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群众文化建设公民道德教育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群众文化建设公民道德教育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群众文化建设公民道德教育探究

【摘要】群众文化建设应该与时俱进,主动担负公民道德教育功能,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育人原则,在全面提高公民社会主义道德素养,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入开展经济社会发展形成的道德盲区专项教育和治理工作。本文就公民道德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公民道德教育的时代意义、公民道德教育的方法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希望能对群众文化建设中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工作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群众文化;经济建设;公民道德;教育

一、公民道德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一)道德教育体制机制不全

随着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推进,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基础越来越丰厚,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公民道德建设越来越滞后于经济建设,以“地沟油”为代表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以“老人倒地不敢扶”为代表的道德危机问题,以“宝马车霸道”为代表的“有钱就是爷”等社会问题,无不说明当前公民道德建设中还存在着体制机制不健全的问题。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方面的建设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是什么,道德违规后如何惩戒、依据什么惩处,道德矛盾危机如何化解、依据什么化解,负责公民道德宣传教育警示的具体部门是哪个。正因为这些体制机制性问题的存在,所以遇到道德安全问题时无人来管,无法可管,致使道德危机形成恶性循环。群众文化建设要主动承担公民道德教育的社会功能,并站在国家崛起、民族复兴之大局的制高点,认真调查研究公民道德教育、警示、调解、惩处等体制机制性短板与问题,提出具有全局性、长期性、科学性解决方案与对策,及时彻底解决公民道德建设集中在体制机制方面的各种障碍性问题。

(二)重经济、轻道德问题凸显

经济基础虽然决定公民道德在内的上层建筑,但不能忽视道德建设滞后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1]。在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与之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道德构建,二者才能相得益彰,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然而,在工作实践中,重经济建设忽视道德同构问题屡见不鲜,如“三鹿奶粉”事件最后导致该公司经济损失无法估量。群众文化建设中,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科学把握经济与道德的辩证关系,努力构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民道德体系,大力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促进经济与道德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为美好乡村建设、国家崛起、民族复兴打好道德基础。

(三)重才能轻道德问题频出

道德与才能的关系问题,是从古到今的一个热点话题。有人主张“先才后德”,有人主张“先德后才”。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科学的人才观:道德与才能是不可分割、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即“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观点;如果仅仅有才能而缺失道德的人才要谨慎使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只重视人的才能而忽视人的道德致使事业半途而废的事件却屡见不鲜。群众文化建设中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时,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人才观,即“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倡导才能与道德同构,二者不能割裂,不能偏颇,在“德才兼优”的基础上要更加重视道德的作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素养。

(四)道德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当道德调节公民关系功能失控的时候,道德防线被打破,道德底线被突破,道德安全问题或许就会演变成恶性的违法犯罪事件,从而影响家庭和睦团结、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因公民道德危机问题引发的违法犯罪事件增多,并为公民道德安全问题频频敲响了警钟。群众文化建设中在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时,应该有针对性为公民道德安全筑牢防线,教育群众不断提高道德风险意识,主动积极接受公民道德社会教育,努力增强公民道德自律性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培养合格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素养的公民。

二、公民道德教育的时代意义

(一)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更高道德素养的公民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即中国梦。这个伟大事业的实现需要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素养,才能厚德载物,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才能完成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才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群众文化建设中加强公民道德教育要胸怀“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构建,坚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引领,弘扬民族精神动力,凝聚中国智慧力量,把广大人民群众培养成“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具有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公民。

(二)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高道德素养的公民

新时代所倡导的高质量发展包括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绿色发展,也包括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还包括以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为主要内容的低碳发展,更包括以科技进步、科技人才引领的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最为主要的是也包括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文化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即五位一体的战略发展。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型,就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更高道德素养的公民来完成时代所赋予他们这些伟大而艰巨的任务。群众文化建设中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就要紧盯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科学发展、创新驱动发展和五位一体的战略发展,谋划与之相配套的公民道德体系构建,培养与之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新公民[2]。厚德载物,就是加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素养,才能担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重任。

(三)高速发展形成的治理盲区需要道德构建

新时代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形成许多道德治理盲区,需要加快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步伐来加以补充。改革开放大潮中,当资本主义腐朽的金钱观与公平正义、亲情友情发生严重冲突的时候,作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素养的公民,该做出怎样的价值取向呢?当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腐朽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带着无穷的利益诱惑,向你不断招手并敞开拥抱情怀的时候,作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素养的公民,该做出如何正确科学的选择呢?当不健康的政商关系裹挟着巨大的利益诱惑向你招手示好的时候,作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素养的公民,该何去何从?当权钱色裹挟着大量的黄金白银向你送上的时候,面对初心使命,你是接还是不接?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中,公民道德建设的滞后性,致使道德危机、道德安全问题凸显。为此,群众文化建设在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时,应该针对新的道德治理盲区加快道德构建,筑牢新时代公民道德防线。

三、公民道德教育的方法创新

(一)完善现代公民道德教育体系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培养具有社会主义道德素养的公民为目的,建立家庭、学校、单位、社会全覆盖式的公民道德教育体系,建立关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的有组织、有人员、有教材、有制度、有计划、功能齐全、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工作高效的公民道德教育体系,规范道德教育、道德警示、道德奖励、道德惩处等配套制度建设,切实建立“德才兼备,德才不分,以德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具有高道德素养的强大的人才资源库。群众文化建设要把公民道德构建摆在突出位置,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积极开展公民道德教育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工作,努力实现公民道德教育体系完备、功能齐全、运转顺畅、工作高效的管理目标,为社会建立良好的德育、德治保障系统,为法治国家建设建立好第一道防火墙。

(二)建立公民个人品德档案制度

新时代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现代公民培养原则,建立公民个人品德信息档案制度非常必要:一是具有科学的价值导向作用,可以引导公民自觉地去伪存真、向善远恶、求美去丑,不断加强自我道德修养;二是为社会提供个人道德评价参考。公民个人品德信息档案记录内容可以分为:一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美德,二是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个人品德,三是以《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推动践行以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为主要内容的个人品德,四是其他方面的品德修养信息。群众文化建设中加强公民道德教育,要以新时代高标准推动公民个人品德信息档案建设,深化以人为本理念,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现代化强国建设培养具有高道德素养的现代公民[3]。

(三)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前瞻性研究

以预防为主原则管控公民道德危机和公民道德安全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前瞻性研究工作,及早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精准预判,精准防护,切实为和睦家庭、和谐社会建设做好道德护航。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形成的道德治理盲区得不到及时地补救,致使因道德缺失引发的恶性案件频出,严重影响公民家庭稳定、社会安定。比如因人性道德丧失而发展起来的黑恶势力,比如因道德失控引发的恶性凶杀案件,比如因道德缺失引发的娱乐圈龌龊现象等等。群众文化部门和文化工作者就要以这些突发事件为案例开展分析研究工作,从个案中找到必然性规律,并能为社会提出前瞻性、预防性道德治理方案,形成德治与法治良好结合的高效社会治理模式。

【参考文献】

[1]王瑜,陈晓琪.“文化自信”观照下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文化内涵及路径[J].民族教育研究期刊,2019(01).

[2]唐登然.道德素质在人才成长中的作用[J].人才资源开发期刊,2016(13).

[3]王海军,王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期刊,2018(06).

作者:蒙志毅 单位:甘肃省庄浪县岳堡镇文化服务中心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