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初中物理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推进,作为物理教学改革主要手段之一的情境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学生物理学习的主动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问题情境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能力,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降低了其推广效果。文章主要对初中物理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进行探究,旨在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物理;问题情境教学;创设策略
当前,各地中学对于问题情境教学的应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推广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制约了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方面的推广与普及。
一、问题情境教学的实施现状
1.教师缺少积极全面推行问题情境教学的态度大多数教师缺少对于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问题情境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因此缺少对于实施问题情境教学积极应用的热情;一些教师虽然也认识到问题情境教学的重要作用,但是受制于日常教学活动任务繁重,缺少积极开展问题情境教学的动力。
2.教师缺乏开展问题情境教学的技能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开展教学工作、应用问题情境教学的主要实施人员,教师对于问题情境教学的实施及如何保障其实施效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对于如何高效地实施问题情境教学缺少必要的操作技能。例如,情境引入的方式较为生硬,不能与课堂教学内容很好的衔接,无法将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导致问题情境教学的效果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3.教师缺少对问题情境教学目标的客观认知在实施问题情境教学时,有的教师认为其主要的实施意义是为了在进行物理课堂教学时烘托课堂气氛的,而不是通过问题情境教学来将物理学科枯燥、难以理解的知识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历结合起来,以便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效果的。如果在进行问题情境教学时,教师存在这样的认知偏差,就会导致教师把握不住问题情境教学的精髓。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导致学生在问题情境教学过程中难以把握住教学内容。这样的问题情境教学,看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学生实际的学习效果却难以得到保障。
二、问题情境教学的创设策略
1.在实施问题情境教学时要注意把握全局在实施问题情境教学前,教师要对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要仔细研究问题情境教学的相关内涵、实施方法,以及如何针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提前的准备工作,使教师具备实施问题情境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基础。因此,要想保障问题情境教学可以切实达到有效辅助课堂教学的目的,教师就要结合课程教学的需要和新课改理念的要求,从教学整体上把握问题情境教学的实施理念,提高对该教学理念的思想认识,切实将问题情境教学予以严格落实,同时加强相关知识的不断学习,充实自身的知识储备,以便于保障实施效果。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以下统称“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四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节课时,实施问题情境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探究力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师可以在此理念的指导下,安排学生站在滑板上相互推动对方,然后提出为什么两者都会动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2.教师要对问题情境教学目标有清晰的认知初中物理问题情境教学的目标是借助高度仿真的问题教学场景,引导学生在与其生活体验相符合的场景中,进一步掌握相关的知识,进而学到如何进行相应的推理和思考,教会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为了有效实现教学活动目标,教师必须要深刻把握初中物理的教学目标来实施问题情境教学,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确保教学效果,避免因为偏离教学目标导致最终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重力”这节课时,教师设置让学生抓住皮球,然后松手看皮球运动方向的教学情境。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本意是引导学生产生为什么皮球都会落地的疑问,进而引出重力的概念。但是,如果教师不引导学生,学生有可能会借机玩球,这样不仅会扰乱课堂教学秩序,还会导致问题情境创设的失败。
3.提升教师问题情境创设的能力教师创设的问题教学情境应当富有趣味性和合理性,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同时,还要紧扣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对物理教材和教学理念有深刻的认识,并且要注重挖掘、积累其中蕴含的物理学知识,丰富自身的情境创设素材。例如,在教学教材九年级下册第十七章第二节“电磁波及其传播”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借助我国发射的“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这一新闻,创设“‘墨子号’是如何实现超远距离通信”这一问题情境,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参考文献:
[1]赵顺法.物理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研究[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0(4).
[2]卿昭才,周艳.物理探究式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研究[J].物理教学探讨,2010(1).
作者:赵丹丹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启秀市北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