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专业技术职称分类常见维度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专业技术职称分类常见维度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专业技术职称分类常见维度浅析

传统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多以“量化评分”和“专家评议”两种方式为主,其优点是方便、简单、节约成本。但在人才多元化发展的今天,这种职称评价方式在调动人才积极性方面已经明显力不从心,并呈现出一些问题亟待解决。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对职称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级评审部门需要依据不同专业、系列、类型,对评审方式方法进行创新。本文将一些典型情况分类汇总,供有关部门在职场评审时参考。

一、专业性不强、申报人数较多的专业

对于专业性不强、申报人数较多的专业来说,对其进行职称评审,或者评审范围设置比较宽松,或者评价标准构建比较具体,相对来讲属于较易操作的专业。但同时也因其在社会组织中分布广泛、通用性强,而产生从业人数较多,且不易区分业务能力水平的问题,如档案、图书、群众文化等专业。对于此类专业的评审,建议将从业者区分为“研究型”和“业务型”两类,一般来说,前者人数占比极低,可适当增加对其学历、资历、论文论著等项目的评价赋分;后者人数众多且工作内容雷同,应突出对其日常工作量、业务工作年限及实际操作水平的考核,例如将“工作总结”“合理化建议”等相关具体内容列入考核指标。当参评人数过多时,评审可以采取笔试与专家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将“德”的考察与基本业务能力的考核两项内容设置在第一关,以笔试的形式呈现,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约评审资源、提高评审效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达到将基本业务能力予以量化的目的。此类专业的另一个特点,即广泛存在于社会生产的各个部门中,其中就包括非公领域组织。对这类专业进行职称评审,虽然参评人专业相同,但在不同领域中,其业务范围及能力要求可能会有极大不同,所以,相关评审要确保非公组织人员在申报、评审过程中,其信息反馈渠道的畅通,确保不因户籍、地域和身份的制约而影响其公平参与职称评审的权利。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尝试为非公组织人员单独开展评审,这更有利于对不同领域参评人员进行分别比较、分别评价,提高职称评审的科学性。

二、专业性较强、多集中于非公领域的专业

有一些专业集中在非公组织内部,其往往专业性极强,所在行业多与安全生产和居民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这类行业从业准入标准也相对较高,一般会要求从业人员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一点与高技能人才的评价渠道比较类似,比较典型的如工程类专业。对于此类专业的评审,要特别注重对参评者职业技术水平的考核。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这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逐渐呈现出复合型趋向,对从业人员的操作、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技术人才技能化”。这就要求评审在指标设置上要更多突出对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水平、创新能力等的考核,而对学历、资历、论文等项目的考核则可予以合理淡化。对于这类专业,建议将执业(从业)资格作为一票否决项目设置在考核的第一关,并将行业内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作为重要加分项目进行评价。在这类专业的评审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高技能人才参评情况。2018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在工程技术领域实现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意见(试行)》,明确允许高技能人才进入工程系列职称的评审,同时规定了参评要求,包括专业范围及评审条件,为工程技术领域高技能人才申报专业技术职称提供了支持。为此,相关专业的评审不但要科学界定参评人员在同一领域取得的业绩成果,更要合理设置评价标准,以更好地搭建两类人才成长的立交桥,促进人才融合发展。

三、专业特殊、申报人数较少的专业

此类专业一般对从业人员有特殊要求,如天赋条件或后天的专业培训等,故能达到合格专业水平的人员相对较少。这些专业常分布在事业单位或政府直接购买服务的第三方部门中,其业务涉及的政策性较强,比如播音、新闻、公证、艺术、文创等专业。这类专业技术人员一般须取得执业(从业)资格认证后方可从业,评审中要特别注重对参评者职业道德和从业操守的考核,包括正确的价值观、精准的判断力、公正的视角和审慎的态度等,这些都是此类行业从业人员工作开展的基础,也是其职业操守。所以在这类专业职称评审中,必须有对“德”的重点考察,适当加强定性考核。如评审可采取现场答辩和专家评议相结合的方式,这种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更利于对参评人进行全方位评价,并可深入考察其政治理论水平、价值伦理认知以及对专业知识的驾驭能力。对此类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的另一重点在于工作业绩。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从业人员经常有机会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评奖、展示等,拥有更多证书、荣誉,以及行业对其工作成绩的肯定,这些都应该作为参评人员的重要工作业绩被提交到专家评议环节。需要注意的是,专家面对各级各类不同的奖项时,必须拥有足够的专业水准,对相似业绩的评判必须公平、公正,这是评审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四、专业性极强、对知识储备及操作技能要求极高的专业

此类专业的参评人员普遍具备较高的学历和广博的学识,其学术水平、技术技能与岗位职责关系极为密切,行业对其的业务能力要求普遍较高,一般要求其考取行业认证的执业(从业)资格,或者职业资格证书。比较典型的如教育、卫生等行业。此类专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储备要求极高,同时,由于相关工作一般与“人”有直接的相关性,所以还要求从业人员有极强的现场反应能力,能够训练有素地与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并运用自身的专业能力迅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这种能力的取得不仅来源于从业人员长时间的学习,更来源于其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因此,相关评审要科学设计考核指标,对参评人员的归纳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改革创新能力,以及自我管理与调控能力等进行考核。此类专业的评审,可将现场处置、现场答辩、业内同行评价、专家集体评议等定性考核与论文论著、奖项业绩等量化评分相结合,并注重对资格考试成绩和平时考核、定期考核结果的参考和使用。此类专业的另一特点在于,从业人员处在不同层次(层级)组织中,所处的服务环境、面对的服务对象、能够使用的辅助工具等都具有很大区别,所以其在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方面可能也存在一定差距。如在地市级、县级、乡镇级、村级组织或部门中,从事相同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其在学识条件、资历经验、工作业绩以及处理问题的准确性、效率等方面都会有很大差距。所以相关部门不能仅将注意力集中在评审工作上,也要加强对参评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如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在不同层次(层级)的部门中进行实地考察和培训,并在评审过程中合理地将这些经历作为参考,有条件的地方应区别不同层次(层级)的参评人员,进行分别评价。

五、基层广泛存在、向群众提供基础服务的专业

这类专业多分布在基层一线,从业人员多从事技术推广、成果转化、群众培训及咨询等公共服务,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更偏重于其实用操作技术水平,即具备较高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一定的技术开发能力。比较典型的如农(牧)业、林业等专业,一些村级卫生机构中也存在此类从业人员。此类专业技术人员的日常业务一般离不开基层一线,工作内容比较琐碎,表面看似简单,实则工作任务繁重,这导致其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开展专业研究,更少有参与项目的机会。但是,这类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工作所依据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术是从丰富的基层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与当地实际情况紧密联系,相关人员很多是当地培养出来的“本土专家”“乡土人才”,他们熟悉本地区经济、社会、人文、自然环境,面对各种复杂情况能够迅速反应、积极应对。所以针对此类专业,相关评审要轻学历、资历,淡化论文要求,将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向工作总结、个案分析、合理化建议等这些能够反映其工作数量和质量、实操技术水平等内容,以及为改进和提升技术所取得的有效经验和成功案例等方面倾斜。总之,要考察参评人员将技术和经验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以及其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群众生产生活质量所做出的贡献。这类专业技术人员日常要面对各种突发问题,其工作辛苦、工作环境较差、服务时间不固定,在业务开展中要面对很多实际困难,如个人职业发展问题、生活环境改善问题、薪酬水平提高问题、子女教育问题等。与此同时,他们也是完成防疫抗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急难险重任务的重要一线力量。对于此类参评人员,相关评审可给予其适当的政策倾斜和分数照顾,必要时可分层次(层级)、分地区开展评审,同时还要充分参考服务对象对其工作的评价和认可程度。总之,对人才进行评价的目的在于促使人才被更好地使用、更科学地激励,分类评价能够区别人才的不同层次、职业、岗位特点等,科学、客观、公正地使人才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从而鼓励专业技术人才积极创新,并为营造人才成长环境发挥制度层面的作用。

作者:何欣 单位:北京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