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3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3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3篇

第一篇

一、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引导

教学实践中,笔者始终坚持切合实际、运用实例,精心设计活动,力求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方法,在阅读实践中通过主观努力解决问题。例如,教学《故乡》一文时,笔者紧紧扣住中年闰土称“迅哥儿”为“老爷”这一点,帮助学生体会人物心理,分析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的巨大变化,让学生在阅读品味中理解作者笔下的闰土和“迅哥儿”,并设计了一个完整的阅读感悟和语感培养的过程。当然,学生想要真正读懂上面这段文字的内涵并不容易。仅就闰土而言,他的变化,特别是对自己身份认识的变化(少年闰土是没有什么身份概念的),就有许多值得我们深入揣摩、细细咀嚼之处。为此,笔者要求学生多品读、多比较、多揣摩,特别注重引导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揣摩文字背后的内容,如中年闰土见到中年“迅哥儿”时的复杂心情,为什么闰土的表现大大出乎“迅哥儿”的意料等。最终,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深度超出了笔者的预期。从这类作品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地感到,阅读教学中,教师科学的方法引导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和提升极为重要。因此,我们要努力提升自身的阅读素养,不断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

二、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阅读是一项熟能生巧,同时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语感,进而提升他们的阅读素养,仅仅带着学生阅读课本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科学地帮助学生提升阅读量,增加阅读体验,逐步优化语感,最终形成良好的阅读素养。一般而言,学生阅读量的提升应该包括课内内容的反复阅读和课外阅读面的拓展两个方面。作为教师,我们要能对课内外阅读内容进行有效的遴选、整合,形成课内外阅读内容的互动。例如,笔者在教学《为你打开一扇门》这篇课文时,就用了整整一节课时间,结合文中特别有意义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阅读引导,从这扇门之于他们的人生意义,到文本中的内容为我们提供的阅读方向指引,再到开列一张包括四种文学体裁的阅读书目,同时给予一些规律性的阅读指导,让学生产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从实践情况看,这样的设计安排对促进学生阅读量的增加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切地体会到,有了课内课外的结合阅读,再加上不同形式的反复阅读,自然就会有阅读量的提升;而用心整合课内课外的内容,形成阅读思维的聚焦或发散,自然就会有阅读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内内容,也要善于引导他们将阅读视野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并将课内阅读能力提升的途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实践中,从而获得量和质同步提升的效果。当然,我们在充分认识阅读量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意义的同时,也要帮助学生科学地精选课外读物,指导他们进行课外阅读,并及时检查他们的课外阅读情况,甚至可以开设专门的阅读指导课。这些,都是有效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好方法。

三、结语

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而语感的形成和发展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阅读实践得以实现。因为,阅读能力的提升必须经过反复的阅读实践,而当这种能力达到很高的境界时,就会质变为我们通常所说的“素养”。总之,只有切实重视学生阅读实践的阅读课,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课;也只有真正的阅读课,才能让我们的学生获得阅读语感,提升语文素养。

作者:赵怀巧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文通中学

第二篇

一、阅读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

1.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阅读教学的前提是尽量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现在多媒体教学,网上教学日趋普及,教师完全可以使用好教师配备的多媒体进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在许多的电视节目,如:《头脑风暴》《最强大脑》的节目受到孩子们的喜欢,关键就是其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趣味性。让这个教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满足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需求,授课的内容能够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产生共鸣,才能产生兴趣,才能会有去认知的内驱力。只要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便能获得较好的语文阅读教学成效。除此之外,中学教师可以经常组织一些有趣的、精彩的游戏活动,比如成语解释大赛、我爱记古诗等受学生喜爱和欢迎的游戏,例如,让学生背诵一些经典的诗词,如“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能够吸引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的目光。与此同时,教师要清楚地知道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现在所处的不同的学习程度,给予合适的阅读教学,争取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对于学习步伐不一致的学生给出适合他们的学习任务,而对于文本的知识也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去授课,让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使得他们的阅读技能得到较好的提升,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成就和喜悦。

2.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活动

在学习阅读的开始时期,教师要指导学生展开阅读活动,去实现自己阅读技能的提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当前的这个学习阶段,阅读是一个人体会这个世界的基本方式,也是取得有效知识的重要手段。从阅读的程序考虑而言,阅读的简单过程就是先认识,然后再把握,最后是获得。我们都知道,认识是阅读的前提,逐步走向获得知识的道路。例如,五柳先生陶渊明就在他的书中说出了阅读的内涵:“好读书,不求甚解。”说的就是在阅读文本的时候先要飞快地读一遍,了解关键的内容即可,而且阅读文本的时候要细心,才能够从中有所得。简单而言,对于一篇文本要通读全文,了解文本的大致意思,再细心地品读,研究其中一些有趣的句子,然后仔细探讨,最后把握全文。如果不关注整体性的阅读,那么就不能够很好地了解文本的内涵与作者先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此同时,设计学生的阅读计划,能够在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不错的阅读环境,而且学生互相沟通自己对于阅读的看法,与别人讨论阅读成果,也能够激发其他学生的阅读热情,阅读计划与其操作还给学生读书意识的培养带来积极影响,形成高效的阅读习惯,可以获得比较好的读书成效。

二、结语

阅读是一种思想意识上的交流,从根本上而言,它是读者与文章之间联系的桥梁。在现实中,阅读是处在一个很大的环境里,也是语文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要增强中学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作者:罗玉明 单位:重庆市江津田家炳中学

第三篇

1如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都是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到心理咨询教师那里寻求心理帮助。而心理健康渗透教育则不同,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有意识地通过挖掘课程内的心理健康资源对学生进行的渗透教育。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积极、有意识地利用或挖掘初中语文课文中蕴含的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对学生积极、健康情感的养成,自我人格的健全,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等各方面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感染,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从而提高语文阅读的教学效果。

1.1在感性朗读中进行渗透

朗读是一种再现语言表情达意的艺术。斯米尔诺夫曾说过,朗读占着我们工作生活的大部分。学生朗读得越好,就能懂得越好并能受到感染。在朗读过程中,学生一遍遍有感情地读,便是在与课文及其作者进行一次次的对话,这样他们才有可能慢慢地深入作品所构建的世界,与课文内容发生精神撞击,彼此达到交融、共鸣,从而使学生向真、向善、向美,完善自己的心理品质、人格魅力,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以便提高阅读课堂的有效性。

1.2在教学李白《将进酒》时

笔者这么指导学生的朗读:第一,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挑出朗读好的学生范读,其它学生边听边找出表现李白狂放的诗句,体会如何处理。第二,教师范读,再具体作指导。如开头句要读得从容、亲切。前两联说人生,境界非常阔大,要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第三,学生体验朗读。第四,再次齐读课文,要读出诗人的狂放不羁,读出诗人的豪放飘逸。学生在指导后,越读越起劲。尤其是诗歌的首联“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连平时较内向的同学也能读得像模像样。问他有什么感受,他说:“这两句诗让我们感受到黄河水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气势,和诗人对光阴似箭,是非成败的感叹,尤其是诗句所体现出来的这种壮丽、奔放,更让我们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优美的文学作品往往也是作者心灵情感的再现,学生能体会到这点,说明他的内心已经与李白的乐观、豪放达成共识了。

2结语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这种感性朗读最能体现出语言文字强烈而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够和风细雨式地感染学生的审美情趣,激起学生对美的追求,从而对朗读产生兴趣,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作者:张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