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渗透情感教育方法浅谈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想渗透情感教育,就要以“大语文”的理念构建阅读教学,在教学中让学生披文入情,深入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从而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教师要学会用感情感染学生,做到以情传情,这样久而久之,便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商,让学生成长为一个有情怀的人。
关键词:“大语文”;情感渗透;方法途径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必由之路。让学生记忆犹新的语文课大多是因为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渗透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在语文教学中,师生要共同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这样才能营造出有情感的语文课堂氛围。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注重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能迅速地将学生带入课文的语境、情境,这就要求教师设计诗意化、艺术化的导语,留给学生品读文本、积累语言、体悟情感的时间。如教学课文《听听那冷雨》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有一滴冷雨,李煜听过,李商隐听过,李清照听过,游子余光中也听过,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听听那冷雨》。”这样通过导语将学生积累的古诗词和课文关键词含蓄而富有悬念地衔接起来,使课堂一开始就充满语文味,充满诗意,激发学生一探究竟的兴趣。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视野开阔、积淀丰厚,在课堂上把各种语文要素综合起来,让课堂一开始就进入阅读情境。如在教学《金色花》这篇散文诗时,笔者这样导入:“大家知道‘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两句著名的诗是谁写的吗?他就是享誉世界的著名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今天我们就怀着诗意的心境来学习他的散文诗《金色花》。”这样的导入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轻松披文入情,成为课堂建构的主人,从而在阅读中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熏陶。
二、演绎文本,加深学生的情感体会
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应该是个好的编导,他会充分调动学生的肢体语言让学生成为角色本身,深入角色内心,一言一行都掐准角色脉搏,最终唤起学生与文本的共鸣。在课文《最后一次讲演》中,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朝台下的特务叫板,正义之气溢于言表。为了让学生能感受到这种凛然大义,笔者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想象和设计,进行情景剧表演,学生扮演闻一多先生的角色,在“演讲”的过程中手往课桌上一拍,食指往前一指,语调铿锵有力,“骂得”酣畅淋漓。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场景,也让学生领会到了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的气魄,带给了学生思想上的震撼。在课堂上教师如能很好地将肢体语言和课文内容结合起来,文章的情感就会更具直观性和感染力。在教学李白的《将进酒》时,笔者为了再现情境,引导学生在朗读开始时,把目光投向远方,双手背在身后,头微昂,眼睛微眯,朗诵“君不见”时从容、亲切、舒缓。当读到“天上来”的“天”时,学生单手举向高处,语调扬起。在读到“奔流到海不复回”时,掌心向下,做波浪起伏状,前句高昂以显气势,后句低沉,暗示时光一去不复返。这样在肢体语言的配合下,学生就进入了作者所营造的气势磅礴、慷慨生悲的氛围中。
三、以情传情,引发学生的共鸣感悟
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课文《台阶》看似简单却内涵深刻,这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笔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设计了“凝望台阶‘画’父亲→靠近台阶‘评’父亲→踏上台阶‘悟’父亲→走下台阶‘思’父亲”的层递性教学环节,让学生由直观地“画”父亲,延伸到生活中自己的父亲,更深远地引出“父辈”这一代人,乃至自古至今的“父亲”形象。让学生从这个“父亲”半辈子用来修房子的辛酸,对中国这样的“父亲群”感到敬与惜:年轻时给自己修房子,中年给儿子修房子,老年给孙子修房子。学生感受到生命在繁殖延续中父辈与子辈之间使命的交接。教师在给学生传递文本的情感时,首先要把自己的情感代入到情节中,在教学课文《背影》时,笔者深情朗读、以声传情,父子亲情深深地感染了学生,在朗读中父亲的背影慢慢变清晰,学生一步一步地体悟到了作者含着泪光的情感。为了加深学生的体会,笔者还在讲台上演示了父亲“蹒跚的脚步,肥胖的背影,攀着月台的两手,向上缩的两脚”,这样让学生通过眼睛和耳朵触动内心,与作者产生了共鸣。教师在教学生读文章时要自己先带上感情,以情传情,让学生心领神会。
四、创设意境,让学生感受诗意语文
在教学《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诗中“又”字背后的凄凉、哀怨、失望、绝望,笔者创设了意境,让学生在引读和演读中感受诗歌所传递的情感。师:一年过去了,盼啊盼,王师没有来。生:南望王师又一年。(学生在读的时候声音低沉而缓慢,淡淡的失望隐含其中。)师:十年过去了,盼啊盼,小伙的两鬓已有白霜,王师没有来!生:南望王师又一年。(这次学生读的时候声音略高,重音同样在“又”上,失望之情溢于言表。)师:就这样盼啊,盼啊,三十年过去了,小伙的背也驼了,王师还是没有来!生:南望王师又一年。(学生的声音激越而悲怆,哀怨之情顿生。)师:就这样盼啊,盼啊,四十年过去了,少年郎变成了古稀人,我想替大家伙问一问,“王师”啊,你在哪里?为什么还不来啊?生: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个时候感情全面爆发,用呼告、质问的语气喊出来,绝望、失望、悲痛尽在这一句上!)这样的学习,既深化了学生情感的体验,又诗意地教了语文。
五、开展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可以通过语文主题活动,改变学生的心胸和气质。如在教学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时,在“爱国人物我来说→爱国诗词诵起来→爱国名言晒一晒”三个学习环节后,笔者适时地进行了《大爱责任担当》《你也可以成为这样大写的人》《做中国的脊梁》三个主题的活动课,将语文教学和实践活动融合起来,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爱国情及民族精神。教师还可以通过凸现学生的自主体验进行情感渗透。以名著导读《水浒传》中的“智取生辰纲”为例,为了激发学生的表演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内化能力,让学生切实体验文本语言的感情内涵,笔者所在学校举办了课本剧表演大赛,鼓励学生根据学过的课文自编自导,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情感渗透。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分别选择了编剧、导演、演员、剧务,以小组为单位,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这次自主体验活动,在学生中间掀起了阅读名著的高潮,学生在编写剧本的时候体会到名著的魅力,在导演和表演过程中体悟到“智”的精髓,学生在这次活动中切实体会了梁山好汉们的性格是怎样塑造的,在积极体验中渗透了情感教育。
六、写作训练,让学生表达真实的情感
在写作指导中,把文本作为底板,引导与写作结合,使课文内容向外延展,让教材的情感纵向拉伸,有效地进行写作训练,这样学生的作文必能打动自己,感染读者,从而使作文课堂教学生发出更多的情感,让学生更具有情怀。如在学习了《背影》《慈母情深》等反映亲情的文章后,学生明白了父母的爱其实很简单,就在买橘子的一“缩”一“攀”中,就在只要孩子爱读书自己吃多少苦都心甘情愿中。营造氛围,让学生谈一谈生活中的细节,说一说父母的爱就在哪件事中,用具体的动作、眼神和话语,知道父母的爱就在每天的油盐酱醋和唠唠叨叨中,就在一个转身、微笑和拥抱中。随堂小练笔是学生表达情感的重要方面,学生通过它随时捕捉生活中的各种感受。日积月累,学生的情感就会慢慢地丰厚起来,对生活的感触越来越敏锐,对生活的事理有一个由浅到深、由单一到全盘、由自我为中心到换位思考的渐进过程,写作的情感和欲望都会通过文字真实地表达出来。笔者在开展“我的老师”这个话题的小练笔时,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多是表面恭维、热情赞扬,读起来千篇一律,怎样解决这种无病呻吟的窘境呢?笔者和学生进行了一场开诚布公的恳谈会,学生提问题,笔者回答,一开始学生很拘谨,随着交流的深入师生之间的感情慢慢升温,学生对“我的老师”有了新的认识。小练笔特别成功,因为学生和教师有了情感的共鸣,字里行间情感自然流露。
七、多元引读,激发学生的情感
引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将学生带入文本情感氛围的有效方法。通过多种多样的引读,体会字里行间的韵味,深切地感受文本所传递的情感,产生情感的和谐,使作者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水乳交融,从而使学生既能进入文本情感,又能从文本情感中深化自己的情感。通过多元化的引读营造氛围,使学生从文字中走出来,在情感的酝酿包围中切实把作者传递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达到作者与学习者合二为一,真正体悟作品的情感。如在教学《爱莲说》时,作者的复杂情感通过“噫”这个字精炼地表达出来。如何引导学生去感悟这个字的思想内涵呢?笔者采用了多元化引读的方式创设情境:“同学们,周敦颐所处的宋朝,从建国之初便内忧外患,真正为国分忧,为老百姓着想的人少之又少,作者找不到同道中人,确实有一种悲凉、愤慨、惋惜。面对这些他只能发出‘噫’的慨叹!隔着遥远的时空,我们分明听到了那声叹息:这叹息声中,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选择的避世;这叹息声中,是面对芸芸众生随波逐流失去自我的叹惜;这叹息声中,更是面对淤泥周敦颐像莲一般高洁独立地开放!”随着一步步的引导,一点一点地将气氛推向高潮,学生也就进入了莲的世界和周敦颐的世界。可见,以构建“大语文”的理念进行阅读教学,渗透情感教育,会让语文课更有温度,让语文学习更具魅力,让学生享受更有质感的阅读,这也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孜孜以求的理想。所以只有构建“大语文”的阅读框架,师生一同进入语文的情感世界,营造充满“情”的语文课堂,才能真正通过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质,从而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作者:余红波 单位:张掖市甘州区金安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