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研究(10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研究(10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研究(10篇)

第一篇:初中物理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强化策略

摘要: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是现代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不能再采用传统的机械灌输式教学,而是让学生快乐学习、主动探究、自主提问。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兴趣;问题;质疑

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加强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营造开放而自由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参与物理探究的激情,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地发现与创造。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物理探究中来,深刻地理解与掌握知识,在探究中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让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物理探究

成功的教学所依赖的不是教师的强制,而是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在教师强制下的学习是沉重的、被动的,会扼杀学生的个性,束缚学生的思维,学生只能机械地参与其中。只有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让学生想学、乐学、爱学,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踊跃参与其中,不断闪现出创新的火花,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基础。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师才能信道。如果学生与教师关系不好,甚至处于对立状态,学生处处与教师作对,又怎么会喜爱上教师所任教的学科,更谈上自主创新。因此,要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首先就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喜爱,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这样才能实现情感的正迁移。一是平等。学生有着与教师平等的人格与需求,无视学生的独立性与个体性,一味地压制,使学生丧失自主权,只能让学生从属于教师,被动参与教学,成为机械而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将学生视为平等的学习主体,站在平等的位置来与学生一起参与教学。当学生感受到平等,自然就会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换来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二是热爱。爱是冬日的暖阳,能够化解冰山;是沟通的桥梁,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真正把学生装入心中。这样,自然就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也会还教师以亲切与热爱,从而让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2.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教学中学生处于什么样的氛围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与行为。如果教学枯燥无味、呆板沉闷,学生只会感到索然无味,消极情绪滋生,逆反心理增长,而不愿参与。因此,我们要为学生营造愉悦而开放的教学氛围,展现教师的活力和教学的魅力,带给学生愉悦感,这样自然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能再以不变的语调、生硬的语言来机械地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学是枯燥的,对学生没有任何吸引力。教师要锤炼语言,能够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述抽象而深奥的物理知识点,能够运用自身情感的变化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能够运用微课、虚拟实验室、白板等先进技术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处于一个安全、自由而宽松的教学氛围之中,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学科的独特魅力,学生才能产生学的主观意愿,爱上物理学科探究。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究

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通过巧妙地设计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从而使学生带着心中的疑问来主动探究,真正地参与到探究中来,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构建知识的同时掌握探究方法,在探究中有所发现与创造,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创设故事情境。物理学科有着漫长的发展史,有许多的趣事轶闻。教师除了要利用好教材,还要积极地收集相关的史料,来为学生创设真实而生动的故事情境。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关注,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另一方面也可以开阔学生的物理视野,丰富学生的见闻,这对于学生物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通过生动而幽默的故事来引出问题,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创设实验情境。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知识的形成就是通过无数次的实验总结而来。教师可以利用演示实验来引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进而使学生主动地参与进来。实验可以是教师亲自操作,也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来模拟一些现实条件下无法完成或有危险的实验。如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教师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模拟演示,让学生意识到大气压的存在,而究竟有多大呢?进而使学生以饱满的学习热情来展开新知的探究。

三、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主动积极提问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会提问,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

1.鼓励学生,让学生敢问。许多学生思维活跃,有着许多独特的想法与见解,却不敢提问。其根源就在于畏惧教师与教材。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地知道,教师是与学生平等的学习者,而教材也并不是绝对的权威,要让学生不迷信书本与教师,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鼓励学生能够大胆地将自己不同于同学、不同于教师、不同于教材的观点表达出来,展开交流与讨论。

2.引导学生,让学生会问。许多学生敢问,却不知道问什么。此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启发与引导学生提问,帮助学生找到思维的切入点。这样,学生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教师可以列举一些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坐在车上,车不动时,路边的建筑与树也不动,而当车行驶时,却感受建筑与树在往后退。这是学生所熟悉的,但学生却从来没有深入思考,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就可以自主地提出问题。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学会提问,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关系,增强物理应用意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张建华.初探初中物理课堂创新能力的培养.新课程,2013(7).

[2]杨佩芝.对培养学生学习初中物理创新能力的思考.新课程,2014(8).

[3]李超.浅议初中物理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数理化学习,2010(6).

作者:张建跃 单位: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史召乡中心学校

第二篇:初中物理作业结构调整思考

一、传统物理作业的弊端

传统的物理作业虽然已形成了许多具有操作性的模式,在培养学生有效识记策略方面,功不可没.但它已不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无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传统物理中,作业“统一”所占的比率很高.统一的作业内容、作业形式及作业难度,不能适应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忽视了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让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这种作业方法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大多数学生对习题作业感到厌烦,抄袭作业现象普遍.

二、新课标理念下的作业调整

1.作业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

“学习者的‘个别差异’的事实可表现为许多方式.我们决不能忘记学生会以多种方式发生变化.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找到这样的策略:既考虑到个别差异,又要能促进个体的最充分的发展”.在作业的设计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设计新颖、有趣的梯度作业.那些优生除了要完成课堂作业外,还要经常给他们布置课外题,以弥补课堂上“吃不饱”的现象.做到既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分层作业设计具体要做到:一是拔尖提高题.根据优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要求较高、难度稍大的题目;二是巩固练习题.根据中等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的题,一般指教材后的习题;三是放缓坡度题,也就是根据后进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将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分解成几个小题或给予具体提示.这样,既缓和了后进生学物理难的状况,减轻了后进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提高了他们学好物理的积极性.

2.作业要尝试多样化

新课标对于作业评价的解释是:作业不仅包括书面练习,而且包括课外小实验、收集资料、阅读预习等.物理作业要力求形式上的多样性,学生对一成不变的东西时间久了,兴趣不大,因此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改变一下形式,除了书面作业外,还可以是口头作业、课后小实验、小制作、查资料等形式,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动能、势能、机械能”后,我布置学生每人回去做一个会跳的小卡片,第二天物理课前开展一场比比谁的卡片跳的高的竞赛.学生回去后就会思考,用什么材质的卡片、橡皮筋,要怎样捆绑效果才是最佳的,往下按卡片时要注意哪些要领,才能使卡片跳得更高.诸如此类,每一个问题其实都是在启迪学生的智慧.经过不断地尝试和改进,第二天,学生将他们最得意的作品互相PK,胜者固然欣喜,败者惋惜的同时,也在吸取经验,最后大家共同来用物理知识分析如何让小卡片跳得更高.

3.作业要注重有效评价

批改作业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也是获取反馈信息有效途径.对学生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获得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而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种简单肯定或否定.有效的作业评价,应该是教师在作业批改中用良好的人格、认真的工作态度,去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用恰当、贴切的符号或语言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学习的信心,并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使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首先,应该以激励为主.对于不同的作业类型,教师的评价也应是不同的、多变的,要以激励学生为主.其次,提倡评价的多主体.教师要转变在学生作业评价中的裁判员角色,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作业评价的指导者,学习潜能的开发者.评价形式应根据作业类型的不同采取自评、组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形式,使评价成为管理者、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再次,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的原则,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教师要通过批阅、观察和与学生的交流,对学生的作业过程做出形成性评价.物理书面作业的批改方式一般有全部批改、重点批改、当面批改、师生共批、学生互批等.不论用何种方式批改,教师必须能详细掌握学生作业错误的数量和性质.在作业讲评时让学生自觉订正,同时教师和学生都要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以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有针对性地加以纠正.总之,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学生学习评价.这需要教师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从内心深处赞赏、欣赏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把作业当作与教师交流的机会,获得一种自我的满足与成功感,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和鼓励.

作者:丁敏良 单位:江苏宜兴市杨巷中学

第三篇: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思考

摘要:初中物理是一门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智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自然科学。在新课程改革下,物理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物理学科的特点,把握好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规律,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艺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在实践与探究中学会研究物理问题,增强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主体;多媒体;评价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改革理论认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知识、理解知识生产的意义和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动手实践,教师不包办代替。而在传统课堂上,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对学生管得太严太死,课堂气氛紧张,枯燥乏味,缺乏活力,最终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效率大大降低。这样也桎梏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由于物理是一门开拓学生思维的自然学科,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出一些时间,让他们有机会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并表达自己的意见,通过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二、营造“合作交流”的课堂氛围

合作互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相互启发、相互质疑、相互触动、相互评价、相互反馈等形式,在认知、情感、人格等方面形成的多级活动关系。这里的“合作互学”不是热热闹闹地小组讨论,而是对于自学中、检测中暴露出的疑难问题,个人经过思考不能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再让学生合作学习(对学、群学)。学生与学生交流,共同探索问题,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合作学习,每个人都在动脑,都在思想深处互相对话,一对话,错误得以凸显,真理也更有了说服力。教师要与学生交流互动,学生与学生要互相取长补短。在合作交流中,课堂时间似乎很快,不像传统教学中那么无聊与漫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幅提高。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值得提倡。比如,对磁场的认识,教师要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从而加深学生对磁场的认识。“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课堂交流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课堂讨论有利于学生认识的提升、知识的拓展。讨论的过程中,参与面要广,课堂氛围宽松、和谐、自由,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张扬学生的个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时,教师要搞好问题引学。问题引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围绕学习目标,精心设计问题,用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点拨等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策略。问题引学不同于教学过程中常见的一问一答、齐问齐答或半问接答,问题引学是构建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上,是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域内“跳一跳”,通过学生的学、思、议、练就能解决问题。例如,笔者教学“分子运动”时,指导学生进行探究,让每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鼓励了获得正确结论的学生,肯定了他们探究的成功。对于分析不正确的学生,我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我告诉他们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分析与探讨,才能获得知识。教学实践证明,在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热情,开拓学生的思维,而且能锻练学生的意志,增强学生的探索能力,使学生树立科学的方法论与世界观。

四、运用电教技术辅助教学

现代电教技术为教学带来了生机与创新,电教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提高了教学效率,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创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电教技术创设的图文情境,既有声音,又有图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展现物理实验中看不见的物理现象,比如电流、磁场等。多媒体还能控制课堂节奏,优化课堂设计,加大课堂容量,节约教学时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多媒体还能模拟史前文明情景以及战争场景,节约人力与成本,保障了人们的安全,提高了人们的环保意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教师的备课水平,革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电教技术,可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可观的情景,将逝去的物理现象再现出来,能延长人们的视觉与思维,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园地,提高了教学效率,让学生乐学,产生为人类奋斗的情感。

五、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

新课程改革下的评价是人性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要以激励学生上进为主,要平等对待学生,要因材施教,要尊重学生的差异,要摒弃对学生冷嘲热讽,要对学生充满爱心。对同一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收到不同的效果,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也会显示出不同的学习效果。在新课程改革推行的今天,教师要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习基础以及接受能力作出不同的激励性评价。如我在批改作业时,对不同的学生批改时写出不同的评语,对学习好的学生写上“根据你的学习情况你应该解答得更全面,更加正确。”对于学困生写上“这道题很有难度,你的解答虽不全面,但只要你认真研读有关解法,是会解答得更好的,继续努力!”对于中等学生,作业的评语可以这样写:“只要你多动脑子,是会解答得更全面的。”教学实践证明,短短的评语,却有着巨大的威力,它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能使学生更加努力学习,排除困难,不达目地不罢休。在鼓励性评语的感召下,学生获得了自信,获得了成功的体验。物理作为中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有其严密的结构体系与特殊的教育功能。在物理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与时俱进革新教学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增强学生的能力,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者:段串怀 单位:甘肃省秦安县西川中学

第四篇: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摘要:随着教育的发展与进步,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记忆、学习与思考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物理是初中阶段学生接触到的一门新科目,初中物理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物理基础知识,为学生高中阶段物理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对学生以后的发展非常重要。思维导图是一种放射性思考方法,在物理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本文就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应用

在物理教学中,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物理是理科性科目,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对问题要具备很强的分析能力,物理思维的锻炼可以让学生更加有技巧的学习物理,先把基础打结实,学生才能真正的学好物理。思维导图在物理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教师在物理实践性教学中,要明确思维导图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与特点,将思维导图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1.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现状

物理教学中应该非常重视学生思维的培养,初中物理学习的知识点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在教学中也不能忽视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然而实际上,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注重的是对课文的讲解,让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记忆,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时,采取的学习方式是学习文科科目的方式:死记硬背。物理现象都是源于生活的,每个物理定律的提出,都是前人观察生活现象,再经过不断的实验、推敲、分析等步骤才提出来的,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很多初中学校由于设备或者其它一些原因,没有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上缺乏动手能力,缺乏发现问题的眼睛,缺乏解决问题的思维,学到的知识都是“死”的。虽然新课改已经实施,但是很多中学的教学模式却还没有得到转变,“喂养式”教学依旧是很多中学主要的教学模式,会让很多学生觉得物理课堂是枯燥的。另外,物理教学以考试为教学标准与教学目的,很多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大多是围绕考试展开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将考试中会遇到的公式、定理等背诵一下,出现了在教学过程中重“记忆”、轻“思维”的教学定律。物理教学不应该脱离实践与思考,但如今初中物理教学中却恰恰缺乏对学生这两方面的锻炼,教师应该要意识到这种教学模式下的缺点,分析物理教学中的重点,重视物理教学中对学生思维的锻炼与培养,让学生形成物理学习意识与思维。

2.思维导图开展物理实践性教学

(1)思维导图的优势

思维导图又可以称为心智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可以非常好的辅助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首先,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可以将物理教学中的一些有联系的知识点用简单的箭头、线条、文字等表示出来,学生可以通过这个简单的图形进行记忆、理解、学习那些复杂的知识点,还能正确分析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的实现物理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帮助学生开拓未知的物理知识,让学生形成物理学习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思维导图不仅简单而且有趣,利用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教学,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学得更加轻松自在。

(2)转变教学模式

思维导图要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应用起来,教师就需要转变教学模式,摒除传统的“喂养式”教学,让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安排教学活动时应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需求结合起来。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每堂课的学习脉络与思维,告诉学生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使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思维导图中找到课堂学习的重点,课前对思维导图进行分析,课后结合思维导图找到课堂的重点,在复习的时候利用思维导图回忆课堂中老师的讲解,增强对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另外,要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到更多的物理知识。

(3)提高师资建设

虽然目前课堂教学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师资力量的建设在教学中也是非常关键的,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学要求也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了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的应用中,对师资要求高,教师要掌握好思维导图教学的关键点,在备课中将思维导图与课堂知识点结合起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开拓自己的思维,让学生明白物理教学中思维的锻炼是非常重要的,帮助学生形成非常强的物理学习能力。

3.结语

虽然目前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只要教师将这些问题重视起来,结合实际情况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将思维导图模式应用到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实现物理知识的记忆、理解与学习,必然会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颜肇健.谈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5(08).

[2]张锦州.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5(10).

[3]张玉国.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5(02).

[4]梁佳伟.解析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4(01).

作者:黄万起 单位:贵州省剑河县敏洞中学

第五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提升

摘要:物理是初中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作为中学物理教师,我们要想尽办法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多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就初中物理课堂导入、教学方法及教师观念等方面来分析、研究、探索新的物理教学模式,以便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导入有吸引力;良好的师生关系;恰当的教学方法

一、课堂导入要有吸引力

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不管哪一门学科的教学,课堂导入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课堂导入运用得好就能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了解教学目的和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敢于创新,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导入新课。

(一)借助多媒体导入吸引学生兴趣

现代化教育手段越来越受到教师青睐,初中物理教师也应该顺应时展的要求,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在讲《物体的运动快慢》一节时,我先利用多媒体放了一段录像,让学生了解人步行的速度比自行车的速度慢、自行车的速度又比汽车速度慢、汽车速度比飞机速度慢等。然后,我引出速度这个词,告诉同学们: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各种运动着的物体都具有一定的速度,只是他们的速度是不尽相同的,有快有慢。

(二)借助物理人物故事导入

我们知道,物理学家在探索物理科学之谜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坎坷曲折,在导入时,把这些科学家的有关故事拿出来讲给同学们听,也会激发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浮力的计算》时,教师可先向学生介绍亚里士多德一次在洗澡时发现水缸中溢出了一些水,然后他就经过认真研究、测量计算,发现溢出的水与自己的重力相当,后又经过大量的实验得出了浮力的计算公式的故事,然后引出主题。

(三)联系实际问题导入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在教学时,运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导入,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教学《水的反常膨胀》这一知识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冬天,水管为什么会冻裂?

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初中物理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应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真正的主人。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真正动起来,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很重要。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自然就会愿意听你教的课,这样,教学效果肯定会好。要想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做到平等对待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以师自居,而是应该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到学生中间,用真诚面对每一个学生,和学生做朋友,让学生不再害怕教师,从而学生乐于和教师交往,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其次,要想办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课上或课下,教师要多和学生进行交流,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最后,要懂得尊重、信任和关爱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更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发扬民主精神,允许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言,对他们要充分的信任,给他们提供机会,让其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表达自己的不同感受和体会。在学生犯错时,教师不要对他们进行过分的批评和指责,而要耐心教导和鼓励,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感到有动力,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理解学生,对待学生要公平,让学生感受到关怀。

四、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要得法。”由此可见,要想教好一门课程,选择教学方法很重要。物理教学方法有很多,在一节课上,我们可能会同时使用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不管使用哪种教学方法,只要这种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那这就是好的教学方法。如何选择教学方法是重中之重:第一,可以根据教学目的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方法选得好就能容易实现教学目的;第二,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教学的内容不同,知识点也就不一样了,选择的教学方法自然也就不同了;第三,教师还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能力、性格特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一样的教学方法;第四,可以根据自己的风格选择适用的教学方法。每个人因特点、性格不同,在教学中就会表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同一种教学方法,不可能对每个教师都适用。不管教师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必须适应适应自己的风格特点,并能充分理解和把握,这样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它的功能和作用;第五,可以根据环境和条件来选择教学方法。以前的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用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教学,现在,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普及,教师借助一些现代化教具上课,课堂品质顿时提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教学方法运用得恰当,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易于接受。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很多,我们作为新世纪的物理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规律,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提高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值得我们坚持不懈地去探索、尝试,去开拓、创新。

作者:周清保 单位:江西省丰城市孺子学校

第六篇: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有效提问分析

摘要: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教学有效性提问,将会提高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投身于物理活动之中。学生只有通过问题对话,才能由浅入深提高学习成绩。而教师在课堂内通过有效提问,才能真正实现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让整堂课变得生机勃勃,富有活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物理高效课堂;有效提问;培养创新能力

一堂高效课,重点突出固然重要,但利用有效提问去评价学生,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课堂教学对话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尤其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正确实施有效性提问,将会提高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投身于物理活动之中。在多年的教学锻炼与提升中,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初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提问。

一、化难为易,使学生愉悦的参与学习

物理课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学科,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都讲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觉得物理这门课枯燥无味,难学难懂。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备好教材的重点、难点,还要备好学情和问题设计。当学生面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时,感觉有强烈的兴趣,有思考的余地,这样的问题才是有效提问。坚决剔除那些让大部分学生感觉高不可攀、纷繁芜杂的问题。要从小问题、浅问题着手,要让学生在快乐中积极地投入到问题的学习过程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浮力”一课,浮力是初中力学中难度较大的教学课时,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弄懂浮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确实让一些本来对学习物理就没多大兴趣的学生去思考,实属难上加难,这样就会使他们束手无策,丧失信心。但我们不妨变换一个角度,用学生熟悉而又简单明了的例子去诱导提问,便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手持盛有清水的烧杯,杯中恰悬浮一颗鸡蛋。提醒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操作,此时教师一边向杯中添加食盐,一边用玻璃棒搅拌,学生都清楚地看到鸡蛋在杯中慢慢上浮,待学生都目不转睛地沉静在现象的神奇当中时,教师恰如其分地提出一个问题:“鸡蛋为什么会上浮?”教室里顿时热闹非凡,学生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个个争先恐后,积极思考,唯恐自己在眼见为实的例子中落后于别人。学生答:“鸡蛋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教师趁势再提问:“鸡蛋受到的浮力为什么会增大?”学生答:“盐水的密度大于清水的密度。”到了此时,教师再提问:“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便成了水到渠成的问题了,全班学生都会不约而同的抢答:“与液体的密度有关。”这种提问会使抽象复杂的问题变得清楚明了,让学生以愉悦的身心积极投入到学习中,从而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循序渐进,促学生系统地深入学习

初中物理属理科类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问题要有明显的逻辑联系,绝不能使问题以孤立的形式存在。有效的逻辑性的问题设置要设计出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的、既科学又系统的提问,教师要在提问过程中循序渐进,使问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例如,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简单电路”,在回顾总结这一章的相关知识点时,我是这样设计问题的:“这一章涉及了电学中的哪些物理量?”学生回答:“电流、电压、电阻。”接着问:“室内电灯的亮度与什么有关?”有的学生答:“与电压有关。”有的学生答:“与电流有关。”教师阐释:“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对于同一盏电灯,它两端的电压越大,电流就越大,电灯也就越亮。所以前者两种回答都是正确的。”接着问:“怎样改变电流大小?”答:“改变电压或电阻。”乘势追问:“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到了这个时候,学生的思维已经从点连成了线甚至扩展成了面,于是学生便不约而同地回答:“改变导体的材料、长度、粗细”等。接着深入追查:“以上三种因素中,改变哪种最方便可行?”学生答:“改变长度。”最后联系到:“我们学过的哪种仪器就是靠这种方式来改变电阻的大小从而改变电流的大小?”答:“滑动变阻器。”这种循序渐进的提问使学生把所学知识有机的系统的联系在一起,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举一反三,引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在综合性复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联系生活中的实例,阐释物理现象。例如:“举例说明生活中属于液化现象的例子”,“举例说明减小压强的例子”。这类问题只要有个别学生开个头,其余学生便会积极思考,挖空心思去搜寻已学过的知识,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带动,使平时不愿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也踊跃参与讨论,让整个课堂活灵活现,气氛热烈。用这种复习过程来构建学生的课堂活动,可以制约课堂上零碎的、频繁的问答,有效地克服那种一讲到底、零敲碎打等种种弊端,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这种能引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提问,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但能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四、开放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物理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应具有启发性,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提问要启发学生的思维,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所提的问题要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要能引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火花,甚至有惊人的发现。初中物理教学大纲中规定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应大胆地进行创造性教学。古今中外的科学家们都非常重视“问”和“疑”,陶行知先生认为:“学贵知疑。”质疑辩难是学生追求真理、勇于创造的内驱力,是通向创新的第一步阶梯。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提问,懂得“好问则裕”,培养创新精神。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知识、获得能力的纽带。巴西教育家弗莱雷说过:“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学生的学习是通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对话来实现的。而教师在课堂内通过有效提问,才能真正实现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通过有效提问才能让学生愉悦学习,大胆创新;通过有效提问才能让整堂课变得生机勃勃,富有活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初中物理义务教育教科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赵徽,荆秀红.解密高效课堂[M].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王全桦 单位:甘肃省山丹县第二中学

第七篇:初中物理兴趣教学思考

初中物理学习是一个重要阶段,是在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但物理学科中的理论内容较为深刻,对于刚接触物理的初中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物理教师需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初中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将其探索热情以及积极性调动起来,使教师的教学有成效,使学生的学习有效果.本文主要对初中物理兴趣教学策略进行讨论与总结.

一、悬念设置

兴趣教学要求教师转变思想,不断地进行自我提升,将自身的知识面拓展、更新,充分了解教材的内容与知识点,并且能够将深刻晦暗的理论以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通过问题的设置来制造悬念,以历史故事或实验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设置问题,将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学生关注这些问题并积极思考,在思考与探究的过程中领悟教学知识.例如,在讲“流体压强与流速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准备吸管和纸张等.教学中教师提问吸管吸水的道理,随机选择几个学生来演示实验,再由教师提问吸水这一行为在嘴巴不接触吸管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完成,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其注意力、好奇心均被调动起来,主动发散思维解答问题,出现了许多千奇百怪的回答.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讲解其中的原理,学生恍然大悟且兴致高涨,提高了教学效果.悬疑设置要求教师将教学的方式多样化、丰富化,并且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有充分的了解,并结合其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满足其好奇心理.在设计教学悬念时精心把握细节,紧抓学生思维的热点与焦点,与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点等相结合,由浅入深深化课程教学.

二、趣味设置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教学内容为基础,通过录像或实验等环节进行趣味设置,不但能够让学生对学习保有兴趣,也能转变教学氛围,使其轻松有趣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例如,在讲“摩擦力”时,教师可装作一时不察而以黑板擦的背面来对黑板进行擦拭,黑板会因教师的擦拭而发出尖刺的声音,黑板上的字依然会存在,学生会因教师的举动而感到有趣好笑.这时教师再纠正自己的动作,以正面进行擦拭,黑板很快就擦拭干净了.通过趣味设置的方式引起话题,带入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师可提问:为什么擦黑板时必须要用正面才能擦干净,为什么用背面擦没有作用?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对问题进行探究.也许学生并没有关注过擦黑板这一小小的行为中蕴涵的道理,擦黑板的动作也并没有人做过专门的教授,好像自然就学会了,殊不知生活中许多不起眼又非常寻常的事情中都蕴涵着许多的道理.教师可以类似的事情为例,启发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多思考,也许就能得到许多不同的收获.趣味设置的基础是对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的熟悉与掌握,教师要抓住其中的闪光点,将学生心理需求与教学需要有效融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究与解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感受知识获取的乐趣.

三、情境趣引

在教学中,开门见山是不少教师常用的方式,教学通常是按部就班的,学生容易对单调的语言解说产生疲劳感,难以以正面积极的状态去参与课堂教学.而通过情境趣引符合学生喜爱形象事物的心理特点,将物理知识生动形象地以情境创设的方式表现出来,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以积极的状态面对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融化与凝固”时,教师可在备课时准备相关的视频,在课堂中以多媒体形式播放,将真实的情境展示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情境解释理论知识.或者,教师也可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或真实的图片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多样化.总之,物理存在于人们日常的生活之中,就如黑板擦中蕴涵着摩擦力的知识,就如苹果的掉落中蕴涵着万有引力的知识.因此,兴趣教学策略的使用需注意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冰饮料取出后瓶壁上的水珠,雪糕取出后出现的气体等是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指甲刀、钳子、旗杆等的使用是滑轮、杠杆原理在生活中的体现.与生活相结合进行兴趣教学,不再将教学目标局限于课堂、局限于成绩,能够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与提高,使学生明白物理知识中所蕴涵的乐趣,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中所具有的生活性、重要性与实用性,不再只是为了成绩而学习,而是为了兴趣、为了知识而学习.

作者:宋丹 单位:江苏睢宁县姚集中学

第八篇:初中物理重视启发性提问研究

相对于高中物理的抽象性,初中物理更多表现出来的是直观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物理知识的直观性,对学生进行启发性的提问,让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思考.初中物理中许多内容都与实生活际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启发性的提问,将现实问题引入进来,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就完成了物理知识的建构.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重视启发性提问谈点体会.

一、比较式的启发性提问

初中物理内容比较简单,知识模块也比较清晰,在学习同一模块时,教师可以将不同知识点串联起来进行学习.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知识点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可以进行比较式提问,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梳理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学习,有利于学生解决综合性题目.通过比较式的提问,能使学生的思维开拓起来,也能使学生站在更加宏观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使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例如,对于“弹力”和“摩擦力”,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产生的原理也不同.在学习这两部分的内容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这两种力有什么相同处?让学生对这两种力进行比较.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往往会关注这两种力的不同点,而对于这两种力的相同点则会忽略.教师提出这个问题之后,学生就会进行思考,就会了解“在表示这两种力的时候都要注重大小和方向的表示”.这是每一种力在表示的时候都需要注意的点.因此,在后面学习“重力”时,学生在分析力的时候首先就是对力的大小和方向进行表示.这样学生再看到力的时候,就会像条件反射一般首先表示出力的大小和方向,然后进行分析.这是一种基本的物理素养.

二、发散式的启发性提问

新课标要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从禁锢的数学知识中释放出来,促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在看到问题的时候,学生就能够主动思考.目前初中学生这种发散性思维能力是比较欠缺的,教师需要对发散性的问题进行研究,然后学生在解决发散性问题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动力,从而能够独立高效地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声的传播”时,有这样的知识点: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以及固体中进行传播.教师为了让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有深切的体会,提出发散性问题: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证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进行传播.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学生就觉得这是一个理所当然的事情,声音当然可以在固体中进行传播,但是需要学生设计实验进行证明,学生就会感到很为难,此时教师需要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现象设计实验.最后学生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实验来证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进行传播”,有的学生通过“将闹钟封闭在纸箱中,在箱外依旧可以听到闹铃证明这个结论”,有的学生通过“墙壁两侧的传声证明该结论”.在做这些实验的时候,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讨论式的启发性提问

在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提出一些讨论式的问题.在学生相互讨论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拓展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更深的体会,而且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从心理学上来讲,初中学生有一种较强的扎堆心理,在单独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学生往往会产生胆怯的情绪,但是让学生进行共同讨论的时候,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种学习心理,然后提出讨论式问题,使学生在讨论探究中完成知识的建构.例如,在讲“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可持续发展中蕴涵着怎样的物理知识?当今世界上有哪些能源?这些能源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在讨论时,学生将“能量守恒定律”结合起来,就会明白人类在大自然中排放废气、废水、废液等不能利用的能源时,必然对可利用的能源进行了消耗.但是正是能力守恒定律给了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依据,人类可以将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等转化成人类可利用的能源,尤其是太阳能,是源源不断的,将会给人类带来无尽的动力,因此需要人类不断进行技术探究有效利用太阳能.这样,学生对于物理知识和现实世界的联系有了深层次的理解.综上所述,启发性提问是基于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提出的,学生在启发性提问的引导下能够积极思考,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并且能够让学生注重从现实生活中对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养成热爱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这有利于学生的物理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者:陈晓艳 单位:江苏盐城市亭湖区桂英初级中学

第九篇:初中物理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措施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求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充分激发出来,只有这样,学生方可以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在初中物理教学实施中,可以有效结合学生们的实际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习的重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习兴趣;培养措施

学生只有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方可以热爱物理学习,积极学习和探究。而初中物理则是学生踏入物理世界的启蒙,对于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础,通过实验事实,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物理概念,发现物理规律;只有让学生热爱物理实验,愿意参与进来,方可以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并且通过实验来对物理现象进行观察,物理知识方可以被有效的理解和掌握。

1.1充分考虑实验的可操作性,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

对于初中学生来讲,年龄较小,有着较强好动性和好奇心,动手实验往往可以吸引到学生;通过实验的实施,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在看到实验现象的基础上,能够深入探索现象出现的原因,这样就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物理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自己制作一些教学器具,对实验科学改造,减少演示实验,增加学生实验,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这样学生可以更加深入的理解,知识记忆得到增强。

1.2借助于趣味性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比如在对水导热方面的内容进行讲解时,可以采取这样的实验模式;大试管中装满水,将小金鱼放进来,并且在试管的底部放上网状物,从试管上部加热,到达沸腾状态,底部的鱼自由游动不会受到影响,那么就说明水没有较强的导热功能。而如果直接加热试管底部时,过一段时间后,小金鱼就会死掉,说明通过对流可以实现水传热。借助于实验演示,可以将学生的兴趣给激发出来。

1.3增加实验惊险性,将学生好奇心理给激发出来

好奇心紧密联系着兴趣,要想将学生的好奇心给培养出来,就需要保证新信息超出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如在对机械能守恒定律进行讲授时,可以将单摆运用过来,拉动摆球,与眼睛紧贴,保持不动,然后放下手以便摆动单摆;看到这样的情景,很多学生都担心老师的安危,害怕老师的眼睛会被摆球撞到。但是实验结果却让学生们震惊,这样就有效集中了学生注意力,激发其探究精神。

2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知识从生活中提取出来,反过来又服务于社会生活;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需要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所联系,特别是部分物理概念和规律,学生理解难度较大,那么就不能够直奔主题,需要首先讲解一些生活现象,增强学生们的感性认识,然后进化到理性认识层面。

2.1物理概念教学的生活化

物理概念比较的抽象,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结合概念知识,联系实际生活,这样就可以形象化的描述抽象知识,让学生从感性层面来简单的认识概念。如在对密度知识方面的内容进行讲解时,就可以提出一些问题:铁重还是棉花重?学生自然回答铁重;那么继续提问,一车的棉花和一筐的小铁钉,哪个更重?学生们纷纷回答,自然是一车的棉花重;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们了解密度的概念。再如,在比热容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生活情景;夏季时,河边的沙子经过阳光照射,会十分烫手;而河水却是冰凉的;到了晚上,河水的温度却比沙子高;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们纷纷思考之后,教师将比热容的概念给引入进来。

2.2实验探究过程的生活化

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求物理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基本的物理知识,还需要让学生们积极主动的探究,自己去找出问题的答案。以滑动摩擦的影响因素方面教学为例,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将不同的力施加上去,在课桌上推着小车向前,感受摩擦力;然后采用相同的力在玻璃面上推行小车,感受摩擦力;经过这样的对比,学生们就会很容易发现接触面粗糙程度会直接影响到摩擦力的大小。

3运用生动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语言也十分的重要,只有有声有色的讲课,方可以感染到学生;将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运用过来,可以让学生们更加喜欢物理课;课堂气氛得到了活跃,还可以更加深刻地掌握和记忆知识。如在势能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可以询问学生,如果你的头顶落下了一根鸡毛,会对你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学生们纷纷回答,没有什么事儿啊。然后紧接着再问道,如果掉下来一块大石头呢?学生表现出惊恐的表情,教师说,这个时候愣着干嘛,还不快跑?通过这么有趣的对话,让学生明确了解物体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势能大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幽默之外,还需要保证措辞足够的准确,能够将物理知识给形象描绘出来,增强课堂感染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物理知识可以被学生们有效掌握,还可以培养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如在叙述一些物理现象或者物理概念时,要采用抑扬顿挫的声调,精心设计发音、感情的运用等等。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理念下,需要改革实验教学,联系实际生活,并且积极运用生动语言,以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班级学生的实际现状,创新教学思维,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谢松峰.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读写算,2014,2(10):123-125.

[2]李观磊.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小作家选刊,2014,3(10):55-57.

[3]刘志杰.利用初中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学周刊b版,2014,3(19):77-79.

作者:苏玉凤 单位:陕西省西安铁一中

第十篇: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寻找高效的教学途径,优化初中物理教学,实现课程改革目标成为广大物理教师探寻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践,对优化物理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策略;优化

初中物理是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初级阶段,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思维习惯,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密切联系生活现象,提出有效教学问题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物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其中充满了各种变幻莫测的现象,学生对于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情特别感兴趣,所以我们要利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加强生活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设置巧妙问题,将物理知识分解、稀释到生活现象当中,化抽象为形象,让原本抽象、晦涩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易懂,帮助学生内化知识本质。例如,在教学“物态变化”这一部分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春天冰雪融化、夏天暴雨倾盆、秋天大雾弥漫、冬天银装素裹。这些自然景象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但是学生并不知道其中的物理内涵,通过播放视频可以引发学生疑问,达到很好的导入效果。又如,在教学“机械运动”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这样的视频资料:奥运会赛场上,所有跳远、跳高的选手,都要进行一段助跑,然后引出问题:“他们为什么要助跑呢?原地跳远或跳高不行吗?”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解决问题。

二、引导学生抓教材重点,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们要引导学生抓教材的重点。比如,概念中的重点关键词,只有找到这些关键词,领悟关键词的含义,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起来。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抓教材重点,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个概念:“单位体积内某种物质质量,叫做物质的密度”,其中的关键词就是“质量”“物质”“单位体积”,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强化对概念的理解,我们可以将“质量”改为“重量”,将“物质”写成“物体”,将“单位体积”改成“单位质量”,让学生思考这样可不可以。又如,将“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改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让学生思考这样可不可以。这样一来,就能让学生找准概念和定律中的关键词,从而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养成了良好阅读习惯;另一方面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充分运用物理实验,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提出把培养学生基本的观察、实验、分析、概括以及利用所学知识解答现实问题的能力作为课程教学的总目标。物理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努力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探索生活中和自然界蕴含的物理知识。研究发现,科学内容外在呈现方式的变化会引起科学态度的相应变化,直观、具体的感性认识是获得经验的基础条件。初中阶段的学生天性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心,物理实验所提供的直观、形象、具体的感性材料,加深了学生的切身感受,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的感性认识更加深刻。通过动手操作实验,他们能够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由此不难看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必须先建立在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之上,把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通过强化各自的情感体验来获取所需知识。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我们可以得出,观察和实验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进行课本内容自学时,经常会碰到观察、实验等专题模块,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动手实验,思考感悟,能够快速理解并掌握教材内容。以“浮力”的教学为例,我们可为每个学习小组发放一个正方体泡沫和一个大烧杯,里面装上大半杯水,然后安排学生把泡沫放到烧杯中,并用手用力向下按,让学生清楚地感受到水对泡沫的那种向上的作用力。这种实际操作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浮力的概念,既能引导他们自主发现并提出问题,逐渐培养起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又能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知识。

四、利用多种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初中生活泼好动,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加强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开放学校的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比赛;定期组织知识竞赛;开展多样化知识讲座;鼓励学生用身边事物设计制作各种物理小实验等。通过开展多样化物理课外活动,可以促使学生广泛接触生活实际,充分体会学习物理知识所带来的乐趣,树立自信心,满足求知欲,并引导学生从知识中找到生活的原型,从生活中发现物理知识。当学生发现物理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时,会更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欲望,活跃思维,拓展创新能力。总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和近距离感受物理魅力的机会,带领学生畅游物理的海洋,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和对学习的热情,建立强大的自信心和勇于解决困难的勇气,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乔际平,邢红军.物理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2

[4]郭长江,李黎等著.新课程物理教与学[M].福建福州教育研究出版社,2005.

作者:王乐磊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双杨镇杨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