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以陋室铭为例谈初中语文课堂高效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以陋室铭为例谈初中语文课堂高效性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以陋室铭为例谈初中语文课堂高效性

【摘要】如何对本文进行教学,以显现出初中语文课堂的高效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以《陋室铭为例,从以诵读巩固基础、以提问促进学习、以假想带动思考、以激趣生发联想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以促进初中语文课堂高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高效性

唐朝文人刘禹锡所创作的《陋室铭》,虽然篇幅短小,可是在文字上却极尽优美之能事,是一篇意蕴深刻的美文。它充分表达了作者那种穷则独善其身的情怀和人格,借助诸葛庐、子云亭的意象,说明作者是属于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人雅士,其结构之巧、结构背后品格之高,都令读者叹为观止。在以“高效”为目标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到学生对本文基础掌握、问题提出能力、思维拓展延伸等问题,只有这三个问题得到顺利解决,课堂的高效性目标才有可能得到实现。

一、以诵读巩固基础

对于古典散文或者古诗词的学习来说,诵读是有效的方式,特别是在基础巩固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觑。教学《陋室铭》一文时,沿用诵读方法,是比较合适的做法。宋学大家朱熹在其所著《近思录》中曾经说过:观书大抵先要熟读,熟读之后,其言皆如出于我口,其思皆若出于我心,后可有所成就尔。这是非常有见地的观点,主要原因在于:古文具有语言简洁的特点,而同时它的内涵又非常丰富,惟有多读,才能让读者在简洁的语言中发现无尽的妙处。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向诵读的境界,利用诵读的方式,体味到文本的内涵和精髓,体会到良好的语感。以《陋室铭》为例,在教学本文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诵读方法,并要求有选择性地运用。一是以注释为参考,发现并处理陌生的字、词,大体理解文本的意思,且以低声的形式诵读文本。二是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呈现去除标点符号的简体字版《陋室铭》,使大家完成集体诵读。三是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呈现繁体字版《陋室铭》,使大家完成集体诵读。四是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呈现出现字句空缺的文本,让大家根据头脑中的回忆完成半背诵式的朗读。而之所以采取多种手段带领大家诵读课文,其目的无非是要将诵读对于基础巩固的作用发挥到极致,首先是可以使学生明晰字,其次是使学生增强对诵读的兴趣,再次是使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产生对文本的感情,最后是引导学生形成文言文思维习惯。实践结果显示:利用上面提到的多种不同模式学习以后,学生的文本基础的确会得到巩固,而文言文语感也无形中得到加强。

二、以提问促进学习

朱熹曾经写诗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此诗可用来比喻学习的境界,只有思维中形成学习的动力,知识才会源源不断地进入到头脑之中,而促成思维动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问题生成。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来说,问题生成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教师给出的问题,其二是教师指导学生自主生成问题。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文本主体内容,巧妙地给学生安排课堂提问,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的学习,这是十分有必要的工作。比如在教学《陋室铭》这篇古文的第二环节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提供下述一些问题,以供大家参考。问题一:陋室处在一种什么样的环境?问题二:作者刘禹锡平时的社会生活交往情况是怎么样的?问题三:“名”“灵”“鸿儒”“白丁”等是什么意思?问题四:“绿”字、“乱”字等,在古汉语中和现代汉语中的用法有什么不同吗?问题五:“何陋之有”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它的句法有什么特别之处?上面所给出的问题,和学生的思维特点相吻合,会让学生迅速进入到思考的状态,不但能够处理好重点字词的化解需要,而且还保证了课堂的活跃性,带动大家进入到积极的氛围中去,达到由思考而得到答案的理想化状态。其次,在教学时,教师给出问题,由学生来回答,可以视为问题引导方法的初级阶段,而若想让问题发挥更大的引导作用,教师应当力争让问题来源于学生,即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激发起大家的多向质疑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营造质疑问难的环境。在教学《陋室铭》一文时,在第三环节,教师便可采取此种做法,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自由思考时间,让他们有机会提出问题。问题一:什么是“铭”?问题二:“铭”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问题三:用什么样的感情基调诵读本文更恰当?问题四:文章开头说的“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问题五:文章最后说“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又是用了哪种修辞格,它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问题六:文章表面上是写陋室,可实际上肯定是要表达自身情怀的,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情怀呢?最集中体现在文中哪句话上?问题七:我们能从此文中领会到什么精神?学生每提出一个问题,教师就可以把该问题列举出来,并附上提出问题学生的名字。对于这些问题,大家可以共同讨论,如果依然回答不出,则由教师进行指导,并给出最终的答案。

三、以假想带动思考

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时候故意“曲解”文意,用的就是出奇制胜的假想方法,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站在独特的角度为学生思维发展提供一个有利起点,保证学生的想法不被僵化在固定的轨道之上。比如在教授《陋室铭》一文时,教师可以进行下面的翻译:“山并不在于它有多高,有仙人给它命名就可以,水并不在于它有多深,有蛟龙显示灵验就可以。虽然是一间简陋的屋子,因为作者品德的芳香,就不再简陋了……”这样漏洞百出的翻译方式,自然会引起学生注意,大家会主动“帮助”教师找错,且思考错误出现的原因,并最终给出正确的答案。用这样的方法,学生的思维范围将变得更宽,同时对于重点内容的记忆也会变得更深刻。四、以激趣生发联想课堂的结尾和开头的功能同样重要,亦同样需要强调高效性的问题。只有各个阶段均能实现高效性,课堂才能算做整体成功。为此,教师在课堂后期可以采取迁移教学方法,亦即用已经接触过的知识和全新的情境相结合的做法,给学生以必要的启示,也就是以激趣生发联想。比如教学《陋室铭》一文以后,教师便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在本文中,作者所提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观点,与我们平时常说的哪些俗语有相似之处?这个观点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示和帮助?像类似这样的迁移,能够使学生产生在教材中思考、在教材外拓展的作用。除了提问促联想的方法以外,课后讨论也非常有效,且易于形成直接激趣的教学效果,教师根据文中的某个知识点,如苔痕上阶绿的意境、往来无白丁的志趣等,引导学生运用小组模式展开讨论,从而生发出高于文本本来意思的思维,也可以说是高效课堂的形成途径。总而言之,一次真正优秀的、成功的课堂,是需要做到动和静相得益彰、问与答施予得当的,而且在节奏的快慢、疏密、张弛方面,也能让学习者有舒泰之感,并仿佛置身于充满哲学理趣的境界之中。可以说,只有达到这样的状态,初中语文课堂才能真正称得上是高效的。对于教师来讲,初中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像是一座高山,它看起来遥不可攀,可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就一定会使语文课堂这座高山成为脚下平坦的路。

作者:胡丽燕 单位:博白县双凤镇初级中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