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供给侧改革下的财政税收政策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供给侧改革首先作用于供需领域中,从供需开始影响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对财政税收也产生较大影响。财政税收政策为适应供需领域的新变化,不断进行调整。但是,基于原有体制的弊端和影响,在面对新形势下的改革浪潮中,财政税收因之前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没有被有效解决,阻碍财政政策的良好发展。又由于供给和财政政策二者是相互影响的,如果财政政策适应供给,国民经济就会稳定发展。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财政税收政策;应用
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推进,对整体经济运行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但是,如果财政税收政策不能跟进供给的变革速度,势必阻碍经济的稳定发展。但是,从国内财政政策施行的现状分析,没有依据供给的变化调整税收政策。从供给改革的普遍性看,未来供给会从宏观方面影响经济环境的运行。从社会资源配置和优化上分析,供给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让资源使用效率提高。因此,面对供给改革的严峻挑战,财政税收政策应该对现有问题和制度进行改变,以适应新形势的变革。
一、供给侧改革下财政税收的现状分析
供给侧改革在我国的运用时间并不长,从理念到提出,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但从供给侧作用于市场的时间节点看,在不断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趋势,也从一定程度上优化财政税收的管理制度。从我国经济现行走势分析,经济体制上在不断发生变革,在过程中国家政策和制度上更加关注供需环节,要使各地域资源在分配上满足市场规模,让变革作用持续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充分保障市场的有序发展。针对财政税收政策在运行中,政府对新型企业和重点行业的投资力度持续增强,在降低企业税负上增强企业可持续经营,确保供给侧改革有效促进经济资源最大化流转。国外和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有所不同,市场运行状态也有差异,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三驾马车”驱动,出易占比大,依赖国际市场的程度高,但我国人口红利在持续下降,劳动力单位价值增高,在资源分布和配给上没有依据市场需求进行分配,部分地区大规模开采绿色资源,因市场消耗量少,结果导致资源浪费严重。从这些问题的本质上看,都源于供给分配不均。加强供给改革,调整地域间的资源供需量,在供给方面加大管理力度,从根本上优化产业架构,合理分配各地域资源供需。从企业角度生产规模增大,资源使用效率提高,同时也保障国家经济稳定。从企业税负看,中小企业因盈利薄弱,但属于市场活跃的群体,承担的税负和社会责任居高不下,在供给改革中财政税收会降低税负,保障中小企业更多权益,以促进社会经济群体的有序发展。结合国际税负情况看,我国税负高于国外一些发展中的地区,有的发达国家税负低于中国税负标准,结果造成因税负高。我国企业成本因税负过重而高于他国,人口红利缺失,人力成本居高;企业资本积累速度慢,未能维持技术研发,缺乏大额资金投入。直接造成我国企业商品在国外竞争优势下降,部分产品国际市场占有量少,只能成为发达国家的代加工场地。而供给侧改革给企业和国家带来新的生机,供给主要目标是以市场为主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供给调整的不仅仅只有量,还有资源的价值,政府运用财政税收方面的管理手段,从宏观角度降低企业当前税收压力,让企业整体成本下降,为企业增加价值上的竞争力。税负的改善,让企业可以拥有更多资金去投入新技术研发和市场的开拓,又可以保障资源有序分配,从而促进国家税收增长[1]。
二、财政税收政策对供给的作用机制
1.财政税收政策是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一般来讲,供给侧改革要直接作用于社会经济中,须要经过政府宏观政策的调控,要通过财税政策间接调整市场供需。我国要想通过一定方式对市场经济进行规划和优化,只能依靠财税政策作为基础手段,基于供给侧主要目的的实现,要牢牢把握住市场主体的意识,要发挥市场作用又要兼顾财税政策的导向,要将二者联系起来,找出契合点,共同作用于我国市场宏观分配上。财政税收政策对市场的作用机制,主要依靠收支制度,要通过政府税务部门、财政部门、银行、金融等体系,对整体经济运行环境进行宏观调控。而供给改革中,财政税收政策也会坚持以市场为主要抓手,运用税收手段在部分领域对经济进行一定调控。例如:财政出台补贴政策激励新能源产业发展,在部分地域为新型企业提供政策支持,让企业在地域上更加集聚,产业分布更加明显;在税负上合理降低中小企业税收压力,企业税收成本下降,单位生产成本降低,企业有闲置资金扩大生产和技术研发,不断增加企业市场竞争优势[2]。
2.依靠财政税收推动市场产能释放
社会发展是具有规律的,在一定时期中产能过剩是社会发展中的常态化,通过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可以发现,产能过剩本质原因是市场不能消耗多余的供给。有的学者认为是价格和成本居高导致产销不平衡,也有学者认为因地域资源调配不均,无法有序分配,市场需求活力无法有效调动。从这些理论学者的观点中分析基本无太大差异,产能过剩不外乎于市场需求少、生产太多,无法消耗过多的资源配置。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解决市场需求问题,二是生产规模控制问题。但财政税收在其中有着重大影响,就是要通过财政手段和供需调整相结合才可以化解产能过剩问题。从运行角度上看,供给对产能有着控制作用,可以降低生产规模。财政手段依靠国家资金雄厚实力让市场价值低廉的企业失去准入资格,以保障企业通过优化收购和并购形成新产业;政策上降低对各企业的政府补助资金,有效推进市场主导地位。政府依靠资金实力将市场上落后的企业进行清除,让有实力的企业进行转型。在税收方面对部分新技术企业进行政策扶持,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在市场需求上引导企业从国内外寻求适合的市场地域,通过政府扶持和补贴让企业进入之前未进入的区域进而消耗过多产量。例如,政府加大基建规模或者投资发展中国家的地铁修建项目,消耗国内过多产能;鼓励国内企业开拓国外市场,建立好出口和进口的交流融合的渠道。从而有效依靠供需结合财政税收手段消耗过多能耗资源以促进市场产能释放[3]。
3.财政税收是保障国民经济环境稳定的有效措施
在供给改革的高压下,政府财政税收对经济稳定的作用至关重要,而且现阶段财政中风险已向政府部门集中,在这样的环境下,财政税收政策如何保证经济稳定成为政府的主要工作。但是,从政府管理方面看,要想有效针对金融上的风险首先应该管理好政府的各类债务和赤字调控。从历史解读上,不论是巴西和阿根廷在金融危机中面对的困难,还是欧洲局面中金融难以把控,可以分析出,政府面临的风险源于债务风险。这就要求财政税收要建立起保障制度,要管好政府手中的借贷,要从历史经验中吸收债务转换的方式,增强债务风险防范预警制度,要依靠政府预算手段进行调控。针对金融方面政府应该有一整套管理制度,依靠财政税收的强制力主动应对将要发生的危机,做好防范措施,不断从市场动态中监测金融风险的大小,根据供给改革下不同时点的不同行业有序完善监测体系;在防范风险因素的同时,要全面系统预测不稳定的因素,要依靠中央银行和各类金融体系形成联动举措,以更高要求保障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4]。
4.财政税收是健全基础服务体系的有效手段
在新环境下对政府的要求是更加高的,要求政府从职能型转变成服务型,保障人民需求和提高基础服务为主要出发点,密切关注公众需求和社会企业需要。这是财政税收在此环境下的新要求。在供给制度前提下,政府要改变原有定位,依据现有环境下的条件,一方面要促进经济增长的稳定,另一方面还要保障民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同时,要依靠财政税收将政府的现有资金进行合理分配,注重基础服务体系的构建。基础服务体系的构建,从本质上可以拉动资源的消耗,合理分配区域资源的供给,在大规模基建开工后,一些重点产能过剩的企业会大规模增加市场配给,有效依靠民生工程带动供给改革的进度,从而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供给紧密结合[5]。
三、供给改革下财政税收出现的问题
1.财政税收政策不健全
在应对供给侧改革中,财政税收没有清晰的规划改革方向。从当前的财政运用状况看,政府对有些行业投入资金在不断增加,但是并没有在资金使用中明确用途,不能保障资金在企业发展相应产业起到作用。如果从企业本身来看,企业本该是联动的整体部分,但是实际上却缺少有机统一,在资金应用上无法协调。财政政策没有具体的目标,一般是通过税收来保障社会公平,进而影响各行业有序发展。但是,从现阶段政策补偿看,政府对企业补偿没有良好的机制,政府部门间可能针对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补偿机制,补偿的普遍性导致企业资金扶持太频繁,对企业自身发展是没有好处的。
2.财政收支差异性明显
从五年间的政府收支情况分析,因受各类经济要素的影响,部分地域的经济情况没有之前好,在财政收支上呈现较大差异。连续查看多年数据,不同地区的政府财政支出普遍增加,收入却呈现下降趋势。而且因政府在财政运用中普遍运用杠杆手段,让地方财政没有办法进行借贷,因其缺少资金来源,加大政府支出压力。财政部门负担某一地区的资金支付,因资金收支差异严重,地方政府管理上因资金问题无法顺利推进工作。缺少资金来源渠道,政府面对高额价差难以维系,由于社会保障普遍建立,加重政府资金压力。
3.加大投资收益甚微
从当前地区投资情况分析,传统形式的投资模式改变不了企业现阶段的生产运作,在大规模资金进入后,企业只能通过加大生产,投入更多资源,进而成本上升,利润甚微,直接导致资源浪费,产出与市场需求不平,各地区在资源配给上无法满足企业生产规模。但是,如果从企业结构上分析,一般情况上产品附加值低下,技术优势不明显,加上房地产在近几年大规模投资,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影响深远,极度影响生产效率提高。因财政税收无法通过制度上对区域间的经济走势进行管控,导致企业在投资领域深陷危机,进而税收无法满足政府需求,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四、供给侧改革下财政税收应采取的措施
1.注重中小企业发展
经济体量的迅速扩大,企业相互竞争明显,利润空间在缩小。这种模式下大企业从容应对,但对小企业是打击,因小企业借贷难度大,融资渠道单一。因此,财政税收应该对中小企业有一定倾向性,从而有效让中小企业在各项成本费用上有大幅度降低,也可以带来相对的利润空间。政府财政应该对适合国家宏观政策的中小企业有大幅度扶持手段,便于让更多企业参与资源配置,有效促进供给改革进展。
2.加强结构性减税的力度
结构性减税在一定时期中可以发挥有效作用,通过财政上这种手段让供需走向平衡,在减税的同时降低费用,可以让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减少税收压力,而保持企业有序的竞争优势。但是,如果实行较低幅度的税收政策,企业就不断加大内需的消耗,企业在生产上规模会不断扩大,整体市场需求水平迅速提高。政府要对部分费用进行梳理,去掉一些在征收上不合理的,从而让企业在运营中税负保持较低水平,有利于企业转型。政府财政在投资和支出上应该有清晰规划,对一些不利于经济发展的支出,要避免,从而巩固经济社会的良好环境。要不断出台对适应新环境有利于去产能的企业发展,要逐渐取消对能源消耗极大产业的补助。
3.财税税收要与企业成本降低相结合
企业经营中的成本构成是复杂的,有税负成本、金融成本、营业成本等。但是税负只占一小部分,要运用税收政策为企业增效,势必要企业经营中的各项降低成本的方法相融合,形成统一,有效为企业综合成本降低增效。从税收征收角度分析企业承受的税负问题,就会发现税收上种类繁多,政策上涉及企业面广,但是如果政府在政策执行或者程序上出现问题,对企业影响是深远的。通过税收政策为企业提供更多运营资金,就势必要和企业目前运用的降低成本的方法结合,如果不能从政策上进行规范运用,就会在施行阶段让企业增加运行成本。因此,税收政策在执行中,应该考虑到企业运用阶段的成本费用,不能在审批环节中为企业带来时间成本,要通过政府的高效流程运转,为企业政策运用节约时间。企业的成本既受到市场主体的影响,也受到非市场原因影响。我国的市场目前不是纯粹的市场主导,是依靠市场主体地位,加上政策的宏观调控运行的市场,这就要求企业在降低成本中要依据市场和政策作用,也要重视非市场因素,才能让企业在成本降低中做到有效。
4.强化市场主导,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政府部门要依据财政税收政策对现有行业进行梳理,要确保对落后产能结构进行淘汰,对资源损耗严重的行业予以关停,有效整合行业资源,促进企业结构转型。近几年,国家依靠宏观财政税收手段,出台各项政策利好,鼓励现有企业进行重组和合并,在转型过程给予一定补助,加快清除僵尸企业,促进市场资源的有效利用。各政府部门对企业运营情况关注强化,支持企业“走出去”,税务部门持续研究国际税收政策,做好“走出去”企业的政策保障,从而降低出口企业对外的税务风险,将国内过剩产能转移到国外不发达地区,进行产能释放。在宏观层面上,从税收上对市场地位再度明确,将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扩大化,依靠市场让资源在各区域流动更加合理。财政上鼓励企业进行创新,要求企业在技术上加大投入,以产品高附加值的运营模式推动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再由税收政策对企业进行补偿,有效为企业节约成本,增强企业市场竞争优势。政府部门在税收政策执法力度持续加强,有效运用政策为企业增强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
五、结语
在供给侧改革要关注两方面,要将供给和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二者都不能缺少。要注重市场为主的作用,但是政府在其中应该有所作为。通过财政税收手段来扩大市场对需求的增长,刺激市场和企业不断增加需要,从而激活市场的内生动力。在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应该让供需逐步走向平稳,但是不能忽视财政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要依靠政府政策有机调整,通过税收手段增加内需和外需的动力,为结构性改善供需环境打下坚实基础。财政税收本质上有着扩大内需的动力,政府应该分析现行的政策导向,调整好政策施行的目标导向,为经济发展增添更多活力。政府要鼓励中小企业有序发展,逐步改善融资环境,从而有效促进市场各经济主体平稳发展,但是又不能过多干预市场配给作用的发挥。
参考文献:
[1]王丽丽.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财政税收政策应用探讨[J].商讯,2020,(32):156~157.
[2]牟小枝.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财政税收政策应用分析[J].商讯,2020,(6):179~179.
[3]周钦.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企业财税机制的研究[J].纳税,2020,(1):25~25.
[4]马珺,邓若冰.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减税降费的财政压力及应对[J].学习与探索,2020,(5):116~124.
[5]董胜强.浅谈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积极财政政策[J].财会学习,2020,(11):69,71.
作者:唐泽雄 单位:广西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