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现代学徒制下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现代学徒制下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现代学徒制下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新形势下,出现了“招工难”和“就业难”的双重困境,现以商务英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主题,分析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和在高职院校实施的必要性,并从各方利益驱动机制、沟通协调机制、协同课程开发机制、质量保障机制、教师与师傅互补机制五个方面来探究提升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质量的内涵,保障国家人才培养的持续性,在内因上推动商务英语教学,为高职院校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商务英语

随着“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概念的相继提出,中国经济社会已经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对高质量人才的亟需促使我国的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型也一路小跑进入了关键期。高职教育理念最直接、最具体的呈现就是人才培养模式,我们要培养的是能够适应日益更新的未来工作世界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而这其实也是对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挑战。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正式提出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进校企联合招生培养,促进一体化育人。2016年,浙江省印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职业院校和企业的六个共同育人机制(共同招生招工、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与教材、共同组织教育教学、共同建设师资队伍、共同管理与考核评价)。[1]毋庸置疑,现代学徒制的推进有助于高职院校“后示范”时期发展瓶颈的突破。本文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探讨通过现代学徒制实现内涵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

1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起源于德国双元制的学徒制在20世纪90年代与学校职业教育有机结合形成了现代学徒制。它的有效实现形式和最基本的制度载体就是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联合传授,深度合作培养学生创新技术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2]目前,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实施产教融合的重要手段,也是现代学徒制的初级发展阶段。对商英专业学生而言,他们在前四学期主要学习相关英语专业知识,同时,初步掌握相应岗位知识和技能。英语理论应用和商务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会在第五或第六学期到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培训,相对独立参与实习岗位工作,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与传统学徒制不同的是,它不再是简单的师傅带徒弟,而是以校企深层次融合为基奠,以学校老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深入指导为支撑,满足企业和职业院校的相互需求,双方共赢,合作实施的职业教育制度。

2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2.1储备人力资源,无缝对接职业教育与工作岗位

现代社会正在经历着“招工难”和“就业难”的双重局面。经济全球化需要英语创新型人才,需要具有较强商务英语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但高职毕业生大部分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在实践应用中,其英语专业知识运用不能融会贯通,学习能力与动手能力也欠缺。企业招工难,学生就业难,学校招生难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恰能解决这一难题。它让“学校招生”和“企业招工”融为一体,招生即招工。学校根据企业工作岗位的需求,调整设置新的专业和学习内容,而职业教育与工作岗位的“距离”会随着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双重指导慢慢缩减至零。企业招工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2.2激发能动性,良性循环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

高职教育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要培养一线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但在学习风气上,高职院校和普通高等院校还是大相径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尤其是英语这种第二语言的习得。教师教学情绪直接受学生学习倦怠影响,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恶性循环,阻碍了双方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现代学徒制是我们积极探索的新教学模式,致力于实现高职教育的良性循环。教与学不再是两张皮,不再会出现“教师教得用不上,学生学得用不上”这样类似的现象。学生在“边做边学,边学边做”中实践,现实需求会迫使他们化被动为主动,从而激发兴趣。学生及时反馈问题给指导教师的现状也迫使教师积极深入一线,提升职业技术能力,促进教师整体专业发展。

3现代学徒制视角下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机制

现代学徒制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逐渐成为国家层面的教育战略。由于它来源于西方文化,制度环境的不同影响着其“落地生根”。高职院校在实施过程中要考虑到良性的运行机制一定要建立在中国独特的制度环境下,才能保证满足各方利益诉求。以商务英语为例,它属于传统的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有一定的落差,协同育人模式的有效性也因为有限的职业教育改革的方法和路径在校企合作上难以得到保障。我们要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

3.1构建相对完善的各方利益驱动机制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利益相关者主要指政府、高职院校和企业,三方都应该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获利方。但企业普遍对参与职业教育兴趣不高,动力不足。外贸企业不喜欢刚毕业没有经验的学生,更不用说还在校的商英专业学生,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对人才的储备作用,所以,要让他们赢,让他们觉得企业的利益能得到保障。我们坚持学校和企业的双赢,且企业赢大于学校赢。在现代学徒制运行过程中,企业积极性地提高完全可以用经济杠杆得以实现,专项经费可以补助给企业以降低学徒制的投入成本。学校也可以开展一些匹配企业需求的人力资源培训,从而让企业节约管理成本。通过签订相关的现代学徒制协议,企业的利益得到保障,同时提高了参与的热情度。高职院校想要提升学校声望只有靠人才培养质量地提升,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才是他们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终极目的。不能简单依赖设备硬件地投入,也不能依赖教师的软件资源。实践场地、实习教学资源的缺乏可以靠企业资源得以补充;专业设置、人才方案的调整也可以利用企业的市场信息和岗位标准得以实现。不同于传统的学徒制,现代学徒制下,政府不再是旁观者,它起着主导作用。对学校和企业而言,最好的保障就是政府的扶持和相应的政策导向。[3]明确学徒培养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保障学徒合法权益,这些都是通过法律法规来制定。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是政府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主要目的。一方面,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维持社会稳定;另一方面,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2构建相对完善的沟通协调机制

学校和企业双主体的现代学徒制需要一个平台来实现沟通协调。学校是公共机构,提供公共服务,而企业是私营机构,以盈利为核心,两种不同的组织属性要达成合作必须要有一个权威和规范的沟通平台。德国的双元制下有各类的委员会来提供指导、咨询、协调等工作,参与代表有政府、学校、工会和行业协会等不同的主体。尽管还是存在目标追求不同和沟通不愉快,但这种实体性的沟通平台极大地缓和了机制运行过程中潜在的冲突。但当前高职院校和企业开展的现代学徒制的合作大部分还是停留在点对点的层面,没有政府搭建的合作平台,很容易因利益冲突而导致关系破裂。沟通呈现随机化,即运行过程中只有出现问题了才进行协商沟通,没有长远规划,没有有效的制度化解决机制。[4]实体化的沟通合作平台还没有在高职院校普及。以浙江东方职业学校为例,新成立的金海产业学院是通过“政校企”三方紧密合作共同建立的开放式产教融合联合体,下属的浙南产教协同发展创新中心参与协同育人的过程,开展人员、资源和信息之间的沟通交流。现代学徒制的具体运行实施都是在这一平台上进行,以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协商的内容包括合作的方式、承担的责任义务、解决双方利益矛盾等。多元参与、民主协商、公正透明、职责明确、长效顺畅的沟通才•72•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能实现有效的现代学徒制合作。

3.3构建相对完善的协同课程开发机制

有效的现代学徒制关键在于分工和合作。分工是指各个主体之间职责分工是否明确;合作是指各个主体在教学资源、教学团队、教学实施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是否彼此紧密合作。这些就是协同课程开发机制的核心内容。学校和企业要通过解决“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教”的难题来实现协同育人的目标,让双方共同开发的人才培养方案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实践的输出主要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传递经验和默会知识,但商务英语专业的合作单位以商贸机构为主,出于盈利的目的很怕泄露商业机密,这就使他们对现代学徒制的推广在广度和力度上都是一个挑战。企业出于保密的原则会不愿意和高职院校进行共同课程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呈现出各自为政的现象,就会让学生造成错觉“学校学得用不上”,割裂了学校学习和企业学习的融合。协同课程开发机制要以职业分析为导向,以企业参与为原则,以职业活动为核心。这当然不是把以前的课程结构完全推翻,要根据企业生产任务的需要构建学徒制课程。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现代学徒制课程开发,还要结合课堂和现场教学的特点。对于商务英语专业而言,国际贸易实务就是一门很适合开发的课程,要体现“从企业来”和“到企业去”的特点。企业派遣外贸员、报关员等担任学生师傅,参与企业课程开发,审核课程标准并修订课程大纲;学校老师下企业锻炼,掌握课程实践并进行职业培训。真实商务谈判、外事接待等实践活动才能真正实现基于能力培养的现代学徒制协同育人课程精髓。

3.4构建相对完善的质量保障机制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多个参与主体,很容易因为各自的利益诉求打破平衡,失衡的状态会干扰其运行机制,最终妨碍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而质量保障机制的构建就是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过程的实时质量监控和结果的职业资格证书。[5]但目前高职院校的现代学徒制运行没有权威的职业资格标准来对学生的实习进行质量认证,外部还缺乏有效监管,没有在国家层面上推进现代学徒制证书化。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高职院校对他们的学徒制培养,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也没有详细规定他们要获得什么样的商务英语知识和技能水平,学生只认为英语四六级等级考试才是就业的保证,这样就连培训的最低质量也根本无法保障,也会造成企业的投机行为,把学生当做廉价劳动力。所以,亟需构建一个学徒培养结果认证体系。比如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项目,学院在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组建自身的专业教学团队的基础上,可以考虑让合作企业依托于政府和阿里巴巴行业协会,完成行业跨境电商专家的师资选拔和访问工程师培养机制。三方合作,各司其职,从师资和结果上保证学徒质量。[6]同时,我们要创立学校企业联合督导机构,定期开展周期性评估对人才培养过程实时监控,及时调整人才培养评价体系,让考核和督导一体化。如图1。这种双控机制建设是保证成效的重要手段,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形成,重视实操,作品等考核方式,确保了学徒质量。

3.5构建相对完善的教师与师傅互补机制

与简单的校企合作不同,现代学徒制中师徒关系的构建是其核心内容,稳固的双边师徒关系才是运行的基础。我国的高职院校虽然重视师资建设,但是基本以学校老师为主,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企业师傅的建设。没有企业师傅的积极参与,很难保证现代学徒制的顺畅运行。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要实现的不仅仅是岗位上的互补,还有能力上的互补。教师不会只在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上占优势,师傅也不会只在生产实践上占优势。互补机制的构建完美解决这一瓶颈问题。教师和师傅的角色灵活转换:企业师傅可以被学校聘为教师;学校教师可以被企业聘为师傅,制订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角色之间的双向转化,其实就是校企合作的深化,真正实现了双方互聘共管的互补管理机制。稳固师徒关系的建立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实现:企业师傅资格标准的认定和激励机制。在商务英语的现代学徒制运行中,我们发现企业会随意指定员工担任师傅,员工又对这一身份不认同,会有“教了徒弟,饿了师傅”的困扰,所以,对一些经验性的外贸知识,员工藏着掖着,应付了事。只有确定了企业师傅资格标准才能有对应的制度去保证他们“授课”的积极性。当然,适当的激励机制更能事半功倍,比如:一些企业就把学生的业绩与师傅的业绩捆绑;一些企业有特殊的带徒津贴,甚至会评选出金牌师傅并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有了这样的激励机制环境,才能更好地推动企业师傅去共享技术技能,激发他们技能传承的积极性。

4结语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是对解决我国商务英语“人才瓶颈”问题的有效尝试,可以在根本上解决“学非所用”的困境。同时,进一步促进校企融合,产教融合,打造协同育人机制。在探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发展,这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必能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国家人才培养的持续性,在内因上推动商务英语教学,为高职院校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高昂之.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制商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6):150-151.

[2]陈俊兰.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4:96-99.

[3]牛彦飞,杨丹子.职业院校推行现代学徒制的现实困境与解决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0(18):39-44.

[4]范国辉.现代学徒制视角下职业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与职业,2019(18):91-94.

[5]郭伟.面向现代学徒制的物流管理专业三三三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陕西教育,2020(9):59-60.

[6]宫纪明.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实践与探索[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6):18-20.

作者:叶嫦 单位: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