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困境与突围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初中语文单元教学困境与突围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困境与突围探析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课堂教学迎来了新的挑战,从关注一节课、关注某个知识点到关注更大范围的单元教学成为课改的必然。单元教学强调真实情境与任务,旨在改变碎片化教学,实现教学设计与素养目标的有效对接。从统编教材内容单元中的现代文角度出发,结合崔允漷教授对“单元教学”的解释,探索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微课程;内容主题

统编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结构组织单元,一条线是“内容主题”;另一条线则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要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分成若干个“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在各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这一结构为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提供了便利[1]。从诸多的案例中可以看到,教师们从目标制定、情境创设、任务设计、评价设计等方面对单元教学进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有些教师的教学面临困境,比如有些设计泛人文化,语文要素不清晰;有些设计虽然用了单元教学的模板,但审视之后发现却只是单篇教学的集合,没有体现单元的整体设计。那么,如何才能走出单元教学的困境呢?

一、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明确目标,设计活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中得以实现的。”[2]不聚焦语言文字,缺少实实在在的语言实践活动,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便成了无源之水。温儒敏教授强调:“老师们教学实践中可以按照新教材的单元顺序来安排教学,但不能拘泥于人文主题,要特别注意语文知识、能力的落实这条线。”[3]因此,在落实单元教学之前,教师必须在了解人文主题的同时思考本单元最核心的语文要素是什么,然后制定准确的单元目标,并以此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文主题是四时美景,语文要素是朗读和语言品味;第二单元,人文主题是亲情,语文要素则可以提炼为在关键词句中体会人物情感和哲理……只有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并在教学时进行系统规划、整体设计,才能有效落实单元学习目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和提升。以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包括《邓稼先》《说和做》《回忆鲁迅先生》三篇现代文,围绕“群星闪耀”主题,引导学生学习这些人物的品质,感受这些人物的精神,可以启迪学生的思想,唤起他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精读细品,字斟句酌,从而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情感。由此,可以设置这样的主活动:学校将于三月份开展“心中有榜样”主题宣传活动,你心中的榜样是谁呢?请你选择能够充分展现自己心目中榜样的风采与人格魅力的经典篇章或书目,介绍心中的榜样。形式可以是演讲、朗诵、制作展板、写作歌曲、表演短剧等。在主活动的引领之下,又可设计一系列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找出文中表现人物功绩与品行的典型事件,用关键词的方式概括事件;读文章,按照提示要求对文中的典型事件或细节描写进行圈点勾画;使用恰当的关键词对闻一多先生的典型事件和形象特点进行概括;通过思维导图,对比分析“说”和“做”两者间的关联等。这些活动可落实到每篇文章每一课时之中,它们既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又能保证语文能力的基本训练,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体现人文主题的同时,教师应依据《课标》要求、学情特点和文本价值,探寻并提炼统领单元教学的目标,并思考如何才能将语文素养落实到单元教学中,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方法、能力等方面的结构体系。

二、选用恰当的单元教学方式,既见森林,也见树木

单元内的每篇课文怎样教才能更好地体现单元教学的价值呢?李卫东老师提出这样三种方式:一束一束的教,一篇一篇的教,一个板块一个板块的教。[4]在初中语文教材的使用中,这些方法同样适用。

(一)一束一束的教,突出群文整合

这种方式是把单元的几篇文章捆绑在一起,采取群文阅读的方式,把多个文本的信息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通过对这一结构的把握来彻悟所有的文本。[5]统编教材八、九年级有四个“活动探究单元”:新闻、演讲、诗歌、戏剧。这些单元中,文本以一组的形式出现,适合以任务为驱动,以活动为载体,在多文本的阅读中,在分析、比较、整合、提炼中建构知识。以八年级下册的演讲单元为例,可以设计三方面的任务:学习演讲词、撰写演讲词、演讲比赛。学习演讲词阶段,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同时阅读四篇演讲词,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四篇文章的结构,了解演讲词的思路,并给每一篇文章最精彩的部分作批注;然后通过“情境还原”交流阅读体会,用给《建国大业》中闻一多的演讲片段做电影配音、戏剧画面定格等形式还原四篇课文的精彩瞬间,捕捉演讲技巧;之后,结合四篇演讲词中的精彩片段梳理演讲技巧。撰写演讲词阶段,教师可指导学生为自己的演讲稿列提纲,结合几篇演讲词的旁批理解方法并实际运用,撰写演讲稿。最后,讨论演讲标准,举行演讲比赛。把一个单元的文章作为一束来教,给了学生大块的时间阅读、思考、感悟,改变了教师面面俱到、步步为营的课堂设计。其中既有与高中任务群的衔接,也有了更多自由的生成。这种实施方式需要各篇课文体裁、形式特点、表达特色等有高度的关联,只有这样,才利于结构化的融合串联、比较异同,也才能提高阅读效率,提升阅读品质。

(二)一篇一篇的教,融入单元目标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大量课文,虽在同一人文主题的统领之下,但在内容、形式等方面又有各自的独特之处,不适合整合、联读,只有落实到每一篇的阅读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这种一篇一篇的教不是单篇的简单叠加,而是站在语文素养角度,探寻本单元要达到的目标,将这些目标融入每一篇的教学。根据单元重点,思考每篇课文所承担的教学任务,既关注这一组的共同特征,也要体现这一篇的独特价值,还要注重比较、勾连和总结,使篇章之间互为补充、互为联系。比如八年级上册的散文单元,包括《背影》《白杨礼赞》《散文两篇》《昆明的雨》,每篇课文本身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又是不同类型散文的代表,只有通过一篇一篇具体的阅读赏析,才能把握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单元整体意识,各篇课文的教学要有侧重点。比如,学生比较熟悉写人记事散文和写景抒情散文,因此,在教学《背影》和《昆明的雨》时就可以把教学重点放在具体的课文品析上。而托物言志散文和议论性散文属于学生相对陌生的散文类型,在教学《白杨礼赞》和《散文两篇》时,就要指导学生既学习“这一篇”,又要时时关注“这一类”,并可通过课堂练笔,强化对这两种散文的认识。几篇课文学完之后,还要通过单元总结课对各篇散文的共性以及人文内涵、写法和语言特点等个性进行综合比较,让学生形成对这一单元的整体认识。一篇一篇的教,还要体现教读课与自读课的不同价值,进一步强化阅读方法,引导学生迁移运用,逐步沉淀为自主阅读能力。由教读课的学“法”到自读课的用“法”,建立文本与文本之间的联系,使语文学习更加系统。王荣生教授指出:“以单篇课文为基本单位进行课文教学,在可预见的将来,将依然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主要模式和教学方法。”[6]如何在单元整体观照的层面处理一篇文章的教学,使每篇课文发挥其特有的教学价值,是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思考的。

(三)板块式的教,体现课外拓展

单元内各篇文章由于篇幅、内容等的差异,可能不适合全部作为一个整体来教,这时便可分为几个板块来教。比如某两篇适合比较联读,便可构成一个板块;其他不适合比较的,则可以教材文本为依托,以1+X的方式勾连课内外,形成新的板块。以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本单元包括四篇文章:《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蝉》《梦回繁华》。这一单元可以设计这样的主活动:学校要开展“爱祖国,爱家乡”活动,征集密云十大景观的图片和说明文字,请你从密虹公园的鼓楼、印坛等景观中选择一个或一组景观拍摄图片,并配说明文字(600字左右)。在主活动的引领之下,可以把这四篇文章加上拓展篇目分为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学习《中国石拱桥》。通过画全文的思路图、填写表格、画赵州桥和卢沟桥的草图、辨析说明方法等活动系统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第二个板块:阅读《苏州园林》和拓展的篇目《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故宫博物院》。通过圈点批注段落中心句、完成阅读表格等任务,引导学生运用教读课的方法阅读说明文。第三个板块,阅读《蝉》《梦回繁华》。通过蝉的生长图、一张图看懂《清明上河图》的任务理清文章思路,并探讨学生提出的问题:《蝉》和《梦回繁华》两篇文章的语言,并不像前两篇说明文的语言那样科学,这样的说明文是否标准?由此体会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并拓展阅读《昆虫记》。在三个板块学习的基础上,完成单元任务。温儒敏先生强调:“扩大阅读量,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语文素养的提升才不是空话。”[7]板块式的教,在深入把握单元内每篇课文特点的基础上,以一篇为核心,拓展主题、内容、表达相关的文章进行比较、勾连,体现了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又避免了没有原则的胡乱整合,扩大了思维空间,拓展了阅读视野。选择哪种方式来教,除了根据教材、《课标》的要求之外,更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学情,考虑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和需求,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教学,才能为学生提供恰切的帮助和支持。但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要根据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制定恰当的单元目标和教学方式,以“整体”为核心,以“联系”为纽带,以“任务”为驱动,妥善处理单元整体与每一篇课文的关系,见树木,更要见森林。关于单元教学,还有很多领域值得探索,比如怎样优化真实情境下的任务设计,如何制定恰当的评价标准等;也有很多的新名词需要研究,比如大概念、大项目等。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只要我们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观念,立足于《课标》的理念和要求,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就能够构建生态和谐、充满生机的语文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允漷.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R].现代课程网,2019-3-1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7]温儒敏.第十届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上的讲话[R].2019-10-18.

[4]李卫东.高中统编教材网络培训[R].2019-9-19.

[5]于泽元,王雁玲,石潇.群文阅读的理论与实践[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6]王荣生.事实性知识、概括性知识与“大概念”[J].课程·教材·教法,2020(4).

作者:尹雪梅 单位:北京市密云区教师研修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