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建筑景观中民族传统建筑装饰纹样的运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建筑景观中民族传统建筑装饰纹样的运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建筑景观中民族传统建筑装饰纹样的运用

摘要:回族是一个淡雅别致的少数民族,它在五十六个民族中分布广泛,同时它也是一个经过漫长时间形成的一个特别的民族。它以伊斯兰建筑文化作为基础,同时带有一点中国儒家文化特点。其回族传统建筑风格它不是人们简单的对自然生活中事物造型的一个模仿,而是通过一定的艺术设计语言来反应人们长期实践生活的一种状态以及人们对自然生活造型深刻理解和认识,从而创造出融入自己审美的独特造型。

关键词:回族;清真寺;建筑;装饰纹样

一、寻觅——回族传统建筑装饰的起源

“回族”是一个人口数量众多以及分布较为广布的一个民族。其传统建筑装饰是回族建筑中具有一定特色的一部分,它的装饰纹样发展跟随着回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并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回族建筑装饰文化。它的形成与发展分为以下三个时期:1.传播期伊斯兰教在唐宋的时候传入中国,这个时期回族建筑的雏型开始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就是清真寺建筑了。在这个典型的时期,建筑保持着一种明显的阿拉伯建筑装饰风格特点,受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影响较小,如建筑一般都会采用圆拱或穹顶的形式。2.初步形成期随着朝代的更替,大量西域的商人、使臣等人逐渐入京。在元朝时期,他们进行了大规模的发展,各城中皆有回教人口,宗教建筑逐步增多,清真寺建筑遗址遍布全国。在这个时期建筑的装饰形式,整体仍保持着阿拉伯建筑装饰特征,但在建筑单体的建造上,吸取了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体系。在布局上,运用了中国传统的一种院落形式,从而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建筑雏型开始逐渐形成。3.成熟期从明到清末,由于政治经济大力发展,回族建筑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数量增多。建筑装饰描绘了回民的生活情况和精神需求,道堂、拱北等多种功能的建筑形式逐步出现,建筑装饰风格从而逐渐走向中国化。

二、寻觅——回族传统建筑装饰的艺术特点

“伊斯兰装饰纹样”它不仅表达了一个民族的风格特征,也代表着一个宗教的含义,它蕴含着与之相关的国家中丰富的艺术、文化特点,也伴随着一定的哲学道理和宗教理念,充满着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浪漫色彩。由于伊斯兰教规规定着在纹样图案中禁止表达关于人物、动物的图像,所以人们常常会使用植物、几何、文字等简单纹样进行图案创造。

1.植物纹样植物纹样是回族建筑中多为常见的一种纹样,它出现在很多地方,它的形象鲜明常以牡丹、兰花、竹,松、佛手、石榴等作为设计元素。其中运用最为普遍的是卷草纹、枝蔓纹、石榴纹等植物纹样图案,它们通常呈现一种相互缠绕的姿势,以一种优雅的曲线突显出其别致的律动感。其次,在建筑的天花板、梁柱、墙面上通常会写满经文,这些经文中间常会以藤蔓、花卉、卷草等植物纹样为主,它们通常表现出一种同方向或逆向的连续带状的抽象图案。这些植物纹样,常常会使用到彩绘、雕刻、马赛克镶嵌等制作手法。在色彩的使用上也只会采用比较淡雅的宝蓝、深绿、白、黑等冷色调,极少运用鲜艳的颜色,例如大红、朱红、等暖色调,其次有的会用上少量的金粉、银粉作为点缀,突显出其尊贵高雅的特点。

2.几何纹样几何纹样是一种从古自今运用极为广泛的一种纹样,通常以三角形、方形、菱形等几种基本几何形状为主,加入一些对角线、中心点等手法,使之交错排列最终形成各式各样的图案样式。在回族清真寺大屋顶檐下的椽头装饰纹样中就会使用这些装饰纹样进行设计。同时在建筑的门楣、隔扇、窗格等边饰上,经常会采用多角式、格子式、锯齿式、回环式等几种特别的装饰纹样风格。它们往往布局十分紧密,几乎不怎么留白,常以连续、密集的花纹组合成整体的图案。体现了回族建筑装饰独特的艺术特征。

3.文字纹样文字纹样不仅仅代表的是一种文字特征,它还具有强烈的形式美感以及艺术赏析的作用。回族建筑中的文字装饰大量的传承和发扬了阿拉伯文字纹样装饰的特点,同时也保留了一定的传统民族特色。这些文字纹样一般会运用在清真寺、拱北的匾额、对联及砖雕墙壁上,可以让人们清楚的观赏到这一特别的装饰纹样。其次,文字纹样中书法字体大约有9种类型,其中的菱形、几何形、库法体是最为常见的几种字体类型。它们在装饰手法上往往呈现出流畅的线条、自然的曲线、分明的菱角。同时在造型设计上呈现出菱形、正方形、矩形等多种几何造型的排列。复杂的书写体既要体现出层次结构的清新,又要表达出字体大小的协调,让作品看上去拥有强烈的节奏感和立体感。这不得不称赞其伊斯兰人民卓越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能。

三、延续——回族传统建筑装饰纹样的应用

1.民居建筑中的运用回族的民居建筑通常表现出一种整齐、大方、舒适、美观的特点,在民居的室外装饰上,人们会采用砖雕装饰墙面,木雕来装饰房屋隔墙和门窗。其次在室内中,人们会通过一些纹样装饰物来打造室内空间,例如:阿拉伯文的匾额、条幅或植物纹的挂毯或挂历等等。

2.清真寺建筑中的运用回族的清真寺通常是人们进行礼拜的地方,其建筑装饰以淡雅素净的风格为主要,因此在大殿外立面装饰色彩上常以肃静的灰、绿等冷色调为主,黄色次之。其次,礼拜的大殿讲究庄严肃穆的氛围,因此在殿内,素净的装饰纹样和本色木面雕琢成为了重要的装饰手段。

3.现代建筑中的运用(1)在现代建筑之中,位于河北的河北廊坊大厂民族宫是中国现代最美的回族建筑之一。整体建筑形态语言采用了简单的几何纹样形状。在设计中抽象提取出了传统建筑元素中方形和圆形的基本几何形态,传承了传统的组合方式,并以“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思想切入,从穹顶、拱券几大形体中体现了圆形与方形的组合。律动的弧线条、花瓣形的拱券围绕着整个建筑,当建筑倒影在水中时,弧形的花瓣拱券显得格外清晰灵动,散发出优雅的气质。通过几何图形符号的抽象提取,再进行重组,既形成了具有回族传统建筑韵味,又具有中国特色传统建筑形态的现代清真寺建筑。大厂民族宫建筑可以说是回族建筑的代表之一也是回族建筑装饰艺术文化结构的充分表达与传承。(2)坐落于甘肃临夏市的临夏民族大剧院也是中国现代最美的回族建筑之一。它在建筑造型设计上,采用了中东地区阿曼马斯碦特清真寺的穹顶比例形态和图案纹理。并结合了国家奥体中心“鸟巢”相类似的结构,即以箱型截面钢梁相互焊接来“编织”出穹顶“纹理”的整体空间结构,壳体结构和幕墙结构。最终,内外通透并富有力量感的壳体让整个建筑外立面的虚实变化交加,从建筑底部的“不透”逐渐过渡到顶部的“全透”,配上“雪山白”的色调,将原本具象的穹顶造型抽象化。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达到了建筑和结构的浑然一体,充分体现出了自然与建筑中的和谐之美。

四、传承——回族建筑装饰纹样的启示

回族传统建筑装饰纹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其独特的韵味和装饰手法,使之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让人们产生深刻的共鸣。回族的这种艺术装饰纹样是人们不断在生活实践,艺术修养上逐步积累、创造的,它承载着人们优良的生活姿态、传播着优秀的文化精髓,体现出了其名族独一无二的民族特色。纹样作为装饰语言中小小的一个元素符号,它承载了一个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艺术气息,同时也能充分的指引我们进一步认识、了解一个民族文化历史的形成。因此,当装饰纹样成为一种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时,我们无论是从宏观或微观的角度来欣赏,它都具有其强烈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特征。

参考文献:

[1]齐一聪,张兴国,范银典.宁夏回族传统建筑营建特色研究[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5,30(03):44-50

[2]王人玉.回族传统建筑符号的现代演绎研究--以河北廊坊大厂民族宫为例[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6.

[3]白蕊,梁蕾,苟主权.回族装饰艺术探析[J].艺术科技,2015,(04):228+78+83+194.

[4]金鹏.试论宁夏回族服饰的纹样和款式艺术[J].大众文艺,2016,(09):119-120.

作者:李继春 刘诗璐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