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论文(共8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第一篇:课程视角下的物理课堂
一、课程视角下的物理课堂应该是具有全局观念的课堂
在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知识的教学是细碎而又简单的,作为一个物理教师,我们要有系统的思考和把握,真正做到重点突出,难易适度,一切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规律出发,合理设计,系统把握。所以,我们在备课时要精心研究课程标准,仔细挖掘教材内容,认真分析学生特点,刻苦钻研教学方法,细心设计情感内容。例如,在进行物理起始课的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物理,物理学科要学习哪些知识,更应该让学生体验物理的奥秘,领略物理与自然和社会的紧密联系,知道物理对于人类的贡献,了解物理学家在探究自然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对于真理追求时的执着。初中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初中的物理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问题的课堂,我们的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精心设计情境,以问题的提出为出发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敢于质疑,提供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以问题的解决为任务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和合作学习的魅力。例如,在学习水的沸腾内容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烧水过程回忆有关水沸腾的现象和从小学科学中所了解到的有关水沸腾的知识,用教师提问和学生互相提问的方式开始,把大家的疑惑和问题进行汇总和梳理后,针对大家关心的共同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要抓住机遇,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教会学生明确要观察的现象、要记录的内容、要遵守的规则、要回答的问题、要思考的疑惑。同时,鼓励学生发现课本中没有提到的内容,并尝试进行解决,有意引导学生注意后面需要学习的有关水的内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前概念和研究思路。并让学生体会细心观察带来的乐趣,养成反思和质疑常见现象和常识知识的习惯,为后面的物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视角下的物理课堂应该是全体学生参与的课堂
初中的教育属于义务教育,初中的物理课堂是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作为老师,我们要首先承认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作为物理老师,我们要做的主要是发现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发展的不平衡,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缩小每一个学生之间的劣势,使得每个孩子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初中物理的课堂应该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的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展。所以,我们的课堂设计应该是面向全体,体现两头。我们的课堂问题应该是有着明显的层次和指向的,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并能够在回答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出自信和努力,这需要我们的老师精心设计、细心观察、耐心指导。特别是对于班级的学困生,更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鼓励。例如,在进行浮力、电功率等难点知识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最简单的问题和题目给我们的学困生,让他们也能够学到一些基本的知识和能力,同时更要鼓励他们进行难点知识的学习,并且巧妙地设计一些分层的作业进行引导和布置,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体会成功的快乐和探究的艰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学科精神。在平时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还要特别注意留给各种层次的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动手的机会。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很多老师的提问总是很匆忙,回答问题的学生也总是举手的好学生,其实,真正能够反映我们教学效果的往往是课堂中的沉默者,在每一节物理课中,平静的表面下往往会隐藏巨大的问题,顺利的教学中常常会深埋很多的暗礁,所以,我们在课堂中要时刻提醒自己慢一点,把教学效果的体现交给学困生,这样才不会丢失真实的课堂。当然,我们的课堂中更不能放弃思维敏捷、学有余力的学生,使他们在老师的指引下能够走得更实,跳得更高。全面的课堂控制能力需要我们的老师不断学习、精心设计、适时调整,要具备掌控课堂生成的能力和意识,并根据自己的学生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三、课程视角下的物理课堂应该是有延伸思考的课堂
初中物理课堂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培养各项能力的地方,但是,每一节课的下课不应该是学习物理知识的结束,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开始。作为物理老师,我们应时刻具备整体意识,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有效利用课堂的45分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通过课堂物理知识的学习,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物理学家在科学探索中的研究方法,并能应用,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注意从消费问题的模式中改正过来,真正变成产生问题的模式,使学生带着老师交代的问题和自己产生的问题在课后进一步进行学习和思考,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才能成为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课堂。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和目的,我们的老师不但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更要研究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掌握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成长规律,利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方式进行课堂的延伸教学。一是可以利用跟课堂学习内容有关的拓展延伸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习完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容后,我们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电流表和电压表中,换用一个接线柱就可以使得它们能够测量的物理量增大好多倍?为什么实验室用的电压表使用的是0-3V和0-15V的量程,而不是其他的数值?类似问题的提出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激发学生思考物理问题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二是利用课本章节后的小活动进行延伸学习。课本中的课后活动都是源于课本来自生活的实际现象,有趣而且有用,通过这些活动既可以学到物理知识,又能够拓展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我们进行延伸教学的便捷手段之一。三是充分利用书本上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初中物理课本中,有一部分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它既是课本知识的提高,又是实践能力的提升。完成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动手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但是,现在很多老师处于对考试压力的考虑,往往不去开展,这是不应该的。四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物理知识无处不在,学习物理的最根本目的是为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服务,学生学习了基本的物理知识之后,如果能够应用和服务于生活,将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和再创造。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人文素养,尤其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对于知识的应用和问题的解决有着天生的冲动和好奇,只要老师适当地加以引导,他们的潜能将很快被激发,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是最能体现学生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因此,我们要利用一切机会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使物理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起点。
四、课程视角下的物理课堂应该是具有人文精神的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将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创造者,我们的教育教学是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使他们具有基本的科学素养和研究方法,所以,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乐于探索自然,能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是我们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物理知识的掌握只是物理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因此,作为物理老师,我们首先自己要多学习物理以外的其他知识,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用自己综合的素质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帮助学生。作为教师,我们除了学习专业的新知识之外,我们还要努力学习有关历史、哲学、音乐、美术等基本知识,并及时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拓展视野,提高修养。并积极研究课本中的素材,合理设计,充分展现,特别是对于物理学史、学科综合方面的内容、涉及文学、艺术方面的知识等,利用各种方式方法,充分展示物理学科的魅力,引导学生从哲学和艺术的视角去看待物理问题,这样的物理课堂才能够真正丰富多彩。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自己细心挖掘和耐心研究。例如,我们可以用优美的歌声来进行声音的教学;用古代的诗词来进行运动的教学;用古诗中的月亮来进行光学的教学;用世界的著名雕塑来进行密度和压强的教学;用哲学的观点来进行运动与静止的教学;用辩证的思维来进行力学规律的教学等。只有我们的老师首先进行研究和学习,才有丰富生动的课堂,教师是培养人的职业,她的意义的重大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但是,只有我们老师自己意识到自己从事的职业的伟大才可能创造真正的伟大,教育教学的进步是永无止境的。
五、课程视角下的物理课堂应该是具有责任意识的课堂
物理课堂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应该是培养能力和提升素养的地方。作为物理老师,我们首先要理解和尊重学生的人格,做班级和学校规章制度执行的带头人。我们要首先严格要求自己,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严格执行课堂规范,诚实守信,阳光正直,努力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物理课堂中要有自己学科的规则。例如,每个学生应该倾听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发言;应该自己独立完成自己的作业和试卷;应该尊重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应该严格遵守班级公约;应该积极合作完成实验;应该实事求是进行数据记录等。这些尽管看起来是小事,但是,都是关乎学生走向社会后的习惯,会影响他们的发展,我们只有从小注意培养,当他们离开校园后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学习对于他们一生受用的技能和习惯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对于物理课堂而言,更加重要的是我们要培养学生尊重自然、关注社会的意识,要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亲近自然的情怀,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服务人类的胸怀。在我们的物理教学中,老师要充分挖掘课内、课外的教学资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范围进行责任意识的培养,使他们真正能够成为社会的建设者和创造者。课堂的一言一行、课后的一举一动都能够反映一个老师和学生的基本素质,只有阳光的教师、正直的课堂、温馨的氛围,才会培养和熏陶我们的学生健康成长,我们的学生才能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对社会负责。
六、课程视角下的物理课堂应该是具有民主意识的课堂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不同于机械化的生产,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着活泼的思想、独立的人格、明显的特性,以人为本应该是我们课堂最基本的核心。离开了“学”,就无所谓“教”,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应该是我们每个老师的职责和目标。我们的教学态度、我们的生活热情、我们的价值取向都会给我们的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有的甚至是终生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及时接受新的教育教学信息,丰富自己的教学实践,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共同成长。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关心会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真正做到主动学习、乐于学习。适时恰当的教学评价可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和前进的动力。所有这些都需要教与学的智慧,而这种智慧的生成只能来自于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
作者:杨清华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十九初级中学
第二篇:初中物理课堂学生兴趣的培养
一、注重课堂实验设计,紧密联系生活
物理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没有实验的物理课缺乏学科魅力.教师在教学时设计一些新奇有趣的实验,适当给学生各种感官刺激,会让学生兴奋起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使他们投入到物理世界中来.例如,在讲《大气压强》时,为了引发学生兴趣,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教师在讲桌上放一把学生用的塑料尺,露出讲桌7厘米左右,然后在塑料尺上平铺一张报纸,让尺子大约在报纸的中间位置,用手把报纸下面的空气尽量赶出来,抹平,然后用一根长木棍,迅速用力去打击露在外面的那段尺子,只听见啪的一声,塑料尺断成两截,报纸却完整无损,这种视觉上的冲击,会迅速把学生注意力吸引过来,课堂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再例如学习《牛顿第一定律》一节的惯性内容时,教师在一个装了半杯水的玻璃杯上放一个光盘,将一个熟鸡蛋放在光盘中央的洞上.在手里拿一把尺子,问学生:“当我用尺子迅速水平敲击光盘时鸡蛋会怎么样?”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来了,有的学生说鸡蛋要飞出去,有的学生说不会.这时笔者说“看好了啊,我敲了”.“啪”的一声,光盘飞出去了,只见鸡蛋稳稳当当地落在了玻璃杯中,学生会发出“哇”的惊呼声.实验为学习“惯性”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课堂活跃起来.物理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熟悉的环境引入,使学生感到物理是身边的科学,生活处处有物理,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习惯,以及良好的思维模式.比如学了《汽化和液化》中的沸腾知识后,让学生回家去认真烧一次开水,观察在烧水过程中气泡的大小变化情况,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声音变化,壶嘴的“白气”是不是刚离开壶嘴就有?然后再联想自然界中的云、雨、露、雾、冰、霜等自然现象变化的原理,这样做就使物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感到物理和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使课堂充满活力的心理基础
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何才能和学生建立一种亲密关系呢?在课堂上,教师要放弃那种高高在上的想法和做法,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课外,也要重视培养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往往在课堂不方便解决的问题,在课后解决却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某个学生课堂上犯了错误,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当着其他同学就给予严厉的批评,那么这个学生就会感觉很丢面子,自尊心受到伤害,就会产生逆反心理,从而疏远与教师的关系,甚至会对教师怀恨在心.如果教师在课外单独跟这个学生真诚地谈谈心,学生不但可以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而且还会拉近与教师心灵的距离.同时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自己无法解决,这时教师如果力所能及地对这个学生进行帮助,学生肯定会很感激,从而建立了相互的信任,甚至成为好朋友.当教师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学生之间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时,学生们上物理课时一定会非常配合,一定会十分愿意学习物理课,并且在这样的情感支持下的学习,效果非常好.
三、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使课堂充满活力
实践表明,在讲课时会使用幽默风趣语言的教师,总能赢得学生的喜爱.风趣幽默的语言,描述事物比较生动形象,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听、渴望听.例如:在讲完扩散现象后,老师说:我这中午下班回家,刚走到家门口,还没进门呢,一股香味儿迎面而来,“哟,今天中午有辣子鸡吃啊!”学生大笑.教师接着问:同学们,你们说我怎么知道的啊?学生纷纷举手踊跃回答.再例如:在讲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让班里质量比较小的甲同学站起来,同时找到班里质量比较大的乙同学站起来,问:如果这两位同学以相同的速度冲向我,同学们说我会躲开谁的冲击?同学们笑着回答:乙同学!教师接着又问,如果让甲同学第一次以步行的速度,第二次用百米冲刺的速度分别冲向我,你又会躲开哪次冲击?同学们笑着回答:第二次!这个例子的角色就是教师和学生们自己,教师边叙述边加上夸张形象的肢体动作,举例生动风趣,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为课堂注入活力
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有了兴趣,才能以全部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为课堂注入活力.情境的设置形式有很多,像问题情境、故事情境、实验情境等.如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夏天吃冰棒为什么会凉快?卖海鲜的人,为什么在海鲜下面铺上冰块?发高烧的人,为什么要在全身涂酒精?等等;如创设故事情境: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实验情境比如在学习《大气压强》的内容时,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易拉罐稍微装一些水,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进行加热,等水沸腾后,停止加热,用沾了水的面巾纸堵在口上,过一会,随着啪啪的声音,易拉罐被压瘪了!学生们在这神奇的实验情境中兴奋起来,带着疑问开始学习.情境的设置要根据教材特点和授课内容等来安排,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才能在情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踊跃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情境中得到学习的乐趣,使课堂充满活力.
五、有效使用多媒体,使课堂生机勃勃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可以节省写板书而浪费的大量时间,而且教师还可将一些看不见、摸不着,课堂教学中不便演示的实验现象、物理图景、物理过程和难理解或难以想象的物理概念、模型,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的解释、演示出来,给单调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作了有效补充,其图文并茂、音像一体的特点使单调枯燥的文字课堂变得生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习效果,提高了课堂效率,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例如,在讲《力弹力》时,本节课内容有: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弹性势能等.在本节课的最后,截取了美国动画片《冰河世纪》的一段.内容是:负鼠站在一个树枝上,要求大象把树枝拉弯,把负鼠弹射出去.大象用鼻子用力把树枝拉弯,松开后,负鼠被弹射出去,在空中飞起来,一边飞还一边唱“我会飞”,结果没唱完,就撞在一棵大树上,贴在了树上.先给学生播放一遍这一段动画片,学生顿时来了兴趣,当第二遍播放的时候,就让学生仔细看,然后回忆本节课内容,用这节课学习的知识点来解释动画片的各个细节.若一个学生说不全,第二个学生就来补充,学生会很乐意发言.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创新,优化教学手段,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上入手,让物理课堂充满活力,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圆满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作者:杨国栋 单位:徐州市西苑中学
第三篇:表达性艺术的应用
一、参照物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
机械运动的定义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对于初步学习物理的学生来说,受生活经验的影响,习惯上认为建筑物、树木这一类的物体是静止的,以其他物体为参照物判断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是学生的难点。如两个并肩行走的学生甲和乙,以甲为参照物判断乙的运动状态。找两个学生按照问题情景在教室前面并肩行走,其他同学观察他们之间位置的变化,感受他们的相对静止,同时感受他们相对与黑板课桌等物体是运动的。仅涉及一个研究对象、一个参照物的问题,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判断。但是一个问题中涉及三到四个物体,学生就不容易判断了。如,“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向东行驶的甲车里的乘客感觉乙车行驶,那么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乙的运动状态怎样?”这个问题的前一部分甲车为运动物体,后一部分甲车是乙车的参照物,乙车相对于树木的运动情况有三种可能。有些学生能够理解,但是大多数学生不能理解。为了清晰地呈现出来,找三个同学展示,一个同学担当树木的角色,一个同学是甲车,一个同学是乙车,开始我什么也不指导,让这三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展示,随着他们三个的展示其他学生就开始指导,这三个学生就自然展示出乙车相对与树木的三种情况。(相对于树木静止,相对于树木向西,相对于树木向东当比甲慢)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在台上的三个同学有体验,下面观察的同学既是指导者又是观察者,在观察的过程中自然就明白了三者的关系。
二、照相时像大小的调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得出的,但是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学生还是不能理解,特别是照相机拍照时像大小的调节。三个学生分别担任三个角色:被拍摄物体,镜头,底片。展示像大小调节时,这三者的位置关系:底片的位置不动,像由小变大时,被拍摄物体靠近镜头,镜头远离底片,生活中叫做镜头前伸,像由大变小时相反。学生自己的体验,明确了镜头前伸使像距变大像变大,镜头后缩使像距变小像变小的调节过程。有一组学生展示时,当底片的学生把双臂搭在前面学生(镜头)的肩上,指导学生发出指令像变大,被拍摄学生先移动,当底片的学生发出了旋转调焦环的声音,当镜头的学生移动,形象直观融进了学生的理解。
三、体会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力
在学习力的概念时,学生虽然能够通过拍桌子感受到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但是当我说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大小是相等的,学生都反对,并举例反驳我:我被一个同学打了,我们受到的力不一样大,我受到的力比他受到的力大,因为我感到特别疼。这个学生的感受获得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同。此时,我要求所有的学生握紧拳头伸出来,同桌两个掌握分寸对打几下,谈感受。对于刚学习物理不到三个月的初中学生来说,理解物体之间的作用力的关系有一定的难度,经过这样的体验,有利于他们对两者关系的理解。用坚硬的拳头打击别人软弱的部分,导致被打击者受伤,我们受到别人欺负时,我们用最坚硬的部位迎接,受伤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分析作用力的施力物体时,有些学生难以判断。如,用手提着拴有水桶的绳子,水桶中装满水,手受到的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很多学生回答是:水桶。其实手受到的力的施力物体是绳子。三到四个学生展示体验:这几个学生坐成一排,最边上的一名学生推他身边的学生,被推的学生身体倾向其他几个学生,学生感受:谁推的我?他们的回答:身边的人。判断作用力的施力物体,从相近的物体中确定。
四、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与液体重力的关系
由于液体受到重力的作用同时又具有流动性,因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压力与固体物体不同。特别是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与液体重力的关系,很多学生难以区分,认为不论什么情况下,两者是相等的。其实,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只有特殊情况下与液体的重力相等。大多数情况下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与液体的重力不相等。原因是容器的形状不规则,容器侧壁对液体产生了向上或向下的作用力,影响了液体对容器底部的作用力。
五、用电器的串联和并联
学习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时,学生担任。电源、开关、用电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路元件。学生在自主讨论进行展示时,还确定了正负接线柱,电源的正负极。对电压表的并联,学生利用了两点间的拥抱,串联用到了手拉手。小组之间也用这种方式解决难点,若是哪个学生不明白,就要求他担任角色,别人指导电路的连接。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注意不同学科间知识与研究方法的联系与渗透,使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思想。通过观察、交流或者思考学到了新的东西的时候,那种愉悦不可以用言语来表达,只觉得胸中的愉悦不断地溢出来,充满所有的空间,周围全都是明媚阳光,全都是鸟语花香。我相信学生也需要在这种愉快的体验中感悟、交流、推理、收获,让物理学习成为快乐的学习。
作者:金宗涛 单位:山东省桓台县世纪中学
第四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分层教学
一、学生分层
分层教学的起点就是对教学对象进行分层,而且对学生科学合理的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对学生分层不是人为地给学生划分等级,而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灵活选用教学方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学生分层必须以深入调查分析为前提,通过问卷法、访谈法、练习测试法等方式,依据学生性格特点、智能水平、物理学业基础、学习态度将其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为优等生,B层为中等生,C层为边缘生。需要注意的是对学生分层是师生磋商的、动态的过程,并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要防止对学生“贴标签”“定成份”。然后把全班学生按照三个不同层次编排成几个学习小组,一般让A层次的学生担任组长,管理指导B和C层次的学生各一到两名,负责他们的课前预习、课堂学习、练习和作业检查等。
二、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新课程标准明确了物理课程的三维培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出与各个层次学生相适应的教学目标,是分层教学的定标。教学目标的分层要兼顾班级各个层次的学生,教学重点、难点、疑点的确定不仅要依据物理课程标准和教材,恰当地划分不同内容的教学要求,还要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准确制定符合学生个性的教学目标,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大胆地创设宽松愉快的民主气氛,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乐于思考问题,协作解决问题,让学生进入自主思维状态。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及时对学生的疑难给予点拨,并不断挖掘学生潜力。A层次学生全部掌握了教材的内容,提高了学习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概念理解、动手操作等方面都得到不断提高;B层次学生掌握了重点内容,避免了思路不清、概念混淆、操作失误等现象的存在,并在理解概念、动手操作等方面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C层次学生掌握了教材的基础知识,并拓展了部分教学内容,提高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潜能。
三、练习分层
课堂练习是物理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担负着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任务,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训练要求,主要表现在练习作业的难度调控和数量限制上。对A层次学生应限制数量,提高难度;对B层次学生应调节数量,把握难度;对C层次学生应限制数量,控制难度。
四、作业分层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布置的是统一的作业,不同水平的学生不能选择适合自己发展需求的作业,所以作业质量往往不高。通过分层教学,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实际需要布置不同的作业。如对A层次学生,重点放在方法与思维灵活性的培养上;对B层次学生,重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杜云(甘肃省白银市第三中学730900)点放在“双基”训练上;对C层次学生,重点放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掌握上。总之,作业的布置要体现出“下有底,上无顶”的原则,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在作业批改上,教师要做到:基本题全批全改,重点题细批细改,学困生面批面改。
五、评价分层
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试卷及回答的问题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要将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与现行的总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现行的总结性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协作功能和发展功能。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则强调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组内、班内同学团结协作的功能和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功能,不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所以,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三维目标的的发展。教学目标方面的评价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体现。过程性评价手册——由教师或组长将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回答问题、讨论、交流、实验操作)及作业完成情况以量化打分的方式记录在册(对学困生在分数上给予“帮困”,即同样的问题优秀生答对得1分,中等生答对得2分,学困生答对得3分),然后分别以周、月、学期为单位,对个人和小组成绩进行汇总公布,并将个人成绩以40﹪的比例计入期末总成绩。这样既可以培养学习小组的竞争意识,又可以激发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现场笔记——适用于室外参观、探究、考察活动。由组长如实记录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教师汇总之后进行评价。调查和访谈——教师通过对学生和家长的调查访谈,了解每一位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情况,并真实地记录。评价方式多元、评价标准灵活变通对促进学生的进步与成长,特别是对促进学困生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会起到积极作用。
六、小结
分层教学的实施使每一位学生“伸手就可以摘到苹果”,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同时,中上等生提高了物理学习的能力,学困生看到物理学习的曙光和希望,班级创造了人人向上的学习氛围,教学过程在无形中得到了优化,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不知不觉中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作者:杜云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第三中学
第五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
一、换位思考
所谓换位思考,就是变换思考问题的视角和层次,从学生或旁听者的角度对教学设计和课堂效果进行反思,摆脱经验主义教学模式和思维定势,对课堂教学、实验设计进行更细腻的思考,力求更圆满的解决问题,增加学生课堂感官度,提高教学的效果.例如,“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这节课的教学,笔者采用的是演示实验,用到了蜡烛、平面镜、刻度尺、玻璃板、手电筒、棋子、量角器等器材,不过上课的时候,两边上的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对现象的观察明显,而中间那部分学生则表示看不到明显的现象,需要改变自己的视线进行观察.怎么会这样的呢?原来,我在实验的摆放上,缺乏视角最大化处理,导致镜面与教室中间那一部分学生的视线相垂直,实验可见度低.那么怎么办呢?这个班的处理办法是,让中间这部分学生分成几组根据我所演示的步骤,课间自己上来尝试着去做,去观察,用自主体验来弥补上述不足.而到了第二个班,为了让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实验现象,我在课前将投影仪进行了调试,借助于投影仪选择一个很好的视角,大大提高了实验的可见度,增强了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当然如果有条件的学校进行分组实验那效果更好.
二、关注学生物理技能的形成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培养并发展学生的物理实验技能,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我们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思考的话题.关注学生物理技能的形成,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更是为了提升学生内在的素质,促使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例如,笔者在和学生一起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一实验时,从学生的认知基础“物距不同时成像的大小虚实倒正不同”出发,将要探究的问题直接抛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问题放开学生的思维,学生从原有认知出发提出猜想:“可能与物距有关;可能与像距有关;可能与凸透镜有关等等.”那么猜想对不对呢?很自然地生成了验证的需要,接下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想办法设计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必然涉及到实验器材的选取,“凸透镜”、“光源(发光物体)”、“显示屏”等等,将这些实验器材进行组合自主设计出实验方案,不过这些器材放在哪里呢?“光具座”(一个便于移动和读数的装置)被呼唤了出来,进一步引导学生完善设计,为实验探究铺平了道路,同时学生的实验技能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三、反思习题的训练方法
1.解题的规范训练
解物理习题必须根据相关要求,通过规范画图、书写.物理学习开始就要强调并养成规范解题的习惯,表达形式正确、规范,教师的课堂要做好表率,课上板书要做好示范,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习,作业严格要求并养成习惯.
2.训练方法贯穿教学过程,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变
物理习题教学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对加深所学概念、规律的理解和记忆不可缺少,同时深化知识,构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变.物理教学应由过去的覆盖式题型、不断重复的模仿式训练转变为以相关实际物理问题为载体,渗透物理问题研究的思想方法,加强学生思维方式和方法的训练.采用设置物理问题情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社会活动或物理实验中的相关问题入手,让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究,由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
3.训练要具有基础性、典型性与层次性
教师在选择物理习题训练时,要具有基础性,尤其是初二刚刚开始物理学习时,避免出现偏、怪和难,以巩固基础物理知识.习题选择具有针对性,达到理解、巩固、消化知识,不能让一些不相关的问题冲淡了训练的重点.习题应难度适中,太容易的话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深,而太难的话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学生望而生畏,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讲解习题时要给学生认真阅读题目、分析思考留有较为充裕的时间.习题应典型,具有代表性,起到学会“一题”解决“一类”的效果,做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另外,教师布置作业,做到必收、必改、必评、必纠,及时反馈,对出错的问题,要求学生认真、及时纠正.
四、反思教学技能的提升
1.教师讲授正确规范,语言简练
教学知识内容准确、科学规范,推导过程流畅,中间过度自然.教学过程规范而简练,语言清晰,充满热情,具有感染力,能紧紧“抓住”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板书条理清晰,书写工整
教师板书内容要分清段落、层次,主次、重点突出,便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体系、重点、难点,同时也利于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消化.
3.现代化教学辅助设备的使用和实验操作熟练、规范
教师对课堂上所使用的教学设备、教具和实验仪器等等的性能、功能、安全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要非常熟悉,操作时轻车熟路,符合操作规范,避免操作错误和失误,导致教学失败,甚至引发安全事故.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意识、科学地设置教学的梯度,例如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图文并茂的课本资源,将抽象的、运动的、微观的等等不易观察或不便于观察的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通过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工具比较形象、直观地展示,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教学,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注意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克服只重结论不注意过程的弊端,引导、鼓励学生克服学习物理的畏惧心理,增强物理学习的兴趣,逐渐加深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学会知识的运用方法,增强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
总之,物理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能由于抽象的物理模型以及繁琐的数学计算而冲淡了物理教学的主题,要通过适当降低物理知识内容以及能力要求的台阶,减少学生学习中的障碍,想方设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过来,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
作者:邵玉璇 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港城实验学校初中部
第六篇: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效率
一、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快乐的学习,积极主动的学习,是提高他们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兴趣是做好的教师,学生一旦对物理学习有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的探索物理问题了,那么,课堂的教学效率必然得到提高.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精心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是一种精神需求.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利用好实验,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光的折射现象的时候,可以做这样的小实验:将一个红色的纽扣放在陶瓷杯子里,学生退到自己看不见杯子纽扣的位置,然后再向杯子中加水,学生又看到红色纽扣了,也可以直接的将一个放大镜放于教师的某一个眼睛前,学生会看到教师这只放大的眼睛,觉得很有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积极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启发思维,引导探究
新课改大力提倡开展探究式教学,目的在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传统的应试教学只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新课程教学是“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科学探究.高效的课堂,不是只看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重点看学生的素质得到多少进步.探究式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然后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对问题提出猜想或者假说,再设计实验,利用实验解决问题.这种以问题为导向,学生独自进行科学探究,不仅学习的形式很丰富,还有效的让学生体验到像科学家那样,研究科学的过程,十分受学生的喜爱.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实验,认真的做好每一步的实验,准确的记录每一个现象与实验数据,有效的培养了他们的科学作风,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需要积极思考,甚至异想天开的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教多少知识,而是为了不教,让学生能离开教师自主的学习新知识,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后,就会像有一对坚硬的翅膀,可以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飞翔了,具备了终身学习的能力,就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了.这就是新课改需要的教学质量,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应该围绕新课程教学目标开展好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会高效的探究问题,快乐的探索未知.
三、善于引导,挖掘潜能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将知识全盘托出,而应该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与真实的场景里,然后引导他们发现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是生动的,有趣的,还能积极的开展思维与想象力,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使用天平称物体质量的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在使用前调节天平呢?假如不调节天平,能不能称出物体的质量呢?然后引导学生从天平的构造上去思考,这样不仅能有效的复习了天平使用的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集思广益,合作备课
教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也要在教学上进行合作.在备课时能相互合作,就能博取众长,共同提高.很多学校都进行集体备课,这是很好的备课方式.教师在集体备课的时候,可以相互讨论教法、学法,不仅能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也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比如,在学习熔化实验的时候,有的教师没有将教学的细节考虑周全,使学生在探究海波溶解实验的时候失败:试管是很小的,假如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有可能没有来得及读书,海波已经全部熔化了,温度会不断的上升,学生探究不出晶体熔化的特点来.如果参与集体备课,就可能在别的教师提醒下,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用热水浴的方式对海波加热.
五、合理利用多媒体
多媒体是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它集声、光、电于一体,对学生的视觉、听觉产生很大的冲击力,而且,它能直观、生动的展现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了学生对物理问题的理解,有效的提高了教学的效率.比如,在学习物态变化的时候,多媒体课件能很好的向学生呈现自然界里的雨、雪、霜、露水等,也能很好的展现飞机飞到高空进行人工降雨的过程;在学习潜水艇沉浮知识的时候,多媒体能有效的展示潜水艇上浮与下沉的动画;在学习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的时候,多媒体也能大显伸手,使学生清楚的看到过山车的转动以及卫星绕地球时的场景,增加了学生的感知,理解了动能与时能的相互转化,还可以反复重放,直到他们理解为止.在进行物理例题讲解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分析物体变化的过程,帮助他们审清题意.当然,多媒体有很大的局限性,是无法代替真实的物理实验的,即使是模拟实验,也是无法让学生亲身参与的,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
作者:孙红星 单位:江苏省宜兴市新芳中学
第七篇:初中物理课堂引入方法
一、学生视角下的“激趣引入”
人们常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正是基于“乐之”的理念,我们特别强调课堂的引入要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功能.这里我们特别想强调的是,激趣的对象是学生,因此教师感兴趣的学生未必感兴趣,而学生感兴趣的教师未必感兴趣,所以教师要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来选择.例如在“大气压强”的知识教学中,教师常常喜欢做“覆杯实验”(其实更多的是教学习惯,因为我们注意到很多教师做这个实验时,并没有激趣的激情,只是想例行公事完成一个程序).那么,对于学生而言,这个实验为什么适宜引入呢?那是因为该实验的结果与学生的预期是不一样的,学生总会认为杯子倒过来之后,水会冲破白纸流出来,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因而学生特别感兴趣.但做这个实验的时候还是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的,比如说我们不能一下子就做出实验结果,而应该在翻转杯子之前,让学生猜想实验的结果,然后再演示超出学生想像的结果,这样才会有鲜明的对比性.如果忽略了这一细节,那之前没有猜想的同学就会觉得这一现象也很正常,于是就失去了激趣的效果.又如在“浮力”知识的教学中,为了向学生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我们常常会将乒乓球置于剪掉底部且倒置的可乐瓶口处,然后发现处于底部的乒乓球并没有上浮.这一实验为什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呢?原因与上面大抵相同.但当我们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这一实验时,就会发现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学生自己是想不到通过这个实验来证实浮力产生原因的.也因此,如果这个实验呈现得过快,呈现的方式过于突然,也同样起不到激趣的效果.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我们期望所做的引入实验能够起到激趣的作用时,要确保学生对这些实验的结果有一个既合乎生活经验预期,然后在物理知识的作用下又有一个不合预期的结果,这样才能起到激趣作用.而这一结论正是从学生的视角来考虑的结果.
二、学生视角下的“提问引入”
教师常常通过问题的提出来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从而也就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引入作用.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作为引入的提问,关键是学生面对问题时要有所思考.比如说在“浮力”这一章的引入当中,有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问题:将一只乒乓球放在很深的量筒底部,怎样在不破坏量筒的情况下,将乒乓球取出来?这一问题显然是要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完成.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注意到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地反应出正确策略,但也有少数学生感觉有一点茫然,通过询问我们得知这些孩子在生活中基本上没有能够积累有效的浮力经验,因此对这一问题并不能作出有效的回答.而且我们还注意到一个更为深层的现象,那就是即使学生能够想到通过加水使乒乓球浮上来的方法,对后面浮力知识的学习也没有明显的帮助.因此,这个实验如果只这么做,那就只具备提取学生生活中浮力概念的作用.我们曾经尝试对这个实验作出一个小小的改进:在提出加水的办法之前,让学生想其它的方法,如用一个带粘性的细杆探入量筒内将乒乓球粘上来.这一细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感觉到,要让乒乓球出来,就需要给其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的作用.从而也就完成了由具体的做法向物理知识的转变.有了这一转变,那么在加水之后,就可能让学生想到加水也是给球一个竖直向上的作用力,从而能够真正为浮力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提问的目的在于激发思考的欲望,而不是为引入而提问.对于提问引入,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且学生无一能答没有关系,但必须有所思考,如果连思考都无法进行,那么这样的提问往往是无效的.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控制让学生的思考围绕我们需要学习的知识来进行,胡思乱想是不行的,看起来热闹,对于物理学习却于事无补.而根据我们对学生的调查,学生其实也喜欢教师设计既有挑战性,又能让他们思考后有所收获的问题,对于那些漫无目的的提问,学生其实也是不喜欢的.
三、学生视角下的“复习引入”
复习引入是最为常用的引入方法,虽然看起来因为传统而不太受新课程背景下的评价所喜欢,但在实际课堂上应用却极为广泛,因此不能不分析思考.复习引入主要是通过复习旧知识的方法来帮学生引入新知识的学习(其也与提问密切相关),但这种方法要起到引入的作用,其前提就是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要有较好的掌握.笔者曾经对这一问题作过详细的学生调查,调查的主要问题有:“你希望老师在上课时回忆上一节课学习过的知识吗?”绝大部分学生表达出同样的一种意思,那就是:愿意!原因在于这样的复习可以帮学生回顾原来学过的知识,可以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而对于学困生而言,这个问题是难以回答的,因为学困生普遍暴露的一个问题是:由于遗忘太多,他们的知识往往凭课前的一点复习难以全部呈现,对新知的学习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这就造成了学困生的学习处于恶性循环的状态.因此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我们认为教师的复习引入要想有效,必须扩大广度,降低难度,这样才能保证新课教学做到真正的面向全体.例如,在“液体的压强”知识的教学中,一种引入的思路是复习学习过的固体压强的知识来引入液体压强.从液体压强知识的学习来看,复习固体压强知识本来是够了.但从面向全体学生的角度来看,尤其是从学困生的角度来看,如果我们能够兼顾力及其作用效果的知识,能够兼顾重力大小及其方向的知识,那就可以在引入这个环节帮全体学生培元固本,从而让复习引入这一环节可以发挥更大的效益.当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课堂引入的方法远不止以上三种,但无论什么样的引入方法,都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这样才能将以生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也才是真正实现以学定教.
作者:周燕 单位:如皋市外国语学校
第八篇:初中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
一、现阶段初中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1.探究教学浮于“形式主义”
现阶段许多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都有动辄“探究XX”的言语,但是往往这些探究都仅限于口头禅,最终探究教学就成为一种形式。
2.探究式教学=实验教学?
许多教师没有准确地把握探究式教学的主旨、方法,片面地认为探究式教学就是实验教学。这样的认知阻碍了探究式教学法的广泛运用,殊不知探究式教学法在概念课、规律课甚至习题课中都能产生巨大的威力。
二、对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探索式教学质量的合理化建议
1.换位思考,做好教学备课工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实现初中物理课堂探索式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必须在课前先做足教学的备课工作。教师在进行备课时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让备课过程成为自身的一场探究学习过程。在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并搜集相关资料后,教师应站在学生的思维角度去发现问题、设计引导性提问,最终确定课堂教学过程中具体的探究学习过程。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梳理,将探究的重点放在富挑战性、足够思维量的问题上。此外,在探究式教学备课时还应充分考虑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现状,不同学生个体、不同班级情况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2.多样化导引,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一堂课的导入精彩与否往往决定了整个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努力提升课堂探究式教学的质量,就必须首先做好课堂前期的引导。实际操作时,在以初中物理学科及相应教材特点为基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采用图文、电影视频、趣味性实验以及预设问题等方式开展探究式课堂教学。通过这些努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追求新进步的兴趣。
3.策略性设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探究式教学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要做好由教授灌输者向引导者角色的转变。对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容易犯的错误,教师应加以归纳、总结并加以分层次、逐步递进,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有针对性地依层次创设引导性问题,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对新知识、新问题进行深度思考,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动态调控,探究教学张弛有度
探究式教学提倡的是学生的自主探究,但是,再优秀的学生也会有偏离“轨道”的时候,此时教师的实时调控就非常重要,这直接关系到最终探究式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但是,我们知道每个学生个体情况各不相同,教师要进行的教学调控只要保证大部分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能够达到预期即可。教师要努力营造活跃、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多思考、多交流、多发言。而对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也要及时纠正,不能放任自由、确保张弛有度。此外,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也要实时地降低设问门槛,给予他们适度的引导,帮助他们品尝探索的喜悦。这些努力对于加强学生的沟通交流、多维度思考、大胆创新的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
5.互动式结尾,实现探究教学预期
精彩的开始还要有完美的结局。在课堂的结尾,教师仍然要坚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交流、多总结。虽然课堂的结尾方式多种多样,但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不能忘,教师应以学生自身归纳总结为基础进行点评、总结,最终明确结论的内容以及相应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对于结论的点评讲解要做到张弛有度,一方面对学生讨论、实验的结果加以归纳整理;另一方面,还可以借助实际案例布置开放性思考题来加深学生对结论的理解,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二次理解”。
三、结语
实践证明,在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中合理地运用探究式教学法,通过教师精心的课前备课、策略性的设问、动态的调控以及画龙点睛的结尾,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不断探索,不仅能帮助他们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还能激发他们探索真知的兴趣,引导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破浪前行。相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所学到的知识以及自主探索、求真务实的精神必将是他们人生的一大财富。
作者:吴沛英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桂英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