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内涵及培养策略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内涵及培养策略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内涵及培养策略浅析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的教育理念发生了较大变化,他们在开展教育工作期间不再单纯拘泥于知识教学,而是开始重视学生的能力发展。为了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教师逐渐认识到从学科角度出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为此,文章从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内涵出发,阐述了培养学生物理素养的价值,并对如何培养学生物理素养进行了深入探究。

关键词:初中物理;核心素养;教学情况;实验

在现代教育发展中,初中物理有了更加科学、全面的培育目标,即核心素养的培育。它是指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生成的适合个人以及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要品格。目前,关于物理核心素养的培育还处于探索阶段,教师要详细分析核心素养的要点,并将其与教材内容、学生的成长特性联结,制定科学的培养策略,通过丰富的教学情境、智慧的教学活动以及多样练习等方式促进学生发展。本文探索了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并提出了具体的培养策略。

一、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指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品格和相关技能。在新的发展时期,国家要求各级学校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落实核心素养教育,树立核心素养培养意识,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当作立德树人的关键任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促进学生进步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迎合当前时代趋势和教育发展轨迹的重要手段,对于强化国家教育,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国家软实力均具有重要意义。物理素养主要涉及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责任、科学探究四个方面。对于学生个人而言,是指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树立正确的学科态度和情感,掌握物理的基础原理和概念,并且发展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可以运用所学知识来阐述和解决实际问题[1]。具体来说,物理核心素养是由认知观念、学科思维以及实践探究等内容构成的。其中物理观念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物质存在、物质运动、物体间能量转化等理念,并借助理念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同时,按照物理学科的特征,实验探究是极为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实验探究活动,学习实验方法,在操作中提升物理实验能力。此外,应用能力是当前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心。物理学科源于生活又服务于实际生活,所以教学要保证学生可以“学以致用”,能够借助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二、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价值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当前教育发展背景下,教师不再过分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而是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希望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得到综合发展。为此,教师在开展教育工作期间,不再一味拘泥于课堂教材,开始尝试结合不同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创新。而在物理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教学理念便完全符合物理教学发展需要。教师在培养学生物理素养期间,需要结合其中相关的内容开展教学,锻炼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物理学科,树立物理观念,端正学生的科学态度。在此期间,教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还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有利于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物理属于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其中涉及与科学有关的内容数不胜数。大到宇宙,小到粒子,都属于物理学研究的领域。为此,教师在课堂中除了传授知识以外,还应该注重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合理引导学生,让他们认识科学、了解科学,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但是,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并没有将此重视起来,这使得很多学生对物理科学层面的内容不了解,难以形成科学观念。然而,教师从物理核心素养角度出发开展教育工作时发现,其中包含科学观念的内容。此时,教师会在教学期间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期间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

(三)有利于完善物理教学内容

对于初中生来说,物理是一门较为陌生的课程,大部分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物理,所以在学习期间会更积极。教师在教学时,则会从基础内容出发,引导学生了解教材中的知识。但是,此种教学模式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久而久之,学生会感觉课堂内容单一,不愿意参与其中。针对此,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在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期间,教师可借助网络或者其他图书搜集资料。另外,为了促进学生不同能力的发展,教师还可结合物理现象设计物理实验,以此加强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了解,让他们在实验中掌握更多知识。在此期间,物理课堂的教学内容会得到完善,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物理教育发展。

三、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创设多元教学情境,活跃学生的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学生必备的学科品格,要完成这一培育目标,教师必须要在课堂中创设多种生动且形象的物理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接收丰富的物理知识,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理现象,寻找不同的思路来解答物理问题。要注意的是,学生的科学思维并不是在教师一味地灌输物理知识的过程中产生的,这种固化现象反而会导致学生被动思考,产生严重的依赖,因为在此期间学生常常以教师给出的答案为标准,很少主动地进行辩证思考。为此,教师需要构建愉悦、轻松的探讨氛围,就物理现象和问题在课堂中进行热烈的交谈,促使学生在交谈期间产生思维的碰撞,在多种信息刺激下受到启迪,从而发展自主思考能力。另外,情境创设要灵活多变,不同的情境产生的教学效用也会存在差异。我们所了解的生活化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的记忆,使其调动以往的生活经验来思考情境中的物理现象,而问题情境则给予学生具体的思考方向,快速凝聚注意力。根本来说,情境的创设需要具备吸引力和诱发性。教师应将物理核心知识渗透在情境中,导入教学内容,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使其借助情境的诱导一步步地展开探索,在思考中活跃并且深化学生的科学思维。设置情境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相关情境,这类情境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人类生活的联系,更能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情境化的物理课堂中锻炼科学思维。

(二)注重分析核心概念,促使学生形成物理观念

教师在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期间会发现,物理观念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物理观念形成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后续物理能力的发展[3]。因为物理观念是物理概念以及物理规律的具体体现,学生只有形成此种观念才能够真正理解物理知识,并学会应用自己所掌握的物理知识。为此,教师需要在物理课堂中合理引导学生,让他们对物理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促使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发现其中的物理规律。在此期间,学生的能力会得到明显提升,有利于促进学生物理观念形成。但是,在实际开展教育工作期间,教师会发现普通的物理课堂教学并不能达到培养学生物理观念的标准。为此,需要教师对此进行探究,寻找合适的机会引导学生,为他们布置整理任务,让学生有机会更加深入地了解物理概念与规律,从而让学生更系统地掌握物理知识,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物理知识体系,进而树立正确的物理观念。通过分析发现,开展复习教学期间可以合理引导学生,让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概念、含义以及所涉及的具体知识点进行分析。在此期间,学生会从更系统的角度了解知识。初中阶段较为重要的物理内容主要包括力学、电学以及运动这三个方面。教师如果在复习教学期间让所有学生对所有内容进行整理复习,会增大学生的压力,不利于学生发展。此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做出调整,可以将学生分成三个不同的小组,分别对力学、电学以及运动相关的内容进行复习整理。学生在此种氛围下,会更容易投入其中,当遇到问题时小组成员可以共同讨论分析。学生以小组形式整理、归纳物理知识期间,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物理概念,思维也会得到充分锻炼。当各个小组整理完相应知识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交流活动,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讲解他们所整理的物理知识。教师还可以将三个小组所整理的内容分别打印出来,分发到每个学生手中,这样既能够实现知识共享,又能够提高复习效率。为了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物理观念,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典型的物理问题,引导学生对此进行分析,加强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认识。

(三)设计丰富的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物理是实验类学科,在教学中实验操作必不可少,而且教师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期间需要以实验为载体开展教育工作。然而传统物理教学中并不注重实验的操作,不仅实验活动较少,也没有为学生创造足够的探索空间,从而限制了学生观察、感悟以及总结等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发展。在素质教育环境中,教师要特别优化实验教学过程,丰富实验探究活动,结合学情和教材内容,在课下与课后设计不同类型的实验,以此提升实验教学质量,使学生获得高阶思维,在锻炼实验探究能力的同时更好地进行创新。首先,物理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塑造学生的物理认知观念。在课前,教师可以运用简单的工具来制作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凝聚学生注意力让其认真观察。当学生看到趣味的生活现象时会引发怀疑,尝试调动个人经验和以往知识进行分析,由此激发学生基本的学科意识和动手操作的热情[4]。借助这一状况,教师可以引入具体的知识理念,在相互探讨中解答学生的疑惑,深化学生的物理认知,让他们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有更加完整、专业的思考。其次,设置独立自主的实验探究活动,提出具体的物理问题,并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实验器材动手操作,主动经历操作、观察、验证、分析、总结归纳的过程,体验实验的趣味,在获取成就感的同时加强记忆,并通过多种实验现象和信息的整合来打开创造思维,更好地提升实验创造能力。最后,物理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拓展至课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课堂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创造,设置开放且具有趣味性的实验任务,让学生归于实际生活对知识进行迁移,尝试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从而感受物理之美,增强探究能力。

(四)组织创新学习方法,完善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

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社会和个人发展的关键能力,而社会环境处于快速变化的阶段,适应个人发展的学习需求也在转变,其中自主学习能力是极为重要的一项素养,在物理教学中需要针对性地培养。同时,按照物理学科的属性来看,科学精神的培育要有所更新,与当下的社会环境接轨。所以,教师必须要组织创新的学习方法,以此吸收新型的知识和思维,保证物理思维的开阔性。在此期间,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参与物理日记这一学习活动,不断地观察和记录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锻炼个人质疑反思的科学素养。在日记中,学生可以根据记录观察到的现象,结合课堂中的知识进行阐述解释,从中获取成就感;也可以将观察到的问题和现象在课堂展示,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共同探索,保持课堂的开放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能够获得智慧思维,真正感受到学习物理的魅力,更好地深化科学精神。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物理实验特性,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报告。实验不能仅仅停留在单一的操作和趣味层面,它需要辅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构建个人的创造思维,呈现反思的过程。为此,教师要对以往学生简单撰写实验报告的行为进行针对性指导,除了常规的实验现象、实验器材、实验结论,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拓宽思维认知,反思如何改进实验,如何设计新的实验,如何运用实验中的方法来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借助实验报告有效提升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期间,可以根据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让他们形成严谨务实的作风,同时要在此期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如教师可以结合变压器的电学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演示期间不仅要传授物理知识,还要结合物理发展史讲述与电力发展有关的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了解老一辈中国人是如何通过奋斗、研究实现全国通电的,以此加强学生对物理科学的认识,为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所承担的责任。

四、结语

初中物理核心素养是当前教学的根本培育目标,其包括科学思维、探究能力、物理观念等内容,是学生成长中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期间渗透这一培育目标,需要基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引入多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中构建多元化的物理情境,活跃气氛,塑造学生的物理观念,使其拥有科学的认知。由于物理具有实验性,教师要组织丰富的实验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同时,教师还要拓宽评价维度,启发学生开展创新的学习活动,以此挖掘他们在物理方面的潜力,使其保持先进的科学精神并具备贴合时代发展的学科思维和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帅,田宝成.初中物理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2020(6):244.

[2]徐婷.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初探———以《质量》的教学设计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1):91.

[3]林志鹏.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16):2.

[4]霍瑞雪.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4):115.

作者:刘建福 单位: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