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数据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审计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数据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审计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大数据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审计探析

摘要:人类社会因网络的兴起而步入大数据处理时代,运用大数据处理信息技术进行财政科技专项经费审核对于政府和企业管理效能的提高、效益的体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剖析了大数据环境对财政科技专项经费审计所产生的冲击,以及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促进了财政科技专项经费审计信息化建设,从而可以提升政府财政投入审计效能和审计品质。在大数据分析环境驱动下,财政科技专项经费审计的新发展趋势将拓宽审计范围、改革审计方法、拓展审计职责,加大对复合型审计人员的吸纳,以转变传统审计思维,并为进一步实施新技术强审计、促进审计信息化建设指明思路。

关键词:大数据;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审计

一、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审计在财务风险控制中的作用分析

(一)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审计能够客观、全面地管理风险

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审计人员以其丰富的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背景,对企业的经营方针、经营目标、市场环境和生产过程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与外部专业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相比,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审计人员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历史背景来分析企业存在的问题,并且作为企业土生土长的财务人才,能够正确掌握收集数据的各种渠道,从而准确获取企业的信息,把握可能存在风险的关键环节。由于审计人员不从事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更能够客观地、不带任何偏见地看待各种财务问题,从企业的整体情况出发,积极地发现各种财务问题,并提出中肯的建议。

(二)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审计可以控制、指导组织的风险战略

企业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审计机构与政府的监督机构类似。它的作用是在高级管理人员与各职能部门之间,监督和评估企业的一切经济往来,可对各种问题进行实时、现场的控制和监督。与外部审计机构的半年一次或者分季度的审计之后给出建议,收取费用后一走了之相比,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审计可以与企业的主要管理层保持密切的互动,并对相应的政策和方案提出质疑、批评和建议。同时,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审计人员通常可以更好地充当企业长期风险和短期风险的权衡者和协调者,完善高层管理者的战略决策建议,指导企业制定风险管理战略。

(三)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审计对于防范组织

风险、实现组织目标具有较强的责任感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审计人员作为企业的员工,其收入和业绩与企业的财务状况密切相关。与此同时,审计作为一项独立的监督工作,越来越受到大型机构的重视,优质的审计人员获得丰厚的薪水也引来更多的竞争者。作为一名审计师,我们必须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更好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企业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审计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其必须通过经常性的调查分析、评估和预测,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并及时向管理层提供解决的方法和建议,增加企业的价值,从而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所以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审计对防范组织风险、实现组织目标有更强烈的责任感。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会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临的难题之一。对此,企业希望通过自身内部审计对企业进行监督,规避会计风险。正确的审计意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会计风险,审计可以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内部审计的价值在于使管理者能够清楚地了解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及时调整企业的管理方向和战略。未来,这不仅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反馈信息方式,而且还能让企业经营管理者测试管理工作成效,从而成为他们未来工作的方向。此外,内部审计还具有市场监管的作用,能够发现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出改变,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大数据审计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推进大数据审计在提高审核效能,增强审核结果,充分发挥审核的“免疫体系”功用等工作方面的确充分发挥着作用。但就实际执行情况来说也有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部分突出问题甚至已经形成了妨碍中国审计大格局深入发展的瓶颈[1]。

(一)内部审计违规操作

内部审计所要完成的程序是极其复杂烦琐的,其审计监督和审计方法也较为繁杂。对于如此棘手的审计程序,内部审计只有采用科学、规律的审计方法,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然而,一些审计人员在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审计工作中缺乏风险意识,过于依赖自己的主观经验,缺乏客观判断,从而导致审计结果不科学,造成不可估计的会计风险。内部审计的首要职责是保证内部审计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可信性,依法严肃处理违法经营行为。违规的底线不允许任何人触碰,一旦越界,就必须严肃处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内部审计的目的,才能使审计结果科学可靠,可以将之作为决策依据。内部审计违规操作就是在拿公司的整体发展赌博,结果必然是害人害己[2]。

(二)信息技术资源整合力量不足,没有建立

一个成熟完备的数据共享网络平台在大数据环境下,数据资源已经改变了审计查账的传统模式。可是,审计人员对利用大数据分析进行的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审核理解得不够全面,还滞留于中国传统的会计思想理念之中,并未对数据与行业数据做好相关分类,从而造成了大数据分析手段未能得到合理利用;同时,由于没有建立一个成熟完备的数据共享平台,数据被分散存储,资料信息的传递并不顺畅,这又严重影响审计资源整合的执行有效性。

(三)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符合大数据时代的要求

审核人员由于对大数据的了解还不够全面,造成各类政府专项资金账、各单位部门的预算资金审计等各自为政、大数据分割的状况一直不能改善,尤其是政府财务、社会、税收、企业等数据类别多、信息量大,如果运用现在的手工审核技术和现场管理实施软件,就明显感觉力不从心。同时,审计队伍中掌握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技能的人员也严重短缺。而目前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审计工作人员中由于年纪偏大,很多人虽然对会计行业较为了解,但不具备大数据审计技术,更无法胜任在大数据分析时代的数据挖掘等岗位[3]。

三、探索建立大数据下的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审计模式

(一)树立风险导向审计理念,运用大数据,提高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审计质量

由于会计环境的改变,以传统的账目基础的会计模型早已变成了现实的“不可能”和理论的“不必要”,因此会计人必须要用更宏观的眼光对待大数据分析和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审计,而不再局限于点滴数据,要善于搜集社会各有关方面的数据,从大数据分析中挖掘新的问题和线索。经营风险引导审核以策略观和体系观思想引导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价和整体审核过程。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对相关信息和数据的分析,了解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程度,然后根据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执行具体的审计程序,搜集审计证据。从客观角度看,大数据下的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审计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财政收支的真实性;二是财政收支的有效性;第三是财政收支的合法性。无论是对大数据系统的处理功能,还是对内部的评价内容,都需要根据评价结果得出真实的审计报告和切实可行的管理建议。当报告交到委托人的前期阶段,还需要得到被审计单位的许可,在适当的情况下,还需要增加对重大问题的审计次数,从而从来源上保证报告的可靠性和真实性。编制审计报告和管理建议的步骤与以前的设计相同。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利用大数据开展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大数据实现对审计结果的各个方面的总结和评价,甚至可以完成最终的审计报告。

(二)促进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审计的不断更新与开发

由于会计数据结构已经明确,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审计的开发界面已经清晰,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可以利用企业信息网络的优势,开发出最适合的网络系统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审计软件。一般来说,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审计软件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一种是应用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审计软件;二是专业设计软件。针对第一种软件类型来说,其简单说就是实时追踪相关网络,并在此基础上对数据库内文件加以审计的一种软件。倘若想要促使其发挥出最大的价值,那么就要借助于网络技术,在网络上建立一个匹配的信息库,这样就可以得到最新的审计文件信息。对于第二类软件,也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是单体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审计部分;二是合并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审计部分。无论连接哪个部分,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数据的传输和修改。审计整理功能:在输入科目明细表、未审会计报表等一系列环节中,软件能够以最快的速度生成科目导引表、试算平衡表、审定的会计报表及会计报表附注。与此同时,还可以结合使用人员的实际需求,做好归类排序工作,继而令审计人员清晰可见。审计分析功能:无论是对账户清单的输入,还是对企业未经审计的表的输入,借助软件都可以演变成整体的财务指标和趋势,从而使相关负责人能够从根本上控制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指导审计的关键方向。由此可见,当前的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审计工作已经衍生出与之匹配的新特征,因此构建一个实用的审计网络系统能有效地保护审计内容、审计环节和审计结果,能降低大数据审计的风险。

(三)加快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审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由于大数据技术日益完善,知识更新培训不足,相关审记人员的大数据应用水平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大数据功能不能充分发挥,通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数据应用意识淡薄;二是操作技术还比较僵硬。因此,审计系统中大数据人才的缺乏也是阻碍审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相关审计人员单纯拥有相应的知识水平,但其大数据知识水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因此有必要加强其综合能力的培养。由于大数据在各个行业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特别是在财务软件的应用方面。在实际的大数据审计过程中已经没有单纯的约束在简单计算上的审计,还要演变成与之相匹配的设计规范且将其渗透到指定的程序中,以此来迎合审计工作的需求。审计人员应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积极地革新企业审计方式。促进在大数据环境下的会计监管的全面覆盖,就一定要主动创新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审计工作思维,走科学强审之路。在会计观点和审核方式上,改变人们对大数据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审计工作的传统理解,全方位借助大数据、大数据分析信息技术促进会计方法、方式和技术手段的革新,以增强监管的实效性。

四、大数据环境驱动下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审计未来发展趋势

(一)由抽样审计向全量审计的审计范围升级

与现代大数据分析科技能够迅速处理海量数据分析和发现大数据背后关联的特征相反,传统抽样审核方法有着高度依靠样品的标志性、一定随机性、必然会产生抽样偏差的特点。这也预示着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审核范围将从“抽样”向“全量”转化的发展趋势,此举可避免数据分析的片面性和局部性,达到财务成果审核“侧向到边、横纵彻底、全方位涵盖”的总体目标。在更大的审核范围内,对更多的问题采用“扫描”方式加以定位,以增强风险控制。从审核流程中采集与员工审核过程有关的财务报告、运营数据分析、费用决算等数据,并建立数据分析池,然后利用依托的Hadoop框架,利用MapReduce模式中的“云清洗”技能,清除无用数据分析,并保存核心数据,开展指标数据分析、关联分析等数据挖掘。

(二)从单纯结构化数据审计向与非结构化数据融合的审计方法转化

当前,中国财政部的科研专项资金审计分析重点关注结构化数据分析,但在大数据分析审计环境下,政府应意识到对非结构化数据使用的必要性。在建设大数据分析与审计平台时,审计主体还可利用Orce、SQLServer等技术手段,收集被审计单位的结构化财务数据信息和非结构化数据,涉及企业经营策略、科技发展、组织架构、人际关系等。2019年,中国自主开发了合约与财务证据的智慧审核产物,通过运用自然语言处理(NLP)、光学文字辨识(OCR)等新一代人工智能信息技术,自主获取了合约相关文本和财务证据影像中的关键字段信息,并通过与之相应的结构化数据分析进行大数据关联性解析,从而直观地获取审核结论,并进行全量审核。该产物能有效发现条款中的重要要件遗漏、预付款比率规定过高、发票内容与约定收款方不相符等传统财务数据审核中不易发现的违法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审核工作效率。同时利用软件技术手段对非结构性数据分析进行深入的数据挖掘,并构建了分析模型,将结构性数据分析与非结构性数据融合进行分析,是未来中国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审核的发展趋势所在。

(三)由问题揭露向风险预警的审计职能转变

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海量财政资金数据进行了高效的数据分析,大大增强了分析结论的精确度和敏感性,使审计结论更加富有前瞻性。而对于事前管理通过基于历史数据的深入发掘和数据分析技术,对大数据分析结果进行了综合和整理,从各个层次和视角总结和剖析与审计数据之间的关联,可以有效避免决策失误的出现。而对于事中管理,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于财政补贴资金项目管理进行评估,不但能够预知最后成果,更能够对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出风险分解和预估,以确保项目管理在执行中高效地进行财务风险控制。在现代大数据处理技术下,向以数据分析、预警为主方面进行转变是我国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当政府审计机构进行信息化管理后,被审计单位的数据就能够进行传送、接收,并根据各个单位、部门的特征设定适当的预警系统,并进行风险预警。

五、结语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蓬勃发展,信息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传播力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中国深入实施全面覆盖化审计,研究怎样在实际的审计流程中嫁接互联网、融入大数据处理技术,充分发挥综合利用大数据处理的技术资源优势,进一步增强使用现代信息化技术进行查核、评估决策、宏观经济研究的力量,用大数据处理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审计事业的改革,已经成为重大的话题[4]。

参考文献:

[1]孙梦蝶.大数据环境下的专项资金审计研究与应用[D].南京:南京审计大学,2018.

[2]李丛.浅析科研院所财政项目资金预算执行进度缓慢的原因[J].会计师,2018(19):77-78.

[3]王如燕,赵芷祎,王曦月,等.大数据在财政专项资金预算执行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12):38-39.

[4]白晶,付忠汉.大数据背景下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研究[J].财富生活,2021(20):97-98.

作者:张宁 单位: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