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媒体下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媒体下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新媒体下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

[摘要]进入21世纪的中国处于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重要的群体之一,也深深感受到新媒体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尤其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是深刻而复杂的。为了进一步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增强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政治参与能力,需要在不断发展经济的同时,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以及对于新媒体的广泛运用,将新媒体的传播与政治社会化结合起来,提升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主体意识。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一、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内涵

“政治社会化”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提出来的,主要是指国家社会成员在政治体系中学习和传播政治文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动态的,是通过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的完成,从而形成一定的政治知识和政治情感。通俗来说,政治社会化就是指社会中的政治文化通过某些途径和方法得以传播、推广和延伸的过程,具有一定的交互性、传递性、连续性的特征。政治社会化对于社会和个体的政治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社会发展来看,政治社会化能够传承和维系社会政治文化,使国家政治体系能够正常顺利运转。从社会成员个体来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生的政治人格和政治能力,形成良好的政治认知和深刻的政治情感,从而更好地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主要是指大学生通过接受高等教育的培训,学习有关政治主导文化的相关知识并内化于心,对于国家现阶段的政治制度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并且能够正确掌握社会主义政治规范,形成特定的政治观念和政治情感,通过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政治活动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政治素养,努力成为一名符合社会主义政治要求的大学生。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实现不一定局限于教育者对学生进行政治文化的灌输,大学生要培养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去了解和获取一定的政治信息并产生政治认同。当代大学生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应当建立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崇高的政治理想,这是社会主义条件下良好的政治人格的基本要求。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特点

(一)政治信息来源广泛,获取便捷及时新媒体的发展和作用为信息的传播交流提供了极大便利,使信息的传播具有一定的及时性和交互性。在过去的年代,大学生想要了解党和国家的重大政治事件,只能通过学校广播、报纸以及课堂等途径获取,在这种条件下,所获取的政治信息与政治事件本身具有一定的时间差,因而可能出现政治信息不充分甚至是失误的情况。新媒体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以其特有的时效性和及时性,能够让大学生在第一时间获取政治信息,大大提高了他们了解政治知识的及时性。新媒体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为大学生抒发自己的政治看法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是他们在进行政治交流的同时能够结交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而培养自己的政治思维和政治人格。

(二)政治参与渠道拓宽,方式多样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变得广阔,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参与方式,大大降低了公民的政治参与成本,使公民能够更方便地融入到社会政治生活中,提升了公民的政治参与感和政治参与的热情。公民的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实践的重要形式,是培养公民形成包括政治意识、民主习惯等在内的政治文化的重要方式,也是体现我国民主广泛性的重要表现。大学生作为我国庞大的知识分子群体,要主动地进行政治参与,提升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下能够充分运用媒体资源,通过新媒体所提供的多种渠道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去。微博、微信、论坛等多种平台为大学生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在充分了解政治信息的基础上能够对最新的政治热点发表自己的意见并积极展开讨论,使自己的政治想法获得社会关注。

(三)政治意识呈现多元化特征新媒体的发展在提升信息传播速度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信息的种类。当今大学生对于政治信息的获取不仅限于政府主导的政治意识形态平台,而是广泛吸纳来自全国各地的多元的政治文化、政治思想。目前,世界信息技术高度发展,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各个国家的政治文化通过经济的全球化得到了一定的交融。而新媒体以其强大的信息承载力,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思想、意识形态等潜移默化地传播到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使他们在开阔自己的眼界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政治知识,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去认识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政治思想等,从而在国家的政治发展中有所建树。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一)政治参与积极性有待提高,出现政治冷漠现象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参与政治生活,通过积极了解国家政治生活的相关信息更好地实现个人的政治参与。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开放和传播的快捷,使得当代大学生越来越倾向于通过新媒体来参与政治生活、发表政治言论以及交流政治思想等。但学生的政治参与积极性并没有因为新媒体的开放性和便捷性有很大提升,相反,由于学生自身的素质以及新媒体追求经济效益的影响,学生们大都会关注一些与社会政治现象无关的话题,比如,娱乐明星的八卦或者一些没有营养的消遣类话题,这些信息不含有任何的政治元素,却成为大学生群体所关注的热点。大学生对政治生活的政治参与之所以积极性不足,一方面,是由于对国家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缺乏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是对自己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没有自信心。很多大学生都存在一定的政治漠视现象,认为政治问题和政治活动与自己无关,具有较强的功利主义心态,只关注与自己有利的信息,无利的便漠不关心。

(二)政治认知模糊,鉴别能力不足新媒体环境下,各国之间联系越来越密切的同时,促进了人类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各种各样的信息混合在一起,通过新媒体这一平台进行传播。有些大学生政治意识薄弱且政治认知模糊,面对庞大的信息缺乏一定的政治鉴别能力,不能深刻地理解政治文化的内涵,从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容易丧失自己的政治立场。高校作为大学生政治学习的重要场所,虽然在授课过程中向学生灌输了大量的政治信息,却不能让学生完全将这些信息内化于心,同时缺乏政治训练而导致大学生政治认知过于理想化,政治鉴别能力差。

(三)政治理论知识薄弱,价值取向偏差由于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运用,大学生对于手机、电脑等移动设备的依赖使得他们对于书本中的知识不能充分地理解和解读。充分了解和学习政治理论知识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第一步,是每个大学生必须学习的重要内容,深刻把握政治理论知识才能将其运用于政治实践。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政治理论学习兴趣不高,从而无法形成正确的政治意识和政治思想。新媒体不断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深深地影响了一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趋于追求自己的个人利益,功利化倾向也越来越明显。

四、新媒体环境下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基本策略

(一)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大学生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将新媒体技术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利用新媒体的互动性增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利用新媒体所提供的大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让同学们通过多种途径发表自己的政治观点并进行交流,使学生们爱上思政教育并主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参与能力。大学生积极广泛地参与政治实践,在遵守网络规范的前提下参政议政,养成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行为习惯,从而推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正向发展。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场所,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不仅需要大学生本人的不懈努力,同时还需要老师的正确教育和指导。因此,新媒体环境下,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每个教师在不断学习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政治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的同时,要及时向同学们传递最新的政治热点话题,引领学生追求积极向上的政治价值。要十分注重大学讲台的政治纯洁化。我们提倡并坚持大学殿堂里的学术争鸣氛围和原则,但这不等于容忍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大学校园里恣意泛滥。近些年来,确有一些教师放弃了无产阶级的政治立场、思想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仰,利用大学讲台和网络、微信、推特等新媒体,放肆宣讲资本主义腐朽没落的东西,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于这样的教师必须进行批评教育,屡教不改者应及时清除教师队伍。

(二)积极开展校园政治活动,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加强校园政治文化建设是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能够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进一步实现。校园政治活动的积极开展能够极大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建设,能够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提供良好的环境。新媒体时代下,校园政治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通过各种各样的校园政治活动,如,举办红歌比赛、关于爱国主义的朗诵演讲活动等,促进学生不断学习革命的、科学的政治思想,引导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价值观。同时,要净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校园政治环境,重视多种多样的政治实践活动以及校园文化的宣传,使学生在校园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正确了解、认识历史和当前的政治事件和政治热点。要大力加强学校的校风建设以及个人作风建设,通过制度和规范约束大学生行为,使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能够在制度的保障下进行,进一步实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政治作风建设深入人心。

(三)充分发挥党委领导和政府主导作用,加强新媒体法治化建设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党委领导下,各级政府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新媒体时代下,各级党委、政府需要充分发挥领导、主导功能,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监管力度,为大学生参与政治生活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党委、政府特别是大学的各级党政组织及工作人员应从自身出发,做到清正廉洁,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使大学生更好地接受社会主义政治思想并将其运用到政治实践中。新媒体作为一个虚拟的网络世界,充斥着大量不利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信息,在新媒体技术不断地将政治信息传送给学生的过程中,不免存在一些不正确的政治观念、思想,甚至还有大肆宣扬西方意识形态、攻击党和国家的言论,这些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大学生的政治情感,所以,各级党政组织要加大对新媒体的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强法治化新媒体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善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监管,推进网络依法规范进行。”因此,党政各部门要完善网络环境监管体系,加大新媒体管理技术投入,对于一些国外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要加强拦截和批判。要扩大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加大新媒体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传播力度,宣传我国主流文化及意识形态,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政治思想意识和坚定的无产阶级政治立场,促进大学生政治情感的健康养成和良好政治人格的培育锻造。

作者:常九林 单位:东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