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初中语文教学联读法思考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初中语文教学联读法思考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联读法思考分析

摘要:在网络科技十分发达的今天,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课本表面。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常常会面临这样一种尴尬:一篇课文在学习之前,有很多同学已经通过网络,对文章的内容有所了解,那么,就很难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着力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今天,我们应当深层次地去思考语文课堂,要教给学生什么。我认为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本身更重要,即所谓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

关键词:初中语文;联读法思考

联读是从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出发,从某一篇课文生发开来的,具有相同主题的、相同题材的、相同写法的,或是与它有相同之处的若干文章及其阅读。这样既可以为某一篇课文找到充足的补充资料,又能让我们更深入理解联读文章的取材角度、语言表达、情感、修辞等方面的独到之处。下面我将以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为例,来谈谈我对联读教学法的一些看法。联读不仅是阅读教学的设计思路,也是教材编写的一种常用模式。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这些人物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在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本单元设计的学习方法是:注重熟读精思,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从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我们对单元导读的深入理解,有助于对单元内文章内容的深入解读。第一篇课文《阿长与〈山海经〉》,作者通过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展现了“我”对阿长由厌烦到佩服,再到厌恶,最后到理解和感激,这样一种情感的起伏变化。这种写作手法,如果学生能体悟到位,则很适合运用到作文创作中,能使作文达到一波三折的效果,避免平铺直叙。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不好掌握的,所以我们可以联读《最后一课》,小弗郎士对先生、对母语情感的变化,他由一个顽皮的、厌学的孩子,到最后有模糊的、却发自内心的爱国情怀,理解了老师和母语对自己的重要性。通过对课文中人物心理描写的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体会欲扬先抑的写法对表达情感的作用;通过联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最后一课》的内容,同时,通过两篇文章在写法上的相似之处,深刻地体会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然后可以通过具体的写作训练,把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运用到具体的写作中,用联读来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老王》这一课,在了解了作品的写作背景以及所表现出来的老王的善良与不幸,对于老王的形象特征有了具体的、深入的理解以后,可以联读老舍的《骆驼祥子》。《骆驼祥子》是七年级下册名著阅读必读篇目,课时到第三单元,学生对这部必读篇目应该已经读完,为二者的联读打下了基础。我们把处于不同时代的老王和祥子,同样以拉车为生,他们的人生经历有何异同?从人物不同的结局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传达的思想感情。通过联读,理解《老王》的作者杨绛所要表达的“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体会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同职业的两个人,从经历、结局来看,最终他们生命的走向,来感受作者表现的作品的内涵有什么不同。这样可以启发式地引导学生在阅读作品时,要把人物的形象特征放入到具体的社会背景中去分析,教会他们阅读经典著作的方法。第三篇文章《台阶》,《台阶》是本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根据自读提示,我们要梳理出这篇文章中父亲的人物形象,文章的主题,体会“台阶”这个意象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文章中的许多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很好地体现了人物的特点,我将选择和朱自清的《背影》进行联读。比较《背影》和《台阶》在立意和选材上的异同之处。在课文讲授过程中,已经带着学生梳理了父亲的形象和小说的主题,以及“台阶”在文章中的作用,所以,学生能很好地对比出“背影”这一意象在表现人物特征,尤其是父亲攀上月台为我买橘子时,那一段人物刻画以及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父子深情。让学生在联读中体会题目作为线索,串联全文的作用;让学生很直观地感受,文章选择合适的意向,对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性。

这两篇文章同样属于经典,我们放在一起联读,可以从以下内容进行联读:①关于题目;②主题的理解;③对比阅读;④材料选择和详略安排;⑤刻画人物形象。对于联读,我们可以选择的点有很多,这样,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阅读感悟能力。第四篇文章《卖油翁》。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我们除了积累、掌握重点文言知识,实词、虚词以外,在完成朗读、背诵的情况下,我们还应该帮助学生扩充知识面,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卖油翁》是一篇很具趣味性的文章,那么,我们在梳理、理解了《卖油翁》的基础上,可以从作品的出处,欧阳修的《归田录》入手,选择《归田录》中较有意思的文言文,给学生进行联读。比如:棋待诏薛玄的故事,来探讨聪明人和蠢人之间微妙的关系;也可以读一读张仆射“饭桶”的由来。让学生在文言文的趣味性上,有不一样的感受,以达到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以上所说是从作品的出处、内部出发来联读,我们还可以从作品所反映出来的道理入手找相同的篇目来联读。《卖油翁》中“熟能生巧”的表现,对“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道理的表达,可以选择相似的文言文,如《庖丁解牛》《卖蒜叟》,来感受“小人物”身上所蕴含的超乎常人的技能,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学会谦虚,懂得要干好一件事情,“过手”的重要性,明白“熟能生巧”适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达到文学对人的教育意义。联读法在实际教学操作中,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用来和课文联读的篇目,一定要提前做好安排,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认真去研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联读的可能性和价值;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来实现语文的工具性。

参考文献:

[1]杨杉.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创新的思考[J].陕西教育:教学,2019(4):39-39.

[2]陈然.有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9(18).

作者:李琴 单位:汉中东辰外国语学校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