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素质教育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融合实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素质教育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融合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素质教育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融合实践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概念的推广,物理课程的改革也在发生日新月异的进展,但由于传统课堂教学中呈现的思维训练浮于表面,课堂练习也是强制性的题海战术,使得初中生对物理课堂学习丧失了探知热情。本文依托素质教育背景,立足当下初中物理教研教改现状,积极迎合新课改理念,就如何让物理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效,提高初中生物理学科的综合能力,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具体探究了几点新实践

关键词:素质教育;新课改;初中物理;教学实践

初中阶段是学生物理思维的启蒙关键时期,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初步认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从物理教学的现状来看,“老师教学生听”“课内不学课外补习”的现象尤为突出,这种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并且极其不利于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严重制约了物理课堂教学对新课改、核心素养等现代化教学理念的践行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物理教师应从学习情境和教学软硬件的特点入手,深化教学改革,探索新型教学方法,由此有效提高物理学科的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探知兴趣

新课程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依托物理知识的学习,提升探究能力,培养综合的物理学科素养。”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符合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例如,在讲解“光的折射”相关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角色扮演,体验渔民叉鱼的情境。教师首先拿出事先准备的圆盆,然后用橡皮泥捏成五颜六色的小鱼,使其沉入盆底,再制作用筷子一段绑上钢针的简易鱼叉,让学生自主体验渔民在河里插鱼的情景。但经过多个同学的演示后,大家发现预判的位置总是与鱼实际的位置有所出入,要么是鱼叉越过了鱼,要么是鱼叉的位置只是停留在鱼的上方,由此激发了初中生极大的探知欲。为了解决同学们的疑惑,教师由此引出“折射”的概念,让学生情景体验——情景质疑——主动探知等过程来有效地探索学习,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总之,创设贴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将课本知识与情境有机结合,能聚焦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积极探索物理知识中形成系统化的学习。

二、立足生活实例渗透,促进学生物理思维发展

物理知识几乎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必须要把物理的相关知识与课本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认识和提高,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促进了对物理学习的热情。例如,在教学“分子的热运动”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感知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可以引入这样的生活问题:同学们,你能告诉我什么家具是木制的吗?它们和我们通常看到的树有什么区别?(学生们说衣柜、电视柜、餐桌、茶几等大件家具;也说出了树木是有生命的,家具是经过加工的。)然后教师进一步提问:那么这些家具中是否含有有害物质呢?(一些学生知道主要有害物质是甲醛。)接着教师再解释甲醛是一种什么样的有毒物质呢?为什么一进入房屋就会闻到刺鼻的气味,这表明甲醛中分子在做扩散运动?再让同学们回答一下甲醛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如何消除这些危害?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学生列举了许多危害实例,例如,甲醛是白血病的主要病因,可引起哮喘,导致皮肤发炎等。借助这样的生活化教学问题,不仅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性,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了他们物理思维的发展。

三、开展小组互动探究,深层挖掘学生潜在能力

知识的积累并不全是学懂的,往往是靠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通过自主思考“悟出”的,而小组合作模式则能极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思维。因而物理课堂可以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初中生能在动手实践和思考小组活动中,有效调动学习自主性、挖掘潜能,激发探究精神,由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讲解“浮力”有关知识时,首先导入内容:据报道有一个人能躺在水面上好几个小时,人们一致都认为这个人有特异功能。但是实验结果证明这并不是什么特异功能。问:他为什么能在水上躺几个小时?学生回答说:因为他受到浮力作用。老师继续提问:每个人在水上都可受到浮力作用,但是为何他坚持的时间和其他人有所不同呢?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浮力可能与物体的体积、物体的密度、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和排出液体的体积密切相关。由此可见,这种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能够建立和谐、友好的环境,在知识探究、交流与积累的同时提高合作能力,从而能深层次地挖掘自身学习潜力。

四、巧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简化物理知识重难点问题

实践表明,“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物理知识教学的有效开展,因此,为了让学生能立体化地了解物理概念、公式定理以及思维规律,我们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创设物理情境,依托动画功能来弥补语言和文本描述的理论局限性,增加课堂的多元化、趣味化,有效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与探究能力。例如,在“物质的分子”等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一些动态的物理现象,从而节省教师讲解物理过程演示的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一些物理现象更为微妙,也更难发现,多媒体的动画功能可以帮助师生观察肉眼看不见的物理现象,如分子运动、空气阻力、电流形成等。综上,物理教学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因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大胆改革教学和科研,深入研究课程标准要求,立足学生学情,真正构造不拘泥于课堂形式的教学模式。如此经我们教师的群策群力、共同发展、深层挖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才会有所突破和发展,最终适应新时代素质教育背景下物理学科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佚名.初中物理高效课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新课程,2018(9):9.

[2]梁琼玉.浅谈“自学、探究、生活”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的实践[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3).

[3]佚名.新课改背景下教研方式的变革与应对[J].中国教师,2019,308(1):75-78.

[4]白满琳,王开华.互联网下农村中学网络教研与教师主体性发展的研究[J].新课程(中),2018(3):51.

作者:于健 单位:山东省文登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