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一流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竞赛育人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一流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竞赛育人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流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竞赛育人探究

摘要:根据一流大学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加强实践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开展艺术设计专业竞赛活动,在竞赛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创新精神。通过对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竞赛育人现状及问题的分析,从队伍建设、教师能力、教学方法、创新育人这四方面来构建艺术设计专业竞赛的思路,再深入剖析艺术设计竞赛实践的不同阶段。在一流大学建设的背景下,建立更加完善的艺术设计专业竞赛育人模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设计类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一流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竞赛育人模式

1一流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竞赛育人现状及问题

1.1一流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竞赛育人现状

近年来,各个高校在教育工作中,不断加强教育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探索适合艺术类专业系竞赛的新方法,提高学生广泛参与学科竞赛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我国的一流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团队资源和教育平台,以及专业人才的水平都相对较高,而且交叉学科的资源也很丰富,近年来斩获很多国内外很多竞赛奖项,例如清华大学美院学生在2020DT&D国际数字艺术设计大奖赛中斩获了本次赛事的最高奖项以及最佳高校组织奖等多个奖项。但是由于艺术类专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一些教育行政处主办的社会认可度较高、影响范围较广、参加比赛的学生人数相对较多的高层次比赛,如中央电视台大学生演讲比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都很少见艺术专业学生的身影。然而一些行业协会和企业主办的比赛,虽然级别不高,影响范围不是很广泛,但是由于多样性、专业性强,成了艺术类学生比赛的主阵地。

1.2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竞赛育人存在的问题

第一,现如今艺术设计类教育仍存在缺乏创新性的问题。随着网络科技不断发展,新的思想、新的观念不断地涌现,但还有艺术类教学思想比较陈旧,其科研项目也较为稀少,导致艺术类学科的研究生相对也比较少,学校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艺术类教育应与其他学科进行一些跨学科的融合,不断创新实践,融入新鲜元素。第二,部分一流大学的艺术设计类学科的专业建设并不完善,与艺术类专业院校相差较大。很多艺术设计类学科的建设在理论方面占比较大,而设计方面需要更多的与社会商业接轨,很多艺术类专业的高校过于重视理论教育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而艺术设计专业竞赛很少与实际项目结合。第三,各院校的创新学分设置和指导教师奖励机制仍有局限。由于艺术设计类学科的专业性较强,竞赛类型往往局限于本专业,有些赛事级别不高,但却不容易获奖。很多奖项难以得到认同,所以失去了创新学分设置本应具备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对于指导教师的激励机制还有待完善,例如竞赛项目的定额补助、对优秀的指导教师给予表彰等,来激发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1]。

2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竞赛思路

2.1队伍建设思路:跨学科组建团队,优势互补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得到飞快发展,学科之间的综合与交叉使得各高校科学得到了新的发展,也具有了新的时代特征,跨学科团队应运而生。现如今,高校跨学科建设已经是学科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2]。各高校的艺术设计学科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学科的有机结合,对培养综合性设计人才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将不同学科的优势相融,取长补短,学科交叉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相对于正常的学科团队,跨学科团队具有更显著的差异性、主动性与兼容性。团队成员特征、经验和专业有所差异,知识储备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相同,这有助于创造力的形成以及问题的解决。而且跨学科的团队是由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成员组成的一个团队,所以一个跨学科团队会聚集不同专业的人才,融合不同的专业知识,更具有兼容性。

2.2教师能力培养思路:构建满足学生能力需求的高水平

师资近年来艺术设计领域突飞猛进,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角色定位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教师是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角色,也是一个被社会期望的角色,既包括了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也有教师对自身的期望,以及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在如今培养应用型人才和一流大学建设的背景下,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提出了“双师双能型”的要求,教师已经不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和信息传递者,更是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榜样。第一,指导教师不仅要储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紧跟时代的发展,不断与实践相结合,指导教师要学习最新的设计方法,了解设计的前沿动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第二,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教授合作的角色,要更准确地指导学生实践,掌握合适的教学方法[3];第三,艺术设计类竞赛的实践教学属于半开放式的教学,教师要更多地引导学生,作为学生参与竞赛的促进者。这就需要构建满足学生能力培养要求的高水平师资来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

2.3教学方法改进思路: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在这个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学方式早已不局限于面对面教学,互联网平台具有更丰富的知识库和更多不同专业的教师,线上教学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合理地安排。不同地区的高校应按照当地的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混合式教学,在结合当地现有的教育资源的情况下,创建艺术设计的线上课程体系。主要是利用一些软件,观看视频公开课程、精品课程等现有的在线资源,开展跨不同学科、跨不同区域、低成本的综合性线上课程体系。这样可以打破教育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让学生能够更加方便地接受专业的、系统的、高效的艺术设计教育。同时,要积极地在不同的领域进行尝试,寻找其他的目标和可能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跨界思维模式,避免思维的局限性,经常引导学生集思广益或者进行头脑风暴,使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能够更加全面地获取知识,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

2.4创新育人思路:采用新技术、新手段、新媒介、新理念

创新教育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学习新技术、采用新手段、利用新媒介、探索新理念。当今的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学生教育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教学课程,教学课程应随着时代不断更新,培养更多创新型、高水平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VR、AR、H5等的发展使传播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艺术设计竞赛也紧跟时代的发展,交互手段也逐渐被广泛使用,艺术传播的媒介不断更新迭代,前所未有的新技术丰富着新媒介,多元化的表现使艺术设计得到了全新的发展和释放,视觉的呈现已经从传统的纸媒向更为广阔的领域发展[4]。竞赛育人模式多元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不仅进行着传统的课上教学,教师也在课后对参赛的团队进行指导,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要不断学习新技术和新手段,寻找更多的可能性,不断探索新出现的媒介工具,并在学科竞赛中整合时展的方向和新理念的方向。

3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竞赛实践

3.1赛事分类与针对指导

艺术设计类的学科竞赛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分别是课程作业与艺术设计竞赛相结合的竞赛模式,第二课堂的课内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竞赛模式,以及工作室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的竞赛模式。课程作业模式类的竞赛会受到课程性质的限制,艺术设计类的竞赛要求提交创意设计的作品,因此,通常只有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设计课程适合参赛。不过一旦选定的课程符合参赛的条件,这种模式的优势是比较明显的。第二课堂是将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拓展与延伸。可以保证参赛的人数,上课时间虽然没有第一课堂的时间多,但是有课后的时间进行弥补,教师也能够进行有效的指导。工作室课余时间模式基本都是利用课余的时间进行创作。主要是针对在课余时间还愿意额外参加竞赛的学生,通常对学习专业都有着浓厚的热情,并且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自主学习性也比较高[5]。

3.2组建团队与优选师资

团队能将有共同目标且不同能力的一小群人聚集到一起,是一种应用广泛灵活的组织。在组建团队的时候,要考虑队员的专业、能力、性格等方面,与适合的人才组队,最好跨学科进行,将不同专业领域的人聚集到一起,每个人都能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独有的作用,将不同学科的优势相融,取长补短。竞赛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也可以培养艺术设计竞赛教育教师,竞赛教师在创意提炼、作品制作等方面要为参赛的学生提供指导,指导教师既要在专业方面有过人的能力、深厚的知识储备,也要时刻关注社会发展的动态和设计风格趋势走向。教师在竞赛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学科竞赛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是一种挑战,双方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

3.3挖掘创意与凝练特色

艺术设计竞赛中的获奖作品往往是在成百上千的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的,具有创意性和实践性。创意往往是围绕在生活中的,灵感很多时候出现在一瞬间,这就要求学生要观察生活并会体验生活,从不同的地域、民族、风俗等中汲取更多的元素,挖掘更大的创意。同时,也要多进行一些头脑风暴和思维导图,从一点出发,寻找更多的创意。每个人的区别主要是通过每个人的特点来区分,然而艺术设计竞赛中更多的是通过作品来展现自己,个人的特色就尤为重要了。凝练个人特色就需要将理论知识与经验实践相结合,在多年的学习和创作过程中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作为自己的独有标签。

3.4赛后总结与成果转化

竞赛的结果并不是设计作品的重点,竞赛的成果应以高质量的竞赛作品为基础,尤其是艺术设计专业,在竞赛结束后仍有很大改进的空间,例如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可以在赛后继续创作并进行改进,提升质量,完成好赛后的成果转化。同时,赛后的成果转化也需要多元化的发展,可以在赛后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商业性或社会服务性的设计,或是设计文化创意产品[6]。或者将自己竞赛的整个过程以及赛后成果进行整合来撰写论文,将赛后的成果转化为教育改革和教学成果的申报,将竞赛成果转化成教学研究项目、竞赛教学改革论文、教学成果奖等,将竞赛与学习和教学有机结合,使竞赛成果在多元的形式下进行转化。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竞赛育人模式应在艺术设计专业竞赛思路和艺术设计专业竞赛实践,以及艺术设计专业竞赛成果转化方面加强建设,培养更多专业性的艺术设计人才。为了顺应当前教育产业的快速发展,艺术设计专业的竞赛育人工作中应不断加强教育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要不断进行创新发展,才能激发学生们的热情,加速培育高质量专业型和特色型卓越人才。提升艺术设计竞赛的素质教育成效,选拔人才培养,进行专业实践的拓展,同时不断助推一流大学建设,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设计类的专业人才。艺术设计竞赛育人模式的构建,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国家社会的发展要求,对国家和社会所需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霍楷 魏歆彤 单位:东北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