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析

[摘要]为了让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高效地走进大学课堂,首先论述了大学物理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与先天优势,然后基于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提出了实施思政教育的具体方法与途径,并以“电磁感应定律”为例,示范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到日常教学中。

[关键词]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实践

对于高校理工科学生,大学物理是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其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的方法性、逻辑性和思想性,蕴含着深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且物理学史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和方法论。深入挖掘这些资源,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大学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将思想政治教育巧妙地融入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中,让无形的课程思政潜移默化地浸润学生的心田。

一、大学物理实现课程思政的先天优势

大学物理作为一门面向高等学校所有理工科专业的重要公共基础必修课程,有知识量大、受众面广、研究对象普遍的基础特征。具有理论与实践并存的课程内容,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从实际中来又回归于实际的自然基础学科,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深深的人文情怀[1]。因此,在大学物理课堂中实现课程思政具有许多先天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定义、定理和定律都是最朴实的思政教育切入点;(2)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探究环节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观,体验积极、上进、团结协作的人生观的思政教育切入点;(3)与物理学相关的科技应用现状是培养学生科研创新思维、树立学生科技兴国信念最具有说服力的思政素材;(4)物理学史中的每一个典型案例都蕴含着丰富的人生道理,倘若精心设计,好好运用,就可以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2]。

二、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实践案例剖析

接下来,本文将以大学物理课程中的第七章第五节“电磁感应定律”为例,示范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到日常教学中。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及相关表达式,并且学会运用电磁感应定律分析、解决日常生活所遇到的具体现象与实际问题,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磁铁插拔线圈的实验证实“磁生电”这一设想,接着通过讲解电磁感应定律的发现历程及时代背景,进一步引出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以及相关表达式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感应电荷的推导。让学生在发现和认识物理规律的过程中领悟到实验探究在科学研究中的关键地位,完善学生的逻辑思维系统与知识体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讲述电磁感应定律的建立过程,促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研究的不易与艰辛,形成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介绍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将“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这一观点潜移默化地浸润学生的心田,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集体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培养学生不畏艰险、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

1.电磁感应定律的建立。教学设计: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展出的“发电地板”装置视频片段为引例,引导学生思考“地板为什么能够发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磁铁插拔线圈”实验证实“磁生电”这一设想,介绍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及首次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法拉第。讲述法拉第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埋头钻研电磁感应现象的故事,培养学生持之以恒、不畏艰险、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介绍法拉第的成长历程,让学生知道法拉第的成功绝非偶然,而是多年来潜心研究、不懈努力的必然。将“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这一人生观传递给学生,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2.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感应电荷表达式的推导。教学设计:从感应电动势的一般表达式推导出N匝线圈感应电动势的表达式,结合闭合回路欧姆定律推导出感应电流的表达式,再结合章首学习的电流强度的定义式以及积分的思想,推导出感应电荷的表达式。在讲授物理知识的同时向学生展示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式方法,并将“温故而知新”这一学习方法在无形中渗透给学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3.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教学设计:简述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比如“发电地板”、电磁炮、三峡电站的发电等,播放《国之重器》三峡工程纪录片,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三峡工程的伟大与壮观,树立文化自信,将“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这一思想扎根于学生灵魂深处。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探究式和互动式的方法进行授课,使学生在“地板为什么能够发电?”的问题情境中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同时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将“思政”与“课程”有机融合。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课堂代入感,借用演示实验、课件、图片、短片等多种教学资源展开教学。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新课导入、讲授新知、巩固练习、总结归纳、布置作业五个环节。

(一)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播放“发电地板”装置视频片段,并提出问题:地板为什么能够发电?【学生活动】学生根据短片中所提供的信息及所学知识尝试给出答案。【教师活动】暂时不告知学生答案,提示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能够了解“发电地板”的奥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设计意图:借助电磁感应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渗透“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这一思想做好铺垫。提出问题但暂时不告知学生答案,同时提示学生答案就隐藏在本节课所要讲授的内容当中,设置悬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代入感。

(二)讲授新知

【教师活动1】电磁感应定律的建立———由“电生磁”引发出“磁生电”这一设想,并借助“磁铁插拔线圈”实验得以证实。讲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及首次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法拉第。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实验和讲解相关物理学史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与记忆,同时还让学生领悟到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艰辛历程,培养学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勇于创新的科研精神,并将“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这一人生观传递给学生,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教师活动2】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感应电荷表达式的推导———从感应电动势的一般表达式推导出N匝线圈感应电动势的表达式,结合闭合回路欧姆定律推导出感应电流的表达式,再结合章首学习的电流强度的定义式以及积分的思想,推导出感应电荷的表达式。设计意图:将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感应电荷的表达式循序渐进地推导出来,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同时将“温故而知新”这一学习方法在无形中渗透给学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师活动3】揭开“发电地板”的奥秘,接着讲述一些电磁感应定律的其他应用:电磁炮和三峡电站的发电,播放《国之重器》三峡工程纪录片。设计意图:揭开“发电地板”的奥秘,首尾呼应,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与记忆。播放《国之重器》三峡工程纪录片,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三峡工程的伟大与壮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将“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这一思想扎根于学生灵魂深处,培养学生不畏艰险、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三)巩固练习

【教师活动】给学生2分钟时间完成例题:将条形磁铁插入与冲击电流计串联的金属环中时,有q=2×10-5C的电荷通过电流计。若连接电流计的电路总电阻R=25Ω,则穿过环的磁通的变化ΔΦ=。设计意图:这道题对本节课内容进行了全面的考核,倘若学生能够独立完成题目,说明本节课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完成了教学目标,否则说明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继续深入练习本节课内容。

(四)总结归纳

【教师活动】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设计意图: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好本节课的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归纳作用,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与记忆。

(五)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布置作业:查阅资料,结合本节课内容,了解三峡电站的发电过程。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国之重器》三峡工程的伟大与壮观,树立文化自信,强化学生的科技兴国信念。

五、结语

为深化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发挥大学物理实施课程思政的先天优势,任课教师应该首先根据教学内容确定科学、合理的思政教育培养目标,然后充分挖掘思政元素,累积思政素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课件、视频、图片、动画和教材等教学资源,在讲授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达到“无心插柳柳成荫”“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让学生在收获物理知识的同时,灵魂也得到升华和洗涤。

参考文献:

[1]丛选忠,李海门.大学物理教学改革之我见[J].现代物理知识,1994(S1):16-17.

[2]韩元春,李鸿明,萨仁高娃.挖掘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育资源的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144(2):75-77.

作者:牟博石 李瑞 刘艳芬 刘晓华 李景尧 于海超 单位:齐齐哈尔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