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大学专业论文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一、基于人文关怀的职业道德教育模式探索
医药行业是“健康所系,生命所托”的事业,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经验积累,人文精神和优秀的个人品质。过去的教学模式形式分散,未能形成体系,效果不明显。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以人文关怀为核心构建“四位一体”的职业道德教育模式,通过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育途径,完善教学评价,将人文关怀融入到职业道德教育中,才能够增强医药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一)提高职业道德教育队伍水平
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是一种充满人文气息、体现生命意义的人性化教育关怀。教师对学生的关怀是人文关怀的最直接体现。教师的关怀将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端正他们的医药职业态度和价值观,进而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乐观向上的职业态度与情感,以达到建构关怀能力的目标。因此,要实现人文关怀的职业道德教育,具有高度职业道德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前提。只有教育者认识到其重要性,才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认识和体会人文关怀。
(二)丰富职业道德教育内容
职业道德教育应具有鲜明的行业特性。医药行业是以人的健康和生命为服务对象的特殊行业,因此,在教育内容上必须把人文关怀精神与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规范相结合,强调在医药工作中服务他人和尊重患者的认知,通过换位思考树立人性化服务理念,通过生命关怀的讨论提高奉献社会的责任感。丰富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能够让学生在校期间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了解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到职业实践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医药工作者的使命。
(三)拓宽职业道德教育途径
1教学内容要“少而精”
众所周知“,少而精”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特别是对小学教育专业来说,更应如此。本专业的大学数学教学时数只有150学时,远远少于一般理工科的200多学时的教学时数。这就要求在教学中紧紧抓住所涉及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训练与基本数学思想,突出重点,纲举目张。判断基础的标准要有两个考量。一是站在大学数学系统的角度考虑,哪些内容的能奠定学生深入学习的基础;二要站在小学数学教学需要的基础上去考虑,哪些知识与小学数学有联系,能有效的提高师范生数学素养,促进师范生小学数学教学知识的发展。通过这两点的考虑,就能确定教学内容的基本点在哪里。万万不可谈多求全,如果内容过多、过繁,过深,势必不得要领,脱离专业需求,对学生的学习适得其反。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精选最基本的东西,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内容的实质、方法和思想,使学生在后继课程学习和以后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教学过程尽可能做到“深入浅出”
本课程的学习对于许多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们要循序渐进、有浅入深,尽可能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内容的组织要深入浅出、平实自然,不故作高深。应当通过典型的实例、直观的表述、详尽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抽象的形式。在此基础上,通过抽象的数学叙述,正确把握和理解其内容的实质。在教学中要把握形式化度。由于教师受自己的专业研究影响,养成严谨的习惯,习惯追求叙述的一般性和抽象性,强调形式化和符号化。这对于以后不从事数学研究和教学的非专业学生而言,特别是小学教育专业的来讲实在没有必要。一味的追求形式化,不仅造成学生学习困难,而且歪曲了数学的本质,误导了学生。能用直观描述性语言去解释的首先要用直观性的语言去描述,让学生通晓其大意,在此基础上,对一些典型的例子,做适当的抽象,给出抽象化的形式,这应当是本专业大学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形式。
3教材处理要紧密联系小学教学实际
本课程开设的目的有二,一是掌握掌握大学数学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与方法,为其它数学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二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高观点的认识小学数学,提高自己判断小学数学价值的能力,把握小学数学教学中最有价值的知识、方法和思想,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知识的生成与发展。因此,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要紧密的联系小学教学实际。在教材处理是要考虑到这一章节的基本知识、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对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存在什么的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要把这种联系在课堂上提出来,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使学生对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有一明晰、深入的认识。为什么要在课堂上要去研究大学数学与小学数学的联系呢?有的人会认为学过大学数学,这种联系会自然而然的产生的,看待小学数学的有关内容会水到渠成的明晰与深入。其实不然,很多时候会深入宝山,空手而归。这就需要教师要适时的引导,提高学生对小学数学的认识水平。例如,极限与小学数学圆的面积、圆柱体积的推导;极限与圆周率;积分与面积计算等都是大学数学与小学数学的联系之处,而且这些地方也是小学教师是是而非之处。这样的联系既可以使含糊的东西变的明晰,也是学生增加对大学数学学习的兴趣,消除学学数学无用的想法与论调。
4教学要突出思想性文化性
1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机构,是要创造与发现新的知识
从这个角度看,国内大部分高校其实算不上“大学”,只是“高等专门学校”而已。但是,国家对高校的资源配置差异极大,985高校、211高校、地方高水平大学、地方一般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按照这个等级国家投入资源量逐级快速递减。所以,才有“高职学校”要升级“本科学院”,“本科学院”要升级“大学”的强烈要求。实为“高等专门学校”的“大学”,本应以专业教育为重心,但是基于“大学”之名,又要以通识教育为重,学校陷于极其尴尬的境地。
2等级化的教育体系让专业教育受到蔑视
从高考招生的录取分数线就可以看出来,985高校分数线最高,211高校次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录取分数线最低。在人们的观念中,进入高职的学生是最差的学生,高职学校是层次最低的学校。这种观念让职业教育成为被低水平、低档次、质量差的代名词。这种价值观念深入人心,这就让很多实际是“高等专门学校”的高校不愿意真正从事专业或职业教育。
3国家对高校的管理与考核往往使用同一个标准
按照蔡元培的说法,真正的大学应该“治学”,以学术为目标,再没有其它目标。高等专门学校应该“治术”,以满足社会的各种职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为目标。两者迥异,评价标准也应该不同。但是,现在的高校都在热衷与追求大学排名,国际上“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国内“武书连大学排名”最具影响力。大学排名的最大特点是“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高校”,这必然导致本该“治术”的学校拼命去“治学”,最后出现千校一面的结果。
4结语
1分析与讨论
运动是良药,让大学生拥有参加体育运动的习惯是大学公共体育课的目标和意义所在。有研究表明45%的男大学毕业生,10%的女大学毕业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60%的男毕业生,15%的女毕业生形成体育特长。从“不自然,有意”到“比较自然,似乎已经有了从事此种活动的欲望”,再到“不经意间做出某种行为或动作”,一旦跨入这个阶段,习惯通常会伴随一生、。
1.1艰苦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习惯养成基本情况分析
艰苦专业大学生多为理工科,通常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学习处于中上等,男女生比例不协调甚至没有女生,将来工作的环境艰苦,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拥有很多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特别是刚入校的大学生,生活方式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调查发现,艰苦专业大学生喜欢体育的程度,男生约为女生的2.5倍,喜欢体育的程度处于中间水平的男女比例基本接近,调查人数中一半以上学生表示喜欢体育,对体育没有兴趣的学生大约为调查总数的5%左右、。、态度决定一切。笔者认为,艰苦专业大学生对于体育的态度除和自身有关系外,也和学校对待体育的态度以及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的影响及体育运动氛围有关。大学生的生活相对独立自由,有很大的群体性趋势。本研究结合我国的体育人口判定标准及其操作定义“每次运动30min以上,每周三次以上,每次中等强度以上”,另外规定参为体育运动习惯养成者。由表1可见,拥有体育运动习惯的比例男生明显高于女生;高年级与低年级拥有体育运动习惯的比例基本一致,原因一方面为低年级上体育课,时间也充裕,另一方面高年级学生步入社会,急于找工作等;处于动荡期的学生(即不确定是否拥有体育运动习惯)占到了调查人数的27%,这部分人群需要及时引导,环境影响,假以时日会成为体育运动习惯拥有者的成员。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生存、生理、尊重、交往和自我实现五种层次,而体育可谓贯穿于每一个层次之中。大学生为完全民事行为人,参与体育的动机自然也比较明了。由图2可见,运动减肥、缓解压力、人际交往、文化环境、习惯娱乐所占比例较大,特别是艰苦专业大学生家庭和就业压力比较大,人际交往也相对薄弱,大学的文化和氛围更促进了他们投身体育之中。大学生一个最奢侈的优点就是拥有大把的属于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就是除上课、吃饭、睡觉等完成必要事情之外的时间,我们把他叫做“余暇时间”。由图3可见,闲暇时间用来看电视上网、打游戏、睡觉的大学生分别占到了调查总数的64.4%、34.3%和47.3%,看书学习仅为23.1%此外谈恋爱和社交活动也占据了不少比例,明确表示余暇时间参与体育活动的艰苦专业大学生比例为31.1%。调查发现,时间不足,身体困乏、懒惰,天气因素是影响艰苦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参与度的首要原因。综上所述,艰苦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现状不容乐观,应该引起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的高度重视。
1.2艰苦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特征研究
1.2.1艰苦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形式和场所分析大学是个小社会,大学生更愿意彰显个性,更愿意到社会中去历练。高校社团则为他们提供了平台,比如体育社团就会带动了学校体育的发展和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艰苦专业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形式排在前三位的为集体社团、和社会人、个人自己,场所选择以学校和俱乐部居多。一方面说明大学具有更高的社会性和群体性,另一方面也表明大学生有了独立自主的一面。尤其参与体育社团组织,可以更好地发挥大学生的特长。特别是艰苦专业大学生,很多来自农村,对很多城市学生习以为常的东西不太了解,积极参与社团,参与体育运动,可以增进学习,扩大交际圈,提高办事能力。
1.2.2艰苦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项目选择分析大学生具有了独立的人格,做事拥有自己的主见,在体育运动项目的选择上也表现出了特定的时代潮流,当然艰苦专业学生由于经济和传统观念等影响会稍有区别。由表4可见,艰苦专业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主要以球类(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自行车、轮滑、足球、游泳、跑步等项目为主,在俱乐部中进行力量练习的学生也占到了一定的比例。每一个体育运动项目都有其精彩吸引人的一面,艰苦专业学生切不可因为攀比或追风而选择超出自己经济允许范围内的体育项目,最终得不偿失,事与愿违。
一、非专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一)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不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思维逻辑能力较差;有的学生缺乏基本的社会知识和人际交往能力,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形成性格孤僻;还有些学生缺乏起码的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待人冷漠,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长此下去,教育产生的所谓“人才”不过是唯命是从的工具而已。蔡元培先生曾说:“大学是人格养成之所,是人文精神的摇篮,是理性和良知的支撑。”高校承载着对学生专业素质教育和非专业素质教育的双重重任。为此,我们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大学教育中去,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非专业素质教育,只有这样,大学才能为社会培养真正的全面性人才。
(二)国家教育方针的需要
十八大以来,国家的大学教育方针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经济新常态和专业人才成长成才需要,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学标准体系,健全教学质量管理和保障制度,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此,非专业素质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三)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使知识更新、专业更新加快,知识老化、专业老化的周期缩短,大学生只重视专业教育已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现在人们的活动空间大大的扩大,要求社会适应能力更高;目前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大大加快,所有的职业都面临快速高效的压力等等,这些社会需求都需大学生具备大量的非专业知识。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全才”,既需要过硬的专业素质还需要健全的非专业素质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