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财政优先支持农机化项目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1山西省财政支持农机化项目的现状
根据山西省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近10年时间,国家、省财政安排财政支持农机化项目主要有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项目、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玉米机收秸秆还田作业补助项目、农机社会化服务建设项目、现代农机技术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项目、农业机械化综合示范县乡村建设项目、农机操作手培训项目等。
1.1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项目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项目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山西省农业机械发展中心与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在山西省临汾和寿阳试验、示范获得成功,历时10年时间。2002年,农业农村部在山西省召开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会,确定此项目为中央财政支持项目在全国推广,山西省被列为全国重点示范推广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项目的技术核心是通过综合运用作物残茬覆盖、深松、少免耕播种、化学除草等技术措施,减少土壤水分损失,提高其蓄水纳墒能力,减少作业成本,提高作物产量和农业生产的质量效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2007年—2017年,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共投入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项目资金1.31亿元,建设保护性耕作示范县105个,完成保护性耕作示范面积1700万亩(1亩约等于0.067hm2),项目全部完成计划任务,分别通过省级和市级验收及绩效考评。为了切实加强这一项目实施的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2013年,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设立保护性耕作基本建设项目。4年时间,山西省43个县列入国家保护性耕作基本建设项目县,中央财政投入资金1.28亿元,完成保护性耕作示范面积125万亩,扶持建设保护性耕作农机专业合作社275个、农机大户87个。
1.2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
为了加快农业机械化的步伐,从2005年开始,由中央财政投资对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实施补贴政策,一般补贴额占机具价格的30%左右。2007年—2017年,中央和山西省各级财政共投入财政资金506740万元,补贴购置农机具达936870台(件),受益农户达695947户。从实施情况来看,从2016年开始,山西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使用量开始下降,农民的购机欲望开始下降,农业机械买卖市场出现饱和。2017年,山西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使用额为31200万元,是中央财政拨付资金的74.5%,未完成中央下达的投资预算。洪洞县2017年完成购机补贴资金721万元,占计划的65.5%;安泽县2017年完成购机补贴资金231万元,占计划的88.9%。
1.3玉米机收秸秆还田作业补助项目
玉米机收秸秆还田是推进山西省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2010年,玉米机收秸秆还田作业补助项目被山西省财政列入国家现代农业建设项目,对实施玉米机收秸秆还田的农户补贴机械作业费为30元/亩,2016年项目实施结束。7年时间,全省投入中央财政资金50261万元,完成玉米机收秸秆还田面积1675.37万亩,受益农户213.43万户;全省玉米收割机数量由2012年的10513台增加到2017年的25053台,新增加14540台。玉米机收秸秆还田作业补助项目的实施,也带来了以玉米秸秆还田U学术交流为核心内容的技术革命。在山西省南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区,大面积推行玉米机收秸秆还田、旋耕播种或少耕播种小麦的耕作制度;在中北部一年一熟玉米产区,大面积实施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少耕整地,来年免少耕播种的耕作制度。玉米机收秸秆还田等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加快了山西省现代农业建设的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
1.4农机社会化服务建设项目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包括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是进行农机化作业的主体。加强农机服务组织的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农机化事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了切实推进此项工作,2009年,山西省财政确立了农机社会化服务建设项目,项目资金补助重点环节是对农机专业合作社或农机大户的机具棚、机库建设给予资金补助。到2017年,项目共投入8371万元,补助建设了2288个农机专业合作社、7485个农机大户。目前,这些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承担了2000多万亩的土地耕种任务,占全省适宜机械作业面积的近50%。通过农机社会化服务建设项目的实施,培育了一支庞大的农机作业队伍。农机专业合作社成为山西省农机化作业的主力军。
1.5现代农机技术试验示范推广项目
为了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使农机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从2005年开始,山西省财政确立了现代农机技术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到2017年,全省共投入财政资金13500万元,设立了设施农业机械化试验示范推广项目,玉米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推广项目,马铃薯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项目,豆类、胡麻、莜麦等杂粮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项目,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试验示范项目,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推广项目,粮食烘干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项目,田间植保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推广项目,丘陵山区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项目,农副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项目等。10年时间,全省共试验新机具350台,推广新机具1万余台,编制新机具试验报告550份,制定玉米、马铃薯、杂粮、粮食烘干、秸秆还田等技术规范56个。这些技术示范成果为这些技术在全省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玉米全程机械化、马铃薯全程机械化、设施农业、秸秆还田等机械化技术已在全省大面积推广应用。
1.6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项目
2010年,农业农村部把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项目作为农业重点推广项目在全国实施,山西省被定为项目实施的重点区域。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项目的主要内容是对土地实施深松技术的农民给予财政资金补助。到2017年,8年时间里中央财政投入资金3.5亿元,完成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面积1300万亩,受益农户210万户,受益农民780万人。按照农业农村部“十三五”深松整地作业实施规划,2018年—2020年,山西省每年深松作业任务目标为545万亩,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必须持续抓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项目的实施工作。
1.7农业机械化综合示范县乡村建设项目
从2015年起,山西省在全省范围内启动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综合示范县乡村创建活动。到2017年,全省共投入财政资金7000万元,扶持37个农业机械化综合示范县、100个示范乡、500个示范村开展创建活动。按照建设标准,全省已基本建成10个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综合示范县。截至2016年底,37个示范县农机总动力达到780万kW,比2014年项目实施前增加150万kW,占全省农机总动力的23.03%;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73.46%,超出全省平均水平6.81个百分点。
1.8农机操作手培训项目
农机作业人员的农机化技术操作水平是高效、安全、精准、优质实施农机化技术,特别是实施农机化新技术、新装备的重要因素。农机作业人员培训项目,就是通过现场机具演示、技术示范、课堂授课等方式,把农机设备的操作要领、农机化技术规范、农机化技术标准传授给农机作业人员,提高其技术水平。项目执行期为2010年—2017年,项目共投入财政资金5050万元,编制了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技术等培训教材,全省印发7万余份,培训农机作业人员28万余人。
2财政支持农机化项目实施效果
通过国家、山西省财政安排财政支持农机化项目,特别是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山西省农机化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和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大发展,对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取得了显著成效。
2.1农机化作业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
据调查,到2016年底,山西省农机总动力达到3351.65万kW,比2007年增加910.86万kW,增幅37.32%;大中型拖拉机达到13.07万台,比2007年增加8.93万台,增幅215.7%;小型拖拉机达到35.97万台,比2007年增加10.02万台,增幅38.61%;各种配套农机具达到76.8万台(件),比2007年增加34.74万台,增幅82.6%;小麦联合收获机达到1.34万台,比2007年增加0.63万台,增幅88.73%;畜牧业机械、设施农业机械、林果业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以及多功能、高效率、高性能复式作业机械也都大幅度增加。农业机械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加上推动农机作业的各项目的实施,使山西省的农机化作业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据调查统计,2016年山西省耕种收农机化作业水平达到66.65%,比2007年提高22.65个百分点,超出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其中,机械化耕地作业水平达到77.58%,比2007年提高14.58个百分点;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达到79.53%,比2007年提高76.3个百分点;小麦机械化收获水平达到88.81%,比2007年提高3个百分点;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收获水平分别为72.16%、76.27%,比2007年分别提高44.2个百分点、44.3个百分点。从纵向来看,由于近10年国家财政对农机事业的大量投入,山西省农机化作业水平的增幅比上一个十年(1997年—2007年)的增幅大15个百分点,充分显示出国家投资对农机化发展的拉动作用。由于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使得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据我们调查,2017年一年一熟玉米生产在机械化条件下,每1亩地需作业人工3个,而10年前每1亩需作业人工20个,生产效率提高近6倍;一年一熟小麦生产每1亩需作业人工1个,而10年前每1亩地需作业人工10个,生产效率提高9倍;马铃薯生产每1亩地需作业人工5个,而10年前每1亩地需作业人工25个,生产效率提高4倍。农机化作业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节约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调查中专家测算,按照山西省2016年农机化作业水平的农业生产用工量估算,完成山西省农业生产作业任务(主要指粮食作物生产)仅需劳动力22万人,而统计资料显示的2016年山西省农业劳动力343万人,节约农业劳动力321万人。也就是说,在山西省农业稳定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可增加321万人外出打工,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专家测算,在测算的343万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中,有大约1/3为农机操作手。可见,农村的有机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当前和今后农业生产的主要力量。
2.2农业生产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财政支持农机化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较高标准地满足了农艺技术标准,从而使农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从山西省近10年实施财政支持农机化项目的情况来看,以秸秆还田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项目的实施对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极为显著。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将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实施免少耕播种,并用化学药剂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耕作技术。其技术实质是依靠作物残茬覆盖地表,少耕、免耕,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风蚀和地表水分蒸发,减少劳动力、机械设备和能源投入,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目前,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在小麦、玉米、豆类、谷黍、胡麻等作物种植区推广应用。多年来的实践和临汾保护性耕作试验区监测表明,保护性耕作具有明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作用:①减少土壤水蚀80%,减少农田扬沙、抑制沙尘暴;②减少地表径流60%,增加土壤蓄水量15%~19%,提高水分利用效率17%~21%;③土壤有机质年均增加0.03个百分点,速效氮、钾增加,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深松技术是指在不翻转耕作层土壤的前提下,用深松机械对犁底层和心土层进行深层疏松,以调整和改善耕作层的土壤构造状况的一种耕作技术。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表明,深松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有以下作用:①深松可以创造适宜的土壤松紧度。适宜大多数作物生长发育的土壤松紧度是土壤容重值在1.10~1.30g/cm3范围内,这时土壤的孔隙度为50%~59%之间,而由于目前山西省大多数耕地都采用旋耕机耕作,耕作层仅有15~20cm,犁底层很浅,20cm以下的土壤容重在1.4g/cm3以上,土壤孔隙度只有40%左右。当土壤容重超过1.65g/cm3时,小麦根系无法穿扎,可利用有效水很少。采用深松机具对犁底层进行深松,可有效地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的通透性。②深松能提高土壤蓄水量。由于深松打破了犁底层,增加了土壤孔隙度,因而提高了降雨或灌溉水的入渗率和入渗量,使土壤贮水量大大增加。③深松能促进作物根系发育,增加产量。作物根系生长,需要一个松紧适宜的土壤环境条件,土壤过松或过紧都不利于根系生长。深松能使较紧实的土壤犁底层变松,有利于根系向纵横方向发展,根长增加,亩产量增加。相关试验表明,麦地伏前深松,耕层10~40cm根量比翻耕增加2倍以上,小麦产量比翻耕增产5.9%~29.6%。机械化播种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较高标准地满足了农艺技术要求。在山西省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区,实施小麦机械化收获后,高茬覆盖免耕播种可使播种时间从过去的15天缩短到3~5天;秋季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后,机械化免少耕播种小麦可使播种时间由过去的20天缩短到6天。在玉米一年一熟种植区,玉米机械化播种后,作业时间由过去的20天缩短到5天。上述作业效率的提高,作业时间的缩短,加上精准作业,确保了适时播种这一农艺措施要求,为农作物增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上述项目在山西省不同区域的实施情况来看,项目实施区都不同程度地增产增收。多年的统计显示,实施秸秆还田、深松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小麦、玉米平均增产10%~15%。
根据山西省现有财政支持农机化项目的现状、实施效果,结合山西省农业生产的现状,我们认为今后山西省财政应优先支持机械化秸秆还田项目、机械化规模经营项目、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项目等农机化项目。
3.1优先支持机械化秸秆还田项目
优先支持机械化秸秆还田项目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实施机械化秸秆还田项目是环境保护和大气污染治理的需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近10年来,广大农民对把农作物秸秆作为燃料和牲畜饲料的需求逐步减少,农作物秸秆处理成为农业生产过程中一大难题。由于农民对于传统耕作习惯的依赖加上秸秆处理没有成熟的技术体系,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焚烧秸秆现象。秸秆禁烧造成大气污染,特别是低层空气的污染,有些地方由于烧秸秆,飞机不能正常起飞,导致航班延误。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对秸秆禁烧十分重视,在近年来大气污染治理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多数市县级人民政府都把秸秆禁烧作为当地政府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今年,国家环境保护部根据卫星影像监测,通报了北方各省秸秆焚烧的情况,山西省秸秆焚烧情况虽比前几年有好转,但仍然有秸秆焚烧现象发生。由此可见,秸秆禁烧是山西省农业环境治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二是实施机械化秸秆还田工程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需要。农作物秸秆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在当前土壤有机肥料普遍缺乏的情况下,通过机械化秸秆还田,能够有效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能,提高作物产量。三是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已经成熟,可大面积推广应用。近10年来,山西省通过不同区域、不同作物机械化秸秆还田的试验、示范,形成了玉米一年一熟、小麦一年一熟、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规范和作业模式,并通过保护性耕作项目、玉米丰产方机收秸秆还田项目的大面积实施,总结出了经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秸秆还田技术在山西省大面积实施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根据以上调查情况,我们认为应该设立财政优先支持项目———机械化秸秆还田项目,全力推进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财政资金重点补助机械化秸秆还田作业环节,每1亩地补助30元。力争用10年时间,使农作物秸秆还田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
3.2优先支持机械化规模经营项目
根据我们对临汾市洪洞县的调查,近年来,土地托管(土地流转)将成为农村土地经营的新模式。2017年,洪洞县有9万亩土地,由6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托管经营,农户向农机专业合作社支付土地托管费350元/亩。全省土地托管面积还在不断扩大,2016年达到400多万亩。实行土地托管经营的主要优越性是:大面积土地连片机械化作业,降低机械作业费用,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的效率和质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因此,我们认为财政资金应该优先支持机械化土地规模经营项目,重点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土地托管后,实行农机作业费用补助,每1亩地补助40元。通过补助,鼓励和支持土地托管,使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越来越大,农业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
3.3优先支持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项目
农机深松作业能够打破犁底层,改善作物生长的土壤条件,增强土壤蓄水纳墒能力,是作物增产的一项重大技术措施。在我们调查的洪洞县、安泽县等地,农民普遍反映实施深松作业后,小麦增产5%~10%,玉米增产10%~15%。调查中发现,近10年实施的财政支持农机化项目,省级财政都没有安排工作经费,多数项目市县财政也没有配套工作经费,给项目实施管理、总结、验收等造成不利影响,也影响了基层项目实施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此,建议省财政预算安排的项目,由省级财政安排项目资金总额3%~5%的工作经费。
作者:李晓宁 单位:山西省农业机械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