免会遇到各种学习难点和重点,为了帮助学生有效掌握这些学习难点和重点,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初中历史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觉得比较困难的是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以及众多历史事件的发生顺序,针对这一点,老师可以把学生学习过的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序制作成为一个多媒体教学课件,把每个历史事件的典型画面呈现给学生,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牢牢记住历史事件的时间和顺序。
1.3多媒体教学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学生通过多媒体可以初步掌握课堂学习内容,在此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学习等,促使师生之间实现更为有效的互动学习,因为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已经大致了解了学习内容,在与老师的互动中更具有针对性,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对困难的地方,实现高效的合作学习。
2运用多媒体推动初中历史教学现代化的方法和策略
2.1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丰富教学资源增加学生学习体验
由于初中历史课程注重史实,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历史事件及其因果关系,因此学生学习起来会觉得比较枯燥,基于此老师在了解书本内容与学生学习实际的基础上,制作一个包含多种资料的教学课件,可以为学生全方面直观地呈现历史事件,通过各种图片、视频、音乐把学生直接带到特定的历史时期,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入理解与思考,并发展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比如在学习“辛亥革命”这节内容时,老师可以从网上下载相关的历史图片、纪录片、人物传记等等从各个侧面反映这一历史事件,进而有效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2.2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历史教学内容直观呈现促进学生的认识
学生通过阅读历史教科书只能大致了解相关的历史事件,无法形成深刻的认识与思想。老师通过多媒体将书本上的历史事件以一种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理解效果。为了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四大航海家的航行路线,可以在屏幕上画出每一位航海家的路线,并在同一个画面上进行比较,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
2.3利用多媒体营造教学氛围提升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水平
初中生具有自身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他们对各种图片、视频以及音乐等内容具有强烈的兴趣和敏感性,而且容易领会其中的内涵。老师在讲解某一历史事件时,为了帮助学生进入历史情境,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认识,可以把相关的资料进行整合,形成一个丰富直观的教学素材,学生通过对多媒体课件的学习可以快速进入具体的历史情境,对其中的人物、事件、因果关系、发展脉络等等进行全面的学习和掌握,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各大历史事件的发展顺序以及其中的前后关联,帮助学生提升对历史事件的认知。比如在学习“红军不怕远征难”这节内容时,老师通过为学生展现红军在远征过程中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以及红军如何发扬长征精神一一克服行军中遇到的困难,这些画面、视频把红军的精神面貌完全呈现给了学生,进而有效促进学生感受红军在远征途中面临的诸多困难以及红军坚韧不拔、为了理想献身的崇高精神,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历史事件,还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可景.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适应性[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1):126-127.
[2]郭金剑.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神州,2014(11):192.
[3]陈瑞胜.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技巧探析[J].时代教育,2016(18):163.
[4]曹宏.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恰当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7):138+141.
作者:陈玉梅 单位:吉林省榆树市新民学校
第八篇: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
【摘要】历史是一门古老而有智慧的学科,初中历史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黄金时期,老师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有效的学习。而初中生又处于青少年时期,可以针对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把历史故事有效的应用到初中历史的教学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一些有意义和有趣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进而深入的探究历史知识,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历史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综合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本文便是根据教学实践,进而谈一下历史故事在历史教学中的价值、原则、类型和运用,期望对以后的历史教学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初中生;历史故事;应用
历史故事是历史传承的途径之一,无论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历史、统一国家的建立,还是侵略与反抗的战争历史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或者是步入近代工业文明,亦或者是如今的高科技信息时代,历史故事总是贯彻始终,它是传播历史的主要方式之一。而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不但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积极主动的学习历史知识,这样一方面会使初中生的历史成绩得到提高,树立学生学习历史的信心;另一方面,历史故事的有效运用还能培养初中生良好的历史思想和历史思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人格品质等。由此可见,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意义非常重大。但是老师运用历史故事时也要注意选择素材,故事的选择和运用都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这便对初中历史老师的要求更加严格,老师要有渊博的史识知识的储存,要多学习历史故事相关的知识,进而在教学中要有举一反三和良好的思维跳跃能力。以下便是对历史故事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分析。
一、历史故事运用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价值
1、历史故事的引入和初中生的特征相一致
历史和学生生活的年代相差遥远,如果老师单纯靠知识讲解和让学生记忆理论知识,学生定会觉得无趣,逐渐的还会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可以根据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利用历史故事的形式,吸引初中生在历史课堂中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保持课堂学习的热情,使班上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历史教学中。通过历史故事的运用,让学生大概了解历史事件的开端、过程和结果,再加上老师绘声绘色的描述,为历史课堂增加趣味性,进而逐渐达到显著地教学效果。另外,老师可以根据了解到的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初中生在初中这个阶段,对于故事情节记忆力非常强。由此可见,相对于讲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历史故事的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对老师所讲的历史内容记忆更加深刻,可以帮助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刻理解,进而提高了学生对历史内容的认识,改变了对历史学科的看法。
2、历史故事的运用可以将抽象化为具体,化复杂为明了
历史故事的教学形式特点便是栩栩如生的描述历史上的一些细节,完整精短的讲述了整个历史事件的过程,将历史实践中的情节还原后呈现在初中生的眼前。而对于历史课本中比较难懂的事件、时间、地点等,都可以很好的转化为历史故事中的情节,让学生能够轻松的记忆住。同时,对于一些抽象的理论,老师可以通过历史故事与历史内容相结合起来进行讲解,从而使其变得具体化,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的深刻印象,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性。
3、历史故事运用于历史课堂中成为比较普遍的教学方式
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年代非常久远,而许多历史事件都用故事的形式保存下来。历史故事可以详尽的还原当时情景的原貌,进而传承给一代一代的人。与此同时,历史故事简短精炼,以这种口头传播的形式进行,速度非常快,可以快速成为众人皆知的事情。通过历史故事的描述,不单单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历史,而是要让学生从所学的历史知识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进而不断总结,更好的发展学生的人生道路。所以,初中历史老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有了解历史,不忘历史,从历史故事中汲取经验的意识。因此,初中历史老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需要,选取有效的历史故事穿插于历史课堂中,进而使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的意义。由此可见,历史故事运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选择历史故事运用于历史教学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历史故事的选择不单单是为了营造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更多的是为了通过有效的历史故事来发展学生的思维意识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习到史学知识的精髓。所以,如果老师选择合适的历史故事,对于初中历史的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总结出选择历史故事应该遵循的原则。
1、历史故事的内容要有趣味性
初中生处于青少年时期,对事物的喜好主要还是由兴趣主导的,所以,老师在选择历史故事时,必须要遵循趣味性这一特点,这样生动形象的故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和故事的主人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由此,初中历史老师必须和学生多交流,努力和学生成为无话不谈的心灵上的朋友,进而去了解班上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态度、兴趣爱好等。一定要注意不要以老师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去判断学生,同时,历史故事选择是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着手,多选择一些和学生生活相关的情节,这样有利于学生很好的理解和感悟故事的主旨,内容方面不仅要生动有趣,选择的故事情节还要具有积极向上、乐观等情感,这样的历史故事才可以对初中生形成良好的引导,进而使学生还不太成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得到正确的指引。
2、历史故事的主题要明确,思路要清晰
一个优秀的历史故事必须要有明确的主题,可以是描述历史进程,朝代的更改,也可以是描述某个英雄人物的事例,还可以是某一工业时代的进步等,如果历史故事没有一个明确主旨,便会使初中生们思维混乱,这样的历史故事教学形式便失去了原本的意义。而且,对于一些思维能力弱的学生来说,很有可能会逐渐打消刚刚建立起来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也会产生厌倦历史学习的思绪。因此,老师在筛选历史故事时必须要有明确的主题,在主题之中还要具有层次明晰、思路明确和意义明了,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清晰的了解到此历史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和意义。这样历史故事的讲解才能够对学生产生真正的作用。同时老师在讲解历史故事之时,要把话语间的层次递进关系处理好,使讲解的过程逻辑清晰、论点明确、思考周全,而老师的语言要精简有趣,要善于把复杂的故事情节简单化,最终达到教学设计之时预期的教学效果,也帮助学生学到历史故事教学形式中掌握历史知识的有效方式。
3、立足课本,创设情境
初中历史课本是老师教学内容的依据,也是老师教学的基础条件,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历史课本,历史故事运用到历史教学中并不是随意的讲故事,更不是单纯的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是要选择的故事内容要和教学大纲的内容一致,最好要扣准教学大纲的重难点,把重难点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便可以加深学生的知识印象,便于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消化。我们都知道,学习必须要进行思考才是真正的学习,也就是说学习的过程就是我们思考的过程。老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故事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质疑和设疑,从而在创设好的情境中让学生也能够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问题,进而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教学内容和历史故事内容环环相扣、紧紧结合、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活跃思维,使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能力不断春岁月159得到提升。同时,老师对待班上学生间的个性差异,可以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采取不同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们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都可以不断的提升,使学生们能够一起进步。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主要类型
历史故事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根据不同的课程,选择恰当的历史故事进行教学,老师要把这些类型研究透彻,以便于更有效的进行历史的教学。以下是根据不同的依据进行的历史故事类型的划分:
1、根据历史课本的研究分期进行历史故事的分类
目前教学中的初中历史课本内容是根据史学研究学中的阶段分期来进行统一的分类。根据这种统一的分类形式可以将我国的历史分为远古的古代、相距较近的近代和科技发达的现代三个阶段。对应的,初中历史中运用的历史故事也要分为远古的古代、相距较近的近代和科技发达的现代三个阶段,这是我国目前比较权威的分类方法。因此,老师要遵循这个分类原则,根据所学不同阶段的历史内容规划好相对性的历史故事,以这样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区分不同阶段的历史内容,给学生一个学习的指引,进而在指引的基础上使学生具有划分、归纳和整理的学习习惯,使以往比较枯燥的历史学习转化为轻松有效的学习。同时对于这些学结能力强的学习,可以让他们在课堂中描述一下这些学习习惯的养成途径,让其他学生能够有效的效仿,进而使整个班级的历史学习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
2、根据历史故事的内容来划分
根据历史故事的内容可以划分为两方面,第一方面可以分为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故事,另一方面是以历史事件为历史故事。人物为主的历史故事主要是运用传记的方式记录,事件为主的历史故事主要是运用记事本末体的形式记录,这便是历史使用最频繁的两种主要记录的方式。同时,以人物为主的历史故事主要是根据人物的对历史的功绩和历史行为来开展的,而另外一种以事件为中心的历史故事主要以开展历史事件的经过和细节为主,突出历史事件的客观性和真实感。因此,无论是以历史事件为主亦或者是以历史人物为主,都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形成独立思考、感悟、理解和深化的思维意识。同时,老师还可以通过这些历史故事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历史事件或者人物的高尚精神或者失败的教训,从中感悟出更多的道理,帮助学生正确的发展自身的人格,朝着人生积极的方向发展。
3、从历史故事与史实的关系进行划分
根据历史故事与史实的关系可以把故事分为几类,即史实性的故事、传说性的故事和虚构性的故事。而对于初中历史教学的内容来看主要是史实性的历史故事,每个历史故事经过长时间的传承,或多或少便会存在浮夸和演绎的成分。因此可以得出,真实的历史情节是没有办法得到证实的,所以,初中历史老师在进行历史内容的备课时,必须多方搜集资料、查阅资料,多进行整理和归纳,尽可能的保证史实的真实性,让学生了解到的历史故事具有真实性和可查阅性,这是每个初中历史老师都要尽最大努力做到的,要认真对待教学,对初中生以及教学负责任。
四、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有效运用
1、新课导入时,引入历史故事
根据初中课堂教学可以观察到,许多初中历史老师在课堂讲课时总是大篇幅的侧重于理论知识,也能够观察到初中生对于老师这样的教学方式并没有一点点的兴趣,这样长期下来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一点点的耗尽,达不到教学的目的,老师讲再多也是徒劳的,这时老师便可以在学习新课时,在课堂的前5分钟左右可以引入新课相关的历史故事,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使全班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而循序渐进的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目标,继而顺利的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比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老师可以利用几分钟时间讲一下林则徐先生小时候的事迹:林则徐年小时候参加过一次童子试,他的父亲怕他走路累了影响考试成绩,便让他骑在自己肩上。到了考场,考官见林则徐年龄小,想考考他,便出了上联,让林则徐对下联,以此作为进考场的条件。上联是“子骑父作马。”林则徐不慌不忙,一边下地,一边说出下联:“父望子成龙。”主考官听了林则徐的下联,不断点头,对其赞不绝口,很高兴地放林则徐进了考场。故事讲完之后,学生们都对林则徐从小的聪颖连声称赞,对林则徐的事迹都非常感兴趣,这时初中历史老师可以把握住这个契机,引入新课——鸦片战争,通过巧妙的历史故事将教学内容直接过渡到该节课的内容中,顺利的完成对新课的导入,同时让学生通过历史故事的导入,真正了解鸦片战争所讲的知识,掌握住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的情况,鸦片走私给我国当时社会带来的危害,还有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伟大事迹等等。同时,老师要注意的是在新课导入时,历史故事的时间不能过长,不能占太多的课堂教学时间,更不能使历史故事的运用导致起到喧宾夺主的负面效果。因此,选取历史故事时可挑选导入效果强且精简的小故事即可,这样才可以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2、在教学中插入历史故事
有效的新课导入对于学生的注意力只能起到短暂的效果,而每节课的时间有四十五分钟,如果想要学生一直保持相当高的注意力应该不是每一个初中生能做到的。因此,老师要考虑到全班的学习效果,可以在课堂教学进行到一半时,适当的插入一些简短的历史故事,以此来改变不太活跃的课堂气氛,使课堂再次活跃起来,继续保持学习历史的热情,有效的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比如在学习《科学技术的成就》时,此文主要讲的便是两弹一星,还有邓稼先和袁隆平为代表的两位科学家的成就及对中国发展的巨大贡献,在此基础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时老师可以讲一个短小的故事:“1958年8月的一天,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对一个年轻人说一句话:‘中国要放一个大炮仗,要调你去参加这个工作。’这句话一说出来,这个年轻人就开始了长达28年隐姓埋名的岁月。”这时老师可以进行设疑:这个大炮仗指的是什么呢?这个年轻人又是哪个人呢?这时在课堂中学生的求知欲又被重新激发起来,进而进行学习和探究得出正确的答案。以这样的质疑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真正了解了当时历史的情节,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所表现出来的艰苦创业、忘我牺牲的精神,进而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树立为报效祖国而奋发学习的理想。从中也感悟到自己学习中这点小的困难简直是微不足道,进而更加发愤图强的学习。五、总结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运用,对于老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形式,可以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历史。同时,老师不能够局限于现有的小小成就,还要继续研究历史故事的运用,以便于更好的开展历史课堂,把历史故事的应用作用发挥到最大。
【参考文献】
[1]孙洪艳.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5(32).
[2]范莉.巧用历史故事,创设初中历史灵动课堂[J].文理导航:上旬,2014(04).
[3]刘春华.巧用历史故事,提高课堂效率[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6).
[4]卢春建.选择怎样的故事来开展历史教学——以《历史教学》刊登的部分教学设计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09(36).
[5]王素立.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科技视界,2015(12).
[6]徐波.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1.
[7]沈丽英.探究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J].新课程:下,2012(09).
[8]金玲.浅谈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灵活运用[J].新课程导学,2012(19)
作者:陈洪彪 单位:长江师范学院
第九篇:初中历史教学恰当运用历史微故事探索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历史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变革,历史微故事作为新的教学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恰当将历史微故事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知识。科学选取历史微故事,适时将历史微故事引入课堂教学中,生动讲述历史微故事,利用历史微故事突破教学重难点,这是恰当运用历史微故事到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微故事;教学方式
历史作为初中课程的必修科目之一,记录了人类发展的进程。历史微故事虽短但情节生动可感,有着较强的趣味性,能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初中历史教师教学时将历史课程内容与历史微故事结合起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探讨以下几种将历史微故事引入初中历史教学的方法。
一、科学选取历史微故事
历史微故事能够有效辅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点,在进行历史微故事选择时必须以史实为基础,不可选择胡编乱造、歪曲历史的微故事。比如进行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的《夏、商、西周的兴亡》这一课教学时,教师可先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后进行夏、商、西周三朝的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奴隶制,可以讲述历史微故事,告诉学生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随后商汤灭夏、武王伐纣,建立西周。西周在政治上实习分封制。西周后期政局动乱发生暴动,赶走了周厉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这样通过微故事将夏、商、周的王朝更替过程介绍清楚,加深了学生对我国奴隶制的了解。
二、适时将历史微故事引入课程教学中
初中历史教师不仅要注重历史微故事的选材,还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将微故事插入进去,使历史课程内容与历史微故事紧密结合,从而保障历史教学的有效进行。比如进行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的《鸦片战争》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历史微故事为学生讲述鸦片给我国人民带来巨大危害,接着引出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以及当时清政府因无力反抗而被迫签下中英《南京条约》。学生通过教师的教授了解了当时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及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后,教师请学生谈谈学完这节课的感想,升华了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实践表明,将历史微故事适时引入教学过程,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生动讲述历史微故事
教师在为学生讲述历史微故事时,应灵活运用语言技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从历史微故事中认识历史。比如进行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的《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课的授课时,教师可以首先进行课程导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1919年北京青年学生反对北洋政府卖国妥协的电影片断。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巴黎和会”以及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和发展。为使学生深刻了解当时的历史,教师可以利用历史微故事,为学生生动描述爱国学生的举动,使学生深深感受到当时全国人民的愤怒之情。这样运用生动的语言进行历史微故事讲述,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感受到发生的背景、发展过程及影响,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
四、利用历史微故事突破教学重难点
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将教学重难点进行拆分讲解,以讲述微故事的方式突破重难点。比如进行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经济危机”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1924年至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政局相对稳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繁荣,经济危机为何在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接着教师为使学生更加详细地了解经济危机以及罗斯福新政,可以进行知识点拆分,将经济危机拆分为标志、特点、灾难,并引入历史微故事《黑色星期五》,为学生讲述经济危机给社会带来的危害。通过历史微故事,学生了解了当时经济危机所涉及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破坏力之大。教师接着可以讲解罗斯福新政,将罗斯福新政拆分为新政目的、中心措施、效果、启示,并以历史微故事讲述罗斯福新政实施后的群众生活,使学生了解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缓慢回暖,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先例。可见,利用历史微故事突破知识重难点,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有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总而言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恰当引入历史微故事能够满足学生的趣味学习需求,方便学生理解掌握历史知识。教师通过对历史微故事的收集与整理也能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从而有利于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作者:俞颖丽 单位:江苏无锡育才中学
第十篇:初中历史教学中活动课设计与应用
[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加入活动课的教学方法,学习历史兴趣就增加了,学习效率就能大大提高。本文根据初中历史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活动课的设计与应用方法做一些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初中历史;活动课;丰富课堂
初中历史的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合理地开展活动课对学生学习历史有很大的帮助,能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历史,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既丰富了历史知识,又能与其他同学互动,这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加了,学习效率就能大大提高。本文根据初中历史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活动课的设计与应用方法做一些分析和总结。
一、设计严密教学方案,明确活动课目标
新课标改革后,初中历史的教学形式更多样化和实际化了,开展活动课逐渐成为历史教学的热点话题。因此,教师需要设计严密的教学方案,使活动课目标明确化,让课堂变得规范而富有节奏感。设计活动课教学方案,就是要在教学的基础上,抓住历史的特征,对学生的活动安排做一些规范性的整理和计划,方便老师实施教学。其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好课本,根据课本目录的章节顺序来制定合理的活动课教学方案,让学生能依照课堂的步骤来轻松学习,而且,课本上的教学内容是根据历史发展的顺序编写的,教师按照历史顺序给学生讲解历史的话,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的印象,方便记忆。有了一定顺序的设计方案之后,教师应当把随堂笔记记录下来,方便下次课堂的教学,还能陆续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革和创新方法,让课堂不枯燥乏味,学生也会觉得有新意从而愿意听讲。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一本专门记录课堂内容的笔记本,既能记录设计教学方案,也能总结经验,最终达到“教以致用”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一课时,要给学生讲解古猿人的发展历程,这个时候就要做好笔记,比如学生更感兴趣的是什么历史内容,在听授课本知识时是喜欢自由阅读还是教师带读等。在活动课上,教师要给学生多讲解一些和历史有关的人物典故,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师对每节课讲的知识点也要有明确的规划,第一节课讲远古居民,第二节课讲农耕生活,让课堂教学井井有条的发展,从而达到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扩展多彩教学模式,丰富活动课内容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就是让学生深刻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丰富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活动课上,教师应当扩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如果想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仅仅凭借书本历史知识是不够的,学生会觉得课堂反反复复的没有新意,提不起兴趣,就容易产生“思想开小差”的现象,因此,教师要经常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上课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扩展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互动和历史学习中,才能巩固书本里的知识,学生也能乐此不疲。历史是记录过去发生的事件,教师可以抓住这个特点,在真实历史事件的基础上,扩展活动课,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让学生想学历史,学好历史。例如:在讲“吴越之战”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历史典故“卧薪尝胆”,作为活动课的主题,让学生分组进行模拟历史人物角色表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投入到历史人物角色中,感受历史、理解历史。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引入许多跟课本内容相关的历史人物,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如越国的四大美女之一西施为了拯救国家而献出自己,上演了一出“美人计”等的历史故事,让学生多接触历史事迹,培养对历史的兴趣。
三、合理应用教学课堂,完善活动课策略
从传统的教学方式来看,历史活动课改变了以往传统的“依照课本发展”的模式,增加了许多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丰富了课堂。学习历史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开展活动课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理解学习历史的意义,不仅仅是记住一个历史人物,记住一个事件发展的时间或者地点就足够的,这样的循规蹈矩只会给学生加重学习的负担。学习历史需要学者合理地进行思考、探究,讨论这一段历史事件带给国家,乃至对整个世界的影响,从而找到历史发展规律,总结出学习历史的重要意义。运用“活动课堂”教学法,就旨在让学生更深刻地记住某个历史事件或历史时段,加深他们对人物心理的分析,教师要做好带头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养成不懂就要问,好奇就要学的良好的学习历史的习惯。另一方面,“活动课堂”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载体是历史素材,教师起到“指路明灯”的作用,要合理地运用好课本里的知识素材,把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堂活动中,发挥“活动教学”的最大优势。例如:在上“灿烂的宋元文化”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把当时的文化背景给学生们做介绍,以及一些相关的文物文献资料,如“清明上河图”等,都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接触及了解,并在活动课上让学生互相交流和探讨,一起分享资料,增强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感知力度,把文献资料合理利用到“活动课堂”中,是教学历史的一个有效手段,因为历史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多让学生接触和了解一些保存下来的文化资料,能加深他们对历史的感悟和理解,从而达到完善“活动课堂”的目的。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加入活动课的教学方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备课方案和有效的教学设计,并扩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模式生动化、形象化和具体化,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学习历史和探究历史的重要性和意义,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课堂”中,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从而学好历史。
作者:陈超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开发区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