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探析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提出学生从小学学龄到成年,都要接受环境和发展教育。陈寿朋教授也曾经提出:“生态道德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小学美术教学要抓住关键时期,促使学生学会和自然和谐相处,提升生态道德观念。教师要将生态道德教育和美术活动结合在一起,这样能促使学生提升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保护自然环境的活动中。

一、户外体验,树立正确价值观

学生喜欢在自然环境中活动,因此开展户外体验活动是一种激发其生态环境情感的有效方法。在参与户外体验活动的时候,学生能直接接受来自自然事物的信息,形成直接经验,这样有助于过渡到抽象理性思维,进而培养生态道德的综合素养。户外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自然美,考察环境破坏的情况,通过采风、调查等方式深入体验,促使学生关注环境。例如,围绕“家乡的桥和塔”这个主题展开美术创作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活动,了解自己家乡的桥和塔,并回忆自己记忆中的桥和塔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尝试体会一下其中的变化,并将自己的调查发现记录下来。这样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将生态教育渗透其中。如有的学生在调查报告中发现:“故乡的桥已经经历了岁月的沧桑,变得破旧不堪,我记得小时候在水中能清晰地看见桥的倩影,但是现在桥变得很破很脏,而水也不再清澈,再也看不到曾经的美景了。”教师把握住这个机会将生态思想融入其中:“大家思考一下,桥和水的变化是因为什么,你觉得要如何才能恢复它们往日的倩影呢?”学生认为:“这是因为大家都不重视环境保护,将污水倾倒在了河水里,久而久之自然就让河水变脏了。”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不能随意破坏环境。在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中,学生树立了正确的环境价值观,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之情,更关注人类社会的现实问题。要注意在安全的前提下,就近、实用地组织学生参加户外体验活动,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团队表演,达成自我教育目的

在美术教学中还可以围绕“环境保护”的主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歌舞创作表演等,促使学生产生无限遐想,进而采用各种材料进行艺术创作,用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环保认识。这样的活动能够将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和美术创作融合在一起,有助于学生形成自我教育,培养生态意识。例如,学习“保护珍稀野生动物”时可以鼓励学生展开自主阅读,了解一些与保护野生动物有关的新闻,然后尝试将它们排演成小品、歌舞等形式,展示出来。这给了学生很大的发挥余地,如有学生了解到歌曲《丹顶鹤的故事》展现的就是一位姑娘为了救护丹顶鹤而牺牲自己生命的故事。学生试着和同伴将其改编成了歌舞剧,体现出了对姑娘的敬佩之情。学生表演后,他们的情绪都十分激动,这时候可以鼓励他们参与到“保护珍稀野生动物”有关的美术创作中,给他们提供各种不同的材料,任其自由发挥。如有的学生便试着用彩泥等材料塑造了一只折翅的老鹰,并在其身上罩上了网,这样就体现出了雕塑的主题是保护野生动物,禁止随意捕猎野生动物。鼓励学生交流自己创作的作品,猜一下同学的创作思想是什么,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领悟环保思想。在团队表演的过程中,可以将语文、音乐等其他学科的内容融合起来,引导学生自主表演。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就环境问题抒发自己的想法,大胆说出个性化建议。最后再组织学生进行美术创作,他们就有了更多的创作主题,表达效果也会更好。

三、讲述故事,探究环境变化的根源

在开展生态道德教育的时候,要促使学生积极展开反思,思考人类和生态、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此时可以将“讲故事”的活动和美术教学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先自主反思环境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然后用美术作品展现出自己的想法,最后结合图片开展讲故事的活动,促使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道德反思。例如,在创作“冰川与晚霞”时,引导学生思考:“想象一下,在壮美的冰川上,能看到怎样的风景?有哪些野生动物生活在冰川上?但是,随着环境的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很多冰川面临融化,这些动物又将何去何从呢?”鼓励学生反思人类社会对环境的破坏,以“冰川最后的美”为主题展开创作,看看谁创作的作品最震撼人心。如有学生创作了浩瀚的海洋上,到处都漂浮着废旧的塑料瓶等垃圾,水面上漂浮着一块浮冰,一些企鹅聚拢在上面,昂首看着天空。教师鼓励学生说说该作品讲述了怎样的故事,学生讲述了因为人类肆意破坏环境而导致南极冰川融化,世界化为一片的故事。从故事中,学生深刻认识到环境的变化是人类肆意破坏,无限制索取、开发自然资源而造成的。教师鼓励学生思考普通人应该如何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在讲故事的活动中,学生通过故事的方式反思了人类的行为,思考了人类应该用何种姿态与大自然进行接触。这样能收到情感熏陶的效果,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生态道德相关知识,完善自己的人格。

四、欣赏名作,认识时代巨变的代价

在美术教学中还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各种美术作品,尝试从中挖掘出与环保、生态有关的信息。学生发现,不同时代的美术作品常常展现了该时代的自然、社会环境,同时也体现出该时代人们的生态道德。所以分析不同时代的作品能看到时代的巨变,也能看到人们破坏环境带来的代价。这样就能促使学生进一步展开反思。例如,学习“爱护古建筑”时,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清代著名画家郎世宁创作的《雍正圆明园十二行乐图》,同时展现如今的圆明园废墟,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并思考这种巨大的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学生看到《雍正圆明园十二行乐图》中展现了恢宏气派的古代建筑群,展现出了圆明园的秀美景色,但是在圆明园废墟的照片中,却完全看不到当年的胜景。在了解背景信息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这是因为西方殖民者发动了非正义的战争,破坏了古代建筑。学生由此认识到战争也是环境破坏的重要原因,要寻求更美好的生态环境,就要追求和平、和谐的生活。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寻找其他展现同一地点的图片,尝试发掘其中的不同点,思考这是否和环境的变化有关。与直接灌输生态道德知识相比,结合作品赏析进行德育一方面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赏析水平,另一方面也能促使他们敏感地注意到隐藏在其中的生态道德信息,这样能促使学生提升责任感,认识到该怎样投入到环境的保护中。

五、基地写生,升华美好的情感熏陶

在生态道德教育中要促使学生激发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热爱,此时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基地写生活动中。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学会如何构图、调配颜色,还能激发他们对美的情感,进而主动生发出用画笔展现美好生活的想法。例如,学习“风景写生”后组织学生参与到基地写生的活动中,促使他们感受自然风光的美好。首先引导学生整体观察自己的周围,引导其思考:“和拥挤繁忙的都市生活相比,你觉得这里的田野风光有哪些不同?看到这里的风景,你生发出了怎样的情感?”学生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美,再鼓励他们思考:“我们要尝试用笔墨展现出自然风光的美好,同时大家也要思考,在现实生活,要如何才能保住这样的自然净土呢?”促使学生在绘画的同时反思自己的生活,在实际行动中体现出对环保的认识。如有学生在完成绘画后整理绘画材料,避免将垃圾留在基地;还有学生在路上看到了垃圾就会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有的学生会监督自己的家长进行垃圾分类。学生在创造美的图画时,也在反思如何保护美。鲁迅提出:“美育可以辅翼道德。”在美术教学中若能引导学生进入到特定的情境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则能起到“辅翼道德”的作用,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就会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建设美好的未来而努力。生态道德教育指的是在一定的社会中人和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在生态道德观的促使下,人们能自觉履行维护生态平衡的义务,避免环境被破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促使学生认识美术,发展创新精神。若能将生态道德教育融入到美术教学中,则能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促使他们更好地在美术作品中展现美、歌颂美。

参考文献

[1]罗雪梅.中小学美术课堂生态化教学理论建构[J].学理论,2010(22):220-221.

[2]叶志杰.论中小学美术教育文化生态创生[J].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05(2):30-31.

作者:金华 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