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道路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道路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道路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道路工程测量经过一年多课程思政的建设探索与应用研究,逐渐创新形成了“一核两模三联动”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该模式的主要内容为:一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在理论教学中侧重引入具有行业背景的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开发实操技能优秀的模范学生;在课后实现线上思政教育平台、教师网络答疑解惑和学生网络自学交流三方联动机制,最终实现用课程思政这把“盐”调理出符合当代大学生专业学习口味的“课程大餐”。

[关键词]道路工程测量;课程思政;“一核两模三联动”

道路工程测量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培养道路桥隧工程测量技术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学生普遍存在“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爱岗敬业”职业精神不强的问题。同时,课程思政对提升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加持效果不明显,道路工程测量技术人员的人才培养难以满足企业生产一线需求。本文将围绕道路工程测量课程思政教学现状进行阐述,详细分析该课程在进行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创新性地提出“一条思政全贯穿、两头先进树典型、三方上下其联动”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为提升道路工程测量课程思政建设水平提出解决对策,旨在提高道路工程测量技术人员的人才培养质量。

一、道路工程测量课程思政建设发展现状

2020年5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提升思政元素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促进效果,实现课程思政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倍增器的作用,解决好“教书”与“育人”的平衡互促关系,便成为摆在专业课程教学面前的重要课题[1]。就目前道路工程测量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效果来看,在思政理念融入、思政案例应用和线上线下联动教育方面仍存在一些显著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思政元素不突出,课程思政融合水平低

在道路工程测量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传统课程建设仍停留在“课程+思政”的水平上,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不充分,整个课程尤其是具体到每一小节思政元素挖掘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甚至还存在“为思政而思政”的现象。与此同时,课思融合水平不高,经常出现思政教育知识点和专业教学知识点脱节或生搬硬套的现象,达不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忙于完成专业知识和技能实践的内容讲授,对课程思政元素究竟如何与道路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以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的思考。一部分教师仍停留在“一心传道、从不解惑”的阶段,认为只要学生不违法乱纪就算课程思政教育合格,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不足。

(二)思政案例缺少典型,学生获得感不高

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环节中,课堂上更多的是思政理论元素灌输。对行业相关的思政案例挖掘不够,课程思政教育中可以列举的先进人物很多,但缺乏道路工程测量行业的先进模范和感人事迹,学生普遍反映与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或自己所学课程太遥远,无法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通过课程思政获得的职业认同感与使命感不强[2]。当代测量思政精神研究使用不够,如与测量工作相关的“珠峰测量精神”“北斗精神”和“国测一大队精神”等当代鲜活的思政案例在日常教学中体现和应用得较少,传统的典型思政案例难以适应新时代、新情况和新发展。

(三)重线下轻线上,数字资源匮乏

近年来,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如火如荼,但与课程思政相关的数字资源建设则相对较少[3]。且专业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重视课堂理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思政研究应用不够,在课后对学生的线上思政教育关心更少,造成信息时代背景下的课程思政在学生的成长成才中发挥不出引导作用。线上课程建设中思政元素体现较少,在线课程建设受到录课时间的限制,专业教师更加注重核心专业技能的展示与教学,且目前网课录制如何体现思政教育的相关研究尚处于探索应用阶段,因此相关在线课程的思政资源建设力度有待加强。

二、“一核两模三联动”的道路工程测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道路工程测量经过两年多课程思政的建设探索与应用研究,课程团队成员根据“三全育人”和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教育理念,结合工程测量技术的专业背景,并进一步与高职学生教育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身边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以及线上线下多方位育人的方法路径,在课程思政教育中逐渐创新形成了“一核两模三联动”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一核两模三联动”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为:一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在理论教学中侧重引入具有行业背景的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开发实操技能优秀的模范学生;在课后实现线上思政教育平台、教师网络答疑解惑和学生网络自学交流三方联动机制,最终实现用课程思政这把“盐”调理出符合当代大学生专业课程学习口味的“课程大餐”。在教学实践应用层面,该模式下的课程教学过程如下。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课程教学始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价值取向或目标诉求,不仅适合中国的实际国情,在客观上还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价值属性。经过长期的理论沉淀和时间检验,该价值观已经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整体的价值形态,具有相对固定的逻辑结构和强大生命力,能够引起国人的强烈共鸣。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划分三个层次的目的在于让人们从总体上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实际情况践行核心价值观,主要是出于对核心价值观的整体认知和把握的需求。因此,我们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中紧紧围绕如何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总基调开展工作。在课程绪论和概述阶段,重点挖掘和应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优秀案例,培养学生“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家国情怀;在道路工程测量员职业素养的教育阶段,帮助学生树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意识;在技能学习和劳动应用实践阶段,主要教育学生增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责任。通过将课程思政分层次、分阶段、分对象逐级、逐层、逐人贯穿到道路工程测量教学过程的始终,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全面提升[4]。

(二)引培用双模、榜样强“三观”

在课程思政的建设阶段,引入新时代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让身边的感人事迹走进课堂,发挥榜样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敬仰先进、学习先进、争做先进,凝聚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磅礴力量。道路工程测量课程教学主要是由理论知识教学和仪器实操教学两部分组成,因此,在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阶段要引入具有行业背景的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学习实操技能优秀的模范学生这两类模范代表。让学生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既能够仰望到测量前辈的光辉风采,又能够真切感受到身边同学的榜样力量。在理论知识教学中,融入与道路工程建设案例相关的思政元素。例如全国劳动模范———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测量首席技能专家陈兆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青海省基础测绘院测绘中心主任刘峰、感动中国———测一大队等鲜活的人物事迹都能极大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在实践教学中找出技能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让这些学生现身说法,现场示范进行操作讲解。既提高了学生的技术水平,又用身边的榜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形成在实践练习中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

(三)“三方”联通互动,加强课后思政

对道路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方法不断改革创新,以学生的学习成效为目标,深入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和学业评价方式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实现思想启迪和价值引领。当代大学生是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因此,课程思政教学也要积极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将技能大赛、“双创”大赛和线上答疑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通过具体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实践促进大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深入理解与自觉践行。课程组要求学生关注与道路工程测量技术有关的微信公众号和在线学习平台,每周周末安排一名专业教师在线为学生答疑解惑,缓解专业教师教学任务重、学生学习负担重、缺少沟通交流的尴尬局面,同时鼓励学生每周至少阅读道路工程测量相关技术的文章3篇,以便了解行业发展前沿。支持学生参加“互联网+”和“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利用专业所学知识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三、“一核两模三联动”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

通过对“一核两模三联动”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应用和实践,学生在思想政治水平、职业能力和学业成绩等多个方面得到了大幅提升,课程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一)课程思政助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道路工程测量课程,不是直接“植入”或内容上的简单局部替代,而是要遵循课程的学理属性、知识特征、教育功能和授课目的,科学地融入该课程中。先后挖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思政点10个,在重新建立构建课程思政元素的过程中较好地把握了整体性与重点性的统一与结合,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完整地融入道路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中。与此同时,本课程的思政建设完整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部内容。通过课程思政的建设,道路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效果显著,尤其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升。2020年道路工程测量课程的学生出勤率为92.31%,2021年的出勤率为98.95%,出勤率提升了6.64%。工程测量技术专业2021年入党学生数量为每班2人,较2020年1人提升了100%。与此同时,同一专业的年度优秀学生数量较上年提升50%,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二)课程思政促进学生技能与职业情操的养成

职业精神作为一种深层价值引领,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备职业特征的精神、操守、能力和自觉,赋予个体职业理念和职业追求,是形成自身行为自律规范的基石。课程思政在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的前提和基础下,对学生专业技能学习的促进作用和倍增器效果开始逐渐显现。通过道路工程测量课程思政教学的应用,同一班级较上一年度参加相关职业技能大赛的学生数量增加了26%,其中学生主持负责的《5G实时测图系统》创业项目获得省级“挑战杯”金奖,测量专业班级4名学生获得“技能标兵”称号。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促进了学生对道路工程测量员岗位的认可,2021年毕业后主动想从事该职业的学生有10人,较上年提升66.66%,帮助学生牢固树立了劳动光荣、爱岗敬业的高尚情操。

(三)课程思政提高学生课程成绩

将课程线上学习平台、专业教师和学生三方组合联动,让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专业教师在与学生的线上交流过程中及时发现课程学习中的痛点、难点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并帮助解决其思想和学习上遇到的各种困难。网络学习平台的鲜活案例也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热爱专业、实践专业的积极性。道路工程测量课程的学习成绩较2020年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课程思政对专业课程的成绩提升和技能培养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加快课程思政数字资源建设对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四、结语

道路工程测量的“一核两模三联动”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可以较好地解决传统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思政元素融合度不高、思政案例缺少吸引力和线上课后思政教育的问题,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想水平,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5]。

参考文献:

[1]徐进功,刘洋.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位一体”教学改革实践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12).

[2]朱胜兰,章志琴.工程测量“课程思政”探索[J].北京测绘,2021(6).

[3]蔡斌.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工程测量实训”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33).

[4]纪凯.课程思政在教学能力大赛中的探索与实践:以《工程测量技术》课程高程放样为例[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6).

[5]潘青,张健.“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转化的关键问题和实现路径探析[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

作者:林凯 单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