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产教融合下的艺术类专业英语教学路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产教融合下的艺术类专业英语教学路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产教融合下的艺术类专业英语教学路径

[摘要]文章结合“00后”青年学生的新需求、新习惯,以寻求“00后”青年学习规律为方向,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把学生培养成复合型、创新型社会需要的应用型综合人才,从而突出艺术类专业英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色。为此,应从课程设置、教学手段、考核方式上体现产教深度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同时,还应做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这两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产教融合;艺术类;英语教学路径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育指导委员会做出的对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精神,大学英语课程是“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其课程的目的就是“服务于学校的办学目标、院系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因此,教学应以专业英语方向为切入点,在产教融合视野下围绕“00后”青年学生的新需求、新习惯,以寻求“00后”青年学习规律为方向,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把学生培养成复合型、创新型社会需要的应用型综合人才[1],从而突出艺术类专业英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色。从艺术设计与动画学院的英语专业教学入手,研究艺术类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分析学生英语水平上的利与弊,将“产教融合”的思想切实落实到英语课堂上去,让英语课教学服务于艺术类专业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做到先以“英语+艺术”学习,然后再以“艺术+英语”的形式表现出来,以探索出更富有特色的适合艺术类专业的英语教学路径。

二、加强产教深度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大学英语课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而且这门课程是培养专业人才方案中的重要组成,同时也是公共基础课程教育体系中的主要组成。这项课程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和个人文化素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专业课程和英语课程的结合点设计人才培养方案[2],并积极改进英语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当代英语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并充分发挥英语课在艺术类专业教学体系中的作用,让大学英语课程服务艺术专业的教学,加强产教融合,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和实习实训平台,来提高学生的职场竞争力,让大学英语教学过程充分体现“英语+艺术”和“艺术+英语”。在以往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普遍出现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忽视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有机结合,也就是说,教师对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没有给予太多重视,学生平时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很重视,却忽视了可以将英语与自己所学的专业相结合起来,更不用说将这样的结合有效地转化为实践。因此,为了能顺利达到“产教融合”的教学目标,实践教学中的实习实训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实习实训活动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能为学生日后就业打好基础。那么在校生也可以通过学校提供的如美术馆、录音室、实验室等实践平台,教师组织的多样化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到实践环节中去,有效提高运用自身专业和语言的能力。此外,设计类专业还可以和企业进行针对性的合作,制定共同的教学目的,教学生与专业相符的英语课程,构建校外实习基地。在这过程中,学生通过参加实践活动可以把理论知识灵活地转变为专业技能,从而实现“产教融合”的最终目的。具体来说,应做好以下这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从课程设置上来体现“产教融合”的要求现代艺术与英语息息相关,艺术类学生为了及时了解国内外时尚的艺术资讯,掌握国际最前沿的艺术潮流和设计理念,紧跟时尚潮流,那么掌握设计类专业相关的专业英语术语及表达方式尤为重要,在设计艺术专业英语教学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和需求,也就是说在培养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应当把市场需求作为教学方向,开拓发展方向。所以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合理地设置艺术专业的英语课程,而且这一工作内容是进行“产教融合”培养人才的基本模式[2],同时也是以专业特色开展英语应用型课程教育的重要基础。在英语教学课程设置中除了一些英语本身的课程外,还可以根据艺术类专业的不同方向和不同特色,增添与本专业相关的一些符合时代需求的专业英语知识,如以四川传媒学院艺术设计与动画学院为例,学院就可适当开设与设计类相关的“美术通识英语”选修课程,这样的选修课程可以让学生了解美术通识词汇和与美术相关的通识文化,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又可以从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文化素养,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美术通识词汇的学习包括大部分美术类专业所需要的通用英语词汇的学习,这些词汇涉及艺术类别、艺术流派、工具技法、名家名作、艺术史论等,大部分的词汇为各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接触到的美术通用词汇,同时体现了课程的“工具性”特征。美术相关的通识文化则涉及与艺术相关度较高的历史文化内容的学习,体现了课程的“人文性”特点。这样的“人文性”宣扬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蕴含时代特色,可以让学生了解世界著名美术院校、美术馆、建筑物等的英文介绍、艺术名作赏析、中西方哲学思维与艺术创作等方面,这样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增加了与美术相关的通识文化知识,更加提升自身的艺术人文修养和学识。此外,还能有效地推进大学英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发展,让学生在了解掌握美术英语知识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同时,强化语言运用能力,而且这一过程可以加强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的融合,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提升国际竞争力。

(二)在教学上融入专业英语知识,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新时代”思想下的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注重“教”和“学”的联系,并将其有机融合,将“教”和“学”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发挥出来,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目的。针对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特点而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尝试把具有专业特色的知识融入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的综合练习和实践中,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使学生在课程内有针对性地对本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都得到了训练[3]。比如在教学生英语词汇方面,设计类专业的学生由于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对词汇的需求和兴趣点也各有不同。那么,上课的时候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与他们专业相关的英语词汇和术语,并在学生收集的过程中适当给予一些指导建议,比如可以向专业教师、相关词典、书籍杂志以及网络资源等求助。将英语知识与美术英语知识相结合,以增强学生在英语方面的认知能力。

(三)通过安排教学实践活动学习专业英语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不止是课堂教学,所以可以合理地利用课后实践活动来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还能调动学生参与英语教学课程的主动性,拓展学生的英语知识视野。此外,英语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来作相应的指导。比如,如今学生出国继续深造变得非常普遍,一般学生都会向国外的美术院校写信提出申请,所以在进行英语教学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实践教学,课堂上在对申请流程进行简单的介绍时,英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几个简历模板,之后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创建一份英文简历,同时还要结合艺术学校的相关网站来查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之后写信给学校。又比如,在描述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需要先构思一个图标设计比赛的场景,引导学生在网站上面寻找一个自己的喜爱的艺术图标,之后将作品假设为自己所创作的,并向评委介绍该作品的创作思路、创作意义等。同时,还需要把信件的格式、单词、句型以及专业术语都应用上,学生还可以在信件中增加自己所创作的插图或者有意义的设计。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整个创作过程都把需求动机当作起始点,学生通过亲自实践,可以把自己专业的知识、英语知识和发展需求相结合,从而实现了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

(四)通过考核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艺术类专业英语在考核方式上应该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应用型考试,同时还需要转变以往笔试成绩决定最终结果的形式,以“能力考核”为导向极大鼓舞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促进实际操作能力和笔头功夫的共同进步,让学生意识到培养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性[3]。在平时的课堂上,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明白英语不仅仅是一门语言更是具备工具的实用性,还可以结合设计类不同专业的不同特征,对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性质和课程性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并构建不相同且具特色的考核方式,同时注重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学生的能力可以作为考核结果的向导,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英语技能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比如,在对学生口语进行考核前,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看视频,之后在回答相关问题,或对相关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一过程不仅能对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作出检验,还能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作出考察。当然也可以让学生组队看视频后进行情景对话,或者抽签选择不同的职场情景进行现场演练,或者进行原声电影片段的配音等,这些都是在考核学生所学知识的同时,提高了他们用英语表达的随机应变能力。

三、激发艺术类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首先应从多个方面来激发艺术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为大部分艺术类学生的英语水平偏低,也就是说其英语词汇量小,而且语法知识不扎实,所以在听、读、写英语知识的过程中没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再加上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不合理,致使无法体会得到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和乐趣。作为英语教师应通过自身对专业英语的认识了解,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将英语与自身专业有机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地激发艺术类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当然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是对英语课堂教学补充,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兴趣,而且会构建良好的学习气氛,形成具有独特之处的英语学习模式。例如,艺术设计与动画学院的学生可以开展以中西方文化节日或与时事相结合,融入西方文化、聚会、艺术设计相关的主题设计活动,通过对主题活动的策划、设计、布置、推广等一系列的过程,学生在参与的过程能充分地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相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四、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在产教融合背景下,英语教师应顺应教学改革。首先,在课堂上要改变自身角色定位,摒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的“三中心”观念,要系统、科学、深入学习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对公共英语教学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辅导,让大学英语教学活动呈现出英语课程的基本规律,并且让英语教学活动体现出与艺术专业相融合的独特形式,最终实现教学一体化的目的[4]。其次,在进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对大学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积极投入实际操作的学习,让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了解社会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实际需求,如非语言类专业的性质、艺术专业中英语知识技能的应用,以此来提高个人的实际运用能力。所以,英语教师在具备相关英语知识的同时,还应当具备相关的知识技能。在进行备课工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英语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有效结合,实时了解掌握学生所学专业的发展背景和趋势,采用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新技术,还有相关的英语词汇和文章。当然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还应当加强学习研究社会岗位对英语能力的需求。在这一过程中,英语教师不仅可以有效合理地结合英语知识与专业知识,还能提高英语教学效果,以此来服务相关专业。此外,这一过程的学习还可以扩展教师的英语知识领域[4]。最后,需要学校制定派遣教师到企业实践操作的相关制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所学习的专业到不同的企业进行实践活动,如设计公司、电视台、报社等。当然,也可以把企业的生产一线作为课堂教学基地。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地把英语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相结合,呈现产教融合中英语教学的行业性、实用性和职业性,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各项素养。另外,教师在参加企业相关科研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才能巩固自身的专业知识。最后,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课程进修、信息化能力培训、行业企业实践项目等,建立英语教师培训体系,强化教师培训平台的建设,利用多途径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有效地建设“双师型”队伍。

参考文献:

[1]杨平.大数据时代产学合作、产教融合的英语人才培养模式[J].科技展望,2016(31):194.

[2]石转转.“产教融合”背景下的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6(2):12-15.

[3]肖莉.基于需求分析的美术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以湖北美术学院为例[J].外语教育研究,2016(10):30-36.

[4]姜燕.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J].纺织服装教育,2017(3):187-189.

作者:邱玲 单位:四川传媒学院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