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聋校初中语文教学思政教育开展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聋校初中语文教学思政教育开展策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聋校初中语文教学思政教育开展策略

【摘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聋校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有的宣扬红色基因,有的歌唱美丽中国,有的赞颂美好生活,有的倡导科学思维,为聋校语文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教学实践证明,巧引共鸣法、因人及己法、沉浸体验法、自主探究法诸策略在立足教材资源,水到渠成地开展思政教育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聋校;初中语文;思政教育

一、聋校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的时代意义

“立德树人”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和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也强调:“聋校语文课程应坚持育人为本的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见,在聋校初中语文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既是一项庄严的时代使命,也是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的具体实践。

二、聋校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新课标》指出:聋校“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当前使用的全日制聋校语文初中实验教材,讲读课文及阅读课文共计116篇,其中可供开展思政教育的资源,主要有以下四大类别。一是宣扬红色基因。如《生命的意义》《一条军毯》《十六年前的回忆》《狼牙山五壮士》等,计17篇。这些课文通过一个个具体生动的真实故事,展现了先辈们坚定的革命信念、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献身革命的崇高品格,是对学生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继承革命优良传统的宝贵材料。二是歌唱美丽中国。如《变了,故乡》《海滨小城》《峨眉道上》《刘家峡水电站》等,计37篇。这些课文不但描绘了祖国的壮丽河山、丰饶物产、和美社会,更是从日常生活的平凡之处,满怀激情地展现了普通劳动者的聪明才智、伟大人民对国家建设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是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 学生远大理想、教育学生成长成才报效国家的生动材料。三是赞颂美好生活。如《苦柚》《少年闰土》《幸福是什么》等,计42篇。这些课文既充满生活情趣,怡情养性,又在潜移默化中传播着真、善、美,是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积极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重要资源。四是倡导科学思维。如《科利亚的木匣》《蝙蝠与雷达》《统筹方法》《失败是个未知数》等,计15篇。这些课文借助趣味故事、实验研究等,揭开了自然科学的神秘面纱,展现了科学的无穷魅力,是因势利导培养学生敬畏科学、崇尚科学、探究科学、练就科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抓手。

三、聋校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的策略

(一)巧引共鸣法所谓巧引共鸣法,是指有目的地挖掘与课文中的人物、事件、景物等紧密相关、有可能点燃学生情绪、触动学生心灵的材料,借助这些拓展性的材料,引发学生共鸣,从而抓住契机,水到渠成地开展思政教育。例如,九年级下册《生命的意义》一文,节选自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世界名著在中国曾产生过巨大的轰动效应,激励了无数热血青年积极投身新中国的建设。这篇文章,无论是创作时间还是作者所属的国家,都与今天的学生相距较远。如果只是就课文讲课文,很难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详细介绍作者身残志坚的人生经历(出生于工人家庭,家境贫寒,只念过三年书;十月革命时,他积极投身保卫苏维埃的斗争,右眼失明;25岁时,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带有自传色彩的世界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功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平凡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在学生们纷纷为作者坚韧不拔的精神所震撼时,一鼓作气,引导学生将自己与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进行对照,激励学生虽身残但志不残,积极学习、乐观生活、树立理想、实现目标,让这篇文章真正成为学生日后成长成才的精神食粮。

(二)因人及己法所谓因人及己法,是指以课文中的他人、他事、他景、他物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联想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与此类似的事情,借此点燃学生情绪,触动学生心灵,从而抓住机会,自然而然地开展思政教育。例如,七年级下册《变了,故乡》一文描写的是改革开放给故乡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不仅描述了家乡面貌的变化:“笔直的柏油路”“小四轮”“一幢幢小楼,如同雨后的春笋冒出来”;还点明了因为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所引起的故乡人民思想观念的变化:“春风撩开了故乡的视野,也撩起了父老乡亲们致富奔小康的心头的波澜”“萌生了办工厂和经商的念头”“村里办起了私人粮油加工厂、服装厂、凉粉专业户、奶牛专业户、养鸡专业户……”讲读课文时,教师可以以文中故乡的变化为契机,巧妙地引导学生们都来谈一谈自己家乡或所处城市面貌及人们观念的巨大变化,充分引爆学生情感,放飞学生心灵,然后抓住时机,带领学生深入分析家乡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变化———那是党正确领导的结果,是改革开放的成果,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体现。从而对学生进行投身建设可爱家乡、建设美丽中国的教育,激励学生爱党爱祖国。

(三)沉浸体验法所谓沉浸体验法,是指依照课文中的某个特定情境,进行现场设置,让学生亲身体验,在身临其境的真实经历中,引发学生切身感受,扣响学生心扉,拨动学生情感之弦,从而把握时机,顺其自然地开展思政教育。例如,九年级下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是美国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以亲身经历、切身感受告诉我们要用百倍的热情来对待生活、认识和改造世界。文中警句众多,“黑暗将使他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使他真正领略喧哗的欢乐。”“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么大的乐趣。”……假如只讲读语句,学生很难深入体会其中意蕴,进而真正触及学生内心。教师可以进行情境设计,让聋生蒙上双眼,在校园里走上一段,模拟实践、亲身体验丧失听力与视力的感受,把握时机,领悟文中名言警句的含义,继而引发学生深度思考作者文章最后提出的发人深省的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经由学生的亲身活动经历,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深入感悟,使思政教育直抵学生心灵,唤起学生对当下美好生活的珍惜与热爱。

(四)自主探究法所谓自主探究法,是指就课文中所述的某个实验、某个工艺流程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索,在学生自主研究、发现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感受脑力劳动的乐趣,发展学生科学思维,顺理成章地开展思政教育。例如,九年级下册《统筹方法》一文,借助“想泡壶茶喝”这个生活中的常见事例,来说明正确运用统筹方法的重要性。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这件事可以分成洗水壶、烧开水、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泡茶这些工序,我们怎样做能更节省时间,学生一定学得毫无激情,更不会体验到自主发现的乐趣。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读了课文后,自然地设计“口渴了,想泡壶茶喝,但是要抓紧时间,我们还要继续上课”的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更省时地喝到这杯茶,把深奥的科学道理和复杂的过程融入基于学生自身需要的、趣味盎然的实际操作、自主探究中,真正实现少教多学,使思政教育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应继续加强实践研究,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开展思政教育,从而在学科教学中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提高聋生的思想品德,促进聋生的社会性发展。

作者:朱海清 单位:浙江省丽水市特殊教育学校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