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初中物理语言的教学策略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初中物理语言的教学策略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初中物理语言的教学策略探析

摘要:语言是人类信息交流和思想情感交流的工具.物理语言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必要条件,是发展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前提.但从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学情况看,物理语言的教学没有纳入物理教师的视野,学生对物理语言学习的意识性不强.因此,在注重学生基本素养培养的今天,加强物理语言教学尤其必要.开展物理语言教学的策略有:注意学生物理语言的准确输入;注重学生物理语言的正确加工;培养学生物理语言的科学输出.

关键词:物理语言;教学;现状;对策

1物理语言的教学现状

毋容置疑,物理语言教学从来没有成为初中物理教学的内容.学校的物理学科教学计划和教师的每堂物理课的教学目标,都没有提及物理语言教学的问题,各级各类杂志提到的物理语言,均关注的是教师的“物理教学语言”的研究,而没有“物理语言教学”的探讨,所以物理语言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上难觅踪影.

1.1从物理教师方面看

由于升学教育的影响,使得教师关注的是知识的传授、教学任务的完成,重视的是学生解题能力的形成和物理考试成绩的提高.有部分教师认为,初中物理教材上出现的汉字都比较简单,学生能看得懂,在平时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物理表达要求不高;在习题教学中,教师代替学生审题,越俎代庖,讲得津津有味、抑扬顿挫,分析得环环相扣、井井有条,学生听得轻轻松松,但只知道了“怎么解”,却不知道“为什么这么解”、“从题目中哪句话看出要这样解”,遇到新题还是不会做;甚至还有教师认为,我又不是语文老师,要教学生什么“语言”.即使目前备受物理教师青睐的“导学案”,大部分见到的是基本知识填空和简单套公式的题目,注重物理结论的掌握,而没有问题的探究,没有学生自己的物理语言的表述成分,缺少过程的理解.由于认识不够的种种原因,物理语言教学没有纳入物理教师的视野,所以,表现在课堂上概念、规律的教学过程中,将结论直接告知学生,没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总结而转化为用物理语言描述的概念、规律等科学结论的过程.

1.2从学生方面看

初中学生对物理语言学习的意识性不强.他们在物理学习中,往往注重的是符号语言,认为学物理就是代代公式而已,只注重背公式、规律,有时甚至对公式、规律字母的含义都搞不清楚,而对概念、规律、定理、定律的文字表述只略知大概,更谈不上理解了.再加上初中学生不清楚物理语言与生活语言的区别,使得部分学生对物理语言很难正确把握,看不懂、看不透.如有些同学在作文时逻辑掌握得非常好,作文情节的构思特别出色,语言流畅、精炼、新颖,但他们的物理就是非常糟糕,就是常说的偏科.这时为什么?在笔者看来,正是因为这些物理学困生在物理学习中没有很好地理解物理语言的缘故.不能理解物理语言,就进入不了物理学习的世界.

2物理语言的教学策略

物理学习离不开物理语言,它既是物理思维的载体,又是物理思维活动的体现;既是表达的手段又是交流的工具.学生只有掌握了物理语言,才能明白物理世界的精彩,才能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才能向别人阐述自己的物理观点.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物理语言能力,可以从以下3方面入手.

2.1培养学生对物理语言准确输入的能力

学生要学好物理语言,语言输入的准确是前提.学生通过“听”或“看”接受到的物理语言必须是准确的、连续的、完整的和可加工的.(1)教师教学语言的引导.学生对物理语言的掌握,既与物理语言的难度有关,也与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有关,更与教师的教学语言有关.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也曾有学者说: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是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清楚最复杂的道理.在物理教学中,不仅教师自身的教学语言要注意科学性、逻辑性、规范性、直观性、启发性,还要将此观点传达给学生.比如,在学习“乐音的特性”时,强调“响度”用“大、小”描述,“音调”用“高、低”描述,物理学中的“强弱、快慢、大小、多少、高低”用来描述不同的物理量.物理规律的描述中表示因果逻辑关系的,在初中物理也经常遇到,如“光的反射定律”中,由于入射角决定反射角,所以必须“反”字讲在前面.类似的还有“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等等,学生表达反了的现象是常见的,教师必须及时纠正.还有对“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速度的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09页也这么叙述,应该说成“在数值上等于”,因为“速度大小”和“路程”单位不同,不可以等于)等不正确、不科学、不规范的物理语言的纠正,应贯穿初中物理教学的始终.(2)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倾听,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技能,是通过听觉通道输入信息,进而通过思维的加工形成新的知识,因此,倾听是课堂上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环节.由于初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听课时容易走神,当教师跟学生强调“认真听”的时候,学生会表现出“认真的样子”,但听课效果就是不好,这从心理的角度来看,是因为学生的注意力没有集中和参与到所听的内容中来的缘故,结果是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是零碎而不连续的,知识输出时容易断章取义、错误百出.如一次在分析“水的沸腾实验”时,“小红的加热时间比小明的长,可能原因是什么?”师生分析了多种可能原因后,发现一位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要他再叙述一遍,他立马说:“水的质量好.”其实他只是无意中听到“质量”一词,而不理解.这里涉及的“质量”与该学生说的“质量”含义不同.类似的还有“做功”与“做工”、“热量”与“内能”的区别,“大力士”与“作用力”中“力”的理解等等.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①提升教师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语言要形象、生动、精炼、幽默、自然、传神,充满激情,声情并茂;②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吸引学生说与听的注意力;③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如坐姿端正,边听边问,边听边记等,使学生的倾听能力逐步得到培养.(3)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是人类汲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是通过视觉通道输入信息,进而通过思维的加工形成新的知识.这里的物理阅读,指的是通过阅读、分析物理材料,领会、理解其中的物理知识、物理方法与思想,经历物理知识产生、发展、形成过程的学习活动.从目前的初中物理阅读教学面临的现状看,学生读不懂、读不深、读不透的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很少教师对学生的物理阅读进行方法指导,仅有的几例指导也仅仅停留在“看”和“划”上,由此带来的是学生蜻蜓点水式的阅读,浮光掠影,草草而过,读不出要点,读不出字里行间所蕴藏的精髓,更读不出问题,读不出独到的体会和创新的见解.学生阅读的方法是一目十行,或只记忆公式、定理、定律,没有理解过程,效果不佳.学生的物理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或搞突击能完成的.它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持之以恒地加以培养和渗透.学生的物理阅读能力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培养.①创设阅读情境.教师要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物理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变机械阅读为意义阅读.比如:障碍性情境、冲突性情境、问题性情境、趣味性情境等.②构建阅读提纲.它可以使学生在物理阅读前了解读什么、怎么去读,即对阅读的内容、目的、方法有一种基本的了解、尝试和期待.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可以使学生从机械阅读向意义阅读转化.将教材中冰冷的概念、定理、定律、规律,以提高的形式还原其火热的思考进程,让学生在阅读中反思、探究、创新,从而构建学生物理语言的发展性平台.③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教师应成为学生阅读的咨询者和协调者,针对教材特点,选择合适的符合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阅读方法.如泛读、精读和细读、解读、批判性阅读等.保证物理语言的准确输入.

2.2培养学生对物理语言的有效加工能力

在物理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物理语言系统,对学生来说,则是物理信息的输入,与学习的学习语言系统发展相互作用,对学生来说,则是物理信息的加工,两者之间有可能存在对接不上的矛盾,造成教师的信息无法输入,而学生所加工的则是自己不能理解的语言.如此之下,学好物理就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如何才能做到师生的物理语言对接上,可以从物理语言与生活语言的对接上下功夫,即做好两种语言的“翻译”.(1)注意生活语言向物理语言的转换.很多时候学生能听懂生活语言,却读不懂物理语言.这就要求我们物理教师在物理概念、规律、方法形成的教学过程中,注意用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语言出发,经教师的引导,一步步、循序渐进地过渡到物理语言.让学生用生活语言去理解物理,但必须以物理语言去记忆,这是物理味道的本质含义.例如在学习“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时,出示一张两位学生从同一起跑线同时起跑的100m比赛过程中的场景.问学生:“你作为观众,知道谁跑得快吗?”学生异口同声说:“乙”.老师追问:“理由是什么呢?”学生说:“乙跑在前面,路程大.”虽然情境中已说明了同时起跑,但学生也许还没有考虑到时间问题.老师再追问:“路程大的就跑得快吗?”这时学生又说:“他们跑的时间相同.”教师说:“那么,完整的怎么表述呢?”学生说:“甲、乙运动的时间相同,乙的路程大,所以乙跑得快.”这时再归纳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与结果,“物体运动的时间相同时,比较运动的路程大小,路程大的,运动得快.”此时句式比较复杂,当学生理解了涵义后,为了突出方法,可以进一步简化为:“相同时间比路程.”由开始的生活语言逐步转换为物理语言.按同样的方法,再由学生分析,得出裁判员的比较方法:“相同路程比时间.”让学生们认识到生活语言是怎样转换成物理语言的,生活语言只是物理语言理解的基础,而物理语言应当物理理解的工具,追求物理味道,应注意物理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2)注重物理语言向学生生活语言的转换.物理教育一直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仍很低,原因在哪里?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学生涉及的所谓实际问题,都是经过编者咀嚼过的,学生看到的是理想化的物理习题,对题中的某些物理语言不能理解,导致解题一筹莫展.无论教师怎么强调“认真审题”,但学生还是审不出某些物理语言背后包含的相当丰富的物理理解.其实,忽视了物理学习首先是物理语言学习,身在物理学习庐山之内的教师,常常忽视了学生却在庐山之外,这就导致了教师有可能不识物理教学的真面目.这里要让学生学会将物理语言转换成学生的生活语言去理解,当然也包括从一种物理语言转换成另一种物理语言.比如有这样一题:“某司机驾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前行,突然发现前方50m处有障碍物.司机的反应时间为0.75s,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滑行30m才能停下.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本题教师要指导学生分三步去理解本题的语言.一是弄懂“反应时间是什么意思?”是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脚踩刹车制动所需的时间,背后还隐含着这段时间内汽车仍以20m/s匀速运动,即转换成生活语言去理解.二是弄清“汽车整个过程做了什么运动?”汽车先做匀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并画出路程几何图形.实现了物理语言间的转换,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转换为形象思维,帮助了学生的语言理解.三是弄明白“如何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比较汽车整个过程运动的路程(s1+s2)与开始时汽车到障碍物的距离s的大小关系.这样“转换一种说法”,学生就能顺利解决问题了.学生物理语言的缺失,会直接导致学生的物理学习,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3培养学生对物理语言准确输出的能力

物理语言的学习,不是内心感觉懂了就行,判断有没有掌握的依据是看自己能否说出来、写出来、做出来,即能否有效地表达出来,也就是输得出.这里的“说出来”,不是能否说出物理概念,也不是能否将概念的定义、规律、公式背出来,而是看自己能否基于一个例子来解释概念、运用规律和公式表达出来.如在学习“汽化”中的“沸腾”时,为了检查学生对“沸腾的条件”是否理解,给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明同学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未立即停止沸腾,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诸如“石棉网有热能”、“石棉网的温度大于水的温度”、“石棉网还能放热”、“石棉网有温度”、“水的温度高于沸点”等等,虽然学生对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会背了,但在解决问题时还“输”不出,所以对学生的物理语言“输出”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笔者在教学中是这样努力的:水未立即停止沸腾是什么意思?(还在继续沸腾),说明了什么?(水还能继续吸热),热量来自于什么物体?(石棉网),什么条件下水才能吸热?(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通过教师追问,最后再让学生完整的表述.为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必须设计物理语言的理解情境.如学习了“速度”之后,让学生准确说出“2m/s”的含义.一些计算题不急于让他们解题,而是让他们说出题中某些字、词、句的显性和隐性的含义及解题方法.如这样一题“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移到距凸透镜18cm的过程中,相应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从光屏上观察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什么?此题对学生而言比较难,笔者提出了一些小问题让学生表达.“距凸透镜12cm是什么意思?”(物距u=12cm),“光屏上观察到说明了什么?”(凸透镜成的是实像),“放大又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如何用数学上的不等式表示?”(f<12cm<2f).18cm的情况再让同位置的同学之间互问互答.这样做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求解题目,而在于让学生明白要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关键在于提升自己的物理语言的理解水平.另外,还充分利用小组合作中同伴之间的语言评价,师生交流中教师的语言评价,作业、练习、考试中答题反馈信息的评价,从评价上发力,也可以取得较好的物理语言的教学效果.当然,影响物理语言教学的因素和物理语言的教学方法远不止这些,面对着诸多的教学任务,将教学重心落在物理语言教学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我们教师,一方面自身增强物理语言的教学意识,提升物理语言的研究能力.另一方面不断地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语言,去理解新的物理语言,既能实现用生活语言理解物理语言,又能实现将新的物理语言纳入到已有的生活语言系统中去.将物理语言教学贯穿物理教学的始终,定能推动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稳步前进.

作者:吴爱琴 孙福如 单位:如东县洋口港实验学校 如东县丰利中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