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

摘要: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正面临着多元化的文化和社会变革带来的挑战,而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很容易忽视大学生的现有心理需求与个性化特征,难以起到引导其思想认识行为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在理清两种教育的关系后,结合其单一发展的缺陷和结合发展的意义,明确如何实现教育的渗透和融合。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与融合

一、引言

无论是心理健康教育还是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人才培养目标中的重要教育手段,也是实现育人目标的主要载体。从当代高校学生的思想意识来看,他们的人格逐渐完善,情绪和情感变得稳定,此时他们的心理状态也发生了转变,有着明确的想法和追求,随之而来的心理适应问题也是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必要性

(一)网络新媒体时代的必然需求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让当前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网络新媒体也成为了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平台,但也给现阶段的高校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本身的自由性、开放性也让主流思想和主导价值取向在现实生活中容易受到淡化。沉迷网络的危害非常显著,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其心理问题和意识问题也会由此产生。据相关调查的结果显示,在被退学的大学生群体当中有60%以上都是因为沉迷网络。

(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方式

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要求,学生的道德观念、政治意识的培养都需要建立在心理认同的基础之上,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可以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形成有效地管理方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符合当代高校学生的心理需求,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与思想状态。在接受教育时,如果学生的心理因素存在偏差,必然导致意义理解出现障碍,进而影响教育效果[1]。

(三)符合高校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

新时期的大学生在身心发展特征上在前文已经有所提及,且无论采取哪种教育方式,都需要立足于受教育者的内在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措施。以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为例,这是他们对于社会存在的一种反映,同时也是行为开展的基础。面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的大学生心理特征差异性,应该让教育工作符合客观规律,始终符合科学思想教育方法的规律和要求。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从广义的教育学内涵来看,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都是以高校学生作为主要对象,解决的问题都是精神领域内的问题,涉及到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评价和态度等,因此两者之间的共同联系可以成为教育结合的主要研究对象和切入点。在近年来的教育工作当中,非智力因素也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重点话题,包括意志品质、心理、承受能力、抗压能力等。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样化实施途径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多样化的实践方案,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和教育氛围。同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立足于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指导,形成课外与课内相结合的网络体系。可以看到,两种教育在实施方案上都离不开社会实践的支持,且在现实管理中的合作价值显著。各个高校之间在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基础上,都可以丰富高校学生的课余生活和日常管理。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困难与管理问题,可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规律,并把握心理教育的价值观念,在方法上相互借鉴。

(二)相同的思想范畴

思想观念是人们对于事物联系的认知,同时是加工后的信息认识成果。心理教育也是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属于个体精神范畴之内。因此,我们可以了解到思想工作的形成与发展和心理教育之间的联系,即思想观念成为了个性倾向下的心理素质教育,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具体来看,具有良好思想意识的人,也能具备相对健康的心理素质,可以通过不同的心理活动与思想认知对环境、社会、自我保持正确的认识,从而在遇到困难时学会适应和调节。这样一来,在人和社会的相互作用下可以共同保持平衡。实际上,很多高校学生在毕业后为社会服务,并取得了重要成果,原因不单单是他们的知识水平突出,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他们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与思想意识,即非智力因素。

(三)一致的教育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追求,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科学的自我调控能力。从这个角度上看,两者的教育目标保持一致,都是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背景下的教育功能,这与人才培养方向也保持了相同的发展方向。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两种教育方式在具体的工作当中具有不同的分工和职责,但是在功能、目的和作用方面保持了紧密联系。两者共同为现代高校学生所服务,旨在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人才,同时也是德才兼备,能够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

四、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与融合方式分析

(一)树立教育创新理念

在教育融合发展到过程中,我们需要积极发挥两种教育的互补优势,同时探究教育契合后的最大功效。此时,应该将现有的人才教育目标贯穿至各个方面,高校内部也需要建立专业的组织体系,建立统一领导制度。在学生方面,大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也是教育的对象,学校需要以主体性教育为基础,这也是现代化教育的核心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在人格上、意识上的主体性,对其思想展开正确引导。例如通过各种教育资源与实践活动来建立教育联动机制,发挥思想引导和心理调节的作用[2]。

(二)强化教育制度建设

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应促进两种教育的契合,建立统一的管理体系制度。学校的各个部门需要发挥教育引导的作用,如学校党委就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最高领导者和决策者,需要明确教育工作的方针、工作原则和发展规划要求,主要职责是协调好和管理好各个方面的教育工作。学校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基层工作开展的具体指导者,起到疏通作用。班级发挥基层教育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日常管理,具有基础性特征。另外,在教育专业化培养方面,学校可以针对两种教育的不同需求制定制度约束和考核标准,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建立平等关系,帮助学生以更合理的方式思考,约束自身行为。

(三)教育实践工作的展开

教育过程实际上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方面进行的引导。所以,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间的融合需要促进两者在教育目标与内容上的结合,明确教育侧重点。正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到,德育工作需要深入学生群体,重点解决他们在生活、学习等多个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立足于大学生成才的具体实际出发,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优秀思想成果的引导作用。另外,还应促进教育方法与模式上相契合,突出个性化培养的原则,不断地完善学生的认知水平[3]。

(四)教育环境与文化氛围的营造

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融合,发挥先进和谐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心理和思想的影响,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积极地优秀品质。具体来看,可以对现有的课堂教学进行调整,重视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必要时还可以通过各种课外实践的方式,在实践过程中锻炼能力、增长知识,具备组织协调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建立良好的关系与社会支持系统。部分高职院校在这一方面的做法可以值得参考,即通过校企合作方式,一方面发挥学校的教育职能,另一方面发挥企业的社会职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场所和发展平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思想教育与心理疏导工作都应该成为文化氛围营造的重点,在后续的教育工作中不断地完善。

五、结语

虽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工作内容、工作任务与工作方法等多个方面存在差异,但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两种教育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实际价值,促进两者的融合与渗透。具体来看,应该强调两种教育的一致性,促进其职能的统一,充分促进大学生个性的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升,致力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规范与政治态度,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维持其心理状态的稳定,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的转变,成功挖掘个人潜能。

【参考文献】

[1]檀娅娅,穆德佳,秦丙峰.艺术类高校转型背景下的发展思路探究——以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学的融合模式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4):51-52.

[2]徐伟,王云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基于意识结构的视角[J].湖北社会科学,2018(4):188-192.

[3]石变梅,马建青.协同创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发展之路[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1):26-29

作者:全快 单位:湖南应用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