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初中英语教科书中文化失衡现象比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和实施的不断深入,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目标中,对中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和跨文化交际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推动了初中英语教科书文化功能的显现。初中英语教科书也在随着政策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初中英语教科书中涉及内容广泛,尤其是在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领域,比如比较中西文化差异、介绍城乡文化等,在多个方面寻求创新和平衡,从而满足不同群体对于文化的不同需要。
[关键词]英语教科书;文化失衡;比较研究
自2001年实施基础教育新课标改革以来,我国初中英语教学在方式方法等方面较之前相比都发生了转变。教学模式的改变尤为显著,过去授课以讲授语言知识为主,现在授课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语言表达、逻辑思考、人际交往等,杜绝哑巴英语。通过对初中英语教科书文化失衡现象的比较研究,我们找出了问题所在,研究出了解决方法,促进学生英语能力进一步提升。
1课程文化的涵义
如果把课程看作为教师传授知识的一种途径,那么它体现的属性就是他律的、外在的、共性的;课程如果是作为文化来说,那么它体现的属性就是自律和内在的,并且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这也就是指课程文化。课程文化是一种主体性文化,这种文化是在人们不断探究过程中产生的。任何一种文化都来自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课程文化同样如此,它来源于社会又高于社会,它是社会发展的风向标,对于社会发展起导向作用。教育性是课程文化的本质属性。换句话说,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是课程文化的基础。只有通过教育学原理,课程文化才能获得价值和意义。如何理解课程文化的教育性品质?首先我们可以从课程文化的内在性品质理解,即“课程文化的本体性、自主性品质”。课程文化的形态由内在性品质主导,是对社会文化的反映和选择。其次我们可以从超越性品质来理解课程文化,即“课程文化的先行性、先导性、理想性品质”。超越性品质表明,它不只是代表社会主流文化,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群体对文化的不同需求,是社会向前发展的助推剂。最后一个方面是课程文化的建构性,形成课程文化的建构性的基础是对已有社会文化的批判与反思。它是不违背历史和现实的,在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适应时代的发展,这种文化具有相对来说较为“自由”的文化,它具有批判性、解放性、生成性。因此,课程文化的存在不能脱离社会这个大环境。因为课程文化的基础是社会,它的发展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变化推动课程文化的变化。其次,课程文化解放的途径是对社会的批判,从而建构生成一种新的文化。
我们以教科书中所表现的不同文化群体的文化为标准,对初中英语教科书中文化失衡现象的原因做出如下分析:
2.1中西文化失衡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熟知初中英语教科书内容,笔者将各种文化信息做了调查统计,发现初中英语教科书(JEFC)对文化内容有所增加,含量较之前相比有了很大提高。其中,JEFC版中涉及到文化内容的单元占总数的60.8%,新人教版(GFI)教科书中几乎每一个单元都涉及到文化内容,由数据分析可得,GFI版较JEFC版而言,增加了中西方文化的教学内容。对西方文化内容的增加更为突出,增长了近26个百分比,母语文化的比例相比之下显得略小,在展示西方文化的同时不忘向学生介绍我国文化,从点滴中进行渗透。这样的内容编写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教材的语篇题材也更加贴近我国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兴趣爱好和心理特征。
2.2城乡文化失衡
由统计数据可以发现,初中英语教科书文化内容涉及城市和农村的部分,差距较大,二者所占课本内容的比例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现象,并且差距在逐步拉大。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归结于两点:第一,初中英语教科书中,城市文化内容介绍过多,占据了农村文化的篇幅。第二,现在主流城市文化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农村生活逐渐趋向于边缘化,GFI版城乡差距与JEFC版相比来说,差距较大,没有真实反映出农村现状和农村孩子的生活。2012年新版教科书对此作出了相应调整,尽最大努力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还原真实生活,比如在七年级下册中就有中学生到乡间旅行的课程内容。
2.3民族文化失衡
通过对教科书内容的统计发现,关于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在教科书中展现过少,内容有所欠缺。即使增加了对于民族文化内容的介绍,但是内容较为零散,缺少整体的系统的民族文化专题,因此,需要加强民族文化内容的教科书内容设置。
3探求初中英语教科书中文化失衡的原因
3.1文化失衡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自90年代,哑巴英语现象十分严重,为扭转这一现象,我国开始培养交际能力较强的人才,将文化交流作为重点,我国的英语教育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能力学习代替了之前的知识学习。近年来,全球掀起一阵国家文化年的浪潮。在初中英语教科书中也有所展现,向学生全方位介绍西方文化。
3.2受当前社会文化因素影响
教科书的编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整个社会文化的影响。当城市文化成为社会文化主体时,教科书必然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英语教科书中人物对话场所的定位具有明显城市标记的地点,这些地点对农村孩子来说较为陌生。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对教科书内容提出建议,对内容做出调整,应该走进农村孩子的日常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实现教育上的相对公平。
3.3受英语课程标准变化的影响
通过研究发现,我国英语教学的开展立足于语言知识内容,随着课改的进行,英语教学目标较之前相比也有所不同。改革后的新课标不再只重视学生的语言能力,在有关学生的思维和文化方面的内容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尤其是在文化意识方面,新课标首次提出“了解英语国家中的个人隐私习俗”的观念。
4如何合理配置英语教科书中的文化内容
第一,在编写教科书的过程中,掌握好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的比重,不仅体现西方文化内容,也向学生渗透我国的文化,不能忽视我国文化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优越的语言学习环境。第二,为培养学生理解、尊重少数民族文化的意识,在初中英语教科书中体现世界各国文化的同时,更要展示我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可以在教科书中增设民族文化专题,形成系统化的教学,在民族文化专题中设置汉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使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形成自己的认识。第三,不同群体对文化有不同的需求,教科书内容要想满足不同需求,就需要做到兼顾城乡特色,不应偏向于一方面,缓解文化失衡现象,让学生对各个层面的文化都有所认识和了解。
5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初中英语教科书在内容设置上存在不足之处,但是也在改革中逐步走向内容的合理化,文化也在逐步趋向平衡。我们应该在不断改革中正确审视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努力改进,以社会和学生发展为重点,在展示文化的过程中,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展示,重视文化上的交流建设,引导学生增强文化意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程红兵.课程文化建设及其影响的实践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2]范兆雄.课程文化发展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王德如.课程文化自觉的基本途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0.
[4]王永杰.谈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背景知识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7(4).
作者:顾婷婷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小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