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财政学中的政府透明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财政学中的政府透明度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财政学中的政府透明度

〔摘要〕本文就目前财政学的教学对政府透明度的需求现状做出分析。无论是愈来愈广泛被采用的公共财政学的提法或传统提法的财政学的教学中,对其学科边界中公共领域的界定是清晰和明确的。财政学的教学中从基本知识点到教学案例的使用都绕不开对公共政策热点问题的讨论。对于预算公开和政府透明的需求,不仅是教学的要求更是对作为未来从业者和相关者的学生们建立对现实公共领域认知构架的需求。

〔关键词〕公共财政;财政学教学;政府透明度

一、2008年以来关于政府透明度的讨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2010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关于“增强财政预算的透明度”的表述。2015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阐明预算法的宗旨是“为了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保障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这些举措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环境,同时也促进了中央部门和省级财政透明度总体水平的提高。就此中央各部委及各级地方政府开始重视政务公开,而民间组织和学术界同时也在更为积极地探索着政府透明度的测量和实现。政府透明度的建设现已包括政府信息公开,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和审计管理,部门预算透明度,民间组织对政府透明度的参与和学术界追踪报告等方面。从2009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指数创新工程项目组每年对全国各省市政府网站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进行调研和测评的报告《中国政府透明度排行报告》。同年,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中国财政透明度报告》项目组开始公布年度《中国财政透明度评估》。依据《中国财政透明度评估》(2015)中所言,“2015年省级政府财政透明度整体水平依然较低”,且“各项财政信息公开状况很不均匀”,“政府资产负债则几乎没有公开任何信息”〔1〕。上述两项报告表明,尽管政府透明度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态势,但政府透明度不论是在制度上还是在执行过程中依然存在相当多的问题,主要侧重在预算编制过程公开度欠缺,公众的民主参与空间和程度低等方面。

二、财政学教学中凸显的对政府透明度的需求

《财政学》是高校财经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法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很强的应用经济学课程〔2〕。主要培养学生对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部门参与社会再生产分配问题的基本知识、原理和基本管理原则,开阔学生们分析财政实际问题的思考范式。具有内容抽象、涉及面广泛、理论化程度高的特点。因此教学方法上长期处于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模式,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创新势在必行。在《财政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要求讲授过程具备系统性、完整性与逻辑性,导致过去教学内容趋于过度简化的问题。为解决内容过度简化、抽象枯燥、条块化的现象,在教学中广泛引用国内外的学术前沿成果、注重联系实际,通过大量社会现实问题的探究来补足成为必要教学方式。通过研究型教学对学术前沿进展进行追踪,对当前财政问题的批判性思维和互动讨论等课堂教学形式的多元化要求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普及以及政府和社会信息资源对课堂内外的公开。与课堂教学相对称的课外指导,能够激发学生们的探求实际的学习热情,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研究的能力。进而鼓励学生自由探索,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进行广泛的文献数据信息检索,做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社会调查方法和掌握数据收集整理技能成为课程中的必要补充。在这些过程中,对政府透明的需求逐渐显现。首先突出表现为各省市地方政府公共数据信息贫乏、基础脆弱,时效性、准确性与权威性的匮乏缺位。地方政府的自主职能和责任不明确,未能体现地方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角色,表现出地方层面的公共利益主要服从于总体制度安排,作为高层政府的补充。地方政府各部门的工作不能够主动回应居民对公共信息需求。其次,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层级关系未能有效促进社区组织、高等院校与规则和社会信息的相互交流合作。再次,数据的收集和供给领域没有向私人企业开放,没有形成私企进入的空间基础,无法引进竞争性,实现效率的提升。高校师生在信息使用方面扮演着多重角色,如公共价值的需求者和承载者——作为市政服务的直接对象,居民、社区成员,纳税者,同时又是参与政府运作效率的监督方,政策传播者和实践者。高校是思想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土壤,师生们在本科教学或研究生教学过程中对政府信息的使用程度和对公共信息缺乏的容忍度将反馈为其对政府部门的信任基础,对公共活动参与精神的热情基础以及公共集体认知等公共部门所追求的社会环境要素。《财政学》的课堂讨论与课外调研在数字化时代下要求政府透明度的进程必须加快。数字化推动了全社会的信息化,信息数字技术已经向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全面渗透。数字时代的变迁已经在挑战对教育支出非生产性范畴的判断。高等教育不应仅仅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场所,而应更加主动地承载自由教育思想的倡导,成为价值发现的聚集地,促进新知识的生产。数字时代下的大学如果不能承担催化社会进步和变革的动力汇集所在,那么将被越来越多的新的个人教育平台取代其地位和作用。“可汗学院”、大规模的“在线课程”将不断挑战大学课堂的效率和价值。在这种高校生存方式的变革期要求政府部门以更为开放、共享的姿态向高校和社会提供信息服务。数字化革命同样将充分激发学生的志趣、潜力和创造力,单就传授《财政学》课本上的知识已然不能适应时代需求。学生们乐于通过各级政府部门的网站去收集、汇总信息,进行横切面或时间序列上的指标比较。通过不同部门、不同区域的数据比较来验证所学理论知识并发现实际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对《财政学》课程的学习热情。这种教学与研究探索的价值将在校内、课外社团、校外社会实践、实习实训,公益活动的参与以及海外交流学习中充分展现。此类多元的学习环节能够不断地扩展课堂教学的效果,更加有助于实现学生探究知识、塑造能力、健全人格的培养要求。因此,各级政府的社会政策创新应该迎合顺应潮流和趋势,积极回应公民、社区和高校师生对信息公开的需求。

三、政府透明度改革的进展

首先,借鉴国际暨是标准,推进政府透明度的建设正在启动。2015年10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理事身份致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正式通报中国采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公布特殊标准(SDDS)的决定。这将是提高政府透明度的重要举措,对今后政府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标准提供了完善的体系。随着信息化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要求地方政府更为积极主动地响应政府透明度的改革,改变对政府职能角色的认识,改善工作作风,杜绝通过信息公布环节寻租行为的产生。建立主动公开信息和依据申请的制度规范,能够使信息使用者依法获取有效信息。尤其是对关系到民生支出、普惠性项目信息的披露,应更为主动地、自下而上的实时更新和公开。隐瞒信息或使相关部门更容易陷于大众监督和公共舆论的被动处境。应规范政府网站专栏和调理化信息列表,不应该用看上去繁杂的通知公告和相关信息搪塞空间,严谨认真的信息工作才能获取公众的信任。其次,采取独立的第三方组织负责的定期评估报告的制度将进一步促进政府透明度的建设。2015年5月13日民政部网站《关于探索建立社会组织第三方评估机制的指导意见》,对加快政府透明度,激发社会组织综合监管体系将产生重大影响。在公众信息需求愈来愈显著的要求下,地方政府通过公共服务购买,而不局限于由本部门承担公共信息提供者的角色来实现专业评估。增强社会组织的监督有利于政府信息部门实现回应性的、可靠的信息提供者和信息供给与需求的媒介的角色。把部分信息收集、整理、分析事项外包给私人企业或社会组织,一方面可以使组织内部受到外部组织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还可以降低相关费用,提高组织运行效率。加大政府透明度还可以更大程度的激励市场的强势介入和信息使用群体之间的即时互动,扩大信息使用的个性化发展,从而解构传统的政府、大学、社会之间耦合关系,有利于社区与高等院校参与政府职能转变的进程。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中国各级政府透明度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随着政治民主化进程和财税改革的深化,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透明度不断提升已然是大势所趋。《财政学》的教学无论是从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均对政府部门的信息公开提出急切要求,良好的教学质量是大学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保障。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创新的需求迫切要求各级政府各部门以开阔创新的战略来应对经济社会转型期及数字化时代对政府透明度建设。

〔参考文献〕

〔1〕杨丹芳,吕凯波,曾军平.中国财政透明度评估(2015)〔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5,17(5):4-14.

〔2〕陈共.财政学(第八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5.

作者:乌日丽歌 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