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

摘要:财政专项拨款是指为支持国家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通过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的,具有专门用途和绩效目标的财政资金。本文对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如何加强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提出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专项资金;问题;对策

一、加强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必要性分析

1.改革的必然要求

随着国家在机构、财政、税制等领域的改革,对财政支出管理体制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一套运行高效、合理分配资金、充分发挥资金效率、监督有力的财政支出管理机制,是新时代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必然要求。

2.提高财政资金效益的有效途径

财政专项资金是国家对公共事业投入的有特定用途的专项资金,这部分资金在保民生、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财政专项资金从项目调研、项目设立、项目审批、资金拨付、资金保管、资金使用到绩效评价是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协调的政府部门多。加强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就是通过控制项目的新设,实事求是地编制项目预算,认真组织项目实施,严格预算执行,进行绩效评价等手段,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3.新时期内部控制规范化的要求

内部控制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保证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采取的单位内部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和手段的总称。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和内部控制相结合,能够促进专项资金支出的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能够建立防治腐败的长效机制,起到监督作用,为落实绩效评价工作提供保障。

4.促进国家公共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加强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保障财政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合理分配财政资金,缓解资金供需矛盾,提高国家统筹调控财政资金、集中财力保障重点项目的能力,促进国家公共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专项资金分配机制缺少科学依据及原则

很多单位在分配财政专项资金时都是沿用以前年度财政分配数,切块分配或平均分配,没有制定较为详细的运用规则。这种随意分配会造成专项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及资金浪费,造成有的地方资金过于充足,有的却不够。

2.项目立项缺少前瞻性

事业单位在申请财政资金时,很多项目立项思路陈旧,比如一些科研事业单位在申请财政专项资金时,项目缺少创新性和前瞻性。国家现在将大笔资金投入科研项目,目的就是为了在相关领域有所突破,鼓励大胆创新,项目立项时与政府宏观政策联系紧密,具有前瞻性,才能更好地发挥专项资金的积极作用。

3.专项资金预算不切合实际

第一,预算水平低。做预算的时候没有严格的科学合理的论证,没有做好前期准备,或生产部门没有参与,只是财务部门按照之前的惯例编制预算。第二,很多单位在申请财政专项资金时缺乏规范。由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拨款的不足等原因,事业单位经营能力不强,造成专项资金的申请预算包含事业拨款不足的那部分,因此在做预算的时候,没有严格按照项目实际需求,而是尽力扩大预算金额,在能够保障完成专项项目的同时,填补人员经费的不足,造成预算偏大。第三,专项资金的预算有严格的标准,但没有及时更新,有些单位也没有严格按照标准预算执行,或钻预算编制的空子,变相扩大预算。随着专项资金管理严格,很多费用不能像以前那样随意支出,这也是造成专项资金的支出进度缓慢和部门资金留存的主要原因。

4.专项资金预算执行不严格

有的事业单位在掌握财经政策、预算管理、项目资金使用、会计核算方面存在不规范。单位超预算、自行调整预算、无预算支出、超范围支出;挤占、滞留和虚列专项资金,预算执行时随意性大,部分单位把财政专项资金从零余额账户划拨到本单位其他账户或相关单位,或用专项资金发放职工津贴、福利或日常开支等费用,挤占财政专项拨款,项目专项资金混支混用。比如预算只购买一部交通工具,但是到实际执行的时候,发现一部运输车远远不够,只能再购置一部。超预算、无预算支出情况严重。正是由于预算不严谨,造成预算执行也就失去了意义。

5.会计核算不规范

部分单位公用经费挤占挪用专项资金或不同资金相互调剂使用,致使会计信息反映不明晰。将一些不属于专项资金开支的费用从中列支,致使专项资金支出不实。政府采购、公务卡结算、现金管理等资产管理制度不严格,部分事业的单位现金管理混乱,大额现金支付工程款,现金支付手续不完善。

6.监督管理不到位

各单位虽然大部分都建立了资金管理制度,但是基础性规范工作比较薄弱,内部控制的流程和配套制度缺失。缺少对资金申报的精细化管理,没有建立资金申报、下拨、付款等环节的监督机制,内部审计流于形式,缺乏行之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

7.绩效评价流于形式

目前的绩效评价基本局限于财务指标,定量指标、定性指标的考核,绩效评价的指标过于形式化,没有把绩效评价与项目实施挂钩。

三、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优化措施

1.相关原则

项资金管理应当坚持集中财力,保障重点;规范设立,严控新增;提前谋划,储备项目;绩效优先,目标明确;定期退出,滚动安排;依法公开,强化监督的原则。

2.项目立项应具有前瞻性

项目立项申报是国家投资决策前的活动,应当具有预测性及前瞻性。它是在事件没有发生之前的研究,也是对未来发展的情况、遇到的问题和结果的预测,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运用切合实际的预测方法,科学预测未来的前景,各事业单位应该大胆创新,勇于创新。

3.规范预算编制

建立事业单预算管理体系。预算是关键,是项目执行的依据。在预算管理过程中,要合理安排预算,细化预算编制,将精细化管理同预算结合起来。建立项目管理体系、建立项目库,设置项目滚动机制、项目退出机制,涵盖项目设立的认证、预算的审核等各个步骤的具体流程,并编制流程图,明确目标,层层压实责任。

4.强化预算执行

预算执行是整个资金管理过程中关键环节,贯穿整个过程,预算确定之后,各部门应明确目标任务,树立预算概念,必须严格预算,把预算同实际业务联系起来。要做好预算执行总结分析工作,在执行过程中对存在偏差的地方及时调整,分析预算编制与实际业务矛盾的地方,总结经验,为下次预算工作打下基础。要做好预算执行考核工作,要对各部门年初预算与年终结算进行分析,找到预算差异,分析原因,制定奖惩措施,确保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强化预算执行,科学合理地安排资金分配,确定资金的使用范围,落实责任,严格控制经费支出,规范审批手续,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实现专项资金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单位要建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专项资金的收入、支出管理,规范专项资金支出程序,落实专款专用专户管理,确保资金安全,落实岗位职责,定期检查监督。

5.强化财务核算,加强财务人员培训

财务部门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要求,明确规定资金使用范围,做好各项补助发放和支付登记工作,严格遵守政府采购、公务卡结算、现金管理制度等有关规定。同时,增强财务人员控制意识,单位财务人员要参与项目的管理,而不仅仅是做记账人,定期对单位财务人员进行政策的培训,强化法律责任意识,增强对资金支出各个环节的把控力。

6.加强财政监督检查

财政监督检查是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工作。事业单位要更新监督理念,把监督检查工作常态化,并纳入年度考核管理。要提升监督的能力,要加强培训,充实人员力量,不断增强检查水平。要严肃处理问责,对于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一定要严肃处理,追究相关部门责任,充分体现监督检查的严肃性。要整改落实,不能一查了之,要注重落实,督促整改落实。事业单位要完善单位的内部监督机制,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约束机制,合理确定各个环节的责任,明确各个部门的监督责任和权利,成立单位内控监督小组。要充分发挥单位纪检、审计的职能,定期不定期地参与项目监督检查,对违规行为严肃问责,确保单位资金安全,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7.建立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

专项绩效评价体系是评价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的载体,是衡量目标实现程度的考核工具。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结构框架,绩效评价指标主要分成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两大类,共性指标下设项目决策和项目实施,个性化指标下设项目绩效。这是初步的结构框架,可在此框架上根据需要制定更为详细的二级指标。框架建立之后,组织评审,根据框架指标判定该项目绩效评价结果。事业单位应成立专门的绩效评价小组,绩效评价小组要充分调研,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绩效评价体系应该贯穿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要结合每个项目的特点,制定差异化精细化指标及切实有效的评价方法,通过同类项目横向对比、同类单位纵向对比的方式,确保单位的绩效评价方法科学有效

四、结语

随着国家对事业单位不断投入,各单位要调整思路,与时俱进,不断优化专项资金管理体系,不断优化资金管理过程,提升专项资金使用效率,不断为我国事业发展提供新动能。

参考文献

1.于松.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分析.经贸实践,2018(21).

2.顾中梅.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困境及对策探讨.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8(11).

3.丁钰荀.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问题.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16).

作者:周剑 单位: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测绘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