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乡村振兴下大学生基层就业问题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乡村振兴下大学生基层就业问题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乡村振兴下大学生基层就业问题探析

[提要]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学生作为就业重点群体,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做到乡村振兴和就业工作充分结合,既可缓解就业难问题,又可推动乡村振兴。本文分析乡村振兴和大学生就业的关系,立足大学生到基层就业面临的困难,提出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对策。

关键词:乡村振兴;大学生;基层就业

2017年在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乡村振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可以说,乡村振兴正在中华大地全面铺开。大学生就业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切实利益,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持续走高,毕业生就业压力有增无减,亟须扩宽大学生就业渠道。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难点恰恰在于缺乏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推动。因此,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是化解大学生就业难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良方。

一、乡村振兴与大学生就业理论分析

(一)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党的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党中央对我国发展现状的重大政治判断。发展的不平衡,突出表现在城乡之间的不平衡。而乡村振兴的提出,就在于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破解城乡发展之间的不平衡。因此,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必由之路,要坚决打好乡村振兴这场持久战。我国在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村面貌变好了。但是,目前农业农村投资不足、旱涝灾害频发、农民增收乏力、农村人才大量流失等问题依然突出。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乡村振兴总目标,任重道远。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讲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足见乡村振兴战略的艰巨性。

(二)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境和出路。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开始大范围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开始急剧增长,从2000年的不足100万人,到2021年将突破900万人。高校的扩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高素质人才,同时,毕业生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当前我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经济结构面临转型升级,外部经贸摩擦时有发生,肺炎疫情影响还在持续,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而且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还存在就业结构性矛盾、技能人才短缺、服务保障能力不足等各种问题,亟待解决。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难是多方面的,要破解大学生就业难困局需要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需要多措并举系统解决,包括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大力发展新经济业态,鼓励大学生灵活就业;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强化政策引导,鼓励各类企业吸纳大学生;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强化各级各部门责任担当,提升大学生就业保障及服务水平;等等。

(三)乡村振兴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乡村振兴,困难虽多,关键在人,在于有足够的各类人才去服务乡村建设。而大学生,有学历、有技术、有激情、有能力,如果大量的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投身乡村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必将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推动乡村振兴更好实施。就业难,关键在于岗位少,没有足够多合适的岗位满足大学生就业需求。而乡村振兴,需要加大农业农村资金投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因此,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将产生大量的就业岗位,满足大学生就业需求,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综上所述,乡村振兴和大学生就业有着相互促进的关系。乡村振兴需要大学生去参与、去推动。而乡村振兴的实施,又将产生大量的就业岗位,满足大学生就业需求,为大学生施展才华和抱负提供广阔的舞台和空间。因此,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既可以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又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是一举两得,是双赢举措。

二、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现状分析

(一)观念影响,不愿基层就业。在传统观念里,读书上大学,可以在城市里找个好工作。对当代大学生而言,求职多聚焦在国内一二线城市,很少有大学生将就业目标锁定在乡镇基层。2021年4月,中科院一博士论文致谢部分在网上火了起来,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家庭条件特别贫困,能够博士毕业,实属不易。记得其中有这么一句话,“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确实,走出大山、走出农村,是乡村里孩子坚持读书最朴素的想法,而对出生成长在城市里的孩子,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到乡镇就业的更是少之又少。

(二)层次较低,发展空间受限。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以后的发展空间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且说公职人员,在乡镇一级工作,和在市直、省直、甚至中央直属单位相比,奋斗多年可以进步的空间和难易程度相差太远。其他的乡镇单位,也是以个体工商户或者小微企业居多,大中型企业偏少,单位能给长期正常生存、按时发工资已经不错,很难期待有好的发展。因此,发展空间受限,是导致大学生不愿到基层就业的关键因素。

(三)条件落后,工作生活不便。可以说,城乡建设差距太大、乡村公共设施不健全是导致大学生不愿意到乡镇基层就业的最主要原因。在城市里,医疗、教育、交通、娱乐资源丰富,一应俱全。生病了,几分钟可以到大医院;下班了,可以跟同事出去唱歌、看电影、吃烧烤;想出行,手机滴滴叫车,几分钟就到。这些看似寻常的事情,在当前绝大部分乡镇一级还无法实现。在城市里读完大学的年轻人,很难再去接受乡镇生活的各种不便,生活方式的巨大反差,使得大部分大学生不愿到基层就业。

(四)单位偏少,容纳能力有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9年一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分别为25.1%、27.5%、47.4%。可见,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最强,第一产业吸纳就业能力最弱。而且,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呈持续下降趋势,二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呈稳步上升趋势。而当前,乡镇产业结构单一,第一产业比例偏高,二三产业不发达,单位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落后于城镇,可以提供的大学生就业岗位更是少之又少。因此,乡镇基层容纳就业能力有限,也是导致大学生无法到基层就业的客观因素。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对策分析

(一)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当前,城乡发展极不均衡,城市里高楼林立,各类设施一应俱全,而在农村,虽然不愁吃不愁穿,但是公共设施远远落后于城市。这既是乡村振兴的出发点,也是乡村振兴要攻克的难点,更是大学生不愿到基层就业的关键点。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一是要促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要致富,先修路。乡村振兴,道路先行。要大力改善乡村交通不便的现状,构建城乡一体化交通网络,缩短城乡时空差距,实现到乡镇工作不再遥远。二是要促进城乡教育融合发展。对家庭而言,孩子教育是头等大事,当前乡村基层人才流失严重,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城乡教育严重不均衡。要大力开展“县管校聘”改革,建立城镇教师定期到乡村支教制度,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倾斜,不断改善乡村教育环境,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乡村孩子也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三是要促进城乡医疗卫生领域融合发展。当前,基层卫生人才短缺严重,招人难、留人难问题突出。要健全有关政策,增加基层医疗岗位吸引力,强化基层医疗队伍建设,改善乡镇卫生院医疗条件,满足居民基本医疗需求。通过逐步提高乡村交通、教育、医疗水平,确保在乡村基层就业的大学生,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基本公共服务,提高基层群众生活便利性,带动大学生到基层就业。

(二)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大力发展乡村产业,特别是乡村二三产业,既可以改善乡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又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为大学生到乡村就业提供更多机遇。一是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开展农产品初加工、深加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利用技术创新带动农产品加工,提升农产品技术含量,为科技人才在基层就业提供舞台。要利用现代物流、网络直播等途径拓宽农产品销路,确保农产品销得出、运得走。二是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旅游业横跨一二三产业,就业岗位众多,颇受大学生喜欢,前景广阔。通过开发利用乡村生态资源、乡村红色资源、乡村文化资源,打造乡村休闲旅游度假区、乡村农家乐、乡村采摘园、乡村垂钓园,满足城镇居民短途旅行需求。三是要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鲜明的地域特色的小吃、种植、手工品等。要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和风俗文化,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要发挥大学生知识青年的创新和技术优势,进行产业化经营,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的同时,将地方特色推出大山,走向全国。

(三)强化职业教育发展,加强技能人才培养。2021年4月12日至13日,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根据调查显示,大学生选择到基层就业的比例和学历层次基本呈负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相比更高学历毕业生,高职类毕业生更愿意到基层就业,也更容易扎根基层,而乡村振兴的实施,也需要更多的高职类技能人才的参与。因此,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技能人才,可以有效推动乡村振兴的实施和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一是要明确职业教育定位,优化职业教育培养体系。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本科教育,就在于职业教育要培养技能人才,要服务于实体经济和制造业。要一体化设计中职、高职、本科职业教育培养体系,推动职普融通,打破职业教育学历天花板,让高技能人才也有机会拿到高学历。二是要深化产教融合以及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职业院校要结合地方产业以及自身特点,优化专业设置,改革培养方式,加强涉农专业建设,与企业在人才培养、就业创业、技术创新等方面全面合作。要立足乡村振兴、农业产业、乡镇企业,培养更多农业技能人才。三是要强化实践锻炼,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要培养“双师型”职业教师队伍,加强职业培训,推动职业院校“1+X”证书制度改革,通过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实现大学生从校园到岗位无缝对接。

(四)出台更多有效政策,引导大学生回乡就业。当前,大学生到基层就业,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人员流失率高。而引导大学生回乡就业,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本来乡镇条件落后,试想,如果大学生到了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偏远乡镇,再加上不熟悉当地语言,要想适应接受工作环境,确实需要很大的毅力。然而,如果大学生毕业后回到自己的乡镇或者自己的生源地区县就业,哪怕工作条件很差,因为从小在这里长大,熟悉当地语言、风土人情,加上亲戚朋友众多,能够长期留在基层就业的比率要大得多。因此,要下大力气鼓励引导大学生回家乡的基层就业,既可以有效防范人员流失,还可以更好地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一是可以在乡镇基层公职人员招考时,拿出一定比例的岗位,限定本地户籍人员报考。当前,广东省“三支一扶”人员招募时,采取量化测评的方式确定录取人员,其中报考人员户籍地占到20%分值,如果报考人员和招募岗位在同一乡镇(街道)可得满分。可以有效引导大学生报考家乡岗位,回乡就业,效果良好。二是可以发动广大家长,劝说自己的孩子大学毕业后回乡就业,对引导大学生回乡就业的家庭,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三是可以成立大学生回乡就业服务站,宣传有关政策,及时解决大学生回乡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类困难。

(五)提高基层收入水平,提升基层就业体验。2020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就业研究所联合智联招聘《2020年大学生就业力报告》,根据《报告》显示,岗位薪酬待遇和福利待遇是大学生找工作时最为看重的,60.8%的大学生把它作为第一考虑因素。而根据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2019年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影响毕业生求职择业的因素,排名第一的也是薪资收入,占比达63.96%。由此可见,薪酬待遇对于大学生择业的重要性。因此,提高基层就业人员待遇,可以有效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当前,对于提高基层人员待遇,我国很多政策文件中已有体现。比如,2021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中提出,要“落实乡镇工作补贴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政策,确保乡镇机关工作人员收入高于县直机关同职级人员”;2020年4月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6部门《关于加快落实基层职称制度的通知》中提出,“在乡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0年、20年、30年以上且符合职称申报条件的人员,在申报相应中级、副高级、正高级职称时,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申报”;2019年7月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规范乡镇(街道)职责权限实施方案》中提出,要“落实基本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完善乡镇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年终奖金和年度绩效工资政策,稳步提高收入水平,确保高于县直机关同职级干部10%~20%”。可见,提高乡镇工作人员待遇,已经成为共识。要将各项有利政策落实到位,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获得感、满意度,提升基层就业体验,带动大学生到基层就业。

四、结语

乡村振兴作为当前国家重大战略,必将给予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推动。在全国脱贫攻坚贫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已经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已经得到彻底解决。因此,我们有理由、有信心相信,城乡发展之间的不平衡问题,也将因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得到有效解决。而随着就业优先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向好发展、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完善、随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不断提升和就业观念的逐步转变,相信我们可以很好地化解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可以做到乡村振兴和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结合、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20).http://www.stats.gov.cn,2020.

[2]蒋承,张思思.大学生基层就业的趋势分析:2003-2017[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05).

[3]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1-2-26(07).

作者:刘传华 单位:日照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