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6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
一、激发学生想象欲望,培养学生想象力
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性和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较强的文学水平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而想象是新思路产生的前提和基础,也成为探索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就要运用语文学科的特有优势,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想象欲望,带领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和想象,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想象能力。首先,教师要巧妙地设计导入环节,让学生针对某一个事物和话题感兴趣,为合理想象奠定基础。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欲望,教师可以创新课堂导入环节,如视频音频导入、故事导入、图片导入、描述导入等,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去展开联想,体会想象的乐趣。其次,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欲望之后,针对存在和展现的事物,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并在观察的过程中动脑思考,加以分析,分析之后结合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展开联想,大胆想象。而针对没有展现出来的事物,教师则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想象,通过顺势联想达到想象的效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培养他们的独创精神,从大胆质疑出发,在疑问中去探索和创新,并提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古人有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问是思考的前提和基础,有疑问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结果,当然也才会有不同的结果。新课程标准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和探索,针对产生的不同思想可以大胆地付诸到思考实践中来,是源源不断地解决问题的方式,更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要求教师要合理设计问题,并将问题融入一定的情境中来,以达到激发学生思考、探索的目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中提问一样得到学生不假思索的回答。在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尽量设计开放性,有探讨价值的问题,避免直接提出可以用肯定或否定进行回答的问题;②设计的问题要尽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并与新旧知识相联系,语文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设计问题时从生活出发,又回归生活,可以让学生学习与使用结合起来,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迸发出不同的思想;③提出问题之后,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和探索时间,并要让学生展现出自己的思考结果,针对新奇的想法,教师要予以保留,注重好引导,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引导中得到培养。
三、重视第二课堂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丰富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阵地,要丰富语文学科,课外活动必不可少。各式各样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学生有了更多选择学习的途径,使他们在活动中德、智、体都得到培养和提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不仅仅存在于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训练的作用,可以让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创新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例如,注重第二课堂训练中的普通话、规范字、阅读理解、课外阅读、演讲口才、辩论口才、话题讨论等,可以让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书写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质得到相应的提高,当学生运用这些能力去分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创新性思维和能力也就得到培养了。
作者:蔡方洪 单位:贵州省习水县东皇镇中学
(二)
一、立足文本提高教学效率,对课文文本进行创造性阅读教学。
语文教材是我们阅读教学的主要范本,其中的文章都是经过专家精选,经过科学考量,各单元选用多篇同主题、同体裁而风格各具的文本作为教学的范本,语文阅读教学在课程安排中也占用了大量的课时,怎样开展对课文文本的创造性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把教学效果最大化就是我们应当考虑的问题。例如在学习莫泊桑的《项链》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明白虚荣心的危害,过分虚荣必然要付出惨痛的代价,在这节课的阅读教学中,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做到设身处地地感受马蒂尔德内心的痛苦,并安排学生发挥想象写出马蒂尔德在丢失项链之后的懊恼愧疚,以及为了还债所经历的种种磨难痛苦。同时,还可以对比《我的叔叔于勒》一文,谈一谈虚荣心对人类情感的危害,以此教育学生,树立摒弃虚荣、真实做人、脚踏实地的生活态度。另外,为了让学生了解小说构思的妙处,还可以推荐莫泊桑、欧亨利、杰克·伦敦、契科夫等小说作家的优秀短篇给学生来读。
二、扩大语文阅读教学外延范围,营造开放式阅读课堂氛围。
长期以来,很多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课存在着放不开的问题,一直处于一种以传授基础知识为主,紧跟教参,唯知识、唯抽象理论的误区,教师把一篇文章咬碎嚼烂了来“喂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阅读的往往是支离破碎的,文本变得诘屈聱牙,深不可测,把文章的美感效应都分解没了。学生被枯燥的知识讲解围绕着,很难生发出对语文美感的体验,更谈不上对语文阅读的兴趣了。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中的阅读题而被动地接受学习,是不会从根本上学会阅读的。因此,扩大语文阅读教学外延范围,营造开放式阅读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教会学生去感受父爱的深沉与伟大,让学生谈谈自己与父亲的故事,进而唤醒学生对父爱的感恩与珍惜;在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时,让学生体悟苏轼“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所体现的作者的豁达胸襟,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坦荡,并学会坦然面对挫折,在困难面前保持一份豁达的心境等。著名语文教师程红兵说:“人文性,从感性的层次来讲,是对人的理解,对人的容忍,对人的接纳,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爱护和关怀;从理性的层面来讲,是对人终极价值的追寻,对人类命运的忧患。”文艺理论中也谈到“文学即人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创新能力,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教育,在课堂进行高尚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方面的高层次渗透,也是我们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培养学生的阅读创新能力。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我们的阅读教学现状是,教师依据应试模式,充满功利性地针对答题得高分的模式化教学,大大地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与新课标的精神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四、小结
具有创新精神的阅读教学,教师扮演的是“助手”的角色,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制定阅读计划,根据学生的阅读爱好和阅读需求,对初中阶段学生的阅读范围给予指导,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培养学生的阅读创新能力。“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的独特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都应得到尊重。不管学生理解对错,教师都应该通过探讨,通过具有科学的学术精神态度的认真交流,来帮助学生认真思考,对所阅读的内容做出正确评价。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鼓励他们创造性地阅读,比把他们生硬地推到为适应应试而设置的阅读套路中去所收到的教学效果更好。
作者:方丽 单位:安徽省池州市第十一中学
(三)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当前,初中生对语文的学习普遍缺乏兴趣,积极性不高。经过研究与调查发现,有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出现,这两方面原因分别是学生自身原因和外部原因。学生自身原因主要是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不好,没有一定的应有能力,容易滋长厌学情绪,甚至放弃语文学习。外部原因有很多,像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单一呆板;教材内容不能够有效吸引学生,课程缺乏时代和现实性;考试内容脱离平时的教学,学和不学的分数一样;语文学习的环境和氛围不浓厚;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方式就是课堂教学,其他的实践方式少之又少。教师注重分析典范文章,忽略了用正确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在讲解语文知识点时简单重复,缺乏新意,学生很难产生兴趣。
二、初中语文创新课堂策略
1.以设计导入点为创新前奏
在初中语文课堂当中,教师要注重精心构思课程的导入点,如果能设计出精妙的导入点,就能够很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开来,以此为创新课堂打下一个良好的学习前提。比如在讲解初中八年级语文《气候的威力》这一课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导入点:人们常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其实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变幻莫测的气候既会给人们带来好处和福音,也会给人们带来各种各样的灾难。自人类诞生以来,就是在对气候进行认识、使用并利用当中生存与发展的。那么,气候的威力有多大呢?南极的气候有多么恶劣?全球气候变化给南极气候带来哪些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气候的威力》这一课。通过这样的导入点来进行课堂学习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勾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活跃思维,愉快地学习新知识。
2.以营造愉快氛围为创新条件
教师在语文课堂当中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积极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把学生以往唯书唯上和迷信教师的思想转变到独立钻研、探新求异并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轨道中来,以此来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富有创造的动机与热情。比如,在初中八年级语文《爱莲说》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学生营造一个愉快的氛围,让学生自由发表对本篇文章的看法,有的学生欣赏“淤泥”,认为荷花只有在淤泥的养料下才会“出淤泥而不染”,更加令人称赞的是,淤泥不声不响,对自己的功劳从不炫耀,则背上了千百年来肮脏的恶名,这种精神多么可贵!也有的学生开始对作者追求的富贵风气进行讨论,认为:富贵没有什么不好,难道还要追求贫穷吗?这些讨论尽管有些以今律古,但是学生的这些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教师要加以鼓励。通过这样的手段,不仅强化了学生的创造意识,消除了学生创新的心理障碍,而且还有效发展并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
3.以嫁接迁移课本知识为创新升华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在初中语文课堂当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在学习当中能够举一反三和学以
致用,要让学生把课内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懂并学会知识,也才能真正实现创新。比如在讲到初中八年级语文《日本平家蟹》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出这样一道题:从课文当中“人类几千年来对动物的存亡一直在进行着精心抉择”,来举出生活当中由人工选择而繁盛起来的动物和植物的实例。又如,在记叙文写作教学当中,教师可以运用嫁接迁移法来引导学生进行联想与想象,可以在黑板上写上以下几种关系:爸爸——《我的爸爸》(家庭生活)、李老师——《恩师难忘》《我忘不了他》(学校生活)、清洁工——《我最尊敬的一个人》(社会生活)、亲情——《母爱》(家庭生活)、《收获》成功——《记一次拔河比赛》、《第一次炒菜》(家庭、学校生活)、人生的体会——《走进敬老院》(社会生活)。初中学生一般都训练过写父母和写老师的题材,而很少写《我忘不了他》这样的题材,根据嫁接思想,学生就可以在审题当中化难为易。于是,《我忘不了他》也就和《我的爸爸》嫁接起来。而《收获》这一题目内容可以和生活当中的亲情、友情、成功以及人生的体验和感悟等嫁接起来,这样就可以把抽象的命题给形象化了,《收获》也和《母爱》《第一次炒菜》以及《走进敬老院》完成了思维上的嫁接迁移。
4.以巧设板书为创新终乐章
教学是一项艺术,而艺术要创造出美的境界并给人美的体验、美的熏陶。板书是一个艺术整体,是教师依照教学需求把教学的主要内容浓缩为有逻辑联系的并与学生认知特点相符合的图文结构,是教师备课的艺术结晶,是提高学生智力以及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工具。教师在板书设计当中运用一些创新图标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初中八年级语文《山坡羊·潼关怀古》这一课当中运用板书设计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三、结语
在初中语文当中实施创新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学习、想要学习以及乐于学习,并能充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实施科学、灵活和多变的教学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让他们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要信任所有学生的能力,适当与及时的传授给他们一些创新方式,让学生感受新知识的魅力,从而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从多个方向进行创新,唯有如此,才算真正实现初中语文的创新课堂。
作者:王铁军 单位:辽宁省本溪市二十一中学
(四)
一、创新观念,树立“学生本位”的教学观念
长期以来,应试大背景下的语文课程已经逐渐磨灭了其应有的人文科学特征。教师面对一篇文学文本,一开始就对其进行肢解分析,包括时代背景、作者生平、文章结构、主旨、写作手法等;学生对课文的认知也逐渐失去了探究,只剩下记忆。久而久之,学生思维也受到桎梏。因此创新语文教学应当首先转变思路,将“重教轻学”转变为“教学并重”。传统思维下,教师重视的是知识的传授;创新思维下,教师应当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独立个性和创造思维作为教学宗旨。语文作为人文科学之首,教师必须打破现有的被动教学模式,积极树立“学生本位”的现代教育观念,重视学生创新潜力的挖掘。只有教学思想得到了革新,才能真正搞活课堂,促进语文教学的良性发展。
二、鼓励质疑,重视学生个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培养人塑造人应当是语文教学的精髓所在,因为,语文学科毕竟具有鲜明的人文性。课堂上,教师应当运用多种方法,围绕学生社会性和人文性的养成,塑造富有个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人。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是建立在主体思想自由基础上的,因此塑造学生个性正是保证其始终处于一个不受既定思想束缚的思想环境中,确保学生能够无所顾忌地张开思想的翅膀,为其创造性思维提供前提保障。培养学生个性,教师一定要充分鼓励学生质疑。学生主动提问题是其自主学习的开端。课堂上,教师应当“让位”于学生,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在课堂上积极设计小组讨论、答疑释难、情景模拟等环节,鼓励学生手脑口耳齐开动。真正在课堂上实现学生本位,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思学互通,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探索是创新思维的开端。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当正确认识师生互动,思学互通的重要性。课堂中,教师应当将教学方向对准学生而非知识。首先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和每位学生的具体特点,协调不同性格、能力和成绩之间的差异,积极营造所有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将原来一股脑地知识传授转变为有选择性的知识提点,激发学生开动脑筋,主动去想去说去表现。同时,学生的不同意见同样可以作为另一个知识点探索的起源,要求其他学生来评价。这样有助于形成一个辩论的氛围,从而增加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敢想敢说敢为的自信。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来源的浓厚的兴趣、良好的人文环境以及主体的参与体验。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拓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时,应当注重采用多种方式,始终围绕学生能力的提升。如暗示法,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譬如,在学习《背影》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背影”为主题写一篇作文。学生可以通过将这篇文章的感悟映射到自身的行为上,除了教学的深入外,也达到了品德教育的目的。还有简化法,将课堂上抽象的知识和概念进行丰富,以现实中的现象以及个人感受展现出来。如情景创设,要求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对其进行创作。情景创设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同时,更能准确的理解与掌握课文,最终将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理解深透。课堂教学中情景创设有利于强化学生对文本大意的熟悉与认识,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最终能有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寡人之于国也》的过程中,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注意问题设置的联系性。文章以“梁惠王说:‘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为开头,笔者可以围绕梁惠王的自白,来设计几个相互联系的问题,像“梁惠王觉得自己对国家政务非常尽心尽力了,那么他具体的作法有哪些?”“梁惠王施行这些政策的结果如何?”通过用这样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促使学生开展深入思考。
此外,近年来多媒体已经逐渐成为了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教师可适当选取一些经典文章,利用图片、视频等进行拓展或深入,增强学生的情感感受,也容易提升其兴趣。譬如《背影》,教师可在课堂上将父子亲情的图片或者视频展示出来,这样学生便能更好地理解文章意思,一定程度上还有助于个人情感的升华,对于初中学生来讲定会终生受益。
四、小结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力明显不足,已经逐渐影响到了语文教学的效果。初中语文教师必须积极重视教学创新的重要性,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措施,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
作者:石惠玲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
(五)
一、教学思想观念的创新
思想观念是行动的航标,要想改变行为方式,首先要在思想观念上做出改变。创新教学,首先要创新的就是教学思想观念。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中,教师往往唯成绩至上,一切向分数看齐,重视对学生知识的灌输与传授,教学方式僵化,长期下去,学生往往成了学习的机器,只是僵化地掌握了知识,只会生搬硬套,死记硬背,丧失了学习过程中应有的主动与活力。因此,我们急需转变这种落后的教学思想观念,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转变自身的角色,深刻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将课堂还给学生。在教学中,不仅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同时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发挥出教育应有的价值。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初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各方面的发展都不成熟,对事对物的看法往往新奇大胆,不拘泥于以往的观念。对此,教师应有意识地保护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表达自身的观点,开启学生思想的闸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的创新
所谓教学内容的创新主要是指教学素材的创新,能够旁征博引,灵活运用古今中外的各种素材,为教学添砖加瓦,增添色彩。正如初中语文新课标所提出的那样,基础教育课程应该全力追求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和社会的发展。语文教学的真正外延应该是广阔的社会生活,个人经历、时事热点、名人逸事、中外名著等,这些知识都可以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素材,为我们所用。语文教师应该拥有一双发现素材的慧眼,积极利用和开发各种教学资源,不能仅仅依靠一本语文教材,照本宣科地进行教学,而应积极开发教学素材,让所有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且能与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的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都为我们的课堂服务,真正实现“大语文”的理念,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让语文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
三、教学方式的创新
创新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学方式的创新。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绝对的主导,相当于舞台上的演员,而学生就相当于观众,只能被动地“欣赏”教师的表演,无法亲身参与。学习完全成为了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的过程,教学方式是日渐僵化的“一言堂”的模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学习热情得不到激发,教学逐渐陷入了死气沉沉的境地。针对这种情况,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学生发展观,要求教师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角度出发,来确定教学的方向和目标。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又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沮丧与喜悦,从而培养学习的自觉性。这一切的实现都需要教学方式的创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的创新主要表现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1.创设情境,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语文课文通常会创造出一种情境,学生只有融入到这个情境中去,才能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课文所表达的思想。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引发学生的共鸣,活跃课堂的气氛,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以朱自清的《背影》一文的学习为例,众所周知,这是是一篇以简单自然的语言描绘感人至深的父爱的名篇,要学习这篇文章,教师首先就要激发学生对父亲的爱,从而引发学生的共鸣。这时,就可以播放一首《父亲》,创设温馨感人的情境,然后再让学生回忆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一件感人的事情,分享给老师和同学,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父母的感情,加深学生的体悟,从而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2.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参与度
合作学习是一种新颖有效的学习方式,主要指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或团队,再为小组或团队布置一个共同的学习任务,然后由团队成员共同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分工协作,进行团队协作学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沟通交流能力,同时,有利于促进团队成员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提高学习效率。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实行合作学习时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首先,教师要做好有效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少走弯路;其次,教师要注重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分享工作经验,避免精力的浪费。在实际教学中,合作学习通常以讨论的形式展开,通过这种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获得不一样的学习体验。
3.个性化教学,改善教学效果
教师进行创新教学,就必须有个性化的教学思路,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换言之,在教学过程中有自己独创的想法,别出心裁地进行教学。首先,要摆脱教科书的束缚,灵活运用教学资源。例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就可以以“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为切入点,让学生练习写作,提升写作能力。再如,在《荔枝蜜》一课的导入环节中,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设施播放有关蜜蜂与蜂蜜的图片、视频等,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对蜜蜂的认识,再自然而然地引入课文内容,有效调动课堂氛围。其次,要把握好教学的基调。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基调是庄严肃穆,《天净沙·秋思》的基调是萧瑟悲凉,《背影》的基调是平实动人等等。
四、小结
总之,创新,是初中语文课堂的源头活水,是教学保持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发挥语文教学价值的必然选择,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应为之努力的方向,是未来教学的发展趋势。创新教学,并不只是简单的一句话,而是需要反复尝试与实践,积累丰富的经验教训,从而不断完善与改进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的践行,路漫漫其修远,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上下而求索。
作者:魏桂芳 单位:江苏省邳州市八路中
(六)
一、把提引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导控出发点
教育界一直流行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一个人,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起来才会真正投入;如果干的是不感兴趣的事情,则很难真正用心。教学中也是一样,学生对于有兴趣的内容,学习热情就会高,劲头就会足。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导控中,一定要注意提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相关内容。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中,有教师这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片断1:切入主题。师:同学们,你们从课文题目中看到了哪些信息?(解析:这是一种“直奔中心”的教学法,一下子抓住了课文的主题和重难点。)片断2:引导感悟。师:作者笔下的百草园有哪些乐趣?生1:颜色美,有碧绿,有紫红。生2:有声音的美,如鸣蝉的长吟,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简直就是自然交响乐。生3:有好看的东西,如肥胖的黄蜂,缠绕的木莲。生4:有美好的味道,如又酸又甜的覆盆子。师:这里还充满了神秘,你们听听……生:对,我们听到了美女蛇故事,听到了丰富的民间传说……师:百草园中可以找到很多乐子,比如……生:是的,这里有不一样的雪,有特别的鸟,可以捕鸟,充满乐趣。片断3:理解先生。师:鲁迅先生笔下的私塾教师不用清规戒律,而强调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想向我们传达什么信息呢?生:在那样的时代,这样的私塾教师很难得,比较开明,值得敬仰,不是迂腐的老学究。
以上案例中,教师对文本把握较透,驾轻就熟,深入浅出,整个课堂掌控得较好,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文本,而且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取向,通过“找乐趣”的办法,让学生一步步走向文本意义的深处。这样的做法,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认知水平现状,尊重了学生的人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联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所以整堂课就导控得非常自如。
二、课堂导控要注意引导学生思维
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思维实际上是一种集体思维,这种集体思维往往是通过提问、启发、引导、示范等活动来组织完成的。不过,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总是引导学生进行高度一致的集体思维,而应当让他们的思维有差异,有相互碰撞,并且思维的节奏快慢有度,张弛有度。比如某教师执教的《小石潭记》教学片断,在引导学生思维上就值得借鉴。片断1:扣题。师:课文中,哪里体现了小石潭的“小”?生1:底部就那么一块小石头,自然是小了。生2:“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椒尔远逝,往来翁忽”,光影活动范围小,可见石潭之小。生3:鱼少,养不了几条鱼,说明潭小。生4:我倒是觉得,鱼少并不表示潭就小。文中说鱼儿“历历可数”,说明潭浅,也就说明潭小,因为浅而小,所以才清,所以才有“历历可数”。师:那么,为啥潭水这么清啊?接下来看看“石”,文中如何讲石的?生1:全石以为底。生2:这不是泥潭,是石潭,当然水就清了。生3:鱼儿受惊没有地方可躲,说明潭小。(这个片断的活动可见,教师在引导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由思维,相互间思维发生碰撞,实现对文本的交汇理解。)片断2:赏读。师:现在具体看看哪些句子写“石”?生1:“卷石底以出”,这个句子说明了潭为石潭。生2:“如鸣佩环”表明潭水声音清亮有序,富有音乐感,说明了石潭的特殊性。生3:“凄神寒骨”不仅指石头冰凉,也体现了作者内心的伤愁与凄凉。师:文中哪些句子写“水”?生:“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这一句采用比喻的手法,把小溪的形状描绘得生动形象。师:文中还有“对比”和“烘托”的手法,大家找找看。生1:以鱼少而“历历可数”烘托水之清。生2:以美丽的水声烘托环境之静,暗示美潭无人赏识,进而感伤作者自身身世。师:无人赏识之潭,正如作者个人的身世。这又说明作者想暗示什么?生:作者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对自身际遇的不满。在以上这个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一步步紧扣课文展开思维,并形成思维碰撞,整个过程显得很有序,教学目标恰在这种有序的集体思维过程中得以实现。
三、以巧妙的板书提示整堂课的结构
板书也是课堂导控的重要手段。板书要力图成为一堂课的“思维导图”,要让学生通过板书轻松把握整堂课的内容。一堂课结束时,学生看着板书,可以回忆出整堂课的重点难点和教学环节。为使板书规范有序,一般而言,正式板书居黑板中央,辅助板书居黑板两侧。主板书中,要注意逻辑结构清晰,主次分明,层次清楚,字体规范而美观。总体而言,板书要让学生看得清,想得明,还要看得美,看得舒服。这样的板书,对课堂的导控才能真正发挥辅助作用。当然,现如今,很多学校教室都有了多媒体,很多教师都喜欢直接用屏幕展示要板书的内容,而不再用黑板来板书。即便用多媒体,也建议在最后呈现整堂课的教学环节和知识结构图,让学生对课堂内容一目了然。
总之,初中语文课堂导控是教师有效控制课堂,使课堂持续有效地发挥正效应的一种行为过程,整个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引导和板书都是重要的导探策略,要注意引导学生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思维和学习。
作者:张元甲 单位:贵州省习水县习酒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