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生就业现状及策略应对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当前,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国内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不断改革,高校扩招红利使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普遍存在“大学生就业难”“企业招工难”窘状,因此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教育十分重要。本文在分析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高校、企业及学生个人三个方面入手,构建多方面大学生就业的指导策略和方法,提高大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高效、高质量的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现状;策略和方法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校毕业生的顺利就业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和谐,也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稳定发展。据教育部统计,2021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909万人,同比2020年增加35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加上疫情的影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衰退以及结构性就业矛盾的突出等因素,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了不确定性和风险挑战,就业形势依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问题也是热点话题,充分体现着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根据目前高等教育的规划体系,高等教育的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面对日益增多的毕业生数量,剖析大学生就业的发展现状,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如何更好地加强就业指导,大学生自身如何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如何更好地实现人才资源吸收效率最大化,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将进行重点剖析和研究。
一、大学生就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有待完善
目前部分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方面专业教师数量不足,部分高校大学生招生就业工作是同一部门,人员设置较少,并且较多工作为招生,而对于就业方面所做的工作较少,缺少系统的教育和管理。大学生就业指导最核心的课程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部分高校仅仅是网上开展就业课程,线下课程基本没有开展,或者仅仅让辅导员或其他行政管理人员承担该课程,缺少专业指导老师,导致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缺少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对以后的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是贯穿整个大学生学习生涯的,而不是仅仅在大三大四即将毕业的时候才开始指导和教育,在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实践教育也同样重要,学校缺少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的校园活动,缺少校外实践教育,造成大学生该方面认识不足,毕业临时抱佛脚,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企业需求存在一定的脱钩,高校的就业工作与课程建设、专业设置、师资队伍、校企合作、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多个环节相互关联,每个部分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部分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导致毕业生毕业之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企业也难以招到人才,造成“两难”的现象。
(二)大学生自身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每年毕业的人数逐步增加,但是数量在增加,质量在下降,大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基础性工作不擅长,在目前普通高等教育严进宽出的教育体制模式下,部分原来的高考优等生,进入大学后完全放松自己,在大学中花费太多的时间在学习之外,理论知识不扎实,实践操作薄弱,进入现实的工作岗位完全不适应,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或者慢就业、不就业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制定合理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于自己的大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大部分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人云亦云,从众心理特别强,对自己缺少定位,自我认识不足,对以后毕业方向不明确,对专业相关的企业及岗位认识模糊,导致缺少学习上的动力和压力,因此毕业后造成“被就业”,就业质量严重下降[2]。另外由于当前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也存在父母包办一切的现象,造成自身沟通协调能力不足,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独立自主性较差,难以满足工作岗位以及企业的基本需求。
(三)社会就业存在失衡
在政府方面,政府政策的有力实施对大学生就业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政府在面对如此庞大的毕业生的时候,也做出了很多工作,颁布了一系列就业帮扶政策,对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市场方面,对于就业信息的滞后,及时发挥网络招聘的渠道作用非常重要。目前大学生就业区域存在一定的失衡,大部分毕业生毕业之后都趋向于到北上广、沿海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区工作,对于西部及云贵广偏远地区倾向性很低,使得偏远地区留不住人才,发达地区竞争激烈的情况,也造成人才结构的严重失衡;就业领域单一化,冷门专业学生就业范围窄,工资待遇差,热门专业工作竞争激烈,收入较好,部分毕业生在找工作时放弃自己的冷门专业,投向自己未知的热门专业领域,不仅造成国家人才资源培养的浪费,还造成就业工作的难题。企业人才招聘也存在浪费,部分企业在招聘毕业生的时候,并未了解自身的真正需求,把并不能长期发展的人才招进来,而实际需求的人才流失,缺少对毕业生的全面掌握和了解。
二、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策略和方法
(一)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
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十分关键,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高校要合理配置专业指导教师,扩充教师团队,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的指导,完善课程体系。在理论培养的同时,也要加强实践活动的开展,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校园活动,增强学生的意识,使其用实际行动来正确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生活和以后的工作方向,从活动中体验到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以及对于自己人生的帮助,同时高校要对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和职业价值等方面进行测评,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了解职业,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树立正确的目标[3]。另外高校也要全方位全过程地指导学生,从大一进校开始,逐步规划自己的学习,在不同的年级使用不同的指导方法和策略,而不是仅仅在大三大四的时候才开始指导。大一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使其对校园活动积极参与;大二重点在专业领域的扩展和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大三可以开始了解以后专业岗位的发展方向和自己毕业后规划;大四的时候就要在自己确定方向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另外专业设置要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的需求,考虑到大学生就业的实际需求,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增加更多的实践环节,让毕业生了解自己的实际发展方向和兴趣爱好,推动毕业生就业服务的精准化。
(二)大学生提高自身能力,增强就业核心竞争力
在大学期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强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善于思考和总结,培养自己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提高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吃苦耐劳,把自己锻炼成多方面的高素质人才。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结合各自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家庭环境、社会需求及所学专业来制定,用清晰的职业规划来指导自己学习。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价值观,每个人都倾向于从自我角度来思考,但是要结合社会的需求,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要有工匠精神,要坚持在每个领域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勇于从基层做起,脚踏实地,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掌握求职技巧,在自我介绍、语言表达、面试回答、面试礼仪、简历制作等方面提高自己。认清就业形势,调整就业期望,大部分毕业生眼高手低,不愿意从事基层工作,对于工作的要求较高,工资待遇和环境均要求最好的,因此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或者屡次换工作,要从自身价值出发,认清自己,明确定位,任何职业都是从基层做起的,都需要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不要好高骛远,每个行业都有它的特点,都有发展的路径,只要自身做好定位,一步步学习和努力,都会实现自己的目标。
(三)拓宽就业渠道,加强校企合作
政府要积极拓宽大学生就业的渠道,开展多种多样的就业活动,加大就业政策保障力度,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阶段,增加就业保障基金,支持大学生创业帮扶,持续推广24365网络招聘平台,发挥网络招聘的最大优势[4]。各级政府积极搭建就业平台,促进就业市场的资源共享;提升毕业生与就业供需对接的精准度;发挥创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鼓励并支持大学生创业;同时鼓励大学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积极引导学生先就业,再择业。加大校企合作力度,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以参与到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中去,把企业的真正需求与学生的培养真正对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实习的工作机会,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学习的目标和方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引导学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提高就业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汤国英,黄旭伟.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现状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4,36(2):107-109.
[2]范琼.针对大学生就业从众心理的主体性就业指导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65-67.
[3]刘文涛,利爱娟.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应对方案研究[J].前沿,2014(6):190-191.
[4]朱佳艺.后疫情时代高校“稳就业”工作探索[J].教育与职业,2021(4):65-68.
作者:刘红亮 单位: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