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道路景观提升策略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道路景观提升策略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道路景观提升策略研究

摘要:道路是连接一个城市各个部分的纽带骨骼,是人们实现公共交往互动空间活动的必要场地。提升道路的景观品质不仅是重新构建绿化,还要秉承“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理念进行构思和设计,将人的使用功能和审美需要放在优先位置,注重城市景观的整体观感。以往简单和粗犷的城市公共设施和建设模式要有所转变,从各方面的细节入手,更加精致入微地从地域化、整体化、空间化和艺术化地对城市道路的品质提升进行探索。

关键词:城市空间;道路品质;形象提升;生态工程;节约环保

1全要素景观的概念

从城市道路人性化空间环境的相关概念、组成要素、特点及营造手法出发,探索道路景观环境与人文地理的关系,指出道路空间环境与道路自身结构的密切关联,更注重道路的使用功能与其外观感受及空间组合之间的关系。富有人性化的道路建设要求从“以人为本”思想出发,使空间环境具有人的尺度,满足行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双重需要,以达到更好地为行人服务的目的。城市道路是整个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城市精神风貌和历史文明的重要途径,不仅要满足道路的三大要素,即道路空间、路外空间及人的活动,更应符合人的基本尺度、空间开放、建筑与道路的整体性、交通的安全性等特点。基于兰州的地域特色,要让兰州道路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比如水车、百合、葫芦等都可以纳入设计中,要在设计上符合兰州的道路环境,在不同地域、不同宽度的道路采取不同的设计方案,满足其使用功能的同时,在设计上更加具有设计感,突出兰州的地域特色,真正打造一个生态宜居的绿色生态城市。

2兰州道路景观现存的问题

2.1调查的方向及思路见表1。

2.2兰州市现有道路景观存在的问题

2.2.1忽视行人道路的舒适性与安全性现有道路发展追求以机动车为主,进而丧失了人行道和自行车道,道路的一切设计都以机动车的通行为准则,使得道路丧失人行道等步行交通空间。步行慢行交通的快感消失,关于道路的属于人性的部分舒适感和参与感消失,行人和市民对道路的体验感明显不够。面对兰州市特殊的地理条件和道路的不同宽度,可以采用不同的道路形式,如:一板二带式,二板三带式,提高道路绿化品质的同时,满足其实用功能和美学功能。

2.2.2行道树绿化单一,缺乏树种的协调,抗病虫害能力差兰州市道路绿化的过程中往往过多利用外来引进树种,由于兰州市土质问题较为严重,外来树种成活率较低,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忽视了乡土品种的优势和地域适宜性。目前兰州市道路绿化树种过于单一,只是国槐和柳树的单一结合,而柳树在夏季柳絮飘飞,不利于道路整洁与儿童的呼吸道安全,树种之间没有进行合理的搭配,植物抗击病虫害的能力也随之降低.

2.2.3道路景观缺乏整体性与地域性设计道路景观应融入兰州的文化和特色,但是现有模板式的道路走在哪里似乎都是一个样式,缺乏道路景观的地域性设计。道路绿化应将城市道路景观与建筑立面结合,使其富有整体性。还可借鉴兰州市黄河两岸的景色,添加具有地域性的公共设施,比如百合、水车等,使其富有兰州市独特的地域风格。

3道路景观品质提升的策略研究

3.1道路线性美的设计

道路的线性设计是通过直线和曲线形式相互分布连接起来的。在城市道路设计中,道路不能太过直线化,过于笔直的道路加上单调的树种搭配,在驾驶员长时间驾驶的情况下会产生严重的视觉疲劳,所以在一段距离后应该适当进行曲线设计,一方面,可以降低驾驶员的疲劳感,另一方面,曲、直线的结合也能增加道路景观的空间,给驾驶员及乘客良好的视觉享受。在道路曲线设计中,要设计符合驾驶的行车半径,提高人的舒适度,减少因设计不规范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3.2种植池的美化品质提升

兰州市的树池大多不美观,且不实用,例如树池低凹,常有积水或者垃圾聚集,既不能通过,也不能利用其休息。应该使树池与人行道平齐,使行人能够通过,或者将其改造为树池座椅,树池中种植绿植,覆盖黄土,不仅美观,也能为过往行人提供临时休息的场所。

3.3立交桥底空间的功能优化设计

首先应该在满足周边居民活动以及行人通行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增加绿化面积,不仅要在平面上种植绿植,也要在桥体的垂直空间上利用攀缘植物对其进行绿化处理,不仅美观,且防尘防噪。其次应该增加照明设施,降低安全隐患。最后应该利用高差创造出小空间,例如下沉广场,满足周围居民活动以及过往行人临时休憩的需要。

3.4人行道的人性优化便捷处理

首先可以适当提高人形横道的高度,减缓行车速度,并且使残疾人感受到人行横道的位置。再者在车流并不密集的地方,采用彩色人行横道可以提高警觉作用,尤其是对于喜欢低头看手机的行人。此外可以采用语音提示的红绿灯为行人服务,提高警示作用的同时,也为残疾人提供便利,降低其出行风险。

3.5海绵城市在现代化道路中的运用

随着科技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在不断提升。现代社会排水沥青道路逐渐取代了水泥路面,沥青道路的优势非常明显。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尤其是旧城改造中,在无法大规模改造绿地建设下凹式绿地或雨水池塘等设施时,可以巧妙改变排水沥青路面的排水方向,使得雨水能自然渗透与净化,既能提高路面的性能,还能对雨水进行有效利用。

3.5.1雨水回收系统与沥青道路的结合雨水通过排水沥青道路下渗到排水管道和雨水回收系统结合,经雨水回收系统净化过的雨水可以浇灌稻田和道路植物,充分利用水资源。举例来说,珠海横琴新区红旗村宝兴路因雨水管网不足以调蓄降雨量,经常发生路面大规模积水现象。2013年进行改造,采用排水沥青道路+雨水回收系统,最后完成建筑面积6100平方米,调蓄雨水面积80000平方米,调蓄体积3140立方米,对于排涝和雨水回收利用起到了极好的实用效果。

3.5.2植草沟和沥青道路的双重净化雨水通过排水沥青道路路面进入排水管道,通过第一遍的过滤净化,经雨水管道排出到植草沟进行再次过滤,以此来达到充分净化的目的。

3.5.3渗透井的雨水多次利用下雨时排水沥青道路路面通过对雨水的收集,经路面下的排水管道,将雨水排入路边绿地中的渗透井等设施中,减少路面积水,保证交通顺畅,使得雨水自然渗透与净化,可充分利用水资源。

4道路景观提升的战略性意义

城市空间由各种各样的元素组成,其中城市道路是城市文化积淀的结果,能从最直接的方式向人们传达城市的历史与文化。不同的城市传达的文化也不同。人民需要各色的城市,不是千篇一律的模子。兰州这座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需要传递的正是几千年来不同民族和文化在不同领域相互交融、历时沉淀的文化。通过对兰州市道路整体的提升,可以提升城市道路的美学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充分体现道路的功能性、流动性、导向性、连续性、生态性、时序性等特点。因地制宜,合理种树,突出地域特色,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改善生态环境,体现道路景观的姿态美、意境美,蕴含了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与升华,使人感到亲切、舒适,具有生命力。根据分析兰州市道路景观存在的道路容量不足、树种单一等问题,通过全方位景观提升,真正将兰州市打造成一个生态宜居的花园城市,落实以人文本的设计理念,提高城市建设水平,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提升。

参考文献

[1]谷晓旭.现代田园城市道路景观关键技术指标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2.

[2]苏立超.市政道路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作为[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6(06):22-28.

[3]求巧玲.城市干道绿化的几个问题[J].中国园林,2002(3):17-20.

[4]张金羽.城市道路设计浅析[].城市道桥与防洪,2018(7):42-45+8.

[5]徐家钰,程家驹.道路工程[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6]郭敏.从“城市道路”到“城市空间”—兰州市城市道路品质化提升的探索[J].建筑设计管理,2018(12):82-84.

[7]孙来忠.兰州市公共空间形态研究[J].中国建材科技,2016.

作者:石美丽 郭敏 高丽丽 田禾 张小芳 单位: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