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体系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体系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体系分析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情况所做出的价值判断,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和完善的关键。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呈现出了新的时代特征,评价内容更契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育管理部门和各高校要准确把握质量评价的时代特征,积极探索质量评价的实施路径,构建出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体系,真正发挥出质量评价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时代特征

教育质量评估是评判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近几年,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评估和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并且把评估机制延伸到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当中,逐步建立起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体系。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仍然存在着评价对象不明确、评价方法单一、评价指标不科学等问题。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与时代脱轨,与现有的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目标不相符。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学习型社会、互联网、大数据、融媒体视域下的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的时代特征,从而探索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体系。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研究回顾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就以“高校德育评估”“德育工作评价”“思想政治教育测评”等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对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的研究和初步探索。李印的文章《浅谈高校德育评估》(1986年)强调了德育评估在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中的价值和意义;徐晨光的文章《试论德育评估原则、内容和方法》(1994年)系统性地分析了德育评估工作的开展;秦尚海的《高校德育评估论》(2006年)和赵祖地的《高校德育评估概论》(2003年)都是以高校德育评估工作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论著。2008年起,王平、唐道秀、宋志国等研究者深入探索了思政课质量评价的标准和方法。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专门成立重大研究课题,顾海良、冯刚等众多教授、学者参与进来,也使得近两年涌现出了大量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的研究文章,成为教育学的研究热点。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主要是从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的目的、对象、方法和指标等进行分析,为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思想政治教育”这种说法虽然在国外没有出现,但西方也把德育评估融入到了教育测评中,例如运用操行评语法、考试测评法等方式对学生品德进行测评,这些方法为国内学者开展研究提供了借鉴。

二、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的时代意义

一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人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着如何培养人才这一重要问题。培养高水平、高素质人才队伍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质量评价通过对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人才落实情况进行检验和评估,从而提升高校育人成效,实现高校人才培养和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标任务。二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质量评价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在贯彻落实国家方针政策上是否到位、在育人方式方法上是否有所创新、在体制机制的建立上是否全面、在工作成效上是否取得了显著效果等,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根据评价结果可以及时地了解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情况,全面总结经验和不足,并做出科学决策,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和高质量发展。三是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者育人水平的需要。通过质量评价,有助于发现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和改进的建议或意见,从而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引导其承担好育人责任,激励其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形式,从而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者育人水平。

三、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的时代特征

(一)评价标准差异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要依据不同学校类型制定差异化的评价体系标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促进高等学校科学定位、差异化发展。根据不同的学校类型制定差异化的质量评价标准是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环节。各地区、各高校要根据人才培养主体的类型差异、人才培养的能力水平、教职工的队伍建设水平、教育资源供给能力、办学水平等因素制定差异化的评估标准和评估策略。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建立政府、学校、专业机构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制度,各高校不仅要进行自我评价,教育管理部门也要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价。除此之外,教育管理部门还可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评估,或者成立专门的思想政治工作督导部门,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确保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结果公正和可靠的有力保障,但同时也要理清不同评价主体在参与评价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保证评价主体之间的协调性。

(三)评价方式现代化在评价方式的选择上,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搜集汇总评价数据,使较为抽象的思想政治工作量化为可评判的质量评价指数,从而能够更加清晰反映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情况。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实现数据的共建共享,便于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对各地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

(四)评价内容要符合时代特征冯刚在他的文章中提到,“应从教育主体、客体、介质、环境等多维度深刻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的价值意义。”作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的内容选择也要与变化发展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相吻合。结合时代背景和教育发展现状,重新对教育主体、客体、介质、环境四要素的内涵进行界定,并且从四要素入手来分析质量评价内容的时代特征。1.对教育主体的评价。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指思想政治工作的发起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他们在教育活动中承担着“教育者”的角色。高校党组织、共青团、领导干部、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等都属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主体。教育者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和道德素养直接关系着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决定着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成效。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教育主体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例如加强学校党委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统一领导,学校党委要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责任,确保学校办学的正确方向,因此,对学校党委思想政治工作考核是必不可少的。对高校教师能力和素养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等文件明确提出了要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衡量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加强对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考核有利于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形成长效机制。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还要加强对教师信息化能力的考核,激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水平,跟上时展的步伐。除此之外,还包括对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考核、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考核等都应纳入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中。2.对教育客体的评价。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是指思想政治工作的参与者、体验者和受益者。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最为直接的客体,德育的过程同时也大学生成长成才、健全人格品德、不断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过程。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受益者,同时也是见证者。新时代背景下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不断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和服务对象的主体地位,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放在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接受程度上,建立对学生的评价考核指标。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停留在课堂教学效果上,只注重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考核,而忽视了德育工作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长远影响。对教育客体的评价要立足于发展性评价,重视学生的现在,更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通过恰当的方法和策略收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信息,判断学生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改进的建议。3.对教育介质的评价。思想政治教育介质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媒介和载体,是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相互作用的“桥梁”。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媒介之一。随着“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思政课从线下走到了线上,网络思政课成为了学生的“第二课堂”,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思政课教学更加便捷。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路径,通过微信公众号、直播平台、APP等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宣传教育活动,使思想政治内容变得更加鲜活、育人方式更加多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了“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十大育人体系,这些育人形式是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的关键,因此,要以评促建,通过质量评价不断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和发展。4.对教育环境的评价。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对的外部客观存在,包括家庭、社会、校园环境等。家庭环境在学生道德情感的形成初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随着学生的成长、进入学校学习、脱离家庭教育而逐渐减弱。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发挥着引导功能。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政治情感和道德情操,因此,对校园环境的考察是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营造了浓厚的育人氛围。党的四中全会提出,要“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质量评价要充分体现学习型社会的发展要求,将终身学习的理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加强对高校贯彻和宣传终身学习理念、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服务终身教育体系的情况进行考核。

四、科学构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体系

(一)政策依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教育事业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政策依据。1.初步探索阶段。为了加强教育管理部门对高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监督和管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年)提出要强化教育监管职能,加强对高等教育的评估和指导,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开始认识到评估工作对高等教育的推动作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年)提出,要建立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质量评估和检查。更进一步地明确了质量评价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除了对教学质量高度重视外,教育行政部门还意识到德育工作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在衡量高校教育质量、办学水平等方面的重要性,于是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1994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1995年)、《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2000年)三份文件,对德育评估工作提出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强调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情况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因此要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考核,并且要纳入学校的党建工作中。由此可见,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已经成为衡量学校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尺。2.指标形成阶段。《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试行)》(2012年)提出了科学的评价指标,标志着质量评价体系已基本形成。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也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创新,《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2012年)、《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2016年)等文件从质量评价制度、评价体系和评价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2017年)则提出了第三方参与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更为客观、公正。3.制度完善阶段。《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2020年)强调质量评价体系要科学有效并且多元化,要建立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评价机制。《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2020年)强调建立课程思政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体制机制的完善是确保质量评价体系长效化的关键。

(二)构建原则1.政治导向性原则。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不仅仅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实情况的检验,同时也是对高校政治站位的考验。只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确保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服务党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为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情况作为重点考评内容,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担当。2.动态长效性原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改进。在建立评价体系时,要充分考虑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变化规律,坚持以事实为依据,设置动态、灵活的考核评价方式。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还要建立长效运行机制,要将质量评价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推进,在评价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使质量评价体系不断更新和完善。3.系统综合性原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涉及到内容很广泛,是一项复杂、系统性的工程。要从系统综合的角度出发,来评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将教育发展规律、人才培养规律看成是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整体,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要素结合起来,全面考察、全面总结,形成不同角度的评价结果。在评价方式的选择上,要综合运用多样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整体考核和综合评定。

(三)实施路径建立一套完整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体系需要通过确定评价范围、选择评价内容、确立评价标准、展开评价得出结论四个程序来完成,以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以下简称“测评体系”)为例:1.确定评价范围。在建立评价体系之前,首先要确定评价的范围是什么,是针对普通高等学校进行测评还是针对高职院校、成人院校进行测评,是针对全国性的高校进行测评还是针对某一地区的高校进行测评,《测评体系》就是针对普通高校的大学生进行测评的。只有定位好评价范围,才能有针对性的建立切合实际的质量评价标准。2.选择评价内容。评价内容是评价体系中最主要的部分,评价内容可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进行设置,通常情况下将评价内容分解为若干个一级指标项目,再将这些一级指标项目分解为若干个二级指标项目,并且针对二级指标逐条对应具体、详细的考核内容或评价标准。例如在《测评体系》中,就设置了6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项目都对应地列出了具体的考核内容。在对评价内容进行指标设定时,要避免指标与指标项目之间的重复与交叉。考核内容的设定要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贴合实际,内容标准设定过高会使高校难以完成,从而失去了评价的意义。内容标准设定较低,无法真正检验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完成情况,导致质量评价没有发挥出实际作用。3.确立评价标准。为了有效地反映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情况,通常采取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评价方法。定量评价主要是通过数据反映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情况,主要包括目标管理法、数量化评价法、分等加权法等方式,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是对每条考核内容设定分值,对完成的内容分值进行累加,最终得出总分。定量评价可以比较直观的体现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完成情况,但是有些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很难用数值来进行量化,例如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规划、制度建设完成情况等内容的评价无法用一个数量标准来进行衡量,这时就需要采用定性评价的方法,来弥补思想政治工作部分内容无法量化的不足。定性评价主要包括观察、访谈、问卷调查、资料审查、实地走访、听取汇报等形式。《测评体系》采取了定性结合定量的评价方法,将评价标准分为A、B、C、D四档,并分别设定满足条件,最终计算得出测评结果,同时还结合了材料审核和实地考察的定性评价方法。4.展开评价,得出结论。可以根据评价标准对评价结果划分为几个等级,例如《测评体系》对评价结果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也可以对评价结果进行整体性的描述,从而总结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情况、存在问题和下一步的改进策略等。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立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体系是确保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当然,质量评价不仅仅是要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还要注重评价的过程和结果,确保评价的公正、客观。要加强对质量评价实施过程的监管,保证评价结果的公开透明,不能因为追求好的评价结果而弄虚作假,要真正发挥出质量评价的作用和意义。此外,质量评价不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最终环节,各高校还要及时建立质量评价反馈机制。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形成评价结果,而是要通过评价结果来不断地加强和改进工作。因此,要将评价结果定期的反馈给各高校管理者,以便更好地掌握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情况。总之,构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体系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广大师生共同努力,相互协作,共同提升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冯刚,严帅.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的理论思考与发展展望[J].云梦学刊,2019(4):81-88.

[2]童忠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9.

[3]覃红,许亨洪.试论大数据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体系中的运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3):19-23.

[4]秦尚海.高校德育评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作者:解玉娇 单位:河北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